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能渡过极困难之境,方是大英难

学透曾国藩 作者:高轶飞 著


能渡过极困难之境,方是大英难

【曾国藩语录】

“然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曾国藩轶事】

曾国藩说自己一生成功“全在受辱受挫之时”。同治五年,他在写给次子曾纪鸿的信中阐述了“能渡过极困难之境,方是大英难”的道理。他说:平常人遇到困难、挫折时便会停下来,“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困再进,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他透过古今豪杰成败的启示,得出结论说:“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一生受困受辱,打脱牙和血吞的时间很长,次数也很多,以在江西为最。

曾国藩为什么“打脱牙”还勇往直前?因为他心中有一个获取成功性格的秘密——不怕走独木桥。

曾国藩以空头侍郎衔领兵,过去依靠湖南大力支援,由于自己的名望、地位在家乡属于一流,所以做事还是顺一些。到江西后,只有依赖江西接济饷需。而江西巡抚陈启迈虽与骆秉璋同样缺乏才干,但在气度方面则远不及骆,甚至刚愎自用。曾国藩又一如往日,遇事径行,不免干预省内行政。这样,两人矛盾愈来愈尖锐。正如曾国藩所说:陈遇事“多方掣肘,动以不肯给饷为词”;“凡省中文武官僚晋接有稽,语言有察”。“凡绅士与我营款惬,则或因而获咎”。陈甚至不经过曾,径自指挥调遣罗泽南等军;且朝令夕改,使人无所适从。巡抚如此,其下各级官吏自然仰承意旨,也处处与湘军为难,“部将官至三四品者,每为州县扑责”。曾国藩劝捐,“所给印收,州县辄指为伪,拘讯捐户”。

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除了尽可能迫使陈启迈多供军饷,如奏准动支江西漕折银外,又多方联络本省士绅,如委任刘于浔办江西水师,黄赞汤主持全省捐输。黄为前刑部侍郎,位高望重,为全省士人首领,陈启迈对之也不能不有所退让,而黄则一心靠湘军保护家乡安全,也竭力帮助湘军。至十月底,劝捐多至八九十万两,实际支用亦达六十余万两。曾利用这些款赶造船舰,招补水勇,很快就使内河水师成为一支拥众三千多,船舰二百余艘的大舰队。此外,还与江西合募平江勇四千余人,其中3千由李元度统带,其余一千多人属江西省军,由前德安知县刘希洛管带。再加上塔齐布、罗泽南两军8500人,在江西的湘军就多达一万六千多人。与此同时,曾国藩又暗中搜集陈启迈材料,并于六月专折奏参。文俊接任巡抚后,紧张关系虽有所缓和,但仍然矛盾丛生,曾国藩的处境并无多大改善。与曾积怨甚多的王錱也说,“涤帅遭际若是,真令人急煞”。“涤帅所处真是不易,其尤难者仍是饷项一节耳”。曾国藩之所以有如此景况,问题在于只有军权,而不能如胡林翼以巡抚统辖地方之权去筹饷。正如曾国藩所说:“军事非权不威,非势不行,弟处无权无势之位,常冒争权争势之嫌,年年依人,顽钝寡效。”

在军事方面,曾国藩也陷于明知被动,而又无法摆脱的困境中。二月中旬,咸丰帝两次令曾国藩回援武汉,甚至令曾自己领军赴援。曾国藩回奏:“论天下之大势则武昌据金陵上游,为古来必争之地;论行兵之常道,则上下皆贼,而臣军坐困于中段,亦非万全之策。”同时客观上大举西援,与太平军争夺武汉,困难甚多。因为这势必要“撤九江城下攻城军西上;且军饷不足,江西涌筹给开拔费,湖北胡林翼军欠饷匮而致意外之虞,引起部队哗变,不如株守江西,徐图改变局势。”

塔齐布的死亡,使曾国藩一时无法摆脱被动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湘军第一支劲旅塔齐布军从此离心离德,锐气大减。内湖水师的士气也受到很大影响。在遭到这一连串打击之后,曾国藩又面临新的难题。七月中,收复义宁后,罗泽南又上书曾国藩力主进援湖北,争夺武汉,并以此自任。他如此积极,固然是从战争全局着眼,但也希望摆脱江西困境,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发展机会。而在这之前,继胡林翼之后,骆秉璋也奏调罗军援鄂。这对曾国藩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当时曾国藩直辖只有塔、萧、罗、李四军,前两军已大非昔比,战斗力锐减;李元度军新建,未经大战,战斗力不强,只有罗泽南军正在旺盛时期。这样,罗军西调,就会使曾国藩因失去唯一劲旅而处境更加困难。如不允调,则不仅武汉收复无期,湖北战局渺茫,甚至会危及湖南;且将使骆、胡耿耿于怀,大拂罗的兴头,从而导致内部矛盾加剧。两相权衡之后,曾国藩终于忍痛令罗泽南军八月西援,并增派原塔齐布军彭三元、普承尧两营随行。主力部队五千人西行后,曾国藩再也无力进行扭转被动局面的尝试,只能坚守观变,处境更加艰难。但最后,这一切他都挺了过去。

曾国藩在以后的家信曾这样写道:“然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岳州之败,靖港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惟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而已。”

【智慧解读】

“世界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意志坚强的人,另一类是心志薄弱的人。后者面临困难挫折时总是逃避,畏缩不前。面对批评,他们极易受到伤害,从而灰心丧气,等待他们的也只有痛苦和失败,但意志坚强的人不会这样。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体力劳动者,有商人,有母亲,有父亲,有教师,有老人,也有年轻人,然而内心都有股与生俱来的坚强特质。所谓坚强的特质,是指在面对一切困难时,仍有内在的勇气承担外来的考验。”真正有远见的人,必能在挫折与失败中,保持自己的希望与热情、不屈不挠,坚韧不拔。或者是在胜利中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尽量避免失败与挫折。曾国藩可谓是一个这样的人。

可见,能否坚持、能否忍耐,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就是黎明前的那段时间,最需要的就是忍耐与坚持。因为坚持就意味着曙光。生活中的失败者,往往就是因为未能坚持到最后一刻,才不幸与成功擦肩而过。

《菜根谭》中的一段话说得非常经典: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石厉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这就是说,对失败与成功要有辩证的态度,失败和成功是经常可以互相转化的。因为一个人生活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那身边所接触的全是犹如医疗器材般的事物,在不知不觉中会使人产生一种危机感,因而在不知不觉中就会磨炼自己的意志,由此把人带入成功;反之,一个人生活在无忧无虑的顺境中,这就等于在你的身边摆满了刀枪利器,在不知不觉中使人的身心受到腐蚀而走向失败。这就告诉人们,失败的时候,有利于奋起,下一步就是成功;成功的时候,会导致骄傲,下一步就是失败。因此,成功与失败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遇到失败不要悲观失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