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铁骨壮志驯海天

国器 作者:《国器》编写组 编


第一章 铁骨壮志驯海天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

罗阳,一个英雄的名字

2012年11月27日新华网发了一条重要的新闻——《我航母“辽宁”舰以高规格礼仪鸣笛为英雄罗阳送行》,全文如下:

波缓涛泣,海鸥垂首。27日上午10时许,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以高规格礼仪为英雄罗阳鸣笛致敬。“辽宁”舰官兵列队飞行甲板,为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致军礼。

11月18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登上“辽宁”舰后,就立即投入到歼15起降训练的紧张准备工作中,由于过度劳累,于25日突发心脏病,在工作岗位上殉职。

负责训练和飞行保障的“辽宁”舰副航空长李晓勇说,罗总上舰后一放下行李,就到了我们航空部门,详细了解保障准备工作,和我们一起细化保障的方案预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仅是一名指挥员,也是一名冲锋在前的战斗员。

罗阳在“辽宁”舰住030207房间,负责舱室区划卫生的勤务战士说,罗总每天都很忙,夜里他房间里的灯总是亮着,早晨很早就起床到甲板上了,每天休息的时间很短。

提起罗阳在“辽宁”舰上的8天7夜,航母试验试航副总指挥、海军副参谋长宋学泣不成声:本来我们相约歼15着舰首飞成功后要好好庆祝一下,可在我们即将举杯的时候,罗总匆匆地走了,他甚至来不及说一声再见。他是我们试飞团队的一面旗帜,我们会以罗阳同志为榜样,创造一流的飞行业绩,告慰罗阳。

驾驶552号歼15舰载机首飞着舰成功的08号飞行员说,首飞成功,凝聚着罗阳为代表的成千上万的幕后英雄的心血、汗水乃至生命,是他们托举歼15飞啸海天。罗总走了,我们只有以飞得更好、飞得更精、飞得更准的业绩,让罗总航空报国的理想变为现实。

海军官兵永远铭记献身我国航母事业第一人——罗阳总经理。26日,海军党委在唁电中说,罗阳总经理是我国舰载机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27日,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海军政委刘晓江,委托航母试验试航总指挥、海军副司令员张永义,海军党委常委、海军装备部部长胡毓浩专程赴中航工业沈飞,代表人民海军全体将士,为我国航母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罗阳总经理送最后一程。

海军广大官兵一致表示,坚决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为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再立新功。

罗阳,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航空装备特级专务、副总经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享年51岁。罗阳生前曾担任歼15舰载机等多个重点型号的研制现场总指挥。

罗阳1961年6月出生,辽宁沈阳人。198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空设备专业毕业,后在职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设计硕士学位。曾任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员,九室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兼副所长。2002年7月任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董事长,后任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2008年12月兼任中航工业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分党组成员,2012年1月任中航工业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特级专务。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次立功受奖。他是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辽宁省劳动模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优秀领导干部,“航空报国金奖”获得者,“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海天飞扬处,一道欣慰的目光

海风阵阵,巨浪拍打着船舷,海鸥的鸣叫声在苍天大海间弹奏出美妙的天籁之音。

潋滟波光,夕阳的彩霞洒下的余辉,映照在罗阳的脸上、身上,他成了这道曼妙风景中的灵魂。站在舰岛上,罗阳望着航母平台上那架投入了自己全部心血的歼15,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他用手扶了扶眼镜,把吹落到眼镜上的头发撩上去,习惯性地双手抱肩,目视远方,他看到了无数架国产战机在云间穿飞,发出激荡世界的中国声音……

这一刻,定格在了中国舰载机完美升空的最后一瞬。

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在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战机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罗阳,这位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飞掌舵人,似完成了一件伟大的世纪工程,猝然离世。

这一刻,距中国首批舰载机成功着舰起飞仅仅10多个小时,距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入列整整两个月……

来不及与亲人道别,来不及拥抱等他凯旋的战友,来不及再看一眼机库里那整装待发的战机……

国之大器,谢幕海天。

寒风呜咽,海浪垂泪,航母鸣笛,中国人,为英雄送行……

51个春秋,对有些人来说或许刚刚丰满起航,但罗阳的生命,在最后时刻,每一秒都那么刚劲有力,浩烈冲天:

