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开拓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的创立者:弗洛伊德 作者:晓树 主编


开拓精神分析理论

在人的潜意识里,人的性欲一直是处于压抑的状态,社会的道德文明规则使人的本能欲望时刻处于理性的控制之中。

——弗洛伊德

《歇斯底里的研究》出版

搬进柏格街19号的头十年,是弗洛伊德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岁月。开始时,他的研究工作和行医生涯可以撑下去,但是并不稳固。《论失语症》一书并没有得到它应受到的重视。他开始在同行中得到名声,是因为他使用催眠术。许多医学界人士都对他抱着不信任的态度。

十年以后,人们终于恍然大悟,承认他在发展一种治疗精神异常的新方法。在医药界里,他正开始获得一席之地。但他自己并不满意,认为还没有人真正赏识他的工作,只有期望于未来让他的接班人来收获他的果实了!

20世纪初,弗洛伊德准备披挂上阵了。

前途的改观与进步,不是由于财富,而是由于他孜孜不倦靠潜意识之助去采访人类思维。他宣称:这种技巧可以改善或可以除去精神病的症状,这与五十年以后,以放射线来治疗癌症的情形非常相似。潜意识本身并不是新的东西,但是把它用来当作治疗工具却是一项新发明。它由布劳尔在不经意中发现,后来由弗洛伊德推展用来治疗精神病。后来,这种治疗工具得到了推展,人们不仅知道了它可用于治疗精神病人,而且也认识到了它在日常生活上的功能,更懂得了它是文学和艺术上的创作源泉。

虽然潜意识的历史渊源很远,但是在弗洛伊德以前,从来没有人斩钉截铁地宣布过。所以那是个未被探索过的领域,人类想要把他们希望忽略的记忆摒弃,可是在许多情形下,那些被摒弃的记忆会转化浮现,而成为歇斯底里的烙印,进入梦中或者进入后来被称为“弗洛伊德式的失误”的日常生活里。而且最重要的是,把这些记忆从潜意识拉到意识里,可能获得重大的治疗效应。

刚开始时,相信这一套说法的人寥寥无几。弗洛伊德在1894年写信给弗莱斯说:“我在这里相当孤单地解决神经性问题,大家都认为我不过是一个偏执狂,而直觉却告诉我,我已经触摸到了大自然中一个最大的奥秘。”

为了引发病人的潜意识,弗洛伊德使用了一个奇特的方法:他把手放在病人的额头,或两手扶住他的脸,说道:“我要你在我手的压力下思想,我放松压力时,你会看见你面前有东西,或者有东西进入你的脑子里,你要抓住它,它将是我们要找寻的东西。好了,你曾经看见什么,或者你想到了什么?”

弗洛伊德解释道:“‘压力技术’的好处,是它能够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离开意识上的追寻和反映,简单地说就是使病人离开可以用意志支配的任何事情。”

几年以后弗洛伊德写道:“我放弃了催眠术,在治疗的过程中,只要求病人躺在沙发上,我坐在他后面看着他,却不让他看见我。”

后来这种看着病人,却不让病人看的方法,引起许多人无谓的猜疑。弗洛伊德解释说:如果面对面地进行,那么无论倾听病人的分析者是多么地不苟言笑,他的态度和对病人所透露的事情的反应,仍会被察觉,如此一来可能影响到病人的心理。

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他继续不断地研究探讨新技术。虽然弗洛伊德渐渐地放弃了催眠术,却没有人知道他推出“压力技术”和“自由联想”的确切时间。

弗洛伊德对病人说:“你把经过你脑海的所有的东西说出来,就好像你坐在火车的窗口,向坐在你后面的人描述你所看见的窗外景色的变化一样。最后,千万不要忘记,你已经答应要绝对地诚实,更不要因为说出来不舒服而闷着不讲!”

不久弗洛伊德发觉,分析与解释病人吐露出来的心声是件复杂而困难的事,另外有些问题更是不可避免的:第一点,病人似乎天生反抗,不愿把潜意识提升到意识中。不过也会随病人而异,但是几乎每个病人都有这个现象,这种反抗显然使医生的工作更加困难。但是弗洛伊德发现,反抗最强烈的主题经常是最关键性的。因此,只要发掘了反抗的症结,就可以找到根本的线索,了解产生这种疾病的原因。

这时,有一种叫做“移转”的过程形成了。弗洛伊德注意到,他的许多病人在施行“自由联想”后,开始毫不忌讳地说话,也不再将他看成医生,而像是在对自己的父亲或母亲说话。换句话说,他们把反映他们早年与其父母关系的感觉与思想,转移到分析者身上。虽然,“移转”是另一种复杂的因素,但弗洛伊德终于发现它和“反抗”一样,经常有助于探索到不能回忆的过去。事实上,他最后相信在“移转”的领域里必须有各式各样的冲突。

