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满洲镶蓝旗下

风华绝代慈禧太后 作者:姜越


 

 

以一个出身官宦的满洲女子身份入宫,慈禧一步步地从兰贵人做到懿嫔,不仅仅是因为她为咸丰帝诞下一子,更是因为她睿智的头脑和好强的性格。她小心翼翼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不敢做出丝毫超越权限的事情,正因为她的贤淑和懂事,荣宠加身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满洲镶蓝旗下

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即公元1835年11月29日,一个空气中略带寒意的初冬日,北京城里西四牌楼劈柴胡同的中下等满洲贵族家庭中出生了一个小名叫兰儿的女孩。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哇哇啼哭的女孩将来会掌管大清帝国半个世纪之久。

这个家庭姓叶赫那拉,叶赫是女真最古老的部落之一,自古居住在长白山麓,是女真最强的部落。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东北境内崛起之后,与叶赫部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引发了一场毁灭性的战争,最终努尔哈赤的军队获得了胜利,而曾经独霸一方的叶赫部却被消灭。虽然叶赫部与努尔哈赤有过矛盾和战争,但努尔哈赤似乎并不忍心让叶赫部灭绝,因此对那拉氏格外施恩。叶赫的后代子孙有许多在清廷担任要职,这一姓氏在清朝始终有着显赫的地位,并有着联姻的传统。努尔哈赤的孝慈高皇后就是叶赫部杨吉砮的女儿,努尔哈赤深爱着她,但孝慈高皇后红颜薄命,二十九岁便香消玉殒,她的逝世让努尔哈赤悲痛不已,最后将帝位传给了孝慈高皇后唯一的儿子皇太极。那拉氏仍然为满洲贵族重要的一支,是满洲贵族八大家之一。

慈禧的家族属于满洲镶蓝旗(后抬入镶黄旗),到了慈禧曾祖父吉郎阿这一代,虽然已不是高官显贵,但还算是中等的官僚,生活还是很不错的。慈禧的祖父景瑞却官运不济,只获得了一些级别很低的官职,晚年还因父亲钱粮亏空案牵连入狱。慈禧的父亲叫惠征,官运还算不错,最初任笔帖式一职,笔帖式是清朝各军政机关中的低级文职官员,专门做一些翻译、起草公文的工作,类似于现在的文书。

惠征从衙门里的笔帖式,一直获得迁升,从最低级的笔帖式做到吏部文选司主事、吏部验封司员外郎,之后被道光帝列为京察一等官员,不久就升任山西归绥道道员。惠征在归绥道任上尽职尽责,得到朝廷的赏识,三年后调任安徽宁池太广道。相比如今内蒙古境内的归绥,宁池太广道地处江南地区,物阜民丰,当时家里的光景应该相当不错。但调任太广道道员之后的第二年,遇到了洪秀全起义,太平天国的军队气势如虹,已经攻到安徽,惠征并没有坚守岗位,而是携带一万两白银逃到了镇江,等待援兵的到来。安徽巡抚得知此事后,将逃跑的官员全部上奏给皇帝,皇帝盛怒之下,下旨将惠征罢免。

惠征被罢官之后,精神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内火攻心得了重病,几个月之后便与世长辞。慈禧的母亲富察氏出身于名门贵族之家,她的父亲惠显曾在道光年间官居二品,是地方的封疆大吏。

慈禧祖辈三代为官,虽没有大富大贵,但她在少女时代应该过着比较优越的生活。

慈禧共有兄妹四人,其中兄弟三人,长兄照祥,并未发迹,史书记载不详;而次兄桂祥可能得到了慈禧的恩赐,在官场上结交了不少亲贵。

慈禧还有一个妹妹,后来当上了醇亲王奕的福晋。在兄妹四人中,兰儿不论是长相还是才能,都算得上是出众的。对于这个时期的慈禧,史书中少有记载,但是从一些野史、笔记中可以略观一二。

《清朝野史大观》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西后垂髫时,雅好修饰……西后每一出游,道旁观者皆喃喃作欢喜赞,谓天仙化身,不是过也。”垂髫即指孩童,可见少女时代的慈禧确实天生丽质、美貌出众。即使到了晚年,由于她善于保养,仍然保持着姣好的容貌。曾在慈禧身边做女官的德龄就曾经称赞太后在妙龄时“丰姿绰约,明媚鲜丽”,就是青春不再、步入暮年时,仍旧“保存着几分动人的姿色”。这一点也可以从为慈禧画像的美国女画家卡尔的记述中得到印证,卡尔女士在她所著的《清宫见闻杂记》中将慈禧描绘为千娇百媚的“美妇人”。她初见慈禧时还以为太后最多不过四十岁,其实当时太后已经是六十九岁的高龄了:

