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节 箴诫传统与箴体文献

先秦诸子散文文体及其文化渊源 作者:侯文华 著


第二章 《老子》与箴诫传统

在整个先秦诸子散文当中,《老子》文体颇为独殊,其文体性质众说纷纭。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认为《老子》与《论语》不是老子、孔子手写的,是他们的门徒记下来的一种语录,杨树增更明确地指出《老子》是格言式的“语录体”。《老子》文本中虽然包含老子本人的言辞,但却无对话,也看不出任何师徒之间设教授学的痕迹,而是纯粹的立意、见志之作。老子主张绝圣弃智,是否有门徒为其纂辑语录尚是问题,《庄子》寓言中虽多处记载老子与弟子间的谈学论道,但《庄子》“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不能当作史料来用。《老子》文体与《论语》那种典型的语录形式存在明显的不同,正如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所说:“《老子》的文体,既非如《论语》那样的语录,也非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因此,说《老子》是语录体并不准确。《老子》书中含有大量韵文,学者多有注意。吕思勉《经子解题》说:“《老子》文体甚古,全书多作三四言韵语,乃未有散文之前之韵文。间有长句及散句,盖后来所加。”此一看法已隐约认识到《老子》文本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同的两个层次,一为三言、四言的韵语,另一部分是对韵语消化吸收后重加叙说的散文。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论《老子》文体时,说它是“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也是切中实情的。

指出《老子》是韵散结合体,还没有将问题彻底揭示清楚,尚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和必要。本书认同近些年来《老子》研究中认为《老子》文本有原始文本和附加文本两个层次的说法,并对先秦“箴”体作详尽考察,在此基础上指出《老子》原始文本乃是一部先秦“箴”体文献。《老子》文体与楚国独特的谏议制度以及老子本人的史官职业背景密切相关。

第一节 箴诫传统与箴体文献

箴是一种上古时期即已盛行的具有强烈规谏意义的文体类型,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和文化功能。从商周至晚清,箴文几乎代不衰竭。汉代及其以后的箴体文献我们大多都可看到,但由于文献散佚的缘故,先秦原初形态的箴文面貌我们却不能轻易得见。先秦古箴的基本面貌如何,又具有怎样的文体功能?这大概需要做一些文献的辑佚和分析才能得出答案。

先秦时期残存下来的箴体文献并不多,约略有以下几处:

《夏箴》曰:“中不容利,民乃外次。”(《逸周书·文传解》)

《夏箴》曰:“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大夫无兼年之食,遇天饥,臣妾舆马非其有也。”(《逸周书·文传解》)

此两则是周文王暮年引《夏箴》以训诫太子姬发之辞。

《商箴》云“天降灾布祥,并有其职”。(《吕氏春秋·应同篇》)

此言天降灾难妖祥,乃是由于人主善恶之行为所致。

《周箴》曰:“夫自念斯,学德未暮。”(《吕氏春秋·谨听篇》)

此引《周箴》以劝诫君王应该求贤问能,以修己德,为时不晚。

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此为《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记载的楚庄王对臣民的训诫之辞。

以上均是箴类文献残句。《左传·襄公四年》载录了一篇完整的“箴”文,即《虞人之箴》:

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

此为周太史辛甲率领百官各箴王阙之时,虞人(掌管畋猎之官)所作的箴辞。《虞人之箴》是目前所能搜辑到的唯一一篇相对完整而明确的箴体文献,说的是当年大禹治水之后将全国划分疆界,从此民众生死各得其所。而后来的后羿由于贪恋畋猎,不思民业,不恤民情,从而导致国家灭亡。襄公四年,晋国大臣魏绛引用此篇《虞人之箴》以劝谏酷好畋猎的晋悼公自警。

以上所辑,均为箴文残句或单篇。那么先秦时期有没有已经辑录成书的箴体文献呢?应该是有的。《逸周书·文传解》孔晁注“夏箴”二字曰:“夏禹之箴戒书也。”那么,《吕氏春秋》所记载的《商箴》、《周箴》或许就是商朝、周朝的箴戒之书。《虞人之箴》创作的背景是周太史辛甲“命百官,官箴王阙,使百官各为箴辞”,那么当时百官所作箴辞可能都被载录下来,并辑录成书,而且此书很有可能同《吕氏春秋·应同篇》所说的《周箴》是同一文献。《左传》成书时,此书尚存,只是后来才亡佚了。魏绛意欲劝谏晋悼公罢猎,引《虞人之箴》,此篇《虞箴》才幸运地在《左传》当中保存下来。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论“箴”体曰:“斯文之兴,盛于三代……迄至春秋,微而未绝……战代以来,弃德务功,铭辞代兴,箴文委绝。”箴体在夏、商、西周三代极为兴盛,春秋时期已衰弱,但仍未委绝。上文所辑先秦典籍残存的箴文中,除《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载楚庄王训民之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外,其余都是春秋以前的文献。有学者认为这些文献不可信,如杨伯峻云:“至《逸周书》所载夏、商之箴,皆后人妄作。《吕氏春秋·谨听篇》引有《周箴》,亦未可信。”似乎并没有给出足够的证据。

我们虽然不能窥以《夏箴》、《商箴》、《周箴》古书全貌,但通过“体义备严”的《虞人之箴》以及其他残句,我们仍可以约略总结出先秦“箴”体的基本文体面貌和文化功能:

第一,从体制上看,先秦箴体文句式整饬,以四言句式为主,间有五言、三言、六言、七言等杂句。前文所辑六则古箴,大多数都是四言句。《虞人之箴》统共十五句,就有十三个四言句,另外分别为五言句和六言句。第一则《夏箴》以及楚庄王训民之箴都是四言句,《商箴》则是四言、五言参半。

古箴中也有对句。对句也是使箴文呈现出句式整齐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则《夏箴》“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大夫无兼年之食,遇天饥,臣妾与马非其有也”,就是一则相对匹配的对仗句式。

整体而言,箴文在形式上是趋向于整饬的。这种整饬,或者体现在以四言为主、相对稳定的句式上,或者是较为匹配的对仗句,总之不会是零乱无章的散句。

第二,古箴大多用韵。

《夏箴》、《商箴》、《周箴》仅存残句,其用韵的情况我们已不得而知。而《虞人之箴》则是一篇完整的箴文,因而可据以管窥古箴用韵的情况:

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