11月9日,在完成重点工程任务后,罗阳随即飞往珠海参加航展。

11月17日20时10分,飞回沈阳;24时40分,连夜赶到舰载机某基地。

11月18日8时,乘直升机登上了“辽宁”舰。

……

同事们回忆起罗阳最后的日子时,心中塞满的总是遗憾。伴随罗阳一同上舰的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军说:登上航母,罗阳把行李放好,没有休息就上了塔台。舰载机飞行训练,发动机的轰鸣声震得人心脏发颤,但他近距离观察,生怕漏过飞行的每一个细节;一有时间,他就挨个走进驾驶室、塔台、机库、武器库、锅炉房,观察、询问、记录,随身带的小本子写得密密麻麻。

陪伴罗阳一起工作4年的沈飞党委书记谢根华说:“11月18日,罗阳乘直升机来到‘辽宁’舰上,我们只有不到1小时的交接时间,我就要乘直升机上岸。我已经在舰上待了10余天,我带他到了我们要交接入住的房间,告知他开水房、餐厅、卫生间以及洗澡间的位置,告知他从舰上如何拨打地方电话,告知他舰上参试领导和同志们的房间号和电话号码,告知他舰上的基本设施、飞行情况等,告知他中航工业沈阳所摄像、照相人员该如何寻找,告知他何时何地召开航空例会和指挥部例会,告知他留在房间的饮料、水果和食品的存放位置……没想到,这琐碎的告知,竟成为我们最后的交谈!然后我们一起登上舰岛,观看当天的飞行训练,留下了珍贵的影视资料,并相约飞行成功后,我到大连来接他们这群功勋上岸,共同畅饮庆功酒。”

作为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在飞机已完成研制工作并移交试飞中心之后,罗阳原本不必上舰。但他放心不下自己的产品,就像母亲牵挂自己的孩子。

成功起降是舰载机发展的第一步,罗阳想要通过自己零距离的现场感受,为后续的飞机调试、定型、批量生产积累经验……

11月23日9时8分,第一架舰载机成功上舰!所有人都兴奋不已;对中国航母形成战斗力更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所有人都沉浸在了欢乐的海洋!

然而就在这一天,罗阳度过了一个极其漫长而痛苦的夜晚。在过度疲劳的状态下,在飞机起飞时发动机的巨声轰鸣中,他的心脏经受了残酷的折磨,开始绞痛,而他又是那样的坚强,总是以不给别人添半点儿麻烦的心态,默默地忍受着病痛。

11月25日早上,以谢根华为首的一大批沈飞人,早早就来到了码头,等待罗阳他们的凯旋。8时30分,当航母离港越来越近,他们能够相互遥望、互相招手、呼喊着对方名字的时候,岸上的人没有看到罗阳站在甲板上,谢根华心中掠过一种不祥之感。其实,这时候的罗阳因仍在承受着心脏绞痛的折磨而躺卧在床上。

9时4分,谢根华终于看到了罗阳下船的身影,心情无比激动,而罗阳却连拥抱大家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是与人们握握手,便拖着沉重的步伐要离开现场。

心细的谢根华问他是否不舒服,罗阳只是淡淡一笑:“有点儿累。”

谢根华回忆说:“接完各位领导回到车上,项目办的同志告诉我,罗阳总经理说他不舒服,不能参加今晚的庆功宴会,让我代表沈飞参加主桌活动。我深知罗阳若不是特别难受,一般都会坚持到场的,于是我匆忙赶到他住的宾馆房间里,看到他横躺在床上,十分难受。我问他哪里不舒服,他说:‘心脏难受。’我感觉不妙,十分坚决地说:‘您必须去医院!’于是要求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赶快联系医院,送罗阳总经理去医院检查。”

望着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的罗阳,谢根华心里一阵疼痛:“这都是累的啊!”

仿佛是注定的缘分,罗阳与中航工业沈飞的生日都是6月29日。他与比自己整整大10岁的沈飞一起,见证了中国自主研制的战机壮丽起飞的岁月。

送罗阳去医院的车辆在走到距离医院不到100米时,罗阳因剧烈疼痛,开始喘不上气了……

经过3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终未能留住英雄的生命。

听着抢救时,医生按压心脏发出的扑通扑通声,罗阳的秘书任仲凯坚信:“罗总不会就这样走的!”在他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还装着为罗阳安排得满满的工作日程。

心肌梗死抢救的有效时间只有前30分钟。而这30分钟,罗阳只呼出一口长气,此后2个多小时的抢救中,他那颗疲惫的心脏大面积梗死,再也没能在监护仪上画出一道颤波。

谢根华不禁哽咽连连、泪流满面:“……罗阳啊,你走得太早了,沈飞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业需要你率领我们共同奋斗,真是走得太早了啊!你还有77岁高龄的母亲,还有心爱的尚在读大学的女儿需要你的照顾,还有你心爱的妻子需要你陪伴终生。我们搭档近4年,正是难得的情同手足、互相信任的最佳时期,也是我们这届班子走向成熟之际,足可将沈飞的事业推向新高度之时。你怎么能就这么走了呢?”