予相皇太后面貌,乃一极美丽和善之夫人。度其年事,不过四十而止。……太后全体各部,极为相称。面貌之佳,适与其柔荑之手、苗条之体、黑漆之发,相得而益彰。盖太后广额丰颐,明眸隆佳,眉目如画,樱口又适称其鼻,下额极广阔,面并不带有一毫顽强态度。耳官平整,齿洁白如编贝。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予若不知其已臻六十九岁之大寿者,平心揣之,当为一四十许之美妇人。太后精神焕发,神采照人。可知其平日居气养体之安适,决非常人所及。加以明珰满身,珠翠盈头,其一副纤丽庄严之态度,真有非笔墨所能形容者。

除了当时亲眼欣赏过慈禧美貌的人的描述,还可以从当时宫廷画师为太后所作的画像和用照相机拍摄的照片中,看出慈禧与众不同的气质与美貌。

年少时代的慈禧不仅相貌出众,而且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她从小就对经史类的书籍很感兴趣,因此有较深的学术造诣。据说她十六岁时就已经熟读五经,通览二十四史,还懂得满文。慈禧不但在这些书中得到了乐趣,而且从中学到了许多人情世故。可能书里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对她日后在宫廷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取得胜利起到了很大作用,大量的历史知识也为慈禧日后的垂帘听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是想要在仕途中有所作为的人必须掌握的知识,懂得历史才能在作出决策时有所依凭,懂得历史才能在与政敌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懂得历史才有能力操控整个国家的命运。

虽然与其他普通大众相比,生在官宦之家的慈禧应当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并不用为一家人的生计担忧,看上去慈禧的少女时代应该是幸福的官宦小姐,但是貌美又聪颖的慈禧却并未得到父母的宠爱。中国古代重男轻女,因为儿子既可以传宗接代,又可以入朝为官光耀门楣,父母都非常重视两个哥哥,对他们疼爱有加,而对女儿的要求则常常不予理睬,两个女儿中还偏爱小女儿。因此慈禧在少女时期并没有得到家庭的温暖,对于这一点,她一直到晚年都耿耿于怀,她曾经向德龄抱怨道:“从我幼年以来,生活极为辛苦,这你是知道的。我不受双亲的喜爱,所以觉得生活毫无乐趣。我妹妹想要的东西,父母一定会给她,而每次当我提出要求时,必定会遭到一顿训斥。”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慈禧在家中得不到父母的喜爱,自己的欲求也得不到满足,这种不顺心的家庭生活锻炼出了她坚强的性格;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帮助她日后在险象丛生的宫廷生活中渡过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凶险,并最终从逆境中崛起,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无冕女皇。

选秀入宫

如果要问哪一个地方埋葬了最多女人的青春和幸福,哪一处地方浸满了女人悲伤或欣慰的泪水,这个地方既不是烟雨迷蒙的秦淮河畔,也不是灯红酒绿的烟花巷陌,而是在那正大光明、庄严肃穆、礼仪井然、万众朝拜的宫廷之内。在这里,多少女人的容颜在胭脂香粉下日益衰老,多少女人的身体在光鲜亮丽的华服下默默腐朽,多少女人的青春在这里逐渐枯萎。对于女人来说,这里不是金碧辉煌的宝殿,而是一座四四方方、永远也逃不出去的监牢。在这座监牢中,她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服侍皇帝,唯一的目标就是得到皇帝的宠幸。如果有幸能够为皇帝产下皇子,就会盼着自己的儿子能被立为太子,使自己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什么“母仪天下”“六宫之主”,都不过是些骗人的说法。这些女子在后宫,只是为了争夺皇帝的宠爱而明争暗斗,极尽算计之能事。然而在这些甘愿做牺牲品的女子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智慧脱颖而出,成为人中之凤,不仅压过其他妃嫔在皇帝面前得宠,甚至还能在为男人所霸占的政坛上一展拳脚,将整个国家的命运都视为掌中玩物。这样的女人从古至今也没有几个,而慈禧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后宫三千虽然是个夸张的说法,但最高统治者的后宫确实是相当庞大的,从周代就已经有了后妃制度,《周礼》记载“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当时国家的君王可以娶一百二十一位妻子,之后各代虽然均有变动,但大体上都是周代制度的变迁。

