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节 楹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楹联知识手册 作者:季世昌,朱净之 著


第四节 楹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在以往的历史上,学术界对楹联虽缺乏专门的研究,但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楹联资料。这些资料,一部分见之于一些史书和个人的文集或笔记中,另一部分则汇集于文人学者编纂的对联专书中。按性质分类,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论及对联史的著作。如《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宋代黄休复的《茅亭客话》,张唐英的《蜀梼杌》,清代俞正燮的《癸巳存稿》,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识》,以及《古今诗话》、《洛中记异录》、《谈苑》等,都述及对联的起源问题。俞、谭二书还记载了某些名联和集句联。明代周晖的《金陵琐事》、清代陈尚古《簪云楼杂说》等则记述了明初春联之兴和朱元璋题春联之事。

(二)个人文集内论及或收录部分对联的。如宋代朱熹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宋代《周守忠文集》中的附录《姝联》,明代《钱德苍文集》中的附录《玉堂巧对》,清代王士禛的《带经堂诗话》,袁枚的《随园诗话》,俞樾的《春在堂文集》,张之洞的《张文襄公全集》等。

(三)个人对联专集。如清代俞樾的《楹联录存》,曾国藩的《求阙斋联语》,左宗棠的《盾墨余渖》,李篁仙的《天影庵联语》,吴熙的《绮霞江馆联语》,曹秩庸的《邺华吟馆联语》,姜济寰的《寅清阁联语》,王闿运的《湘绮楼联话》等。

(四)对联汇编和联话。对联汇编类的专书,较早的是明代杨慎的对句专辑《谢华启秀》。清代的联集和联话名目繁多。收联最多、影响最大的首推梁章钜、梁恭辰父子。梁章钜编有《楹联丛话》十二卷、《楹联续话》、《三话》和《巧对录》等,梁恭辰编有《楹联四话》和《巧对续录》。梁氏父子的著作,内容涉及面广,资料较为丰富、可靠,除了“钞纂楹联,附以记述”外,还做了初步的整理归类。稍晚,赵曾望、邵筳父编写的《江南赵氏楹联丛话》,与梁氏父子的属于同类,其中亦收录了不少佳联。其他,还有李谦堂编写的《联经》四卷,是依据儒家经典集句或自撰而成,重在宣传经义,形式枯燥,艺术性很低,非楹联佳品;《楹联名迹》则收录了明、清名士的对联墨迹,别具一格,有一定价值;光绪年间出的《楹联集锦》八卷,收录的主要是集字联;朱应镐的《楹联新话》,邱日虹的《楹联汇海》也都有刊本问世。

民国以后,联集和联话也出现颇多。撮其要者,有一九一六年古直愚人的《颐和园联话》,一九二〇年胡君复的《古今楹联汇选》,一九二一年吴恭亨的《对联话》,一九二二年的《悯斋联话》,一九二五年王文濡的《对联大全》,一九二六年王有珩的《古今巧对大观》,一九二七年江忍庵的《楹联宝库》,一九二八年杨祚昌的《西湖联话》,一九三三年曲滢生的《宋代楹联辑要》,彭作桢的《古今联语汇选再补》(即《楹联别话》),无名氏的《绮云楼联话》,一九四六年陈琳的《楹联新集》和东方镛的《楹联新话》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出版的联话、联集较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思想解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学术界开始注意对楹联的研究,全国成立了中国楹联学会,一些省、市、县的楹联爱好者和研究者也组织起楹联学会,还出版了第一家专门的楹联刊物《对联》。中央和各地有关部门在发起征联的活动中,也邀请和组织了一些专家学者参加评选,撰写评论和赏析文章,既指导了征联活动,又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楹联理论材料。全国的许多报纸刊物纷纷介绍佳联妙对,刊载关于对联的民间故事和趣闻轶事,还发表了一些理论文章。近几年来全国陆续出版的有关对联的专书和专著数十种。这些联书,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对联集锦。如向雉山的《古今楹联选集》、张少诚等的《对联选》、彭作雨等的《实用对联》、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对联集锦》、安徽人民出版社的《对联精选》、林芳胜等的《古今对联荟萃》等。这类联书,大多在开头或结尾部分简要介绍了一些对联知识。

(二)对联丛话。如余德泉等的《奇联妙对故事》,梅嘉陵等的《古今名人对联故事》,黄荣章的《古今对联拾趣》,张其中的《对联丛话》,彭友元等的《对联趣话》,苏文洋的《古今联话》,韩明安等的《对联漫话》、夏友兰等的《古今联语趣话》,孙保龙的《古今对联丛谈》,黄太茂的《名胜古迹楹联趣闻录》等。这类联书与梁章钜的《楹联丛话》较为接近,主要是编纂和介绍一些名联佳对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轶闻故事,有的还论及对联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技巧。其中的对联故事,有的来自清代联话和名人笔记,有的来自近时报刊和个人收集,增加了不少新内容。同时,这些联书也多有专门篇幅述说楹联的源流和特征,整理、挖掘了一些理论材料。

(三)对联评析。如陈家铨的《对联评注》和《名联欣赏》,萧望卿等的《古今名胜对联选注》,顾平旦等的《对联欣赏》,王存信等的《中国名胜古迹对联选注》,王荣初的《西湖楹联欣赏》,曲树程等的《郭沫若楹联辑注》等。这类联书,价值较大,不仅对入选的楹联做时代背景、作者和有关故事的介绍,而且着重地对楹联的文字、用典、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艺术成就进行注释、分析、评价,在理论上前进了一大步,为楹联学的建立贡献了许多新的思想成果和理论素材。

(四)对联论著。如余德泉的《对联纵横谈》,孙天赦的《对联格律和撰法》,任喜民的《对联艺术》等。这类对联专著,是在对联汇集、对联故事、对联评析基础上的一个新的突破,其重点已经不再是一般地介绍对联,而是在从客观上对楹联进行理论探讨。其中以《对联纵横谈》取得的成就最大。这本书从发展、作用、种类、特点、艺术技巧、写作、断句与标点、书写与张贴等八个方面对楹联做了理论阐述,初步勾勒了楹联学理论体系的雏形,其中的许多论述是新鲜而有见地的。《对联格律及撰法》一书,意在揭示楹联写作的内部规律,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特色,不足之处是内容尚不够精细,逻辑和表述不够准确。《对联艺术》是一部带有综合性特点的联书,其内容分为三编:第一编“联艺探略”,讲楹联理论;第二编“联苑佳话”,讲对联故事;第三编“联英荟萃”,集各类名联。因此,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虽然不是专谈楹联理论的,但其理论编从起源和发展、种类、特点和写作、结构和形式、修辞和用字、横额等六个方面对楹联学做了较为具体而详尽的“探略”,具有较高的思想启发意义和理论价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