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王阳明传 作者:孟斜阳 著


第一章

来自云端的孩子

出生异象与世家传承

明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即公元1472年10月31日,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王姓人家生了一个男婴。这个刚出生的男婴,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心学圣人王阳明。

在此之前,据说他的母亲郑氏怀孕十四个月,迟迟未能分娩。人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十四个月了还不愿出世?父亲王华颇为奇怪,并深感忧心。

王华,字德辉,别号实庵,晚称“海日翁”。其时已是二十七岁,是一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举子。本来一家人日子过得和美如意,可最近他老是为这孩子迟迟没有出世而忧心忡忡。不止这小两口心里七上八下,腹中孩子的祖父王伦和祖母岑老夫人也忧心不已。

岑老夫人盼着早日抱上这孙子,连日来心神不宁。一天,她上床午睡,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房顶上笙箫齐奏,香烟缭绕,旗幡招展中,一群仙人驾着五色云自空中而来。其中一个身披红袍、佩戴宝玉的天神,脚踏一片紫云,怀中抱着一个小孩,从天而降,落在王家。

天神轻推房门,高声道:“贵人来也!”随即走了进来,将怀中小孩送与岑氏,回身出屋,随众仙驾云而去,仙乐和香雾也渐渐散去。岑氏抱着孩子,见那圆嘟嘟的小脸蛋粉嫩可爱,心生怜爱之情……

岑老夫人一觉醒来,才知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梦。

恍惚间,就听到儿媳郑氏房中传来一阵响亮的婴儿哭声。然后是家人的报喜声:“老爷、老夫人,生了生了!”老两口见到刚刚出生的孙子生得粉嫩白胖,不觉大喜,岑老夫人就把刚才梦中的情形讲给了一家人听。

王伦点点头,环视了一下众人说:“看来这孩子有些不寻常啊,这应当是个吉兆。既然这孩子来自云端,就起名叫王云吧。”

后来,孩子出生的这间屋子常常被缕缕云雾萦绕,王伦便把这里叫作“瑞云楼”。如今这瑞云楼已成了浙江余姚一景。民间也因此流传着“瑞云送子”的传说。


说到浙江绍兴府余姚县的王家,那可算是名门贵族。家族的先人最早可以追溯到晋朝名人、孝悌楷模王览。

王览,字玄通,西晋琅邪人,“书圣”王羲之的曾祖。王览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王祥,《孝经》中“卧冰求鲤”的主角便是他。王览对这个兄长很尊敬。王祥侍奉后母非常孝顺,而后母却对王祥非常不好,经常打骂王祥。王览看到了,常流着眼泪抱着哥哥哭。

后母还常常刁难王祥,让他去办一些难事,王览就主动与王祥一起去。每一次母亲惩罚哥哥,王览都带着妻子过来帮忙,尽心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化解危机。王祥的品德和学问日益提升,名声越来越好,而后母的恶名就越发昭彰。于是她在酒里下了毒,要给王祥喝。王览发现后,把毒酒夺过来自己要喝下去,替哥哥去死。见此情形,后母惊慌地把酒打翻在地,恐怕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毒死。后母开始心有悔悟,和两个兄弟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朝廷知道这件事后,就任命王览为光禄大夫,王家也成了官宦人家。从这时起,一个中国历史上的世家大族开始走上了舞台。

王览的孙子王导是东晋时的一代名相,与谢安齐名。唐代诗人刘禹锡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家说的就是这琅琊王氏一族。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王览诸多后代中的一个子孙—书法家王羲之的后代,为避战乱迁到了江南。于是王氏家族便在浙江山阴(今绍兴)绵延播迁。

又过了好多年,王羲之的二十三世孙王寿把家从浙江山阴迁到了余姚。

据说,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后代始终在余姚繁衍生息。


王守仁的祖父王伦,字天叙,据传生得细目美髯,风度翩翩,与人交往亲切和蔼,是和陶渊明、林和靖一般的人物。

王伦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家传的几大箱书籍,视之如命。他生怕王氏的家道在自己这里败落,埋头苦读《仪礼》《左传》和《史记》等典籍。此后,王伦变得博学多才,性情恬淡,平日以开馆授徒为生,闲暇时在竹林中弹琴消遣。王伦遗憾自己一生没有功名,因此,他把全部希望都放在儿子王华身上,希望他将来能够入朝为官,光耀王家门庭。

王华从小就聪明机灵,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明宪宗成化十六

年(1480年),他参加乡试,取得第二名。次年,王华考中殿试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当即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之职。

王伦常教导儿子王华要做一个道德完人。王华也十分注重个人节操,有良好的名声。

那个时代流传着许多关于王华的传说:王华在河边捡到一袋金子,他就在那里坐等一天。当失主拿到金子后大喜过望,准备给他一点报酬。王华谢绝道:“如果我贪图报酬,这一袋金子就不会还给你了,何必在这里等你!”

王华到翰林院工作后,偶尔被调到东宫给太子朱厚照讲课。太监刘瑾在那时和王华有旧。刘瑾还曾多次向王华请教一些知识,王华知无不言,倾囊相授。刘瑾曾对人称赞说,王华是德才兼备的贤人。朱厚照登基后,刘瑾得宠专权。王华的儿子王守仁(即王阳明)因冒犯刘瑾被下大狱时,刘瑾曾向王华暗示过,如果王华能站在他这边,他可以考虑对王守仁从轻发落。王华断然拒绝了。王华说:“如果我真的这样做了,即便史书里不写我,我儿子也不会原谅我。这就是为人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准则,它没有是非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祖先的文化基因的力量是强大而持久的。王守仁和王氏祖先们、和他的父亲王华有一个绵延不绝的共同点,那就是:坚持内心的良知,坚持人格操守,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