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火星人马斯克的地球创业游戏 作者:一苒,孟路 著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现代的主流教育模式起源于工业革命之后,它的方式与工业流水线制造颇有雷同之处:学校分配什么,学生就得到什么。曾经有媒体节目批判中国的教育把孩子们变成了流水线批量生产的同质化产品,这话并没有说错,但标准的工业化流水线学校总比参差不齐的私塾小作坊更有品质保证。

你需要相信有一位全知万能的教育部长,在他的科学规划之下,一切教育资源会通过庞大的社会教育体系,高效地分配给每一名学生。这看起来特别像计划经济。我们的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地按“计划”运行,放眼全球,即使在以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为豪的西方,多数国家也在长期延续这种教育模式。

马斯克反对这种类似于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同一年龄的原料(学生),在同一时间,用完全相同的制造工艺(教学),然后参加同样的考试(质检),最后按照分数高低分配到相应层次的大学或者公司(出厂)。

市场经济强调的关键之一,就是针对具体的市场需求,灵活匹配不同的资源和服务供应。简单的说,就是因材施教,而非以供定需。Ad Astra这所学校正是这种理念在教育行业的践行者——灵活匹配不同的资源供应给学生。

废除年级制度

Ad Astra首先取消了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年级制度——不通过年龄,而通过能力和兴趣评估,把学生编到不同的学习小组。如果8岁的小明已经在数学方面展现了明显的天赋,他就完全可以和12岁的孩子们一起去上数学课,这样的做法看似打破常规,其实更符合逻辑,也更贴近现实。

NBA会因为科比·布莱恩特刚从高中毕业,就禁止他和年过三十的迈克尔·乔丹激烈对抗吗?年轻人是否会在指定的年龄才开始人生的第一次恋爱,再在另一个指定的年龄一起去结婚?

都不存在。在真实的社会中,年龄不是决定分配的筛选工具,几乎一切社会集体活动都是混龄的。因为决定你是否要去做一件事的本质,应该是你对这件事是否感兴趣,以及你是否做了相应的准备,跟你身份证上的年龄数字其实没有直接关系。强行按照年龄去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进度,是教育部门最容易操作的低成本制度。但这种“一刀切”的粗暴做法,很容易伤害个体的独特天赋和具体需求。

善待每一个天赋

当我们认真地分析每一个孩子,很可能会发现一个事实:孩子乍一看可能是稀松平常的路人甲,并无过人之处,但实际上每一个都是丰富多元的独立个体。有时候,当我们草率地认定一个小孩资质平庸——很可能是因为外界因素辜负了他的天赋。

有位名叫George Land的科学家做过一项实验研究:他找来1600个5岁大的天赋异禀的孩子,他们在不同的学校上学。当中98%的孩子被测评为“非常富有创造力”。然后每隔5年,George Land会重新测试这些孩子的创造力水平。结果令人心碎:当孩子10岁时,只有30%的被测评为“非常富有创造力”;15岁时,只有12%;等到25岁时,这1600人中仅仅2%的人仍然保持了他们幼年时的创造力。在教育界很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思想家Ken Robinson认为,很多学校都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才华,“好奇心,激情与梦想,以及我们实现梦想的能力是一个人实现伟大事业的最基本的要素,然而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促进这些要素”。

图1-1 视频:KenRobinson在TED Talk中批判学校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如何识别一个孩子的天赋,如何针对它的天赋给予相应的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哈利·波特》里的分院帽一开始对于决定哈利到底该去格兰芬多学院还是斯莱特林学院都感到犹豫。

Ad Astra认为:应该创造一个环境,让孩子去探索自己身上的天赋,慢慢找到最想做的事情,为了最终的兴趣聚焦,让孩子广泛地接触不同的事物。

Ad Astra一名受访的老师介绍说:“我们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留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探索、拓展,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让每一种个性被尊重、善待,让每一项天赋得到满足和发展。”于是,Ad Astra配备了比同阶段学校丰富得多的学科设置,除了常规的数学、自然、历史,还有艺术、计算机和商业等,最火热的人工智能也已经被加入课程表。此外,学校还常常请各领域的学者、专家来做分享。这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看到不同领域的绚烂风景,反观传统学校,无非是语文、数学、外语、音乐、体育,几十年来寰宇换了人间,这些“经典”课程却基本不变。

