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宋元楹联的发展

楹联知识手册 作者:季世昌,朱净之 著


第二节 楹联的发展、繁荣和鼎盛

一、宋元楹联的发展

楹联自唐代问世后,至宋代便渐渐流行起来,首先是在上流社会的士大夫中流行,慢慢地向社会下层渗透,被民间所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楹联的内容、种类、形式和应用范围等都有了发展。

宋代的春联叫春贴子,写春联叫题桃符。如张邦基的《墨庄漫录》中记述苏东坡在黄州时,除夕之前访问王文甫,见王正在制桃符,于是戏书一联于桃符上曰:

门大要容千骑入;
堂深不觉百男欢。

宋代王应麟的《困学纪闻》亦记载宋代楼钥书桃符联云:

门前莫约频来客;
座上同观未见书。

又据记载,宋仁宗赵祯在御阁看到春贴子后,很高兴,便命翰林写春贴子,在立春日剪贴于宫门旁,并命名为春端贴子。

宋代前期的春联大多是题在桃木板上的,即所谓“题桃符”,而不是写在纸上的。王安石的《人日》诗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大体反映了这一情况。但是,这一时期的春联和桃符存在着交叉并存的现象,即民间有的人家是在桃符板上题对联悬挂的,就是春联;有的人家则仍旧挂旧时的门神桃符,并不写联语。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对联还未完全取代桃符的地位。例如,南宋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说:“岁时有祓除不祥之具,而元旦尤多,如桃板、苇索、磔鸡之类是也。”吴自牧《梦粱录》卷六说,“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综而言之,宋代的春联和桃符并行了一段时期,由于联语新鲜有生命力,便日益推广普及开来。

宋代不仅出现了春联,又出现了名胜古迹联、挽联、寿联、书斋联、灯联等,而且还出现了以纸代桃的对联新形式。例如:

据《楹联丛话》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年)龙华寺僧人契盈陪吴越王钱俶游碧波亭,适逢黄浦江潮水初满,舟楫如云。钱俶感怀地对契盈说:“吴越去京师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契盈便即兴写了一副题亭柱的胜迹联: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北宋熙宁八年(一〇七五年),大臣韩琦病故,宰相王安石写了《忠献韩公挽词》,其中两句今人视为挽联:

木稼曾闻达官怕;
山颓今见哲人萎。

孙奕《示儿篇》记载,黄耕庾夫人三月十四日生日,吴叔经为作寿联曰:

天边将满一轮月;
世上还钟百岁人。

北宋宰相吕蒙正,早年生活十分困苦,有一年除夕,他写了一副隐义巧联,反映了他当时缺衣(音同“一”)少食(音同“十”)无“东西”的窘境: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又如南宋朱熹题广信南严寺读书处联曰:

一窍有泉通地脉;
四时无雨滴天浆。

朱熹题沧州精舍联:

佩韦遵考训;
晦木谨师传。

这又是书斋联。朱熹之父性急,因取古人佩韦之意,号“韦斋”。考,父亲。朱熹之师为朱熹取字曰“元晦”,谓“木晦于根,春荣华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晦木”即指这两句话。

南宋权臣贾似道镇淮扬时,上元张灯,客有摘句题灯门者,云:

天下三分明月夜;
扬州十里小红楼。

这又是灯门联。唐代诗人徐凝《忆扬州》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副对联骂贾似道是“无赖”,弄得天下三分二分亡。

对联开始应用于文学作品,也在宋代。宋代话本小说常插入对联。如《碾玉观音》中的:

平生不做皱眉事,
世上应无切齿人。

宋代楹联创作成就较大的有苏轼、王安石、朱熹、黄庭坚、晏殊、李清照等,他们都有对联作品传世。

苏轼是北宋的联语高手,流传他所作的楹联不少。例如:苏轼贬任海南儋州途中,为广州真武庙题了一联: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又如苏轼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几遭远谪,为此,他曾经作过一副怀悲感愤的对联:

七年远谪,不意自全;
万里生还,适为天幸。

在民间还流传了许多苏轼关于对联的趣闻轶事。例如有一次苏轼游览浙江莫干山,到山寺里去休息。庙中主事老僧见来人衣冠平常,便冷淡地对来客说:“坐!”又对童子说了声“茶!”交谈中,老僧见来客谈吐不凡,便把客人引进厢房,客气地说:“请坐!”又叫童子“敬茶!”当老和尚得知来客是苏学士时,忙把他让到客厅,打躬作揖地说:“请上坐!”急呼童子“敬香茶!”苏轼辞别时,老僧请他留下墨迹以作纪念,苏轼挥毫立就一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苏轼作联,极尚机巧,妙趣横生。世传他与人属对的联句尤为后人称道。如:

三光日月星;(辽使出句)
四诗风雅颂。(苏对句)
四德元亨利。(苏的又一对句)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出句)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长。(苏对句)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高僧佛印出句)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苏对句)

朱熹是南宋的对联大师。《朱子全集》卷后专门附有他作的楹联。其中有的是颂扬儒家理学的读书生活的,如:

水云长日神仙府;
禾黍丰年富贵家。

(赠人联)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赠漳州一士子联)

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
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

(题漳州天宝镇开元寺后山顶书舍联)

还有一些咏景联写得清新可喜,一些题赠联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
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

(咏景联)

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
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

(题松溪县学明伦堂联)

师师庶僚,居安宅而立正位;
济济多士,由义路而入礼门。

(题建宁府学明伦堂联)

