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爱洛漪丝

外国文学的朝圣之旅 作者:梁坤 编


[法]卢梭

让雅克·卢梭(Jean-Jaques Rousseau,1712—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幼年丧母,父亲远走他乡。卢梭秉承了父亲读书、流浪的癖好。1728年卢梭遇到华伦夫人。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卢梭去过里昂、洛桑、巴黎等地,结果一事无成。1730年,从巴黎回到尚贝里华伦夫人的家里,并由此度过了稳定的十年;1737年创作了喜剧《娜尔西斯》。1741年,卢梭去国离乡,来到巴黎。

1749年夏天,卢梭的论文《论科学与艺术》获奖,声名鹊起。同年,卢梭膀胱炎发作,医生诊断为只有6个月的寿命。卢梭长期以来压抑的情感爆发了,他用笔写出了他的情感和思想,并在行动上实践其原则。最后,卢梭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

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3)阐发了卢梭自然主义的世界观,它标志着卢梭的思想已经进入了成熟时期。《新爱洛漪丝》(1761)以其独特的风格奠定了卢梭作为文学家的地位。此后,卢梭陆续发表了论著《社会契约论》(1762)、哲理小说《爱弥尔》(1762)、自传《忏悔录》(1781—1788)等作品,终于蜚声世界。

1778年7月,卢梭与世长辞。

作品梗概

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圣·普栾受聘于贵族家庭,担任小姐于丽的家庭教师。美丽纯洁的于丽和圣·普栾相爱了。这是他们的初恋,也是平生惟一的恋爱。于丽在严厉刻板的道德训诫下长大,爱情在她心中所引起的迷乱的想象力使她认为这是罪恶,极端可怕,令人窒息。在于丽看来,爱情与纯洁无瑕的一致乃是人间天堂,它不需要任何恐惧和羞耻来扰乱她与圣·普栾的极乐。但于丽忧郁的心中不时出现难以形容的预感。她担心:待到更美妙的纽带把他们永远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极度的幸福会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圣·普栾也陷入了困境。于丽的魅力使他炫目迷醉,但他却理智地意识到:最强烈的激情依然保持着美德的神圣特征,联结他们的是温馨而纯洁的爱情。他愈是被她的魅力吸引,情感就愈加升华,他就越加陷入痛苦的深渊。

在树林里,于丽的一吻引起圣·普栾无限的狂乱、迷醉和幻觉,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独自出游的圣·普栾沉浸在水光山色中,幻想着与于丽共享幸福,渴望把他的整个灵魂汇聚在她身上。在迷醉中他不觉时光流逝。于丽则承受着分离的巨大伤痛。她寻遍旧地,却不见他的身影。

无数的忧虑向圣·普栾袭来,于丽的出现使他陷入了残酷的困境:爱情的崇高与财产的贫乏形成了难以接受的对比。他每每感到自身软弱无力。

于丽的父亲坚决反对女儿与门第低微的穷书生相爱,动手打了于丽。圣·普栾被迫离去,爱情的梦境却未烟消云散。一次,母亲发现了圣·普栾的来信,气极而死。于丽迫于父亲的压力,嫁给了年近50的贵族德·伏尔玛先生。

绝望的圣·普栾作了一次冒险的航行,然而轮船还是把他载回了他的爱情胜地。于丽向丈夫坦承了过去的恋爱,得到丈夫的谅解,他请圣·普栾做他们儿子的家庭教师。一对恋人在分别8年后重逢。他们朝夕相见,却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感情,听从理性的支配,忍受着莫大的痛苦。

于丽为救失足落水的儿子而患重病。临终前,她留下遗书,向圣·普栾表白爱情,说她会在天国里等他,他们将在永生中结合。她怀着美好的愿望升上了天国,这个愿望就是以她的生命为代价换取无罪地永远爱他的权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