许多年以后,弗洛伊德谈到精神分析治疗的远景时,叙述他的治疗是由两部分构成——先是医生开导告诉病人怎么做,然后由病人照他听到的去做。我们给病人意识上的预期观念(他可望找到的观念),然后由他依照与那预期观念相似的基础,在他自己身上找到被压抑的潜意识观念。

1893年1月,弗洛伊德和布劳尔在《精神病中央公报》上共同发表了《论歇斯底里现象的精神结构:初步的交流》。这篇文章的两位作者已经能够以一种新方法来研究许多歇斯底里的病例。而且发现,病因并不是一种明显可以识别的精神创伤,而是已经全然被遗忘的事情。这篇报告首次使用“被压抑”这个字眼,表示病人希望忘记不愉快的记忆,而把它推到潜意识里去。只要把那些被压抑的记忆带到意识里,就可以除去歇斯底里的症状。

那篇报告传布到奥地利、德国和法国。但是,就像许多弗洛伊德的早期出版物一样,最友善的评论都是来自英国。在《脑》的医学期刊里,著名的英国医生迈可·克拉克以长篇文章讨论歇斯底里和神经衰弱,以及布劳尔和弗洛伊德如何强调必须在病人脑中唤起首次出现的歇斯底里症状的记忆时机。

《初步的交流》出版两年后,《歇斯底里的研究》一书问世了,它汇集了布劳尔和弗洛伊德共同工作的文章,并且正式把精神分析介绍给世人。这本书的第一章是《初步的交流》,接下去是五篇病例历史,布劳尔写的“安娜”是第一篇,另外四篇是弗洛伊德写的。然后六章是布劳尔写的歇斯底里症的理论,结尾是弗洛伊德写的歇斯底里症的精神治疗。

后来,弗洛伊德和布劳尔分手了。分歧的理由是,他们的性格和他们各自在医学界的权威地位不同。布劳尔是已颇有名声的执业医生,他相信,如果他继续追求弗洛伊德的理论,可能会使病人不相信他。集中精力于歇斯底里症的弗洛伊德则深信,他终于走上了将使他成名的路途,因此不顾这种警告。事实上,他已经“触摸到大自然的一个最大奥秘”。

在当时,布劳尔和弗洛伊德对于他们要宣布的新方法都采取审慎的态度。他们一直主张而且要清晰地说明的是:一些病人身体上的症状、所回忆的事情及他们对事情的反应,都被意识所不知道的动机所支配。这种说法是精神分析的基础,长久以来被毫无疑惑地接受,虽然“性”因素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出,然而在《歇斯底里的研究》一书中所叙述的病人的典型性质的普遍化却时常被人攻击。无论如何,许多改变世界的理论起初总是不受人重视,也很少有人支持的。

《歇斯底里的研究》一书的出版,证实了弗洛伊德和布劳尔两个人共同的想法——他们不能再在一起工作了。1894年夏天,弗洛伊德写道:“事实上,我整天在想神经病原,但是因为我和布劳尔在科学上的联系已经结束,我只好自己一个人支撑了,这就是为什么我的进展那么慢的原因。”现在,由于外人的批评加深了布劳尔的怀疑,他怀疑自己犯了和弗洛伊德曾经过分亲密的错误,以致调和两个人重归于好的可能性完全被排除了。

他们除了对于“性”问题的重要与否僵持不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造成了彼此间更深的隔阂:两个人都在探究神经病原的成因,而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在心智演进的过程中何时开始有病态的现象。布劳尔的解释是生理学上的;弗洛伊德则是从心理学上解释,他不认为是分子和运动造成的,而认为是意向和目的所导致。尽管布劳尔自从“安娜”的病例以后,耳闻目睹了许多别的例子,但他仍然很不愿意完全放弃自始便接受的生理学因果律的看法。也就是说,年纪较大的布劳尔不愿意立即抛弃自己所能接受的观念;而年轻的弗洛伊德却急于抱持着新的观念。这种原本寻常的情况,使得二人的关系不好处理。那就是布劳尔曾经帮了弗洛伊德许多忙,不仅有职业上的支持,而且经常借钱给他。弗洛伊德虽急着想还钱,但是仍然做不到。

《梦的解析》出版

当弗洛伊德开始觉得自己更有信心时,有了另外一个新的改变。自1886年他以沙考的忠诚门生身份回到维也纳,到出版《歇斯底里的研究》之间,他已经缓慢而稳健地摆脱了沙考的思想。1889年,他第一次公开反对沙考对歇斯底里症的本质的看法;到了1983年,他更公开地发表文章批评歇斯底里症的麻痹状况。不久,弗洛伊德发现了四种神经病原:歇斯底里、意志萦扰、焦虑性神经病原、神经衰弱,每一种都有不同的“性”病因。到了1896年,他更信心十足地指出,它们全都是由幼年时代潜意识的性事件而引起的,如此一来,沙考的遗传论就被排除于病因以外了。

