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〇1951年辛卯 先生二十七岁

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 作者:(撰)曹旅宁 著


〇1951年辛卯 先生二十七岁

二月,顾颉刚、顾廷龙先后为先生新得孙毓修小绿天景宋宾王钞本《吴都文萃》撰写题跋。

顾颉刚跋文云:

先祖廉军公、先父子虬公对吴中文献都极注意,凡有所加,即加钞录。此书为吾家所无,及子虬公就养北平,得之厂肆,喜甚。又得潘景郑先生据谢心传钞本所作校记,寓邸多暇,手钞一过。……顷黄永年君出示所得孙毓修小绿天景宋宾王校本,因迻录宋宾王一记、黄荛圃三跋于上。吾父地下有知,必欣然以喜。恨吾奔走衣食,不克重校一过,以副先志也。辛卯初春,颉刚记。此书流传七百年,未有精椠。惟康熙时施氏活字本行世。先父子虬公好吴中掌故,晚得施本,惜其多讹,为之手钞改正。旋读潘景郑先生校记,乃以谢浦泰、钱枚二钞本异文注于书眉,顾未得见宋宾王本也。去冬无锡孙氏小绿天阁藏书散出。有景写黄荛圃藏宋氏本在。永年同学爱之,倾囊购之,出以相示。予粗为比勘,知与施本大有径庭,题目、文字、注记悉多异者,试举编末数例。……异时尚有暇闲,当向永年借取,细为勘校,写为定本。如其力所能任,更付诸剞劂,俾治吴中文化者有左右采获之利。永年其助我成之哉!辛卯初春,顾颉刚题。

顾廷龙跋文曰:

采集吾吴文字,始于宋郑虎臣之《吴都文粹》,其书上溯汉、唐,讫于南宋,至明钱谷父子踵成《续吴都文粹》。……《文粹》虽幸有活字本一线之传,然鲁鱼亥豕,触目行间。曾以郡故者往往一再校雠,校雠之最精者,则推宋宾王,今有传钞之本莫不祖述于是。……吾友黄永年英年好学,留心旧籍,雅有同好,比从修文堂得此,为无锡小绿天阁孙氏据原本景钞者,书法精整,不啻虎贲中郎,示读之次,率记数言,相遇质证。公元一千五百五十一年二月一日,顾廷龙。

《顾颉刚日记》一月八号星期一(十二月初一):“归,黄永年来,与文实、永年谈。”

一月十三号星期六(十二月初六):“为永年题其所得钞本《东莱文集》。”

一月十四号星期日(十二月初七):“黄永年来。”

一月廿二号星期一(十二月十五):“黄永年来。”

一月廿五号星期四(十二月十八):“看黄永年《义和团》。”

二月二号星期五(十二月廿六):“黄永年来,留饭。”

二月十七号星期六(正月十二):“黄永年来。”

三月,童书业在《文史哲》三月号发表《古史辨派的阶级本质》,批判自己的老师顾颉刚及其学说。

先生在上海修文堂遇见《资治通鉴》南宋建阳刻本三四十册,与铁琴铜剑楼原藏为同一部书,先生当时是供给制,买不起,只买了一册做样子,付了两元。先生亦有撰述《版本学》之志向。

先生在上海复兴中路春秋书店遇到一堆经折装,大约三十来册,审是南宋至元初在苏州刊刻的碛砂藏,店主不懂,随便开价每册三角,只挑了三册首尾齐全的。其中一册厚些的是《波罗提木叉僧祇戒本》;一册是《佛说求欲经》等三经同卷,因为字体厚重好看;一册《佛说分别布施经》,卷尾有元时僧人手书“喜长老住持寿峰禅寺时分置佛经来,大德七年九月日谨题”两行(先生曾在版本学课堂上展示原书)。

先生在苏州瀚海书店遇到一堆元刻浙本《晋书》,傅增湘曾藏两卷,半叶十行,行二十字,薄棉纸印,赵体字,特别美观。无奈手头仍紧,只在《载记》中挑了一册中苻氏四卷齐全的,付了五角钱。

是年,先生与陈寅恪有学术交流。陈寅恪先生与黄先生互有论文相赠。时陈寅恪在广州。

先生云:“1951年我购读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初版线装本,知先生在岭南无恙,且喜我的《札记》悉与《稿》中所说暗合,又将札记剪报寄先生,先生复寄赠《岭南学报》上的新作《崔浩与寇谦之》等篇。”

《顾颉刚日记》七月九号星期一(六月初六):“黄永年来。”

七月十九号星期四(六月十六,初伏):“诗铭、永年来。”

八月十九号星期日(七月十七):“诗铭来,永年来,德辉来,均留饭。为永年写字。”

十月十九号星期五(九月十九):“写湘岚、周炎、纪伯庸、靳白生、黄永年信。”

十一月九号星期五(十月十一):“写家驹、齐思和、永年、圣陶、汪静澜信。”

十一月十四号星期三(十月十六):“写于鹤年、黄永年、伯祥、希衡、拱辰信。”

十一月十八号星期日(十月二十):“永年来谈,留饭。”

十二月廿五号星期二(十一月廿七):“黄永年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