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阅读的愉悦

颜值这回事 作者:裘山山


阅读的愉悦

张爱玲有一句名言,叫出名要趁早。但在我看来,应该是读书要趁早。至少应该早到读中学。因为那个时候精力旺盛,记忆力超强,还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好视力)。拿起一本书,可以连续读几个小时,真是快乐无比。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看“厚”书,由于认字太少,一本书要读一个星期。我那个时期可以读到的书,就是《高玉宝》《欧阳海之歌》等。还有本散文集我印象深刻,叫作《冰凌花》。即使看得很慢(应该叫啃书),也喜欢。当一星期后看完一本书时,怅然若失,好像一个熟悉的朋友离开了。那个年代偏偏没什么书可读。家里的四大名著全被扫“四旧”扫了。无奈之下只好看传单,看大字报,看旧报纸,凡是有字的都看,语文课本一发下来就全部看完。

看多了人就发呆,吃饭时,我常常机械地扒拉着碗,眼睛盯着窗外发直,母亲用筷子在我面前一晃,我吓一个激灵。母亲以为是窗外有什么稀罕景物,就把我换到面向墙壁的座位,但我仍是发呆,母亲才知道我什么也没看,就是走神。

上初中后就更痴迷了,见到什么书眼睛都发亮,谁有书我就跟谁套近乎。一旦获得一本喜欢的书,那真是欣喜若狂废寝忘食,下课看,上课也看。为了不让老师发现,我专门在做清洁卫生时给自己换了一张书桌,那桌子上有个洞,我把书放在抽屉里,通过那个洞看书。但还是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警告我若再看就告诉母亲。我只好把书放在家里,一放学,两只脚像有绳子在拉一样往家冲。回到家一边做饭一边看,那时做饭是煤炉,火候不好把握,我常常因为看书把饭烧煳。有一次看《铁道游击队》,把一锅饭完全烧煳了,母亲干完活儿回来,又累又饿,闻到满屋子焦煳味真是气坏了,抓起书就往炉子里塞。我跳脚大喊,是别人的是别人的!母亲这才住手,下台阶说,我今天没空,以后慢慢烧。

其实母亲是个文化人,曾是省报编辑,也曾迷恋文字,却在才华横溢的年龄被打为“右派”,失去了工作。所以她对读书和写作,都有着本能的担忧,怕我将来跟她一样吃文字的苦头。往往我一抱起书她就骂,全家就你认字吗?母亲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那时的我越来越像个书呆子了。有一次去买肉,提个篮子在排队,排在我前面的一个男人正在看书,我就凑上去看。因为他个子高我看不到,就拼命踮脚。他发现了,蹲下来和我一起看。我们俩看得津津有味,后面的人早把我们绕过去买光了肉。我空手回家,又挨了骂。

后来我发现街上有个图书馆,就跟母亲要求去图书馆看书。母亲虽然很烦我这么迷书,但还是无法拒绝这样的要求。于是我每个星期天下午都去图书馆。每次都读到黄昏,管理员高喊:关门了,同学!你该回家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有一回从图书馆出来,碰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她问我干吗,我如实说了。老师大为吃惊。竟然在那个时候,还有个孩子自己上图书馆看书?!那是个不读书的年代,是个文化饥荒的年代啊。老师在班上把我好好表扬了一顿,而我,不过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

当兵以后,连队图书室的书很有限,很快被我看完了,我又在驻地附近发现了图书馆。那时没有士兵证,我就从营部开了一个证明,一到星期天,就请假去那里看书。当兵的第二年我发表了一篇散文,得到七元钱的稿费,立即就跑去买了书,先捐给连队图书馆,然后借出来看,好好过了下书瘾。

当然,彻底解决掉我对书的饥渴,是上大学以后。可以说我的阅读积累,就是在那个时候完成的。

工作之后,成家以后,就再也没有那么集中地看过书了,再也没有那么快乐过了,虽然家里的书堆积如山。昨天阳光晴好,我坐下来读一本书,忽然被其中的文字打动,那文字仿佛一只手,拨动了我心里的弦,放下书很久,仍有余音缭绕。这让我忽然意识到,我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这种读书的愉悦了。

早年我曾写过一篇《快乐读书》,说的是自己忙里偷闲读书的乐趣。因为太忙,连洗衣机搅衣服的时候,烧水水没开的时候,我都拿本书看。那时候我最向往一种闲散舒适的读书境界,比如某个雨夜,秋雨春雨皆可,独自一人坐在台灯下,慢慢地品点儿红酒,读书;或者,在一个有阳光的日子,秋日冬日最佳,坐在阳台上,沐浴着暖暖的阳光,端一杯热茶,读书。作为女性,自然从来没想过“红袖添香”之类,若身边有先生,最多也就是“黑指升烟”。

现在终于得些空闲了,才突然发现,刚才说的两种读书境界,都不是最佳境界。虽然有诗意,适宜渲染,适宜作文,但读书的效果,却不是最佳的。

好几次,雨夜里我读书,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思绪就从书上飞走了,往事如雨水,从天而至,弥漫四周,将我整个儿包裹住。哪里还读得进书!飘忽飘忽的,就不知身在何处了。

同样,有阳光的日子,亦难读书。比如这两天,成都难得晴朗,我坐在阳台上,一切都如我想的那样,暖暖的阳光,热热的绿茶,手捧一本书。可是看了一会儿,我就心神不宁了,窗外的阳光总在诱惑我,多好的天气啊,在家待着多可惜啊,约几个朋友出去走走吧,在草地上坐坐吧,河边转转吧。甚至还有更实际的:晒晒被子吧,晚上睡觉的时候,就能闻到太阳的香味儿了。

总而言之,太美的时候,我读不进书。骨子里的享乐和小资情调全出来了。

不过认真一想,我还是有两种读书效果极佳的时候。说出来跟大家分享。

一种是开会的时候。每每接到通知,要开大会,我就在头一天准备好要看的书,那种不太厚,亦不太吃力的书,一两百页。一进会场,听个开头,就开始看书了。因为是在会场里,严肃、严谨、严密,风声雨声什么声都没有,除了读书,你无法产生其他任何念头的,只能专心致志,其效果非常好,我已有了数次经验,一个上午的报告,我通常能读完一本书。而且还有个附带的好处,你不会打哈欠,不会交头接耳,比之这两种状况,你对做报告的人尊重多了。

当然要声明,我不是所有报告都看书,偶尔也有不知不觉听进去的,就是那种讲得很有内容很生动的报告。

此为第一种佳境。第二种佳境是旅途上。凡出差,我必带上一至两本书。候机大厅里,飞机上,都是绝好的读书时光。一读进去,即使晚上一会儿半会儿的,你也不会不耐烦。因为认真看书,也免去旁人跟你搭讪,也免去空中的焦虑不安。而且手机关了,玩儿不成,没有任何人打搅,还有人送茶(亦可夸张为仙女送茶),多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