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显贵家世

隋文帝杨坚传 作者:无


显贵家世

六月暑天,十分炎热,刚刚初生的小孩难以适应这样的环境,所以不易养育。这时,从河东来了一个尼姑,俗家姓刘,法名智仙,在民间颇有名声。她来到杨家对吕氏夫人说:“这个孩子的来历非同一般,生得奇异,不能放在世俗养育。”

智仙便提出由她来抚育小杨坚。最后,杨忠决定将儿子交给这位见多识广的女尼来抚养,这也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佛家弟子,从而能够得到佛的庇佑;二是希望智仙能够教给儿子一些知识,从而让作为武将后代的小杨坚能够识文断字,而不只是一介武夫。

关陇的杨氏家族

那是在西魏大统七年六月的一个夜晚,在关中的冯翊般若寺内,笼罩着一团团紫气。伴随着哇哇的啼哭声,一个男孩儿诞生了。这个孩子降生后,寺内不断闪烁红光,一连三天,整个佛寺连人带物都罩着红光,显得亮堂堂的。

这个孩子的父亲叫杨忠,是个经历了许多生死考验的将军。他在三十五岁时才有了这个儿子,自然分外高兴。他为儿子取名为坚,除了希望儿子坚韧不拔外,“坚”也是一百四十年之前统一过北方的大秦皇帝苻坚的名字,父亲也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再次统一北方的大英雄。

杨忠是弘农杨氏的后代,弘农当时是一个郡,就是后来的陕西华阴。杨氏一族世居高位,是东汉以来著名的世家大族。史载后人杨坚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曾被北魏朝廷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因而家居于关陇。

杨坚高祖父杨惠嘏为北魏太原郡太守,曾祖父杨烈系北魏龙骧将军、平原郡太守。祖父杨祯以军功被任命为宁远将军。当时正值北魏末年,天下动乱,杨祯避居在中山,聚集部众讨伐鲜于修礼,后战死沙场。

杨祯的儿子杨忠,长得一表人才,身材魁梧,武艺绝伦,见识广博,有着将帅的才能与谋略。那是在公元523年,一次大起义改变了杨家人的命运,杨祯的儿子杨忠也参与到战争中。

这次大起义被称为“六镇起义”,所谓六镇,就是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和怀荒六个军事重镇,是北魏统治者为了保障首都平城的安全而设立的重要地区。六镇的军事地位极为重要,所以这些地区的武官们都享受着极高的待遇,并且深受北魏皇帝的倚重。

但是,自从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后,六镇的地位便一落千丈,再也没有往日的风光了。由于官兵将士们守的是塞外城池,所以每日都要忍受着刀割似的烈风,而且经常遭遇敌人的袭击,辛苦自不必说,可是还得不到朝廷的重视,这是他们不能够忍受的。

此时,已经汉化了的朝廷对他们这些胡不胡、汉不汉的粗鄙武人越来越轻视,因而也使得六镇的将士们常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朝廷也只会把一些罪犯、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流放到六镇地区来。于是,在六镇中便形成了强烈的不满情绪,以至于终于爆发了起义。

在公元523年,柔然部落进行了侵略六镇的行动,六镇的官兵奋起抵抗,但是,朝廷对此却漠然置之。正好在这一年,赶上了饥荒,于是,吃不饱饭还要打仗的官兵们便要求开仓放粮。可是,这一要求却遭到了当地官府冷漠地拒绝。长官要求士兵们继续作战,但不许他们使用粮仓里的粮食。

于是,士兵们在愤怒之下杀了长官,并且抢夺了粮仓。紧接着,起义的洪水便席卷了六镇。不幸的是,杨祯在与起义军的对抗中丢掉了性命。而北魏政权也在起义军的冲击下摇摇欲坠,新一轮的北方战乱就要开始了。

这一年,杨祯的儿子杨忠十八岁。在混乱的时局中,杨忠离开了家乡武川镇,只身南下,流落到了山东地区。

在颠沛的生涯中,他在泰山脚下结识了一吕姓人家的女子苦桃,并且对其一见钟情,后来便向吕家求婚。

苦桃的父亲见杨忠相貌端正,身材魁伟,性情沉稳持重,又是出身于将门之家,有着绝伦的家传武艺,便一口答应了这门婚事。

在当时,北魏的内乱还没有结束,梁朝想插手北魏的政权。在这个时候,北魏的皇帝去世,于是梁朝便派了一支大军,来护送早年投降梁朝的一个北魏王子,让其重返洛阳,去争夺皇位,以此建立傀儡政权。因而,也使得原本来自北方的杨忠又被编入了这支北方军队。

