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请带我回家 作者:布里特·科林斯


序言

当我回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时,我想起了自己在新西兰奥克兰海滩上的午夜漫步。我们的房子被大海和亚热带雨林包围着,离市中心只有十五分钟路程的距离,但可能要走上几百英里。没有路通往我们所在的由十栋房子组成的社区,因此也没有汽车:你必须步行穿过森林才能到达市区。发现这片土地时,我的第一个想法是,这是一个养猫的理想场所。我们养了五只猫和一只叫作本吉的狗(我写的书《无法停止爱的狗》就是关于它的)。对猫来说,最兴奋的就是每天晚上我带着本吉去沙滩上溜达,四下阒无一人的时候。在满月的夜晚,这种感觉尤其美妙,海浪轻轻地拍打着海岸,发光的鱼类生物照亮了大海。五只猫——尤西、明娜、美纪、美可和梅加拉——十分热衷于赛跑,它们藏在沙丘后面,然后跳出来伏击本吉。本吉也总是很配合地装出一副惊吓过度的样子:它会沿着沙滩跑到温暖的海水里,五只猫在后面追着。它们喜欢这样玩耍。本吉喜欢,我也喜欢。我们会沿岸走到已存活了几百年的新西兰圣诞树和巨大的红树林旁,猫会爬到高高的树枝上,远远高于水面。它们会发出可怜的“喵喵”声,假装下不来。我会来调查这个问题——假装开始爬树,它们会沿着树干跑下来,跳到沙滩上,欣喜若狂。然后,我们七个会静静地站在岸边,凝视着这座小小的离岸岛屿。我知道,我所感受到的平静,六只动物也感受到了。这样的与世界和平相处的感觉,即使在当下,也并不是世界的全部。在那些非常幸福的时刻,我明白了人们常说的“动物都活在当下”的意思,不是专注于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而只是享受当下那份极致的平和。

但同时,我也知道给我带来幸福感的另一个原因:意识到猫、狗和我在一起以相似的方式享受着同样的事物。这是跨越物种的相互理解:我们之所以更加享受某个时刻,是因为我们在一起享受那个时刻。后来,我了解到了一些猫的习性,这些习性和它们那孤独、冷漠的坏名声有所不同。这感觉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知道我必须写下这些复杂又深刻的猫的情感故事。最终,我做到了。我把这本书命名为——《猫的九种情感生活》,书名有点儿老土(我的大部分书名都是老掉牙的)。你必须进入猫的世界,而不是强迫它们进入我们的世界。这是我读伊丽莎白·马歇尔·托马斯的《狗的秘密生活》时学会的道理。每种动物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为了探索到这一面,你需要像它们那样生活,而不是反过来。

读布里特·科林斯讲述的迈克尔·金和塔博——迈克尔在波特兰街头救起的一只负伤的猫——的精彩故事时,我意识到,故事中的猫和人都决定将对方嵌入自己的生命。这成就了一种特殊的联系,这种联系也许不能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当迈克尔以猫的方式生活时,他获得了一种照顾别人的目的感,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敞开了心扉。除此之外,他们在流浪生活中建立起来的亲密感和羁绊与你在家里养宠物所获得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也许这么说有点儿不公平,但我认为,让猫生活在室内会剥夺它们作为一只真正的猫的能力,虽然我承认,统计数据显示,它们生活在室内比生活在室外的寿命要长得多。)当迈克尔和塔博穿越美国西部时,他们很少分开,每晚都睡在一起,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差不多一年。猫和人的幸福时光。顺便说一下,我建议养猫的人与猫分享自己的床。和猫一起睡觉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这也可能会非常棘手:我和我的猫梅加拉一起睡了好几年(更不用说我的妻子莱拉,她通过这种极端暴露行为治好了对猫的过敏),在寒冷的夜晚里,它会滑到被子底下,小小的身体贴近我,大声地呼噜,直至睡着。(我已经验证了这个发现:只有附近存在活着的生命体时,猫才会发出呼噜声,而不是自己想发出呼噜声就能发出的。但是,这个发现也有可能是假的,正如许多读者写信给我解释,他们看到过没有人在旁边时猫依然能发出呼噜声的例子。)大文豪多丽丝·莱辛当然比我更了解猫的习性,这就是她告诉我的。她还笔酣墨饱地在《卫报》上为我撰写了书评,而并没有提及这个或是其他一些可能发生的谬误,只因为她很欣赏我对猫的热爱。但是,我跑题了。回到刚刚说的可能会很棘手的问题——偶尔我做的一些事情会惹恼梅加拉(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也许是我走路的方式不对),梅加拉会快速地咬一下我的腿以示惩罚。那很疼,也挺伤感情的。随后,我就会把它从床上驱逐下去。它会负气离开。但一个小时后,它就会回来,而我又怎么可能还生它的气呢?我只会再度温和起来,因为我深谙还有数不尽的快乐在等待着我。这种事每天晚上至少会发生两三次,莱拉对我没有因此决定不让它跟我们一起睡表示惊讶。但是,谁能抵挡得住柔软的皮毛(梅加拉是孟加拉猫,看起来像只小豹子)、舒展的身体以及呼噜声中蕴含着的纯粹的快乐呢?

