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独具魅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小穿芳峪艺文汇编:三编 作者:于弼清,罗海燕,苑雅文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独具魅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兼“小穿芳峪文库”总序

小穿芳峪村坐落在蓟州东北部的穿芳峪镇,是个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小山村,有人口268人,山场200亩,耕地295亩,已经发展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村里的经济发展很快,从2012年的集体经济零收入发展到2016年的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从8400元提升到26000元,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我在这里长大,和村民们一样,对这片土地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着难以割舍的乡愁与乡恋。正是这种情感,让我们满怀激情地投入旅游村的建设中,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的乡村发展道路,让这片土地成为村人与游客共同的宜居乐园。

我们的村庄地处半山区,地貌极具特点,呈群山环绕状:村东是卧牛山,村西有穿芳山,村北有半壁山,村东北有龙泉山、鹦哥山。听村中老人讲,卧牛山状如卧牛因此而得名,牛尾横扫处是著名的龙泉溪水,遗憾的是现已干涸。穿芳山山峦起伏,林木花草茂密。半壁山“一峰崛削,壁立千寻”,被誉为小华山。历史上这里山泉交错环绕,泉水之美之妙,古籍中有相当多的描述。

每次听人说起小穿的历史与文化,心中都有一种自豪感。新中国成立前,小穿芳峪村与穿芳峪村、南山村合属一个村落,清末时李江等八位雅士在这里修建园林,耕读劳作,敬老教子,留下很多美好故事。他们与乡亲们友好相处,建起了义塾义仓,普及文化、播撒爱心、弘扬美德,让这片土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民风淳朴,崇德向善。

我的爷爷曾任响泉园的园丁,我的童年记忆中还有美丽的园林和清澈的水塘,如今还可见到古井、古树的遗迹。一直以来,村民们对历史的记忆主要依靠长辈们的口碑相传,对文字资料少有提及。因此,当天津社会科学院的老师们来到村里调研,告知我还有详实的古籍文献时,我的感觉是既惊又喜:惊的是这么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一直被忽视,缺乏系统的研究与宣传;喜的是经过专家们的挖掘与考证,这段历史被还原,让我们找到了地域优秀文化的传承脉络,也让小穿的旅游活动有了更为厚重的历史依托。

洋洋洒洒近百万字的古籍文献资料,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知识与信息。书中清晰记录着八位雅士在穿芳峪建园的来龙去脉,叙述着他们劳动和生活的经验与乐趣,也表达着他们读书的体会与感悟。这八座园林与主人是:龙泉园——李江,问青园——王晋之,八家村馆——李树屏,问源草堂——崇绮,响泉园——万青藜,习静园——赵静一和邓显亭,乐泉山庄——纶雨芗,井田庐——八人共有。如今村里可见各处园林遗迹,可觅古树、匾额、园林照片、画模、课本等古物。古籍中的记载印证了我们听到的故事,展现的信息更加详实和丰富,让我们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了自己的家乡。

书中弘扬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以及耕读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村村民的生产和生活。书中对地域风光有着很多美好描述,“三面山环绕,东南少开张。入山不见村,惟有树苍苍。山山有流泉,流多源并长”,“山水难相兼,吾园据其胜。泉源讶斛涌,峰势俨虹互。入谷不见宅,到门尚迷径”。李江、王晋之等雅士重视植树,并颇有研究,《山居琐言》记有“居山先宜树木、树田宜近而贱、种树可占正田、种树先宜编篱、编篱得利而无他患、树秧岁宜多养、种树亦宜用粪、删树五诀”等精辟论述。今天我们村依然延续着植树的风尚,既是产业发展方向也是家园美化建设。先人们对于农耕更是亲力亲为,认为“耕织种植皆宜专精其事”,还发展种蔬养蚕,开辟了中草药园。对于持家守礼更是倡导忠诚守信,提出“兴家勤俭是根,传家忠厚是根,保家诗礼是根”。在生活上很有情趣,亲手制作小烧酒、梨醋、蜂蜜、醉梨、潦豆、雷蘑等特色农产品,颇有地道农家风味。劳作之余,雅士们笔耕不辍,留下大量的美文,“约伴游山,即以觅句”,“课儿句读,即以温书;循溪散步,即以行饭”,为我们描绘了当年的乐居景象。

生活在这样的古村落,我既感到幸运,更感受到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党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我们应该甄别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扎牢文化的根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文化积淀养分。这套书是“小穿芳峪文库”的第一辑,我们计划今后将更多的乡村文化产品纳入出版和宣传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展文化建设,让文化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让文化助力乡村经济的发展,将小穿建设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立足于这样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村两委班子对村庄的发展做了更深入的思考与规划:先人们曾建立了形式和内涵丰富的园林群,这种素材很符合现代人休闲旅游的诉求,应该积极恢复和精心经营;文人雅居的丰富典故,更是有助于挖掘小穿芳峪旅游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把旅游活动提升到文化创意层面;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是这一地域风土民情与历史繁荣的一手证据,可以吸引游客参与到寻访与调研考证活动中,创新设计出多元化的旅游活动。

郑重感谢穿芳峪镇党委、镇政府一直以来对我村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小穿芳峪村两委班子和广大村民对我的信任和支持!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家乡的发展奉献更多的智慧。

最后,向苑雅文、罗海燕两位老师致谢!他们对待工作严谨而认真、踏实而务实,让我们感受到科研人员服务乡村、甘于奉献的心愿与抱负。他们的努力让大家多了一个了解我家乡的渠道,也希望朋友们来到小穿做客,了解这片土地,爱上这片土地!

天津市蓟州区小穿芳峪村党支部书记 孟凡全

2017年7月1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