可是,好景不长,梁朝扶植的这个傀儡皇帝还没当几天,就被一支少数民族的军队给杀了,使得杨忠再度成了俘虏。

这个时候的北魏,已经出现了各种势力都在拼命争夺地盘的景象,杨忠也辗转于各种军事力量之间,好似水中的浮萍一般,动荡不安。后来,杨忠投靠到了关陇贵族独孤信将军的帐下,深得独孤信的赏识,终于安定下来。

永熙三年,东魏荆州刺史辛纂占据穰城,杨忠跟随独孤信前往征讨,辛纂战败逃跑。于是,独孤信命令杨忠与都督康洛儿、元长生担任前锋,驱马直奔穰城。守门的士兵被吓得四散奔逃。

杨忠等人乘机进入到城中,辛纂的卫兵一百多人不敢抵挡,结果杀死辛纂示众,城中之人全都畏惧降服。

杨忠等人在这里居住了半年。后来,由于东魏军队逼近,杨忠便与独孤信一起投奔了南朝梁。梁武帝萧衍认为杨忠是个难得的奇才,便让他担任了文德主帅,封关外侯。

由于北魏已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此时,出身于武川镇的宇文泰在西魏掌握了大权,使得流落在各地的武川人纷纷向西魏靠拢。后来,在宇文泰政策的吸引下,杨忠又跟随着独孤信来到了西魏。

这样,杨忠和丞相宇文泰开始产生交集。有一次,杨忠跟随宇文泰在龙门打猎,突然遇到了一只猛兽。当时,人们都感到十分惊恐,只有杨忠泰然自若,他自告奋勇,只身前往。只见杨忠用左臂勒住了猛兽的腰部,又用右手顺势将猛兽的舌头拔了出来,一副勇猛无敌的样子。

由此,杨忠受到了宇文泰的赏识。后来,杨忠跟随宇文泰作战,捉拿窦泰,大破沙苑的敌阵,他因功升任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进封襄城县公。

在河桥战役时,杨忠与五位壮士奋力作战,守卫桥梁,敌军最终不敢前进。杨忠又以战功授任左光禄大夫、云州刺史,兼任大都督。此后,杨忠又与李远击败了黑水一带的稽胡,并同怡峰解除了玉壁之围,因功又改任了洛州刺史。

在邙山之战时,杨忠率先冲锋陷阵,因功授任大都督,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朝廷追封杨忠的母亲盖氏为北海郡君。不久,又授杨忠为都督朔、燕、显、蔚四州诸军事、朔州刺史,加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在东魏包围颍川时,蛮夷主帅田柱清凭借险要发动叛乱,杨忠率军前往征讨并平息叛乱。

大统十五年,侯景渡过长江,梁武帝兵败受到重创,南朝梁义阳郡守马伯符献出下溠城并投降西魏。西魏朝廷趁此机会,准备筹划谋取汉水、沔水一带。于是,便任命杨忠为都督三荆、二襄、二广、南雍、平、信、随、江、二郢、淅十五州诸军事,镇守穰城。

西魏朝廷让马伯符作为向导,攻克了南朝梁的齐兴郡和昌州。南朝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虽然向西魏称藩,但仍然怀有二心。于是,杨忠从穰城出发到汉水边,检阅军队,大示兵威,并且命令将士变换旗帜,按照次序前进,其实他只有两千兵马而已。可是,当萧詧登上城楼观望时,误认为其有三万兵马,这才感到震惊并真心顺服。

此后,由于在宇文泰执掌国政和宇文觉建立北周的过程中,杨忠功勋卓著,因而被赐姓普六茹氏,这也意味着他已经被这个政权视为自己人了。此外,他位至于柱国、大司空,受封为随公。杨氏家族在杨忠一代,地位骤然显赫起来。

贵族男儿的降生

小杨坚出生在六月暑天,天气十分炎热。这样的天气对于一个刚刚初生的小孩来说,十分不利。

这时,从河东来了一个尼姑,俗家姓刘,法名智仙,在民间颇有名声。她来到杨家对吕氏夫人说:“这个孩子的来历非同一般,生得奇异,不能放在世俗养育。”于是,智仙便提出由她来抚育小杨坚。

最后,杨忠决定将儿子交给这位见多识广的女尼来抚养,这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佛家弟子,从而能够得到佛的庇佑;二是希望智仙能够教给儿子一些知识,从而让作为武将后代的小杨坚也能够识文断字,而不只是一介武夫。

