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宣传抗日入囹圄

刘亚生传 作者:翟玉琢 著


刘亚生考入保定二师的这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接着在南方各省进行“清党”,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归于失败,中国的政治风云变色。

而此时,我国北方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极其尖锐。这里的反革命力量雄厚,又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各派军阀混战的战场,人民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严酷的社会现实,促使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们迅速觉醒。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顺直省委(1928年改称“河北省委”)成立,担负起领导北方革命的任务。当时保定是党在北方领导的革命斗争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而保定二师则是保定市革命运动的核心。

保定二师的学生出身贫寒者居多,年龄相对大些,接受新思想较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学生曾多次掀起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早在1922年,二师校园内就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3年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1925年建立了党支部。处在这一环境中的刘亚生,在党的影响教育下,思想进步很快,心胸豁然开朗。他由破碎的家庭,想到灾难深重的国家、社会;由受苦受气的母亲,想到处于灾难深重中的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光明、寻求出路的愿望。很快,他就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先后参加党领导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反帝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一年后,即1928年暑假之前,刘亚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刘亚生加入共产党,是他人生旅途上的一个根本性的重大转折。在这之前,他勤苦好学的思想动力,是为了解救他的母亲,改变他的家庭;但在他接触党、参加党之后,他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他求学上进的思想动力,不再只是解救自己的母亲,改变自己的家庭,而是要跟着共产党,挽救中华民族,改变旧中国,解放全国人民,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思想动力,比解救母亲、改变家庭更强大,也更伟大,成了他的远大理想,成了他一生言行的根本指导思想,指导着他投身革命,奋不顾身,英勇奋斗。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对我国东北大举进攻,中日民族矛盾尖锐化。在这国难当头的形势下,蒋介石却强调“攘外必先安内”,继续“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则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几十万东北军一枪不发,退入关内。仅仅四个月,日本侵略军就侵占了东北三省全境。

东北沦陷后,河北省处于反抗日本侵略的前沿阵地,日军的铁蹄随时可以踏入河北境内。严重的民族危机更加唤醒了河北人民的觉醒,以青年学生为先锋,河北广大群众掀起了抗日爱国运动。在保定,河北大学、保定二师、育德中学等校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先后罢课游行,走上街头、农村,宣传抗日救国,抵制日货,揭露蒋介石不准抗日、坚持“剿共”的反动政策。刘亚生积极参加了这些活动。

刘亚生由于忙于这些活动和读书,一年多没有回家了,家乡里有的说他在保定参加了“红党”,脑袋上长着长长的红头发。也有的说他参加的是烧杀抢掠的“共匪”。他母亲听到这些传言,十分担心,就托亲友做媒,很快给刘亚生说了个媳妇,并叫他弟弟刘捷生到保定去找哥哥,谎称母亲病重,要他即刻回家。老人以为给儿子娶上个媳妇,就能恋着她不再出去闹腾了。从小就孝顺母亲的刘亚生,听说母亲病重,心急火燎地当天就赶回家来。可是他回到家来一看,母亲不但没闹病,反而很高兴。

“孩子,你可回来了,回来就好呀!”刘亚生的母亲紧紧地拉着他的手,絮絮叨叨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呀!”

“娘,您这不是挺好嘛!”刘亚生说,“怎么我弟弟说您老病重呢?”

母亲解释说:“娘听说你在保定参加了‘红党’,俺不放心呀,是真的吗?‘红党’是怎么回事呀?”

“哪有什么‘红党’呀!”刘亚生说,“我什么也没参加。”

“家乡人们说你参加了‘红党’,也有的说你参加的不是‘红党’,是什么‘共匪’,尽胡闹,可教娘惦心煞啦!”母亲含着眼泪,恳切地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呀?你就给娘说实话吧。”

“娘呀,请您放心吧!相信您的儿子绝对不会瞎胡来,干坏事,我什么也没参加。”刘亚生看着母亲疑惑的目光,接着说,“就是参加了什么组织团体,也是‘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您老就甭问啦,反正你儿子只能做好事,绝不做坏事,您就放心吧!”

“那就好,那就好!”母亲听儿子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也就不再追问了,而是转了个话茬儿说,“孩子,你都20岁啦,男大当婚嘛!我托人给你说了个媳妇,叫你回来就是给你成家,后天就是个好日子,已经和女方说定了,后天一早儿就送过来,给你们结婚。”

刘亚生连连摇着头说:“那可不行!我还上着学呢。”

“孩子呀!娘给你说实话吧,我已经年过半百啦,俺想把媳妇娶过来,你们就守着老娘过日子吧!”母亲接着说,“也省得俺常惦记着你。”

“娘呀,国家,国家,国和家是连在一起的。”刘亚生耐心地说,“眼下国家内忧外患,日本侵占了东三省,还要侵占华北,国家要是亡了,家也就没有了。您老想想,咱能过安稳日子吗?我还是先回去上学,过几年再结婚吧!”

