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华“药王”

中外名人全知道(超值全彩白金版) 作者:文娟 编


中华“药王”

孙思邈

孙思邈小的时候,体弱多病,因此他发愤学医。他天资聪明,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广泛接触各种学术知识,而且还精通佛家经典,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孙思邈对中国传统的医学有深入的研究,同时对民间的药方非常重视,并终生致力于临床研究。他不但精通内科,而且还擅长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按摩、卫生保健、饮食治疗、方法、老年养生等等。有24项成果开创了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其中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第一个提出建立妇科;第一个麻风病专家;第一个确定“阿是穴”……

他写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医药学著作,是中国医药学史上的重要典籍。其中,医学巨著《备急千金要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对唐朝以后医药学的发展和日本、朝鲜等国医药学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孙思邈是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也是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他有渊博的药物学知识,他曾经上过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一边采集中药,一边进行临床试验。

孙思邈像

名人档案

姓名 孙思邈

生卒年 581~682年

祖籍 唐代京兆东原(今陕西省耀县)

身份 医学家/思想家

性格 勤奋/聪慧/古道热肠

孙思邈不仅具有高超的医术,而且具有高尚的医德。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专门写了“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两篇文章,详细地论述了作为一个医生所必须具有的医疗态度和医学品德。他自己则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行医过程中时刻以这些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他不仅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还被西方医学界称之为“医学论之父”,是与希波克拉底齐名的世界三大医德名人之一。

孙思邈同时又是一个出色的炼丹化学家,他所编著的《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记载了中国早期的火药配方。30岁的时候,孙思邈隐居在太白山,成功地炼成了太一神清丹。这种丹药,是用雄黄、雌黄、曾青、慈石等,经升华而得的,其实这就是氧化砷。孙思邈用它治疗疟疾,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这也是他的首创之一,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氧化砷的孚勒氏早1000年。后来这种方法经阿拉伯西传,在欧洲曾有较大影响。

《千金要方》书影

孙思邈善于总结前人成果和自己的实践经验,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

名人逸事

有一天,孙思邈外出行医,正好碰上出殡的队伍。他看到从棺中滴下血来,就上前叫住了队伍。大家都以为他是个疯子。他有理有据地说:“如果是人死了,血就会凝固的。但是现在棺材底下在滴血,人怎么会死了呢?”大家一看,果然如此。一问,原来是结婚十年没有生育的女子,昨天难产而死。孙思邈打开棺材,试了孕妇的鼻息和脉象,取出三根针,扎在不同的穴位。孕妇很快就苏醒过来。他又给了一服药和一幅图,嘱咐回去吃药,然后按照图来接生,肯定会保证母子平安的。后来,孕妇果然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大胖娃娃。大家都把孙思邈看成神仙。

他的一生以治病救人和著书为己任,为我国和世界的医疗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辞做官,但是仍然获得统治阶级的赞赏。唐太宗李世民称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传世名言

人命至重,贵比千斤。

寿天休言命,修行本在人。

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

少欲多足,少言多思,少逸多劳,少食多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