你可以爱着一只猫而不因此改变吗?我想不会。我也喜欢狗,并且写了很多关于狗的作品(包括《狗从不对爱说谎》——另一个老掉牙但又恰如其分的书名),但是狗和猫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狗不需要让你进入它们的世界。我们已经和狗一起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了。猫却不是这样的。我认为,猫从来没有被真正地驯化。它们只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屈从于我们。但是,当它们允许你进入它们的世界时,你瞬间就处于一个不同的境地了。我们认为,猫神秘的原因在于,它们本质上就是神秘的。一旦它们允许你往它们的神秘世界里瞥一眼,你就会永远地改变。你可能无法描述是如何改变的,甚至可能不知道改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但它就这么发生了。迈克尔感受到了这一切(改变的力量),从对那个或许是他这辈子最无条件地深爱之人(是的,一只猫就是一个人,这是肯定的。一只猫就是一个充满个性的生命主体,正如伟大的动物权利作家汤姆·里根在他许多开创性的著作中提醒我们的那样)的思念中解脱出来了,也为他的生命找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像远古时代的水手那样,迈克尔在自己落魄之际,学会了关心和帮助那些无助、脆弱、比我们更不幸的生命,就像这只走失的小猫塔博帮助他一样。通过进入塔博的世界,他得以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我最喜欢《请带我回家》的地方,或者说,我最喜欢的关于迈克尔和塔博的真实冒险历程的地方,就是看到猫和人类以相同的方式渴望冒险,以及他们在面对我们大多数人从未经历过的危机时如何成功脱险。当看到这对同伴搭了几千英里的便车时,我几度好奇他们怎么会信任每一个给他们提供帮助的人。他们甚至在挨过一周令人窒息的炎热夏季后,在一个炎热的城市里和一名携带枪支、文满文身的男人同坐一辆车。更令人惊讶的是,每次都有令人始料未及的善意等待着他们,帮助他们躲过狂风暴雨,避开狂热的传道者、饥饿的熊和郊狼,甚至受惊的牛群。

也许这只自负又可爱、拥有流浪者精神的猫正是迈克尔所需要的,正如它也需要他的关爱和保护一样。但是,在他们的旅行结束之前,迈克尔改变了主意。除了把它送回原主人的身边,他还能怎么做呢?书中对猫的原主人罗恩·巴斯在它失踪的一年里不曾放弃希望、它的同胞弟弟克里托每晚在门廊上等它回来的描写,使得这个真实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说到引人入胜,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写成的,如此细枝末节的刻画,让你感到身临其境。一切都栩栩如生地在你的眼前铺展开来:草地、树木、海洋的气味、光线的强度、旅途中的迈克尔和塔博时刻变换的情绪。然而,作者布里特·科林斯非常讨喜地谦逊,丝毫不会沾沾自喜。或许,将塔博归还到它在波特兰的家是迈克尔做过的最难的事情,但“放下所爱”是他从塔博那里学到的最深刻的一课。现在,他已经能够运用自如。虽然迈克尔的挣扎和痛苦并没有通过救助流浪猫而神奇地痊愈,但我确信,塔博是他的救赎者。坦白来讲的确是这样的:他原本正在走向自我毁灭,酗酒、等死,直至它到来,他不仅找回了理智,而且对活着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期待。

布里特用心描绘的这个温暖、诙谐又引人入胜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它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让人深刻地了解了人类和猫科动物在流浪生活中的脆弱与艰辛。为了讲述这个故事,或者应该说,为了塔博和其他猫,她投入了无以计数的激情和真实的爱。每一页都清楚地表明,布里特以最好的方式了解了猫,同时热爱着猫:它们在她的笔下才成为猫。几乎每个和猫一起生活的人都喜欢猫。对于这样一种愿意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野生动物,不管我们和它们相处的时间多么短暂(啊,太短暂了),我们怎能不心生奇妙的幸福感呢?不过,现在看来,我们更倾向于让它们成为大自然给予它们的样子。

世界似乎刚开始表现出对猫的热爱,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解释人们对猫的兴趣突然呈爆炸式增加呢?像这样的书、电影、电视节目、互联网小组、社交媒体上的爱猫会、猫科动物巨星(“不爽猫”“流浪猫鲍勃”等),以及各种大小、不同颜色的猫被不计其数的视频记录下的千奇百怪的影像……这些东西的出现都表明了这一点。我的妻子莱拉坚信,如果可以的话,我会乐意花一整天的时间只用来盯着猫看(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浪费时间的方式)。我相信,这不是一时的狂热,而是我们的世界刚刚追赶上猫的世界:它们接受了我们。它们爱着我们。我们真是幸运的人类。对于我们这些爱猫之人来说,这真是至高无上的奖赏,因为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动物能比猫更容易让我们跨越物种交流、更让我们沉醉的了。

杰弗瑞·毛塞弗·马松
德国柏林
2016年12月28日

我生来就是迷失的,也不喜欢被人找到。

——约翰·斯坦贝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