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迁徙苏州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传 作者:高亚鸣 著


3.迁徙苏州

临河的青砖小瓦,高墙深院,已在嘎吱嘎吱的摇橹声中,渐次后退,伴随而来的是清爽的河风。母亲面容清秀,嘴角微微上扬,一应船只在她的指挥下有秩序地前行。孩子们在摇橹声中,渐渐入梦。多少次,周有光在梦里听到那水声不急不缓,踏梦而来。顺流而下,便是自己要去的地方。

周家在苏州原是有一处大房子的,由于年久失修,住在那里不安全,要是修缮还得筹资。后来母亲果断地把它给卖了,再租一进大户人家的房子,这样才算有了落脚之地。母亲脾气很好,宠辱不惊,脸上永远笑笑的,做任何事情都有条不紊。记得母亲常说的一句古话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小孩子自然爱问“为什么”,顺着母亲的视线,只见船来船往,遇桥而九九归一。

母亲帮人做女红,以维持全家的生活,像母鸡一样呵护儿女们。母亲的手自然很巧,长年累月地接些针线活,她坐在窗前绣花的身影早已成了周有光姐弟的童年底片。俗话说“一笔千线”,信手一笔,刺绣就要千针万线。那些红红绿绿的丝线仿佛天上彩虹,巧手穿引,心手相传,一针一线地落到了一方布片上。母亲的嘴唇抿一下线头,眯起眼,穿针引线。母亲的唇色属淡水红的那种,细看,唇面上织有很多纵横交错的皱纹。孩子们老爱数母亲唇上的道道,可怎么也数不过来。周有光身子较弱,母亲惯用唇片试试他的额温,然后笑吟吟地,又勾着头做针线活。也怪,经母亲一吻,周有光心里就好踏实。母亲的唇似乎含有魔力,那种安宁的气息给予周有光极大的慰藉和依托。时光的浪头平静地冲刷着每一条生命甬道,及至周有光成年,他忽然洞悉到母亲唇上那股神秘的力量。岁月和爱都浸润在唇纹里,一个嘴唇并不诱人,唇纹千丝万缕的女子,心里面永远有新样子,她历经生活风雨,从她的双唇,可以无误地看到:坚忍、宽容、善解人意,以及人生的全部内容。这该是年华最丰厚的馈赠,也是母亲给予周有光最好的人生礼物。

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的母亲非常能吃苦,除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们,最关心的还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12岁那年,周有光从育志小学毕业后,就上了常州中学。在清王朝日暮途穷之时,各地不得不废科举、办学堂。1907年,江苏省集资设立了常州府中学堂,也就是常州中学,是国内一流的中学堂,首任校长正是屠元博。作为追随孙中山的同盟会会员,屠元博为开拓常州的现代教育事业,为办好常州中学殚精竭虑。他不遗余力地向学生介绍孙中山、章太炎、邹容、陈天华等人的进步思想,一些教师受其影响,和他一起积极参与常武地区辛亥革命活动。他办学有方,诚邀名师担纲执教,给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秋高气爽的九月天,周有光牵着母亲粗糙的手掌,按按贴身的口袋,带有体温的学费,是母亲省吃俭用、东挪西借来的。踏上校门前的玉梅桥,低首只见桥下清溪逶迤,桥畔垂柳婀娜。校门口欢迎新生入学的字幅散发着翰墨清香。这一天,周有光和无数学子一起,成为常州中学的一员新生。常州中学的校训是“存诚,能贱”,入学的新生看了都不解其意。在开学典礼上,校长童伯章特地给新生讲了这两句话的含意:“存诚”是做人要老实;“能贱”是不要轻视卑微的工作。对此,周有光永远铭记心间。

这是1918年的新学期,周有光由于年龄不到,又没上过私塾,所以上中学要先读一年预科班。正是这一年的预科班让周有光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基础。从小跟随祖母念诵唐诗的周有光,特别喜欢看《左传》,这部讲解孔子《春秋》的史书令他痴迷。许是男生天性喜欢打打杀杀,叙写战争的《左传》让周有光废寝忘食。在老师“之乎者也”的吟诵中,许多同学昏昏欲睡,周有光却凝神侧耳。课堂上,周有光沉浸于老师的讲解,沉浸于一系列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齐晋之战﹑晋楚鄢陵之战等战役,在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战争气氛中,游刃有余地插入生动有趣的细节,全然是一篇篇历史散文佳作。周有光悟性很好,在《曹刿论战》中悟到两军交战智者胜,从《晋公子重耳之亡》中读出磨难是一笔财富,还有利令智昏必遭惩罚的《蹇叔哭师》,更有依靠智慧和实力才能无畏的《展喜犒齐师》,等等。周有光在摩拳擦掌之际,篇篇佳作朗朗上口,日久便出口成章。家喻户晓的《古文观止》,也在课堂里滋养着周有光。那种囫囵吞枣式的阅读,许多时候也是津津有味的,《桃花源记》的逼真,《北山移文》的华美,《前赤壁赋》的恣肆,更在韩愈佶屈聱牙的字里行间,读出一些日后享用不尽的财富。夜深人静的时候,周有光躺在校舍的硬板床上,脑海中默读着书中字句,不知不觉中便进入梦乡,那些美好的篇章已然深深地融入了内心深处。

常州中学是男校,学生平时都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星期六这一天,家里定然打牙祭,看着日渐壮实的长子狼吞虎咽,母亲感到很是欣慰。她边做针线活,边看着捧着书本时而蹙眉、时而欣喜的周有光。母亲从小有着深厚的古文底蕴,在穿针引线之际,母子俩玩味着或细腻、或夸张、或风趣的篇章,使得周有光的古文进步更是飞快。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的成长时期,对一生的成长影响最大。周有光进校这年,正值屠元博英年早逝,噩耗传来,全校师生悲恸不已。次年,已是初中一年级生的周有光,目睹校门外南侧矗立的屠元博先生纪念塔,上有校长童伯章的题词,深为先生振兴教育、救亡图存的理想所感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