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行知学校给我的启示

一个“北漂”的办学梦 作者:赵生杰 著


行知学校给我的启示

一次,我从北京的一份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行知学校的报道,知道了这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孔桥旁边的学校,这也是一所打工子弟学校。于是,我就找到这所学校应聘。其实,后八家社会学校张宝贵校长夫妇对我都很好,也很器重我,我也很舍不得走。我只是想到更大的学校再挑战一下我自己,基于这种考虑,我才跳槽到行知学校的。1998年7月,我搬到了位于西四环路五孔桥附近的行知学校。

行知学校的教室全是活动板房,看上去很简易。学校规模比较大,小学一到六年级都有。学校是由河南来京的李淑梅和易本耀夫妇创办的。行知学校的创办,和后八家社会学校的创办很相似,都是河南人当校长,都是夫妇办学,李淑梅老师在老家时也是教师,也是为了解决亲友和乡亲们家的孩子上学开办的。

这所在五棵松的菜地里创办起来的行知学校,一经媒体报道后,发展很快,知名度一下子就起来了。如果说,后八家社会学校是北京创办最早的打工子弟学校,那么,行知学校就是当时北京名气最大的打工子弟学校。我来行知也是慕名而来。

李淑梅校长很能吃苦,当初在菜地里创办学校的时候是多么艰难,要放在一般人,早放弃了,但李校长硬是撑了下来。易本耀校长,人很和气,每一句话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说出口。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爱好广泛,下象棋,打乒乓球,样样精通。他还特爱看书,走动都手不离书。

当时,我搬到行知学校宿舍的时候,正值暑假,学校正在翻建厕所,易校长就让我去买材料。7月的北京,正是炎热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到处跑,去找卖建筑材料的市场,然后,谈好价钱买回去。

一次,李淑梅老师去西便门的新华书店买课本,钱不够,当时我在学校,易校长就让我把4 000多块钱书款赶紧给李老师送过去。我从易校长手里接过厚厚一沓钱,就坐公交车以最快的速度安全地送到了西便门,递到了李素梅老师手里。

我当时想,我才来没几天,易校长怎么对我这么放心呢?就不怕我拿钱跑了!4 000多块,是我一年多的工资啊。易校长好像长了前后眼,就能看出我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来。

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开学都比公立学校早,到了8月底学校开学,我被安排教四年级(2)班的语文,兼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四(2)班是新开设的班级,有60多名学生,都是新生,学生来源杂,学习习惯差、底子薄。而四(1)班是老生班,学生底子好,班级人数也比四(2)少,相比较占有很大的优势,更何况教四(1)班的语文老师是知名大学毕业的高才生,那可是学校的红人。我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果然不出所料,不管我怎样努力,到学期末考试,四(2)班的语文成绩还是比四(1)班差一点儿。在期末总结会上,当易校长宣布这一成绩时,我心里特别难受,我下定决心下学期期末一定要超过四(1)班。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经过一个学期的追赶,到下学期期末考试时,四(2)班的语文成绩不管从平均分还是从最高分来说,都明显好于四(1)班。我终于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通过我的努力,达到了来行知学校前定下的自我挑战的目标,并且挑战取得了成功!

我在行知学校一年的时间里,亲眼看到李校长和易校长开办学校的艰难,他们跑上跑下,打里打外,有时还有非常棘手的难题要克服,我很佩服他们对办学的坚持和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有,我在的一年间,学校的发展很迅猛,学生人数差不多增加了一半,我经常看到有家长急匆匆来学校给孩子报名入学,很怕孩子没学上的样子。我感到这些外地来京的打工人员确实很需要这样的学校。

我从行知学校看到,办打工子弟学校确实困难重重,但社会非常需要,是很有可为的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更重要的是,怎么样才能让这些孩子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我想在这方面做一番探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