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纵使负累也轻盈:文化长者谈人生 作者:王国平 著


尚长荣

在紧锣密鼓地排练新编历史京剧《天下归心》的间隙,我翻读了国平文友的这部书稿清样,顿时感慨万端。

我今年七十有四了,算老叟一个。接到剧组邀请参演这部全本大戏时,还是抵挡不住“诱惑”,决定再拼他一家伙,豁出去了。我饰演的郑庄公,在整出戏里,有上百句唱词,这是我以前没有唱过的,确实是个挑战。但我想,作为一名戏曲人,应该要有一股气,即便年龄大了,亦不可甘于“解甲归田”,而是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劲。读了国平文友写下的这些文化长者的故事,我觉得自己更应该接下这部戏了。尽管书中提及的老先生有几位已经故去了,但他们在人生旅途上攀爬了上百年,生前的最后一刻依然发挥着光与热。健在的,也在各自的领域奋发有为,擎着大旗,为后学指点迷津、开山辟路。在他们面前,我尚某人还尚年轻!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说得多好!就文化领域而言,老人更是一笔财富。他们摸索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积累的经验,句句堪称金玉良言,挪过来就可以直接用上;他们留下的教训,可以让后来人少走弯路,规避风险,更加轻易地迈上成功的通途。我在戏剧道路上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前辈的提携与点拨。他们积淀下的优良传统,宛如一棵参天大树,为这门艺术的发展遮风避雨。如果说我们这些晚辈在艺术上有一点点成绩,就是源于“大树底下好乘凉”。

比如说,我是在1960年6月拜侯喜瑞先生为师的。那时候,先生将近七十岁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拜了侯先生以后,我才真正领悟到什么是戏,怎样才算演戏。

随先生学戏,感受最深的是他“发于内形于外”的艺术观点。他经常对我说:“演戏要演人,演人要演心。”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强调将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坚实的传统表现技法相结合。侯先生在艺术观念、表演技法等方面的全面传授,对我的舞台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就是我的“一宝”,他的谆谆教诲,在我可以说是受益终身。

所以,当有人问我,如何对待艺术上的“继承与发展”的问题,我的经验是“死学、活用”。这是针对成语“活学活用”说的,我主张对前辈、先贤的艺术,要尽量忠实地继承,尽量全面地掌握传统;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再来谈创造。“活用”是创造的基本要求,而“死学”则是“活用”的前提和保证。

通过国平文友的笔,我又知悉了13位长者的人生故事,又有了学习的对象。他们之中,有的我是相熟的。比如刘曾复老先生,在我们梨园享有盛誉。国平文友的采访细致,把他的故事讲得很有味道,让我对老先生有了新的认识,阅读的过程中,我不禁连连发出“他竟然是这样一个人”的感叹,妙哉!

我很中意国平文友拟定的这个书名,《纵使负累也轻盈》。这是对13位文化长者人生历程的高度概括,既说出了他们历经的苦楚与疼痛,更道出了他们宽阔的胸怀。人一辈子,本来就是要“负累”前行的。脆弱的人,扛不住,颇为无奈,只好“趴下”;但总有一些内心强大的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轻盈”地迈开脚步,一往无前,无所畏惧。此等人生境界,令我辈神往!

2012年4月底,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团到苏州昆山千灯镇演出,国平文友受邀前往采访。在蒙蒙细雨中,我们相识。当年的6月初,我们在沪上有一次长谈。尽管我们在年岁上整整相距四十个春秋,但彼此相谈甚欢,成了忘年交。之后,我们时常短信往来,通话不断,不亦乐乎。我到北京演出,总是设法邀请他到现场观摩,印象中已经请他看过《廉吏于成龙》《霸王别姬》《失空斩》等剧目,我想听听他的意见。他来上海,也会到寒舍小坐,谈天说地,很是惬意。

今次,他的这部书稿要出版面世,邀我作序。我慨然允诺,视为职责。于是写下这段文字,谨表祝贺,并愿有缘与这本书相遇的读者诸君,速速静下心来,聆听13位长者“亲授”的人生课。

是为序。

2013年9月

【小传】

中国实验语音学奠基人,开创了中国语音学研究与国际接轨的先河。1909年生于山东济宁,祖籍浙江吴兴。1934年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1935年至1940年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助理研究员。1956年至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197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音研究室主任,同年当选国际语音科学会议常设理事会理事。2000年被聘为国家863智能计算机成果转化基地顾问。2006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荣誉学部委员。2010年7月30日21时在京辞世,享年101岁。

【相关人】

赵元任、吴宓、罗常培、王力、刘半农、冯友兰、张国立

【放言】

“我现在都已经‘百年之后’了,他们哪里知道我能活这么长。”

 

  1.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