正文

〇民国二十八年己卯(1939年) 先生十五岁

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 作者:(撰)曹旅宁 著


〇民国二十八年己卯(1939年) 先生十五岁

先生开始购藏版刻书籍。先生自述:“抗战爆发,逃难到江阴利港镇读了半年《孟子》和几篇古文,对古书开始有兴趣。不久沦陷的常州城区秩序稍微平定,我曾约了同镇的一位中学生进城买点古书过瘾,其中一部会文堂影印的胡克家仿宋本《文选》字体很好看,使我开始注意版本的好丑。所以我买书最初是先着眼于内容,同时兼讲版本;进而先讲版本,但也要看内容行不行。结果是经史子集四部都有一点,和专收某一类的做法不太一样。”

陈乃乾《上海书林梦忆录》:“同一书名、同一刻本、同一纸张、而尚有印本先后、纸张宽狭诸分别,价值即随之差异。”黄寿成《父亲黄永年的书缘》:“他一生好书,在上初中时就开始买书藏书,到上大学时他的藏书已具规模,记得父亲的老同学、济南大学的徐志刚教授就曾对我说:‘你父亲的藏书是我们同学中最多的,我曾经到过你们常州的老家,在那里看到你父亲的藏书,真多啊!我回到学校就和同学说:永年的藏书真多,他将来一定能做大学问!’说起藏书,父亲曾说:‘藏书不仅是一件高雅的兴趣爱好,而且其中妙趣丛生。’的确有些事情的发生真是奇妙。父亲在《藏书家》第6辑《我怎样学会了鉴别古籍版本》中提到了当时还买了会文堂影印的清人胡克家仿宋刻本《文选》,而这部《文选》以后发生的故事确实令人惊奇。父亲说,买到这部书后的一天,他一边读书,一边用毛笔写着什么,突然祖母在家中所养的那只大黄猫用爪子一打父亲手中的毛笔,在这部《文选》的书根上留下了一个毛笔的墨印。1957年反右运动中父亲蒙冤被打成右派后这部《文选》被卖出,过了二十多年这部《文选》却奇迹般地出现在北京琉璃厂的书店里,因为这部书也不是什么善本,父亲看到后只是随口说了句:‘这部《文选》原来是我少年所藏,有毛笔的墨印为证。’孰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书后来被教育部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安平秋教授得知购得,并送给了父亲,此书失而复得。父亲回到西安家中即拿出这部书津津乐道地说起这部书的故事,指着那个大黄猫所打出的毛笔印子给我看,并告诉我那只大黄猫名叫永虎,是祖母所起,与他排名。”

按:黄先生的收藏还包括碑刻拓片,经济条件允许时喜好藏名牌手表和金笔。笔者与黄寿成2011年8月在先生遗物中发现了一袋先生收藏的各种币值的旧版人民币,品相完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