“结婚也不耽误你上学。”母亲退了一步说,“媳妇娶过门来,你再去上学呀!这回就得听娘的,俺已经和女方说定了,不能再改啦。好儿子,顺者为孝呀!”

刘亚生想着母亲的良苦用心,看着母亲为难的表情,只好答应了,过了两天便和农家女子刘素明拜了天地。这场婚姻本不是刘亚生心甘情愿的,婚后三天,刘亚生不听母亲的劝阻,就回到了保定二师。

刘亚生回校后,又立即投身于党的活动中。1931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上午,他带领几个同学,正在保定郊区的街道上散发抗日救国、抵制日货的传单,刷写爱国抗日大字标语。这时,突然闯来一伙国民党军警,不容分说就把刘亚生等抓住,戴上手铐,押进警车就走。刘亚生昂首挺胸,理直气壮地质问军警:“你为什么随便抓人?宣传抗日救国有什么罪?犯什么法?”为首的军警说:“这你甭问,抓你们是上司的命令,我们是执行军令,例行公事的。”

在刘亚生的带领下,同学们个个举起戴铐的双手,高呼着“抗日无罪,爱国有理”“反对投降卖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被军警投入监狱。当晚国民党特务对刘亚生等进行了审讯,逼问“带头闹事”的刘亚生是不是共产党员。刘亚生等一口咬定:俺们只知道日本侵占了东北三省,还要侵占华北,俺们不愿当亡国奴,就自动起来宣传抗日,不知道什么共产党,和共产党根本没关系。这样,特务们也就没法定他们“政治犯”的罪名,但一时也不释放他们。

刘亚生被捕入狱的消息传到家乡,他母亲焦急万分,就找亲友们借债,变卖衣物,好不容易凑了十块大洋,让刘亚生的弟弟刘捷生带上,到保定去探监。

刘捷生到了保定,人地两生,从小又被过继祖父刘义泰打聋了耳朵,不便问路,就按母亲的嘱咐,到了一个亲戚家,由这位亲戚带领,到了监狱。当时,反动当局怀疑刘亚生他们当中有共产党员,看管得很严,经刘捷生和那位亲戚苦苦哀求,花钱打点,好不容易才见了哥哥一面。刘捷生一见哥哥就泣不成声了,而刘亚生却很沉静,他一再嘱咐弟弟,回家好好劝解母亲,转告她老人家,哥哥没做坏事,没犯什么罪,很快就会出狱,千万不用惦念。

刘亚生被捕入狱后,学校党组织通过关系积极营救。和刘亚生一起被捕的一位同学,有个亲戚在国民党里混事儿,同学的父母也找亲戚说情,要求放人。国民党特务尽管怀疑刘亚生等是共产党,但找不到任何证据,定不了“政治犯”的罪,长期羁押他们也会招来社会舆论的压力,所以,押了半年多就把人释放了。刘亚生和同学们又回到学校,开始了新的斗争。

1931年,中共保属特委、保定市委就设在保定二师校内,领导保定市及周围各县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由此,保定二师被誉为“北方小苏区”。到1932年春,学校中的党、团员和反帝大同盟、左联等组织的成员已达二百多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被称为“红二师”。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二师的学生坚决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和抵制日货活动,因此,国民党保定反动当局把二师视为眼中钉,先是逮捕宣传抗日的学生,随后又命令潜伏在二师的国民党员和“国家主义派”分子,加紧监视进步学生,特别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活动;并散布谣言,组织所谓“读书会”,到天津向河北省教育厅告密。河北省教育厅勾结保定市政府,开除了五十多名学生,勒令三十多名学生休学;并于1932年4月初提前放假,遣散学生,又于6月初查封学校,撤换校长。