一切,都变成巨大的、不可逆转的遗憾。罗阳把自己的时间最大限度地献给了他的飞机,对自己,却连抢救生命的几分钟都没留下。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领导赶到了,海军领导赶到了,妻子王希利赶到了……

“罗阳,你太累了。”妻子一声悲啼,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罗阳走得急,却又是那样的安静、祥和,一如51个春秋冬夏他默默地奉献,至死都不给别人添半分麻烦。

还是在11月24日,当任务完成时,罗阳终于拨通了8天来一直未联系的妻子的电话,很欣慰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

一个月前,他组织完成了两个项目的重要节点,创造了中航工业沈飞、中航工业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一年前,罗阳已实现了沈飞公司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百亿元,并将在2012年再次完成上百亿的产值,他是响当当的辽宁省的优秀企业家、省人大代表。

5年来,在罗阳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期间,完成了多个型号的首飞及部分型号的定型工作,他是中航工业“航空报国金奖”获得者、中航工业的优秀共产党员!

1997—2007年的10年间,罗阳是优秀的中航工业党务工作者,他始终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广大党员、干部、员工,确保党的建设落实到基层、班组,确保国企姓党。

1982年至今的30年,罗阳一直献身航空、默默奉献。10余年的设计生涯,练就了他科学和严谨的人生态度。10余年的党委工作,坚定了他崇高的理想信念。5年的企业高管生涯,实现了他远大的人生抱负。他是中航工业航空装备的特级专务,是扎根基层的“少将”!

罗阳就这样走了,在短暂的时间内他走得是那样的从容。在抢救室战友们看到了他的遗体,清洗他的面容时看到他的表情是那样的祥和。从不麻烦别人的罗阳,请接受战友们的帮助吧,穿上你人生最后一次新装吧。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这个一向以刚毅、稳健著称的中航工业高层领导,此时也双手抖动、泪夺眼眶,他强忍着悲痛,抚摸着罗阳的脸颊,喃喃地说:“我的好兄弟,你这是太累了,好好安息吧。”

罗阳的姐姐、姐夫到大连接他来了,海军首长和战友来医院为他送行。大连造船厂的领导和朋友亲自抬他上车,喊着:“大哥!回家吧”。

寒风呜咽,痛悼英雄离去。车灯开启,百余辆车相伴,为英雄照亮回家的路……

伴随灵车护送罗阳回家的人们,无不沉默悲痛,他们内心祈祷着,共鸣着一个心愿:回家吧,罗阳。我们陪您走一走您往常经常去的地方——您母亲所住的干休所,虽然您的母亲尚不知她已失去心爱的儿子,但我们还是默默地走了一遍;我们陪您去一去您工作了近20年的中航工业沈阳所,那里有若干名院士和战友在等着您;我们陪您转一转中航工业沈飞,16000多名职工还等着欢迎您这位凯旋归来的功臣,这里是您曾经践行航空报国理想、成就光辉人生的地方!我们陪您看一看您每天居住的地方……放心吧罗阳,我们一定会照顾好您的母亲、您的妻子、您的女儿,您所挂念的家人,我们一定会悉心照料,并尽最大能力去帮助她们,不让您再有牵挂……放心吧罗阳,您情之所系为之终身奋斗的航空事业,我们16000多名沈飞人定会高举旗帜,大力践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为祖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全部的心血和才智。虽前路坎坷,我们当以您为榜样,恪尽职守,不负重托,为国防工业的发展壮大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安息吧,罗阳同志,您虽然走了,但您对祖国、对航空事业的忠诚,对沈飞的责任感一定会传承下去。您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您是中航工业的航空报国英模,您是中央企业优秀思想工作者,您是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您是中航工业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您是沈阳市劳动功勋奖章获得者,您是沈飞的“沈飞骄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