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品赏析

外国文学的朝圣之旅 作者:梁坤 编


作品赏析

《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在《新生》的末尾,但丁就表明立志写一部作品,用“人们关于任何女性都从未讲过的话”来歌颂贝雅特丽齐。她死后,但丁失去了精神上的向导,一时思想上和道德上迷失了方向,接着又经历了政治上的失败和流亡的艰辛,意识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觉得自己如同无帆、无舵手的船在暴风雨中漂流,同时又看到意大利和整个基督教世界的黑暗,感到自身是在黑暗中生活的人类的缩影。他计划创作一部作品,把抒写个人迷途知返、悔过自新的过程和给意大利人民指出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神曲》就是这一计划和以独特的方式歌颂贝雅特丽齐的计划相结合的产物。

从立意布局看,《神曲》不是在描写来世三界,而在表现作者的信仰与追求: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处于迷惘中的个人和人类可以凭借理性和哲学辨别是非,认识错误,进而走出迷途,获得信仰,达到光明至善的境界。诗人采用中古梦幻文学的样式,以抽象寓意的手法,通过四个象征性的环境和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开始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黑暗的森林象征意大利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以及没有理性的认识的过失和罪恶,猛兽象征尘世杂念和恶势力(豹、狮、狼,象征淫欲、强暴、贪婪),地狱象征罪恶以及由此带来的苦难,净界象征着对罪恶的忏悔和对意志的考验,天国则象征光明至善的境界。四大环境象征由黑暗到光明的全部旅程。但丁象征因丧失理性和信仰而迷路的旅人,维吉尔是“人智”的代表,象征理性和哲学。他引导但丁游历地狱、净界,象征个人或人类在理性和哲学引导下,认识罪恶,悔过自新的过程。贝雅特丽齐作为但丁的偶像,象征信仰和神学。她引导但丁游历天国的过程,象征个人或人类受到信仰的鼓励、神学的启发,认识到最高真理和至善的过程。作品主题在表现形式上是经院哲学的图解,实际上强调的是理性和哲学。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革新,是对封建教会的大胆挑战,具有唤醒人性的作用。对理性和哲学的强调,也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重要内容。诗人追求最高真理的精神,关怀人类命运的热情,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

诗人把中世纪惯用的梦幻形式、象征手法和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结合起来,描绘出逼真、生动、令人信服的场景,富有生活气息,贴近生活。《神曲》描绘了丰富多姿的人物画廊,提供了历史上的、现实中的、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典型。他们在作品中的出现仅仅是一瞬间,没有行为的延续性。但丁抓住人物在戏剧场面中富有特征性的形体动作,把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表现法利那塔高傲不屈的英雄气概:“昂首挺胸直立,似乎对地狱极为蔑视”。冰湖中的两个鬼魂一个把牙齿插入另一个的后脑袋,“就像饿了吃面包时那样”。把乌哥利诺的饥饿和对政敌卢吉埃里的仇恨刻画得入木三分。

长诗结构完整严密。全诗分三部,每部33篇,每三行分节,加序诗共100篇,以对应基督教神学上“三位一体”的原则。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给人以一种神秘、庄严、肃穆的感觉。对地狱、炼狱、天国的描写不像中古一般文学作品那样混乱模糊,而是层次井然,罗列有序。如全部作品分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九个层次,空间位置上步步升高。三个境界性质不同,色调也各不一样:地狱是痛苦、绝望的场所,色彩阴暗;炼狱是悔罪的熔炉和希望所在,色调柔和爽目;天国是幸福、喜悦的境界,沉浸在灿烂夺目的光芒里。依次排列,显示出由低到高、由恶到善、由黑暗到光明的全部旅程,利于主题的表达。通过但丁的神游串起各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点与面的完美统一。在清晰完整的结构中,表现出擒龙伏虎的匠心和魄力,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思想内容:天上人间,古往今来,纷纭复杂的历史事件,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各式各样的德行和恶行,都被化整为零,有条不紊地消融在作品中,形成一部中世纪的史诗,从而使得整部作品既宏伟庞大且又经纬分明,令人叹为观止。

全诗用意大利语写成。当时正统的文学作品都用拉丁文写作,但丁首创用意大利语写作文学作品,对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作用。由于《神曲》的出现,意大利文学开始跃居欧洲文学前列。

《神曲》是把古希腊文学传统与《圣经》文学传统完美结合的范例。它上承中古文学,下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有“中世纪史诗”之称。在但丁之前,欧洲文学多以神话、史诗、戏剧的面貌出现,《神曲》可以说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内容庞大、结构完整,并由一人执笔写成的大型文学作品。文艺复兴以来,很多诗人、画家、音乐家都曾为《神曲》中的艺术形象和人文主义思想所吸引,并以其中的人物、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它与荷马史诗、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歌德的《浮士德》并列为欧洲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

(梁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