非科班背景的教师

马斯克有一个有些奇怪的主张,他认为老师未必需要专业的教师资格证。Ad Astra有不少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师培训。这里喜欢让思维“爆炸”的数学家来教授数学,让艺术细胞“爆表”的画家来教美术。

非科班出身的老师有一个普遍特点,他们往往不会系统性地灌输整个知识体系,甚至有时不一定会照顾孩子的接受能力,讲课既深入又快速。但马斯克愿意接受这种方式,甚至可以说,他就是想要这种效果——在现实社会里,没人会像老师一样耐心且缓慢地讲授信息,这种做法特别像“中国式的老人追着小孩子喂饭”。在真实世界中,一个人的能力培养和知识吸收往往融化在碎片化的时空片段里。你需要抓住一切机会,努力汲取养分,获得灵感。那些真正擅长学习的人,如果有机会和某个大人物一起喝杯咖啡,或者靠近旁观20分钟,就能够有所收获。这种贴近现实的学习能力,越早培养越好。

在Ad Astra,孩子们广泛阅读,向各个领域的达人请教,与同学们自由交流,从不同的课程中汲取营养。这种类似“自甶漫游世界”的学习体验,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爱上了学习和求知,每天都开开心心地来学校上课。

除了认真对待每个孩子的兴趣,学校也非常尊重老师。Ad Astra不会制订固化的课表,而是根据既有的师资情况,有针对性地灵活构建课程框架。

比如某一年,一位优秀的化学家加入了教师团队,Ad Astra允许她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设计化学的课程内容。

优秀的人才往往不可多得,而且优秀的人才总是很有自己的想法。当学校能包容人才的自主表达,他们才会稳定地留下,把自己的天赋和激情传递到孩子身上。

在师资方面,Ad Astra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包括校长在内的学校领导也要去一线授课,从而深刻理解学生和老师的实际需求,更好地从战略和管理层面思考如何提升师生双方的体验。

自由生长的孩子

绝大多数地区的学校,都要求孩子们“穿着统一的制服去上学”,他们说这是为了孩子们好。还要求“男生必须短发,女生不能让头发没过耳朵”,据说也是为了孩子们好。即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已经被要求严格遵照老师的圣职来管理自己的言行—“双手放在胸前互相搭好,腰背笔直端坐,距离桌子一拳远”,他们说乖乖听话的才是好孩子。

工业化流水线式的教育模式,取的是教育质量与成本效率中的平衡最优解。为了让现代教育普及化,这一点可以理解,但孩子们的个性发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被牺牲了。当孩子变成了没有个性差异和自我表达权力的标准原料,在工业流水线一般的教育体系下,被定时、定量、定质的批量复制时,我们这些大人该如何去要求孩子保持他们的纯真、个性和创造力呢?

Ad Astra希望能培养自由生长的灵魂。无论穿着打扮还是课程教师,孩子都可以任性选择。除了周一到周三的授课时间,每周的周四和周五则是孩子们团队协作的时间。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自由组队,一起完成某个特定的项目—可能是老师提议的,也可能是孩子们自己主动发起的,只要与当时的学习知识点相关就可以。在完成团队项目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拥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校园里的真实一幕很好地诠释了这所学校努力营造的自由氛围。但出于对隐私保护的承诺,我们无法展示图片或者视频。“艺术课老师让同学们大开脑洞,想象如何升级走廊的设计。比如,马斯克的一个儿子穿着Superman的衣服,激动地站在自己的小板凳上,向全班同学发表演说,分享他的创意—以八大行星为主题,设计新的走廊图案。他说这个灵感来源于SpaceX。”

图1-2 伊隆·马斯克的儿子向同学们发表演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