保定二师的七六护校斗争烈士雕像

中共保属特委立即组织二师党、团员,团结进步同学,建立护校委员会,开展护校斗争。反动当局派来数百名军警将学校团团包围,使校内五十多名学生断了口粮。刘亚生按照党的指示,和其他几位同学负责学校内外联系,筹集粮食和食物,支持校内同学。护校斗争从1932年6月中旬开始,坚持到7月6日。反动政府恼羞成怒,于7月6日拂晓,以一千五百多人的兵力攻入学校,格杀打捕,向学生开枪。同学们抓起棍棒拼死反抗。激战两个小时,学生被打死、逮捕多人。轰轰烈烈的二师学潮被镇压下去。这时,刘亚生和几位同学,正在保定附近的高阳、蠡县一带,通过当地党组织,为在校同学筹集食物,党组织通知他们护校斗争失败,要他们就地参加农民暴动。

1932年6月下旬,北方各省委代表联席会议认为革命形势正在日益高涨,要求在北方农村普遍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根据这次会议精神,河北省委决定,首先在高阳、蠡县发动农民游击战争,建立河北红军游击军。

8月27日,在河北省委军委书记湘农、博蠡中心县委书记宋洛曙领导下,高蠡暴动先从蠡县宋家庄发起。这一天,红军游击队到处张贴保属革命委员会第一号布告,将游击队的十大纲领公布于众,极大地鼓舞了高蠡一带广大被压迫的农民。暴动喜讯竞相传播,游击队的士气更为高涨。暴动队伍从蠡县的宋家庄至高阳县的北辛庄间,途经二十多个村庄,打击反革命武装,解救贫苦百姓,所到之处劳苦大众纷纷响应和支持。暴动队伍攻占了北辛庄后,经过整编,正式成立了河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有三百余人,长短枪120支,并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府,极大地振奋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

刘亚生跟着队伍,由蠡县拉到高阳,拿下北辛庄国民党公安分局,随即建立苏维埃地方政权,开展“吃大户”斗争,打了几十户地主,砸了官盐店,把缴获的粮食、官盐和衣物分给贫苦农民。这使国民党当局和地主豪绅十分震惊,迅速派来军警镇压。轰轰烈烈的高蠡暴动,仅坚持了五天就以失败而告终。

高蠡暴动失败后,刘亚生担心自己参加二师学潮和高蠡暴动的消息被母亲知道,让她更加挂心。于是,他径直去了北平。一方面准备寻找党组织,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另一方面准备报考大学。

刘亚生有个过继姑姑家在北平,姑父是国民党部队的一个团长,有权有势有钱。刘亚生想借住在姑姑家复习功课,既可省下住旅店的花费,也便于掩护他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可他没想到,一进姑姑家的门,就碰了个大钉子。姑姑半分情面也不讲,姑父更是怀疑刘亚生参加了学潮暴动,会给自己添麻烦,将刘亚生赶出了家门。

刘亚生感叹着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又投奔他的堂弟刘立贞去了。

刘立贞,又名刘进三,比刘亚生小几岁。中学毕业后,刘立贞来到北平一所小学里当事务员,和妻子韩玉璋住着两间小房,生活并不富裕。可他们却很热情,当刘亚生说明来意,就一口一个“大哥”地叫着说:“甭客气,就住在咱家里吧!”

刘亚生住在堂弟家里,一面复习功课,一面挣钱谋生。当时,北平物价飞涨,挣钱吃饭很不容易,他就发挥自己文才好的长处挣些钱:一是他能写一手好毛笔字,于是他就写一些工楷大字,到各学校卖给学生,做描红用的“仿影子”或临摹帖;二是为出版社誊写文稿;三是给石印厂书写药版;四是给人家当家庭教师;五是为报社卖报;六是自己写书,出售版权。刘亚生便是通过这些勤苦的工作,挣些钱维持生活。后来,他考进大学,仍然利用课余时间从事这些工作,挣些学费。他的眼睛高度近视,就是因为天天不停地看书、写字、著书累坏的。

刘亚生的这位堂弟刘进三,如今已经九十多岁了,他曾教育他的子女和刘亚生的女儿刘忠说:“你们现在一个人有好几套衣服还嫌少,当年我和亚生哥在一起的时候,每人只有一套稍微整齐一点儿的衣裳。我有一件蓝布长衫,俺俩人轮替着穿,白天我穿着到学校上班;晚上脱下来,给亚生哥穿上,去人家做家庭教师。里边的衣服该洗了,只好晚上脱下来,我给亚生哥洗,他躺进被窝里看书;我的衣服该洗了,我脱下来睡觉,亚生哥给我洗,等明天干了再穿上。俺们就是过着这样的生活,还得好好工作、学习。现在你们生活得这样幸福,可不能忘本啊!”刘进三的老伴韩玉璋,对刘忠说过:“你父亲学问大,字写得好,可是他一点架子都没有,脾气特别好。每天回来,大褂一脱,上街卖报,高门大嗓地喊着,叫卖得比谁都欢。挣几个钱,买几个烧饼和一些蔬菜回来,就动手给俺们做饭吃,做的饭菜味道还挺好,谁能想到他是个大学生呢!”

