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每个人都可活成一个传奇

曾国荃与晚清大变局 作者:刘绪义 著


自序 每个人都可活成一个传奇

这个世上,有的人活成了一个笑话;有的人却活成了一个传奇。

曾国荃就是这样一个活成传奇的人。

他是曾国藩的亲弟弟,在族中排行第九。当时的湘军将士亲昵地称他为“九帅”,我则喜欢称他为“老九”。

历史上的老九一直活在大哥曾国藩的“光环”底下,自然也活在大哥的“阴影”底下。

大哥曾国藩靠修德笃行、齐家治军,成为时人后人景仰的“完人”偶像;靠统帅湘军、底定东南,成为十九世纪及以后军界政界的楷模。然而,大哥十年征衣,这个做九弟的,却一直是他的先锋嫡系,平江西、克安庆、复金陵,当时最难打的仗、最关键的仗,都是老九亲冒矢石打下来的。因此,他也获得了“湘军悍将”“曾铁桶”的名声。大哥曾说,他的这个侯爵的爵位,就是九弟出生入死送给他的。尤其是在战争后期,名义上,老九和李鸿章、左宗棠几乎是曾国藩节制下的“三驾马车”,各自立下大功。相对而言,李鸿章保卫了上海,收复了苏州;左宗棠攻克了杭州;而老九攻克了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和江苏的省会金陵,四座名城,老九占了一半。老九不仅立下了“天下第一功”,经历的战争时间也最久。但是,被大哥的“光环”遮蔽,老九的历史地位却远不如李鸿章、左宗棠。

原因只有一个,他是曾国藩的弟弟。

大哥在湖南长沙痛下杀手铁腕惩匪,得罪了湖南官场,获得“曾剃头”的骂名,人们也没有忘记老九在安庆、在金陵屠城的经历,因而老九获得了“曾屠夫”的称号。在这方面,兄弟俩“并驾齐驱”。然而,大哥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官场,始终一清如水,清俭自持,获得廉官美誉;托大哥的福,这更加凸显了老九的手笔宽博、我行我素,落得个贪官的骂名。更有意思的是,时人与后人都将一个莫须有的“天国金库”送给了老九。

原因也只有一个,谁叫他是曾国藩的弟弟!

然而,不管时人后人怎么看他,他都活成了一个传奇。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敢担当,每个人都可以活成一个传奇。

“屈指老沅真白眉”,少年时代的老九,获得了大哥的好评,将他比作三国名臣马良。可见,在大哥心目中,老九并非一个莽夫,而是一个有才气的书生。曾国藩对这个小十三岁的弟弟也颇为用心地教导,老九开始走上了大哥走过的科举路,不料在获得优贡之后,老九的命运发生了转变,他要进京赶考的路,被太平军打断了。

做不成白眉马良,那就和兄长一起做能将金兀术打得割须而逃的吴玠吴璘南宋兄弟名将。老九人生中最大的转折到来,他从一介书生,转变成一个武将。当大哥坐困江西、魂梦屡惊,遭遇人生最坎坷的时期,老九出山了。这是赴兄急!

此前,连一个组长、班长都没有当过的老九,竟然组建起他自己的班底——吉字营,名字就很吉利。凭着两千人的自信,老九从此攻城略地,一路顺风顺水,吉星高照。很快他就成了大哥最可倚赖的嫡系、福将。

没有他打不下的城池,没有他,大哥就打不了仗。

老九和他的对手,兵力常常是一比十,胜败结果则是十比一。攻吉安,老九两千人,加上其他湘军将领的配合,人数不过一万人,历时八个月,前后击败十余万太平军,战胜太平名将石达开;攻安庆,老九一万余人,铁桶围城,历时一年多,前后击败十余万太平军,战胜太平名将陈玉成;攻金陵,老九两万余人,后增募到五万人,再次铁桶围城,历时两年多,击败数十万太平军,战胜太平名将李秀成。其中以同治元年(1862)闰八月到九月之间最为险恶,此时,围城吉字营中瘟疫流行,士兵死亡相踵,而忠王李秀成率兵三十万,加上侍王李世贤的援军,号称八十万大军,要吞掉老九和他的吉字营,历时四十六天,结果,以太平军死五万多人,吉字营死五千多人的代价,老九拿下了这场“集古今之恶战”的胜利。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等太平名将几乎个个是他手下败将。

拿下金陵以后,老九的传奇经历深深地刻在了他的一等威毅伯爵位上。

然而,朝廷的压力、舆论的指责却纷至沓来。老九激流勇退,不仅自己开缺回家,而且决意解散他的吉字营。

这无疑是缺乏远见的。

没有了军队的老九,自然无法如李鸿章(淮军)和左宗棠(楚军)那样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然而,当时老九实在是对那个黑白不分的时局深深地失望了。

这是老九传奇人生中的第二次转折。

第三次转折,是老九赋闲八年之后再度复出,他自诩当了八年的“荷叶巡抚”。荷叶是他的老家。这八年闲居,弄得他“负欠如山海”。这五个字足以击碎所有关于老九贪财的流言。

老九这次复出,可以说,是被欠账逼的。他需要做官还账。

昔日的吉字营统帅、湘军悍将,一下子脱胎而成地方督抚,先是做山西巡抚,继而河道总督,然后是两广总督、两江总督。

既然是做官还账,那么,拿着朝廷的俸禄,绝不能砸朝廷的锅!