明朝时,由于前朝发生了宫闱之乱,因此削减了后宫的人数和机构,清代沿袭明代的内宫机构,即将唐代以来的六局二十四司减少为六局一司。

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一司为宫正。康熙以后规定:“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诸宫皆有宫女子供使令。”与前代相比,清代的后妃制度伸缩性更大,嫔以下并没有确定的数量,也就为统治者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清朝为皇帝选择后妃的制度被人们称为“选秀女”,分别从八旗女子和内务府三旗的女子中挑选。但是从这两处挑选秀女有着很大的差别,从八旗中选秀是每三年选一次,由户部主持,选中的秀女进宫后分级别做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级别较高;而从内务府选秀女则是每一年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选中的秀女进宫后只能做伺候人的宫女,可见当时等级制度的严苛。嘉庆帝又对选秀女的规则做出了新的修改,只有八旗官员的女儿才可以参加选秀,而将“兵丁、闲散之女”排除在外,使选秀女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了。

现任官员的女儿,凡是年纪在十三岁以上、十七岁以下,身体没有残疾,而且没有缠足的,才可以作为秀女的备选。身为八旗官员的女儿并没有选择的自由,她们必须先经过皇帝的挑选,如果没有被选中才能自由婚嫁,如果还没有参加选秀或者首选已中不参加复选就婚嫁的,都是违法行为,要受到处罚。

咸丰二年(1852),叶赫那拉氏可谓双喜临门,惠征升任安徽宁池太广道道员,全家搬到了气候温润、人民富足的江南地区,除了小家庭内的欢喜之外,还发生了一件事,日后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诸多重要事件起点——那拉氏家中的女儿兰儿被当今圣上咸丰帝挑选为秀女。谁料想,朝廷内多少的明争暗斗,朝廷外多少荣誉屈辱,竟是从一位女子走进紫禁城的那一天就默默安排好了。

兰儿的父亲当时为四品官员,她自己又处在适当的年龄,进宫选秀是必经的一道程序,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改变了一个女人甚至一个王朝的命运。

其实,兰儿早在一年前就开始为进宫选秀做准备了。接到户部所下的入京选秀通知之后,山西归绥道任职的惠征一家开始了紧张的筹备,终于得到上谕,命令这些八旗家的女儿要在规定时间进宫接受挑选。兰儿向养育了自己十几年的父母告别,奔赴京城,从此开始了人生的全新篇章。

来到京城之后,需要做的各种事宜更是纷繁复杂、礼仪繁多。挑选秀女时,要按照满、蒙、汉的先后顺序,而满、蒙、汉之中,再按女子年纪的长幼排序,十四岁到十六岁为符合规定的年龄,如果有适龄但是由于生病或其他原因未能参选的,下届再进行选取;年纪已经超过十七岁的,放在本届符合规定的女子后面等待挑选,每天按照人数多少选择两旗进宫。在进宫选秀的前一天,要按照秀女家族在八旗中不同的等级排列的顺序,将一旗之下分为满、蒙、汉三处,每处再按年纪排定先后,之后便开始向皇宫行进。

行车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正黄旗下的满、蒙、汉先走,随后是镶黄旗下的满、蒙、汉,每一个车队都有自己的标志。

年轻的兰儿坐在车里,太阳落山时出发了,她看着西方灿烂夺目的落日,不由得想到自己离开亲人独自来到这样一个险象丛生的环境中,将来的生活不知是福是祸,想到这些她不禁落下了泪水。

午夜时分车子终于驶进了那座戒备森严的皇城,这里的砖瓦承载着历史的风霜雪雨,生活在这四方城里的人掌握着全天下人的命运,兰儿的心不由得收紧了一下。到了神武门外,有人命令她们下车,兰儿便从车上走出来,看到面前耸立的红墙黄瓦,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威严肃穆,兰儿不由感到更加紧张了,自己仿佛就要被周围的墙壁吞噬掉,她在内心呐喊道:“不!我绝不做卑微的奴婢!”

