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一

后现代语境下的现实主义:沙特作家阿卜杜胡·哈勒小说研究 作者:刘东宁


序一

蔡伟良[1]

近些年来愿意报考阿拉伯文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生越来越少。文学研究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学基础,还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细读文本,甚至让自己沉浸于作品,无数次地品味、揣摩作者所思、所云…….,其中之甘苦,不入其境者实难体会。当下,“快餐文化”几乎成了引领,愿守“寒窗”者、坐“冷板凳”者成了小之又小的“微众”,且又不被人惦记。刘东宁邀我为他这部阿拉伯文学研究专著写序言,借此机会也为所有不为近利诱惑,决心投身阿拉伯文学研究的青年学者点赞。

阿拉伯文学犹如浩瀚大海,历史绵延长达1500余年,三年博士阶段学习,实际上也只能说是拾捡到了打开阿拉伯文学这扇厚重大门的“敲门砖”而已,是否能顺畅地入门乃至修成“正果”,取决于日后是否保持原有的心态,是否能持续努力,勇于探索。

刘东宁是2014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并成为我的博士研究生的。刘东宁三年的博士求学是值得肯定的,在读博期间就已发表6篇论文。毕业后,继续在高校从事阿拉伯语教学,并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厅局级课题一项。现在,他的博士论文又将付梓,作为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能如愿问世,值得庆贺。

《后现代语境下的现实主义——沙特作家阿卜杜胡·哈勒小说研究》以沙特阿拉伯当代作家阿卜杜胡·哈勒的三部成名作品——《天堂喷出的火焰》、《“淫乱”》和《犬吠》为研究对象,从政治、家庭和妇女解放、现代化等视角分析了小说的叙事主题;从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碎片化、多重化人物形象、空间建构、象征手法等视角探讨了小说的叙事手法,并重点探讨了小说中的历史观和人文观。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研究,作者认为哈勒的小说是一种基于传统现实主义之上的融合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手法的新的现实主义,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并提出哈勒代表了沙特阿拉伯现代小说的新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他的这一观点在国内外学术界都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刘东宁的研究除了上述观点创新以外,还有一点创新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即角度创新。阿拉伯学术界对阿卜杜胡·哈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叙事手法层面,而刘东宁的这一研究恰恰是关注到了被阿拉伯学者们所忽略的创作主题研究,并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考察作者对历史的认知,发掘哈勒对社会异化和身份认同问题的思考和书写。

对外国当代作家和作品研究最令人生畏的是几乎没有前人研究成果可供参考,为了形成对研究客体——作家基本思想、观点的准确理解,不仅需要阅读大量作品,有时还必须对作家进行必要的“跟踪”,刘东宁这部专著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它确实是建立在大量文本阅读、比对分析基础上的研究,和围绕自身观点的阐述。

沙特阿拉伯作为中东地区的大国,其政治、经济、宗教影响举足轻重,而且,沙特阿拉伯也是“一带一路”沿线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对这一国家展开全方位的深入研究极为必要。文学是折射社会的镜子,对沙特阿拉伯当代文学的研究,不仅仅是阿拉伯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也为国人了解、认识沙特社会打开一扇窗口,为中沙文化交流搭建一个平台,这将有助于深化两国人民彼此的互信和理解,进而达到“民心相通”之目的。就目前而言,中国学术界对沙特文学的研究是不够的,在对这第一部有关沙特文学专著问世表示祝贺的同时,更期待不久的将来看到更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2018年11月8日


[1] 蔡伟良,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前秘书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