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这年暑假期间,刘亚生带着堂弟刘立贞的中学毕业证书,先后报考了清华、北大,结果两所大学都录取了他。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无不为他高兴,纷纷赞扬他是“河北的才子”。但是,刘亚生高兴之余,却为学费犯了愁。进清华要拿600块大洋学费,进北大也要400块大洋学费,而且必须在入学之前交上,这让他到哪里去取钱呢?

这天是星期日,刘亚生的堂弟刘立贞不上班,他就穿上堂弟的蓝布长衫,再次去他的过继姑姑家。路上他想:姑姑家很有钱,这回去了,告诉她自己考上了大学,向她报喜,也许她听说以后,一高兴会借给些学费。

听到刘亚生考上了两所名校,姑父终于露出点笑容,但一听说是来借钱的,他却眼珠一转,说:“这样吧,你表弟,也就是我儿子,两年高考都没考上,你就替他和我朋友们的儿子去考考吧,考上北大,给你40块大洋,考上清华给50块。这样,你不就有钱啦,还愁交不上学费嘛!”

“这倒是个好办法呀!”姑姑接着说,“大戌就去代考吧。”

“这不行。”刘亚生一听让他去代考,立刻拒绝道,“这要被学校查出来,恐怕连我也上不成大学啦。”

“没关系,出了事我顶着。”姑父拍了拍胸脯说,“保证不会影响你上大学。”

“不行,这事俺坚决不能干!”

姑姑、姑父本以为刘亚生缺钱交学费,要他替考肯定会痛痛快快地答应,没想到碰了个钉子。姑父的脸立刻沉了下来,又把刘亚生赶出了家门。

刘亚生没借到钱,第二天就回了老家,告诉母亲考上了两所大学,母亲很是高兴。接着,刘亚生把向姑姑借学费的来言去语,学说了一遍。母亲说:“你那些姑姑们,一个一个的都是抠门儿、财迷,小气得很,不会借给咱,还是咱自己想法儿吧!学费要多少呀?”

刘亚生说:“上清华大学,得上六年,学费600块;如果上北京大学,是四年制,学费400块。”

“哪个大学要钱少,咱就上哪个吧。”母亲说,“北京大学上四年,早些毕业,快出来找个事做,我看更好。要400块钱,向你舅舅们借借,再不行就卖块地,这回怎么也得供你念完大学。”

“给我二三百块就行。”刘亚生说,“其余的,我正写着一本书,卖给出版商,可以挣几百。”

就这样,母亲借了200元给刘亚生带上,他就回了北平。刘亚生写的书,叫《中国革命历史教程》,共有上下两册,上册已经写完,下册才写了半本,就到了开学的时间。刘亚生去北大报到时,和学校收费的负责人说了家里缺钱的实际难处,校方说:“你先交一半,当个旁听生,等学费交齐了,再转为正式生,可以吗?”

“那太好啦!谢谢学校照顾!”刘亚生高兴地说,“我先交200元,其余一半,本学期就能交齐。”第二天,刘亚生就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听课了。

时任北大校长蒋梦麟

刘亚生利用课余时间,很快就写完了《中国革命历史教程》下册,因为刘亚生急于用钱,书商只用了400元就把版权从刘亚生那里买走了。刘亚生补交上学费还剩下200元,这样一来,一学期的书钱和饭钱差不多就够了。从此,刘亚生这个勤苦的学子,成了北京大学历史系的一名正式学生,开始了大学生活。

保定二师学潮和高蠡暴动失败后,北方党组织遭到国民党的严重破坏。特别是1933年3月,蒋介石派他的嫡系部队,以蒋孝先为团长的国民党宪兵第三团到北平,制造了更加严重的白色恐怖。从1933年5月到1935年5月,北平市委遭到四次破坏,北京大学党支部遭到八次破坏。这两年中,北平市委书记变动了十次,有八位市委书记、两位省委书记及省委、市委、区委、青年团、工会的一百多名干部和党员被捕,党员之间也失去了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匆匆来到北平的刘亚生,人地两生,要找到地下党组织,犹如大海捞针,谈何容易!因此,他于1933年,在北大一面参加左联的一些地下革命活动,一面耐心地等待与北平党组织联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