此后,智仙对小杨坚看护、照料得十分精心,也十分细致,她几乎全身心地养育着小杨坚。

智仙为小杨坚取名为那罗延,这个名字来源于印度,意为金刚力士。她希望孩子身体强健,逢凶化吉,前途无量,同时还能够受到佛祖的保佑,就像金刚力士一样,健壮坚强,不受外界的损害。

智仙对小杨坚有着慈母般的关怀和宠爱,小杨坚也依恋地叫她“阿阇梨”,也就是“导师”,并且对她的养育之恩念念不忘。

除了女尼智仙,父亲杨忠的言传身教也对小杨坚产生着影响。因为西魏与东魏的对立,杨忠常年都在战场上。而与强大的东魏比起来,西魏处于守势,因而不得不时时小心谨慎,靠着关中险要的地势勉强自保。

严峻的形势,让西魏君臣不敢麻痹大意,贪图享乐。主事者宇文泰是一代明主,他励精图治,不但改革了兵制,加速了民族融合,还清醒地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

宇文泰知道西魏的贵族大多是武川镇的后裔,十个有八个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是只知道舞刀弄枪的武夫。而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要有文化素质过硬的大臣。

于是,宇文泰在长安兴办太学,令贵族子弟进入官家学校读书,为的是保证未来的西魏能够有更多的人才,从而实现国富兵强、长治久安。

小杨坚在一座只有智仙和他居住的佛寺中长大,佛门是个清净之地,暮鼓晨钟、香火缭绕,伴随着女尼的诵佛之声。那声音不疾不徐,不轻不重,单调而平和。

在佛庙里有一尊石佛,小杨坚和智仙一样,每日都要虔诚礼佛:点香、跪拜、口中喃喃念着佛的名号。小杨坚成长的佛寺就建在自家的王府中,环境安宁、洁净。

小杨坚也曾与家中的长辈、女眷去城中的其他佛寺进香,那些寺庙进香许愿者络绎不绝,人们的信仰在生离死别中也显得愈发坚定,人世的悲苦也让高大寺庙中供奉的佛像显得更加平和慈悲。

在那个年代,王侯将相风光一时,却可能在第二天成为他人砧板上的鱼肉,乱世中的普通百姓更是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因此,他们会祈求神佛的力量来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保佑自己能够吃一顿饱饭,保佑自己不在战乱中枉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保佑自己能在下一世托生到一个和平喜乐的时代,即使没有大富大贵,也要享受到合家团圆、丰衣足食这样再普通不过的生活,这也许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了。

小杨坚目睹着信徒们虔诚的面容,聆听着他们口中卑微的祷告。他看到了芸芸众生的潦倒之像,看到了他们拮据的生活,看到了乱世对百姓极大的伤害,这些景象都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

以至于后来,当杨坚高居殿堂之上,穿着金丝银缕的龙袍,住着巍峨壮观的宫殿时,心中却有着难以名状的罪恶感。

杨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时所接触到的普通百姓,他们想求一顿饱饭而不可得的景象历历在目。所以,他总以极其苛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求大臣们厉行节约,为的就是要真正地爱民惜民,让百姓们能够彻底地告别旧日的贫苦生活。

顺利走上仕途

在智仙悉心教育下,小杨坚在佛寺中成长得很快,直到十三岁时才离开,这是他人生当中重要的十三年。单调、清静、安宁的童年使他养成了严肃老成的性格。

在和平年代的人看来,杨坚的童年似乎少了孩子们应当有的玩耍与喧闹。但在当时的战乱年代,在这样一成不变的环境中成长,已经是极其难得的幸运了。

杨坚虽然生于贵族之家,但是他的母亲是贫寒出身,缺少文化上的修养。因此,她不可能在这方面给予儿子良好的影响。作为关陇贵族家庭的子弟,习武是流行的风尚。因此,杨坚在青少年时代便练就了一身骑射的本领。

同时,杨坚也因其贵族子弟的身份,得以入京城太学读书。杨坚性格颇为内向,他举止庄重,加上相貌非凡,不苟言笑,同学们对他都十分尊重。

有些和杨坚比较亲近的朋友,也不敢同他随意地开玩笑。那个时候的杨坚只喜欢与他的姐夫窦定荣聊天,因为窦定荣这个人为人稳重,从无轻薄无聊的言辞。

进入太学,对杨坚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他必须融入其他学生中去,与他们做朋友,为的是自己的家族未来的前途。在这一点上,杨坚做得很好,结识了许多伙伴,其中当然也有日后对他很有帮助的人。