总的说来,宋代楹联处于发展时期,应用范围逐步扩展和下移,制作和欣赏楹联已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这正如宋代诗人赵庚夫在《除夕即事诗》中所说:“桃符诗句好,恐动往来人。”其形式之新颖,内容之精练,艺术之巧妙,博得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和采用。

元代延续的时间不长,文治较为逊色,楹联创作没有什么进展,史籍记述亦寥寥。元代楹联作家首推书法家赵孟。据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所述,明代戴冠《濯缨亭笔记》云:“元世祖初闻赵子昂之名,即召见之。子昂丰姿如玉,照映左右。世祖心异之,以为非人臣之相。使脱冠,见其头尖锐,乃曰:‘不过一俊书生耳。’遂命书殿上春联。子昂题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此联为集唐代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句联)又命书应门春联,题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赵孟其他名联有: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题杭州西湖灵隐寺)

云雾润蒸华不注;
波涛声震大明湖。

(题山东趵突泉泺源堂。“华不注”,山名)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题扬州迎月楼联,此联见清代褚人获《坚瓠集》)

梵宫敕建宋代,推甫里禅林第一;
罗汉塑源惠子,为江南佛家无双。

(题江苏吴县甪直镇保圣寺)

“甫里”,指甪直镇。唐代文学家陆龟蒙,曾在甪直居住,自号甫里先生,甪直至今尚有陆龟蒙墓,故以甫里代称甪直镇。“惠子”,指唐代雕塑家杨惠子。保圣寺内的罗汉系杨惠子所塑。相传杨惠子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学画,学成后,杨羞于名列吴后,弃画改塑,遂名列第一。唐时有“道子画,惠子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谚。

元代其他楹联作家也留下了少量作品。据元代杨元诚《山居新话》记载,他自题寓所一联曰:

光依东壁图书府;
心在西湖山水间。

宋元两代,由于楹联尚处于成长时期,创作和应用都不普遍,所以,总的成就不算大,思想内容不够深广,艺术上所达到的水平还不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盛行起来的词和曲两种文学形式,都为明清两代楹联的繁荣和鼎盛准备了良好的文化条件。

二、明代楹联的繁荣

明代楹联创作走向繁荣的道路,跟朱元璋大力倡导和创作实践极有关系。朱元璋虽然出身微贱,行伍大半生,但却非常喜爱题联属对,留下许多妙联佳话。

朱元璋在戎马倥偬、争夺天下的时候,就喜欢与人出联索对,既用以试才逗趣,又寓托宏大志愿。例如,相传朱元璋举事前,冒雪外出,在雪地里遇见一位叫葛恩的人,遂问道:“天寒地冻,外来何事?”葛恩答道:“穷百姓鹑衣百结,不知何以御寒,放心不下,特地出来看看。”朱见他关心民间疾苦,是个同道中人,想结为知交,但不知他腹中文才如何,便口出一联,要葛恩应对:

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氷;

葛恩听了,是个拆字对,“水”加一点成“冰(氷)”。低头略思,把心中之愿作成一联;

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

朱一听,“王”字出头为“主”,寓有要当“人主”之意,心中大悦,遂相邀共举大事。

又如,据《解人颐》一书中说,朱元璋在率兵包围集庆的路上,遇见一个十岁的小孩看守马驿,小孩那手执钢鞭的样子甚是可爱,不由信口笑题道:

十岁孩童当马驿;

那孩子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咬着指头,眨眨眼睛,望着朱对道:

万年天子坐龙庭。

朱元璋大喜。

再如,在攻打姑苏城时,朱元璋就“吞吴”二字,出了个寓志于谐的拆字联,要军师刘基续对下一联: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刘基按出联之旨构思,用“人王”二字勉对下一联: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朱元璋对楹联发展的突出功绩是推动春联的普及。“春联”这个名称,就是朱元璋提出来的。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阉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辟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答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

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楹联就以春联的形式普及起来,上行下效,蔚然成风。每逢除夕,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这样就形成了我国的一种风俗。至此,楹联和桃符门神最后完成了历史的分化。

从明初起,春联采用红纸写。为什么用红纸写春联,其原因有二:其一,相传上古有一种叫“年”的凶兽,专门在寒冬特别是除夕出来为害吃人,但这种兽却怕光,怕响,尤其怕红的颜色,而旧时的桃符板恰恰也是暗红色,因此,用红纸是为了驱邪避害;其二,是红颜色本身带有喜庆色彩,用于春联可增加新年的喜庆气氛。

朱元璋不仅推广了春联,而且还创作了许多著名的名胜联、题赠联、谐趣联。名胜联如: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远水近山皆有情。

(题莫愁湖联)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题胜棋楼联)

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
痴色、痴声、痴情、痴梦,几辈痴人。

(题秦淮河联)

朱元璋首开帝王赐联之风。《列朝诗集》和《金陵琐记》记载了一些朱元璋题赐臣属的赠联。例如:

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
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

(题赐中山王徐达)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院文章第一家。

(题赐翰林学士陶安联)

谐趣联大都是和属僚、文士乃至百姓联句,例如:

一弯西子臂; (微服出访的朱元璋出句)
七窍比干心。(卖藕农民对句)

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微行的朱元璋出句)
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重庆府书生对句)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微行的朱元璋出句)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店主对句)

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朱元璋与刘基对弈时出句)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刘基对句)

枕耽典籍,与许多圣贤并头;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