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四 奇怪的四月二十六日

破解《红楼梦》成书之谜 作者:王晓丰


十四 奇怪的四月二十六日

书中描写了不少日期,不知是不是作者随手写的,但至少应与当时的季节描写比较一致才对,比如第十一回里提到“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然后很快到了腊月,贾瑞被凤姐戏弄了两次,有这样的描写:“夜又长,朔风凛凛,侵肌裂骨,一夜几乎不曾冻死。”天气与日期是相合的。再比如第三十回前后正在五月天里,五月初三日是薛蟠的生日,宝玉没去,他还因此想通过宝钗向薛蟠道歉,而这几回重点描写了天很热,下了一场雷阵雨,大家还吃了西瓜,一幅典型夏天的画卷。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然而有一个日子就显得非常奇怪,就是第二十七回一开始提到的“四月二十六日”: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这样的描写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这里说“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其实不对。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前两个是立夏和小满,芒种之后意味着“仲夏”时节正式开始。实际上,芒种之前的一个月就已经是夏日了,中国农历认为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天,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天,所以四月二十六日确实早已进入夏天,而且是夏天的第二个月了,那为什么这一回里说“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呢?其实应该是“立夏”一过便是夏日才对,这意味着此回里提到的芒种比正常的日子靠前很多,至少提前了两个节气,大约一个月左右,怎么会这样呢?这一回的四月二十六日似乎不是在夏天,好像处于春末或夏初,相当于三月下旬左右,这就太怪了!再看这一回黛玉《葬花吟》中有这样两句:

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

大家发现问题没有?这里提到落的是桃花,桃花的花期应是农历三月,所以在第二十三回黛玉第一次葬花时葬的就是桃花,而那次葬花黛玉并未哭哭啼啼的,似乎心情还不错,而且还跟宝玉一起兴奋地看了《西厢记》: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这时落下的是桃花,到了四月二十六日时已差不多是一个多月以后了,近四十多天都过去了,早已过了桃花的花期,然而在《葬花吟》里提到的居然还是桃花!其中有一句:三月香巢已垒成。这里居然说的还是农历三月的事,不是已经四月二十六日了吗?更让人意外的是,《葬花吟》中还提到了不少跟“春”有关的内容:游丝软系飘春榭、闺中女儿惜春暮、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试看春残花渐落、一朝春尽红颜老。居然一共出现了六次“春”,这就有问题了。因为四月二十六日早已入夏一个月了,马上进入第二个月,《葬花吟》里提到“春残”“春尽”“春暮”也是指黛玉葬花这天应是在春末,绝不是夏天,所以黛玉葬花这一回的“芒种节”实在是太怪了,节气太靠前,似乎处在刚刚立夏的时间点,甚至更早。黛玉为什么要葬花?第二十八回一开始进行了说明:

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

黛玉葬花是因为伤春,可在大暑天里伤春就太不合理了。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这天不但不是春天,亦不是夏初,马上就要进入盛夏了,为何黛玉要在此时忙着伤春?第二十九回清虚观这场戏是在五月初一,刚过四月二十六日才四五天的样子,按理说天气情况应该不会相差太多,这回里有不少情节突出了一个“热”字:

宝钗笑道:“罢,罢,怪热的。什么没看过的戏,我就不去了。”

贾蓉因为天太热找到方去凉快,结果被贾珍当众羞辱了一通,可见四月二十六日前后确实已进入暑热天。所以第二十七回提到的四月二十六日所对应的情节、环境和气候是有问题的,似乎差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