杨坚也有自己的爱好,他喜爱音乐,少年时期时常怀抱着琵琶自弹自唱,他还曾自编了两首歌曲,名为《天高》、《地厚》。

杨坚的出生,给父亲带来了自信和福气。自杨坚出生后,杨忠的官阶与爵位不断晋升。

大统九年,也就是杨坚三岁时,杨忠在邙山之战中,因“先登陷阵”有功,被委任为大都督,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不久,杨忠又被委任为都督朔、燕、显、蔚四州诸军事,加侍中、骡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杨坚用整个童年见证了杨氏一门的崛起,凭借着父亲杨忠的势力,从小便接受了贵族的精英教育,使他早早地放下了自己的青涩与幼稚,取而代之的便是沉稳与谨慎。

大统十五年,也就是杨坚九岁时。杨忠被委任都督三荆、二襄、二广、南雍、平信、随江、二郢、浙十五州军事,镇守穰城。

冬十一月,杨忠受命率兵与行台仆射长孙俭讨伐柳仲礼叛乱,并俘虏了其全部兵众,晋爵为陈留郡公。

大统十七年,也就是杨坚十一岁时,西魏文帝崩,皇太子嗣位,是为魏废帝。宇文泰以“冢宰”总揽朝政。梁朝邵陵王萧纶入侵安陆,宇文泰派大将军杨忠前往讨伐。杨忠凌晨攻城,下午攻克,生擒了萧纶,汉水以东尽为西魏占有。

魏恭帝元年,杨坚十四岁。朝廷赐杨忠姓普六茹氏,行同州事。十一月,杨忠和柱国于谨、中山公宇文护、韦孝宽等人率步骑兵五万讨伐江陵。同月,大军渡过汉水,中山公宇文护与杨忠为前锋,率锐骑抵达并扎营在江陵城下。

丙申日,于谨率大军到达江陵,列营围城。辛亥日,魏军攻城,当日攻克,生擒梁元帝萧绎,并杀之。同时,还俘虏了百官及士民北归,没为奴婢者十余万人,免者仅二百余家。立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为帝,也就是梁敬帝。

在攻克江陵的战役中,杨忠驻守江津,负责断绝梁军的退路。梁军把利刃束缚在大象的鼻子上,用其冲锋陷阵,杨忠以箭射之。江陵攻克之后,杨忠又受命镇守穰城。

魏恭帝三年十月,宇文泰死了。魏恭帝被迫禅位,宇文觉登上宝座,并改国号为周,也就是孝闵帝,史称北周。这一年,杨坚十六岁。

杨坚的贵族世家背景和父亲杨忠的加官晋爵,为他在以后的仕途中能够平步青云提供了优越的政治条件。

十四岁那年,杨坚从太学毕业后,被任命为京兆功曹。这个官职虽然只是长官征召,而不是政府任命,不算是正式的官员,但是,从这个岗位上,杨坚毕竟迈出了他仕途的第一步,成为他不平凡一生中的起始点。

十五岁时,杨坚由于父亲杨忠的功勋,被授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

十六岁时,杨坚又被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杨坚在刚刚步入仕途的青少年时代,便依靠父亲的功勋获得了如此之高的官爵,这既是宇文泰笼络关陇军人的一种方法,同时也表现出了宇文泰对杨坚的极大赏识。

杨坚全身上下都散发出了一种威慑力,年纪不大,性格却是非常沉稳,做事也是非常有条理,其言谈举止大气、得体,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年龄,为人处世也自有威仪和高贵,隐隐有一种领袖的风范,就连宇文泰看到杨坚时,都不禁对杨忠说:“你的儿子,可一点都不像是从武川镇出来的人。”杨忠也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感到非常自豪。

杨坚十七岁时,晋国公宇文护以大冢宰的身份专断国家大权。后来,孝闵帝在密谋诛杀宇文护时因事情泄露而大败,并被逼逊位,过了不久便被杀害。此后,宇文泰长子宇文毓被立为帝,也就是周明帝。

周明帝即位后,杨坚被晋封为大兴郡公。可是,杨坚的举止以及宇文泰对杨坚的评价,使明帝产生了极大的戒心。于是,周明帝便委派善于相面的赵昭为杨坚看相。

当赵昭看到杨坚的相貌时,大为惊讶,认为是真龙天子的骨相。赵昭对于自己看相,是深信不疑的,这就使他有些为难了,他深知明帝令他给杨坚看相的用意,如果如实回禀的话,杨坚必将招致明帝的迫害,而真龙天子又是不可以迫害的。