这时后门打开了,兰儿和其他秀女们仍然按照顺序行进着,秩序井然地走进了这个帝国的核心。秀女们在神武门到顺贞门之间安静地排队等候进行正式选秀,个个屏气凝神,大气都不敢出,唯恐自己在这样重大的场合做出什么不合体统的事情而遭到处罚。

在漫长的等待中,夜色已经渐渐退去,东方开始泛白了。终于轮到上前接受挑选了,每五个人为一组,由管事的太监领着走到皇帝面前接受审阅。

兰儿排在队伍中,心紧张得都快跳了出来,当太监领着她走上前去的时候,她的大脑里变得一片空白,只是按照别人的要求机械地运动着。

终于走到那个至高无上的人面前时,兰儿几乎快晕过去了,让她觉得惊讶的是,居然不需要跪拜,只要站在那里就好了。她把头埋得很低,眼皮都不敢抬起来,使负责的太监不得不上前伸出手扶着她的下巴,将她的头抬起来。

兰儿只觉得眼前明晃晃地刺眼,什么都没看清,什么都没敢看清,就又被推搡着带了下去。她走出宫门时脑子里还是浑浑噩噩的,像梦游了一场似的,弄不清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只记得自己的下巴被一只手弄得很痛,眼睛被什么明晃晃的东西刺疼了。

等到她清醒过来的时候,发觉自己已经走到了进宫时的神武门,时间也已经是第二天的正午了,太阳明晃晃地悬挂在天上,兰儿觉得太阳就好像自己刚才看见的那个人一样。

她发现之前送她们进宫的车子已经又排好顺序等在那里了,想必也是经过了一夜的劳顿。兰儿疲惫不堪地登上属于自己的那辆车,随着车轮轧着地面发出的单调而富有节奏的声响,兰儿心里觉得踏实,她终于又回到了明亮的阳光之下,回到了人声喧闹的日常生活之中。

只是,此时的兰儿并不知道,当今的圣上咸丰帝在她的头被抬起来的一瞬间看中了这个娇媚动人的少女,万圣之尊令人将这位女子的名牌留下来,等待下一次进行复选。而那些没有被看中的女子,则被“撂牌子”,她们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一睹圣上的容颜,更别说得到他的宠幸了。其实,在后人看来,留牌子和撂牌子,谁敢说哪个才是真正的幸运呢?无论如何,兰儿的美貌终于经受住了层层严格筛选,她的名牌最终留了下来。兰儿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九日作为被选中的秀女正式进宫,在她的双脚踏入紫禁城的那一天开始,未来的一切都已经在悄悄地改变着轨迹。

赐号兰贵人

兰儿终于正式入宫了,她被赐号兰贵人,住在储秀宫。兰贵人再次走进这皇宫时的感觉和第一次来选秀女时紧张的心境完全不同了,如今她已经是这里正式的主人了。

她看着周围高大的建筑和富丽堂皇的装饰,既觉得不可思议,但又为自己的美貌有人赏识而沾沾自喜。兰贵人所住的储秀宫的门额上高悬着一块匾额,上书“敬修内则”四个大字,笔画遒劲有力,是前朝乾隆皇帝的御笔。兰贵人看到这块匾额,心里默默思考了一会儿,她明白这是对后宫妃嫔的训诫,让她们要遵守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后妃应有的良好修为,心里不禁冷笑一声。兰贵人在年轻时读了那么多古书,她太明白不过了,历史上盛衰兴亡经历了那么多世代,有哪一朝皇帝的后宫真的做到过“敬修内则”?在后宫想要立稳脚跟,偏偏这四个字是最要不得的,当然表面是要做得如此,但这四个字背后则是“不择手段”“心狠手辣”“尔虞我诈”等字眼。

兰贵人心里暗暗发誓,一定不能被他人踩在脚底下,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获得更高的权位,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是,在美女如云的后宫里,想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兰贵人进宫之后,就被咸丰帝遗忘在储秀宫里了。这也是很自然的事,后宫那么多女子,皇帝一个人哪里都记得过来?后宫里还有那一辈子倒霉的女人,连皇帝的影子都没见到过呢。

兰贵人虽说颇有些姿色,但这里的女人全是千挑万选才得以留下的,哪个是没有姿色的呢?在皇帝的后宫里,全天下有三分之一最漂亮的女子都聚集在了这里,众芳争艳,各有所长,如果讨得皇上开心,便能飞上枝头变凤凰,为自己甚至自己的家人赢得权力和地位;但是伴君如伴虎,一旦不小心惹怒了皇帝,之前一切的荣华富贵都会化为泡影,更有甚者被打入冷宫永无翻身之日。