老九到了官场上,再次显示出他的传奇色彩。这些职位,可以说都是救火的。

当山西巡抚,是为了解救山西两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当河道总督,干的是许多好官不想当的差使;赴警山海关,是准备拿老命与俄国人拼的;南下两广,是为了应对法国人的侵略;接任两江,是要迎接更多更大的麻烦。

这一次,他是赴国难!

老九的一生,由书生而为武将,由武将而为督抚,每一步都是一个传奇;由赴兄急到赴国难,更是一个辉煌的传奇。

功在吴楚恩在晋!他是高调的战神,也是低调的好官。

唐浩明先生说:湘军将领中,还有谁比老九更敢作敢为?

这一问问得好,问得妙!

作为一个熟悉湘军的著名作家,唐浩明排除了胡林翼。胡林翼难道不敢作敢为?一个进士出身的官二代,竟然买官买到偏远的贵州去做知府,来证明自己和其他买官的人不一样,证明自己脱胎换骨,没有相当的胆气,谁敢?在湖北巡抚任上,胡林翼军事政事饷事人事齐抓,最后呕心沥血,将自己累死,这样的人还不敢作敢为?

唐浩明也排除了左宗棠。左宗棠还不敢作敢为?不说他做幕僚、做浙抚时的经历,光是年过花甲抬棺收复新疆,这一幕至今还刻在历史的功德碑上。

唐浩明排除了郭嵩焘。郭嵩焘也是一个敢作敢为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睁眼看世界的人,在国内舆论一片骂声之际,他忍辱负重出使英法,担当首任驻外公使,这是何等的胆魄?我想,原因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老九的敢作敢为太真实了,不是逼真,而是纯真。

唐先生还说: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刘坤一等都有着曾国荃的影子。这一概括更为精到。

我想接着先生的话说,晚清还有谁比老九做人更真切更朴实?

李鸿章急切谋位,左宗棠急切求名,只有老九既不谋位,也不求名,他只求功求实。

十年征衣期间,老九无名无实无位无权,他挺身而出,完全是为了大哥。战场上,每一次战斗,老九身先士卒,无论是掘濠沟,还是围“铁桶”,老九只是为了求胜仗立实功。

任山西巡抚时,老九只是想救灾民于困厄,解朝廷之危急。他到处伸手,向当年的战友、老乡要钱要物,全是为了山西;任两江总督时,老九只是想免除外敌的入侵,援台湾于急难。他处处出手,派兵派船派饷,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送。这个时候的老九,早已由当年的激越,转为沉静,“处位可高可卑,行事不激不随”,大哥当年的教导已转化为实际行动。

急切谋位的,行事难免违心;急切求名的,行事不免乖逆。老九由高调一变而为冲淡平和,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

他狂放不羁,自负不浅,常常信中“满纸骄矜之气,且多悖谬之语”,然而,他说话也很幽默。喜欢给人取外号,什么“左太冲”“浮夸子”,随口说来;喜欢说乡下土话,什么“百步大王”“茅屋总督”“荷叶巡抚”,充满信笺。

他不拘小节,做事张扬,然而,你看他挖的濠沟、筑的营垒,真正让敌人胆寒、让旁人服气。

他挥金如土,不畏人言,然而,你看他捐赠的款项、刻印的书籍,哪一样不是惠民利民的好事?谁说他爱财如命?

他贪功使气,倔强任性,然而,你看他十年征衣,参纠官文,保富安贫,总督河道,上海谈判,两江洋务,哪一样不是临危坚定,谨守大义?战场上,他的统帅部是在离敌人最近的前线;官场上,他的处境都是在漩涡深处。

甚至,他死后一百多年仍然处在历史的漩涡之中。尽管世易时移,他的敌人的真相越来越清晰,但恨他骂他的人不管他的战功多高,政绩多大,做人多真,照旧又恨又骂。嘿,这本身也是一个传奇。

法国学者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说:“群众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群众可以这样,但历史学不行。

作为史上第一部写老九的书,这也是一份迟到的机缘。这部书稿从初次动笔到写完,历时至少有九年,冥冥中与老九之数巧合。历史上的老九,比他大哥曾国藩更有个性,更有故事,也更有争议,要写好这样一个人物实在不容易,笔者只能勉力为之,算是抛砖引玉,期待方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是为序。

刘绪义

戊戌春记于锁石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