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少女情怀总是诗

半生烟雨,半世桃花:李清照词传 作者:美芹 著


少女情怀总是诗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十六七岁,正是朝气蓬勃,青春袭人。这一年,春梦初回,少女多了一份敏感、细致的心思。年少骑竹马、弄青梅的乐趣早已不再,伤春悲秋占据了大部分的女儿情怀。待午夜梦回,才偶尔拾起昨日的细雨流光,此时最是寂寞女儿香。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儿时轻易就能逗笑自己的蝴蝶、蜻蜓,都不知影踪。就连山后碧绿的小竹,亦变成了一道随时可能凋落的风景。

江梅已谢,柳絮初生。窗外又飘过一阵阵少女银铃般的欢笑声,那是一群与她同龄的女子正在追逐嬉闹,看她们笑得花枝乱颤,她问自己,为什么就不能走出门去,和她们一起玩闹?

透过薄细的纱窗,少女向窗外望去,满院的花朵早已不似春日里那般繁盛。唯是她一生钟爱的海棠,翠叶欲滴,花朵浓密艳丽。女儿照花,花更美。尚且记得民国时期的那一段风流韵事,胡兰成曾夸那时陷于爱情的张爱玲是临水照花人。如今,比着花儿,李清照的心思恰也开启,像所有获得启蒙的女子一般,渴求一个能爱她、怜她、惜她的翩翩少年公子。

古来以惜花伤春为题材的诗词不胜枚举,但李清照这一篇更清新脱俗,简单几句便将一个女子惜春的情怀抛洒而出,读之令人动容且印象深刻,如此佳作,其实罕见。

“昨夜雨疏风骤”,春暮昨宵,雨狂风猛。少女敏感的心思原本就为惜春,当此芳春时节,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了。她临窗窥望满院的花红,心绪如潮,被这莫名的风雨恼得不得入睡。

她一眼望到了放在桌上的酒杯,复又起身吃饮几杯淡酒消愁,此时心事翻涌愁正浓,几番下来,酒喝得有点多了。于是,枕着孤夜的寒雨,李清照悄然入梦。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虽浓烈的酒意仍在,但思之昨夜心情,李清照连忙起身询问心中牵挂之事。试探着问起不远处正待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

此句“试问卷帘人”中的一个“试”字,生动地描写出李清照那薄脆、敏感的惜花心思,一夜骤雨,残红遍地,这因果岂是她那般聪慧之人所料不到?然而她还是怀着一丝希望,小心翼翼地试探那卷帘的人。为何雨后院中的情景她不敢去看?这一问究竟是为那些花,还是自己?一切尽在不言中。

却不曾想,侍女只是回望院中一眼,便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像以前一眼鲜丽浓艳。”

面对李清照极尽心思的试探,那卷帘人并不知晓她的心意,所以才答得如此漫不经心。简单的一句“海棠依旧”,非但丝毫没能慰藉她心中的轻愁,倒更惹她徒增伤感。主仆二人一问一答,李清照的多愁善感、侍女的淡漠粗心,也便清晰地呈现出来,令人备感欷歔。

终于,在词的末梢,早已料定的局面,还是应李清照的口吻诉说出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场大雨过后,院子里、花径丛中,现应是绿色更加丰润,而海棠恐怕只剩点点残红。

这一年,李清照年方十七。在这般美好的如花时节,她的心里,突然产生一种莫名的寂寞。常日所为,依旧是茶前饭后,望着那小径香疏的小院出神、发呆。却不知何时,看懂了一朵朵花的心事,进而迸发了怜花惜春之意。夜深人静,少女的心事,在一个人们尚未知晓的僻静角落,寂寞地流淌着。望着天边青色的云朵,李清照长大了。此时的她,渴求天地间一个男子来爱,渴求得到一份真心,而那伤春惜花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她对自己的怜惜?十七岁,美好的雨季,一生中仅有一次,这样绚丽美好的时节,应该有一个风神俊秀的男儿到来。

自古以来,男欢女爱在青春时节最易萌发。想到《西厢记》里的崔莺莺,私会情郎“游园惊梦”,二人之间心有灵犀地以诗词唱和。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书中此段,甚妙。

想此时的李清照,一如书中的莺莺,俏丽芳华,正等待一个痴心的男子,从此恩爱白头。

一首尺幅小令,却因李清照用词极妙,纳下如此丰厚的内容。此词,优雅有,壮观亦然。尤其末尾一句“绿肥红瘦”,四个字原本寻常话语,甚至毫无美感,但李清照却可将其锻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佳句,清雅富丽,浑然天成。

怪不得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里说:“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绿肥红瘦’,此句甚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