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女人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都在处心积虑地希望赢得皇帝的欢心,为了自己出人头地而奋起斗争。兰贵人意识到自己身处的环境有多么严酷,不出头就必然被别人踩在脚下。然而她从小就不是软弱怕事的人,她一开始就在心里默默思考着如何抓住咸丰皇帝的心。

兰贵人明白在这么多美人中想要出人头地是非常不容易的,她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吸引皇帝的注意。她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每一位得宠的妃子似乎都与太监往来密切,其实也不难理解,太监是每日与皇帝最接近的人,因此通过他们就能够掌握许多有关皇帝的事情,才好对症下药、投其所好。

兰贵人明白了这一道理,就开始广施人脉,主动接近皇帝身边的太监,经常给他们一些好处,就这样买通了几个太监,并从他们嘴里知道皇帝爱听曲儿、爱看跳舞,并且喜欢独自散步。兰贵人默默记在心里,盘算了一番想出一个绝妙的计策,于是向小太监交代了一番,赏了他们一些银子,仔细嘱咐他们并承诺事成之后有重赏。

这一天机会终于来了,咸丰皇帝被内忧外患搞得十分烦心,又独自在宫廷的花园中散步,身边跟着曾被兰贵人买通的小太监。

这个小太监一看机会来了,就领着皇帝不知不觉地绕到了兰贵人的寝宫之外。兰贵人身边的太监也远远看见皇帝朝这边走来了,立刻进屋通报了兰贵人。

兰贵人一听说皇帝移驾至此,心花怒放,既紧张又兴奋,自己等待了一年的机会终于到来了。她不停地告诉自己要冷静,千万不要错失良机。于是她赶紧又整理了自己的妆容,打扮得如同出水芙蓉般清秀。收拾停当后,兰贵人走到院子里开始唱起自己擅长的曲子来,柔美曼妙的歌声飞出院墙,直飘到皇帝的耳边,这歌声既清脆又柔媚,不像宫廷乐曲那样庄重典雅,但却给人一种全新的享受,飘来的声音仿佛绸缎滑过脸颊一般。皇帝不觉得停下了脚步,静静欣赏起来,听惯了宫廷音乐的皇帝被从未听过的民间曲调迷住了,如醉如痴了好一阵才回过神来,问身边的太监:“这是谁在唱曲儿?”

小太监连忙答道:“回皇上,此处是兰贵人的寝宫。”

咸丰皇帝皱起眉头,实在想不起这“兰贵人”究竟是哪一位。小太监见状,急忙顺水推舟地说:“皇上,要不请兰贵人接驾?”

咸丰帝立刻点点头道:“好,好,朕也想见一见这个兰贵人。”小太监立刻跑进兰贵人的远门大声喊道:“皇上驾到,储秀宫兰贵人接驾!”

咸丰皇帝缓步走进储秀宫,扫视周围的环境,屋子里一尘不染、窗明几净,桌面上摆着几张刚刚写好的毛笔字,虽然并非大家手笔,但也能看出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让皇帝对这里居住的主人充满了好奇。

兰贵人既紧张而又激动地跪在地上给皇上请安,咸丰坐在椅子上,让她起身走到跟前来。兰贵人磕头起身,缓缓走了过来,咸丰将她上下打量了一番,看兰贵人身材窈窕、相貌娇媚,眉若远山含黛,肤若桃花含笑,心里觉得非常喜欢。

咸丰帝笑着问她:“刚刚唱的是什么曲子?”兰贵人连忙回答道:“奴婢不知皇上驾到,只是随口胡唱的,实在入不得皇上的耳。”

咸丰帝笑道:“兰贵人实在是谦虚,朕刚刚在外面散步,正是听到这曲子才把我吸引到这里的,还敢说唱得不好,赶紧再唱几曲给朕听。”

兰贵人作揖道:“奴婢遵命。”于是轻启朱唇,唱了另外一支同样动听的曲子。

皇帝闭着眼睛仰面靠在椅背上,听得入了迷。过了许久,歌声停止了,咸丰帝睁开眼睛,只见兰贵人站在前面,双眼含情脉脉,体态曼妙多姿,真是风情万种。咸丰帝冲她招招手示意她走近,兰贵人迈着小碎步走了过来,咸丰拉住她的手问:“桌子上这几幅字也是你写的?”兰贵人答道:“奴婢才疏学浅,只是乱涂罢了,哪里算得上写字。”