为了应付眼前的情况,又有一个好的未来,善于明哲保身的赵昭当即作出了抉择。首先,他向周明帝汇报说:“臣观看杨坚的相貌,不过是做个柱国而已。”以此消除了明帝对杨坚的戒心。

随后,赵昭又在私下对杨坚说:“以相公的骨相,当做天下的君主,必定在大诛杀之后始能安定。请您留心记住鄙人的这句话。”

杨坚二十一岁时,被调任左小宫伯,进位大将军。后来,他又被征召回长安。在母亲吕氏得病之时,杨坚昼夜守护,不离左右,在母亲身边侍候了三年,被世人称为“纯孝之人”。

这时,掌握北周大权的宇文护对杨坚也是十分猜忌,他认为杨坚是北周政权的一大威胁,所以多次要加害杨坚。后来,由于大将军侯伏、侯寿等人的保护,杨坚才免于祸难。

杨坚的非凡相貌以及入仕以来极佳的表现,得到了鲜卑族大贵族、柱国大将军、卫国公独孤信的赏识,对他赞不绝口。独孤信认为杨坚前途无量,于是将自己最爱的女儿独孤伽罗嫁给杨坚为妻。

独孤信不仅在关陇军人集团很早就享有了显赫的地位,而且还是西魏、北周朝廷的重臣,他的长女又是周明帝的皇后,可见,他的地位是非同一般的。

独孤家的地位远远高过杨家,娶了这样一位儿媳,杨忠喜出望外。杨坚也听过独孤小姐的芳名,因此对这桩婚事也十分满意。

西魏的贵族们都知道,独孤信家的女儿各个貌美优秀。独孤信本人就是个美男子,他优良的基因传到了女儿身上,她们不但容貌姣好,更在父亲的教育下颇有智慧,加上西北女性的独立刚强,实在是难得的优秀女性。

宇文泰为他的儿子宇文毓娶了独孤家的一个女儿,独孤家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昞,加上杨坚娶到的独孤伽罗,独孤家有三个女儿后来成了皇后。

由于独孤信在北周政权中所享有的特殊地位,因而这门姻亲的缔结,对于杨坚日后的显赫有着重要的作用。

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是一位聪颖的女性,她不但貌美,还有着由父亲独孤信培养出来的非凡的政治眼光。

当初,父亲将自己嫁给杨坚时,独孤伽罗便对这个不苟言笑的丈夫倾心以待。独孤家的地位大大超过杨家,因此,独孤伽罗嫁给杨坚也算是下嫁,但是,独孤伽罗相信父亲的眼光,也相信自己的丈夫肯定是人中之龙。

新婚之夜,面对貌美如花的妻子,杨坚很是欣喜。喝过了交杯酒后,独孤伽罗对他说:“你我今日结为夫妻,从此,我会一心一意地对待你,不论你是高官厚禄,还是仕途坎坷,或者是落魄贫穷,我都不会离开你。我将我唯一的心意付给你,希望你也能和我一样,不然,这一生真是毫无滋味可言。”

杨坚没有想到妻子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在古代,男子以多子为贵,良妻美妾也是不能少的。但是,杨坚一来不能得罪有权势的独孤家,二来对如此有个性的独孤伽罗也是心生爱慕,于是答应了她的要求,并且发誓只与伽罗生儿育女。

独孤伽罗大胆的要求,使她成了那个时代的异类。杨坚说到做到,一辈子只让独孤伽罗生育了他的孩子,他对这位夫人又爱又敬。

独孤伽罗的确不是一般的妇人,她不但为杨坚料理家事,还是杨坚在政事上的左右手。即使后来杨坚被“雪藏”多年,她也没有因此数落丈夫,反而会时时帮助丈夫开解心结,鼓励丈夫要沉住气。

杨坚有了这样一位贤内助,使得他在最低谷的岁月里依然可以保持着心境上的平和。等到自己的女儿、儿子相继诞生后,他觉得人生有了新的欢乐、新的希望。虽然外面依然还是风风雨雨,可是,在杨坚的小家庭中却是和和美美。

杨坚娶妻后的第二年,父亲杨忠病死,杨坚袭爵随国公,时年二十八岁。杨坚借着父亲杨忠的功勋,平步青云,在父亲死后承袭随国公爵位,在周武帝时又因军功进封柱国,出任定州总管、亳州总管。

杨坚所处地位的骤然上升,曾引起周武帝、周宣帝的一度猜忌。由于杨坚善于韬晦,遇事懂得谨慎小心,因此得以多次渡过危机,从而保全了自己的地位和权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