咸丰帝笑着说:“既然这样,朕以后有时间就过来教你写字,作为回报你给我唱曲怎么样?”兰贵人心里高兴极了,嘴上说道:“皇上如不嫌弃奴婢这里鄙陋,自然随时恭迎皇上。”自此之后,咸丰皇帝便经常临驾储秀宫,兰贵人也日益得宠。

然而咸丰皇帝并非一个圣明的君主,面临内忧外患他不仅不想办法治理国事,反而整日沉迷于声色之中,而且长期纵欲、酗酒、抽鸦片,使得他的身体虚弱不堪,根本无法料理国事。慈禧入宫之后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位昏庸的皇帝,她明白单凭美色是不可能真正获得稳固地位的。当然慈禧的美貌最开始就为她赢得了皇帝的宠幸,她天生丽质,气质超凡脱俗,咸丰帝对她宠爱有加,甚至像唐明皇迷恋杨贵妃那样更加不理朝政了。

慈禧也得意地向别人说起:“入宫之后,人人都因为我生得美丽而嫉妒我,但是都被我挟制住了。”除了美貌,慈禧还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智慧机敏。与大权独揽的皇帝相伴左右,必须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招致灾祸,慈禧的聪明机敏为她赢得了皇帝的宠幸。除此之外,慈禧喜爱读书,会书法,闲时还能画山水画花草陶冶性情。

慈禧身上的这些优点都为她赢得了皇帝的喜爱,但是她并不满足于此,入宫之后她不过得了个贵人的头衔,前面还有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压着,她的志向要远大得多。

慈禧非常有心计,并善于把握时机,看到咸丰帝不问国事整日沉迷于声色之中,就知道自己机会来了。她不仅靠美色打动皇帝的心,而且能够体察皇帝的心意,总是不失时机地满足皇帝的欲望。她还善于利用各种人际关系,打通了咸丰帝身边的太监,将他们收买为自己的眼线,一旦咸丰帝有什么动向,慈禧就能立刻得知并采取行动,渐渐地,咸丰帝的其他妃子淡出了皇帝的视线。

除此之外,慈禧还有更为远大的抱负,她知道咸丰无心管理朝政,便更加用功地读书和练习书法。慈禧最初只是帮助咸丰整理奏章,后来就代他阅览奏章的内容,有时咸丰实在懒得批阅了,就由他口授,而让慈禧做记录。这些虽然只是初步的工作,慈禧并没有掌握真正的政治权力,但这是一个开始,为将来慈禧接手国事做好了铺垫的工作。

慈禧太后像

慈禧有很强的权力欲望,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从这个无用的皇帝手中抢过掌管国家的大权。但在时机还没有成熟之前,她还是小心谨慎,揣测着皇帝的心意行事。

当咸丰为国事焦虑不安时,慈禧就会假装随意地在旁边提出一个建议,如恰好合了皇帝的心意,就会让皇帝高兴;但如果皇帝不满,慈禧便立刻收敛,屏声敛气,不再说一句话。咸丰帝重用曾国藩打击太平天国,据说就是因为慈禧进言的结果。

慈禧不仅仅相貌美丽动人,而且善于揣度皇帝的心意,能够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减轻皇帝的负担,这些都让她越来越受到咸丰的宠爱。

慈禧终于在入宫两年后,从兰贵人晋升为懿嫔,升了一级。这时的慈禧虽然还没有独享专宠,但已经为日后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通往荣耀和权力的台阶上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

在宫廷中的女子,人人都懂得“母以子贵”的道理,一旦生下一个儿子,母亲的身份地位就能够立刻提升,如果能够被皇帝选为太子的话,地位则更加不可动摇。

但是,也许是造化弄人,也许是咸丰帝沉迷女色使得身子过于虚弱,后宫众多的妃子中竟没有一个能为咸丰帝产下皇子的。

也许是上天眷顾聪明貌美的兰儿,在咸丰帝的宠幸下,咸丰五年,懿嫔终于有了身孕。当御医把完脉,向她道喜的时候,懿嫔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怀孕期间,咸丰帝对懿嫔百般呵护,给她送来各种精美的食品,还请御医专门为她调制安胎养身的补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