和布劳尔的联系终于断绝了,弗洛伊德进入了另一个时期,他后来称之为“精彩的孤绝”期。他在1896年时叙述道:“我达到了寂寞的巅峰,失去了全部的老朋友,还没有交上任何新朋友;没有人注意我,而唯一使我向前进的是一点儿向传统挑战的决心,以及写《梦的解析》的心愿。”

弗洛伊德知道,他和布劳尔决裂以后,唯一使他不致孤立无援的是弗莱斯的友谊。维也纳和柏林的遥遥相隔使这两个人很难见面。但是,他们通信不辍,信中流露了对彼此的关怀。

弗洛伊德已经养成了在感情上对弗莱斯的依赖,这是他唯一可以倾吐思想而不怕被耻笑的人,而且彼此的依赖性随着他们在医学上的联系而加强。虽然布劳尔曾经是弗洛伊德的家庭医生,弗洛伊德却有好一阵子特别听从弗莱斯的建议,尤其是1893年发现的偶尔发作甚至于威胁到他生命的心脏病问题。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文版封面

弗洛伊德虽然是犹太人,但他与犹太商人们不同,他没有什么钱,家庭人口又渐渐多起来,而且他很喜欢与权威者争论。不错,他曾经有许多富有的病人,但是大部分都是布劳尔介绍来的。此外,他正打算向顽固的大众强迫推销一种精神病的理论,他知道势必触怒医学界和近乎神圣不可侵犯的天主教权威。

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1842~1910)

弗洛伊德能坚持理想的原因一个是他天生不屈不挠的野心;另一个是外来反对的刺激。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不太为人所知晓,那就是当时一般的风气,尤其是医学界的意见风气——对于新的观念比已经显而易见的观念更为有利。

19世纪的最后三十多年,由于医学上的进步,引导着人们更深入地去了解心智问题。

第一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已经于1889年在巴黎召开。在1890年,出版了威廉·詹姆士的《心理学原理》以及弗雷泽的《金枝》——它深入地探讨了人类器官的诞生和成长。这是两部弗洛伊德的思想有着重要影响的著作。

1895年以后的五年,是弗洛伊德生龙活虎的时期。在他仍旧从事于“歇斯底里的研究”最后阶段之际,他首次透彻地分析了自己的一个梦。这对他以后的工作是极具重要性的。他后来开玩笑地问,他睡的那个地方将来会不会竖立一个牌子,上面写着:“1895年7月24日,在这间房子里,梦的奥秘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博士窥见了。”

柏格斯街19号,弗洛伊德用来作精神分析之用的沙发以及椅子

1897年,弗洛伊德开始进行旷日持久的自我分析工作,这个工作因他父亲的去世而提前进行,同时,他又犯了一项错误,他自称是“最大的错误”,那就是“诱惑理论”的形成。虽然这项理论的命途多舛,却引导他发现“恋母情结”,不久后,他认为那是精神发展的主源。这几年,他继续从事《梦的解析》的写作,这本书被大家公认是他的所有著作中最具有影响力的。

在19世纪最后几年,另外一个想法逐渐加强,那就是:在挖掘神经质症隐藏的原因上,梦的解析是一种有非凡价值的工具。

弗洛伊德曾经在《歇斯底里的研究》一书中的一个注脚里,叙述他对自己的梦的分析的片断。他写道:“几个星期以来,我不得不把我睡惯的床换一张比较硬点的,在硬床上,我比较会做到比一般睡眠更深的深度。在我醒来的头十五分钟,我会记得我晚上所做的梦,于是我可以把它们一一记下,再设法去解析。”

弗洛伊德深信,梦止于不可理解的睡眠经验之杂乱堆砌。他自己的“伊玛之梦”经过详细分析后使他信心倍增;当他用同一方法作自我分析时,更加熟中生巧。他的观念并不是全新的,以前的学者就曾指出:“梦包括了一波又一波的不连贯的无聊”,“梦的许多功能中,包含了希望的实现”等等。

19世纪末的莱比锡

弗洛伊德的确已开始写《梦的解析》一系列文章,头一篇是三万字的论文《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

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他在从医早期时,费尽心血,搜集病人、同事和他自己的梦。高潮在“伊玛的注射”上面,后来把它当作“典型的梦”。

《梦的解析》一书,于1899年11月(虽然书上注明为1900年)在莱比锡和维也纳印行。作者在扉页上宣称:“那是我自己的肥料、自己的种子培育而成的!”此外,它的确把分析从一种狭义的治疗方法,扩展为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学。它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弗洛伊德自己的和他病人们的梦的例子,只是他庞大工作的一部分。遍览了现存有关梦的文献并分析了“伊玛的注射”那个梦以后,他接着提出了一个解释梦的奇幻性质的理论,然后阐述它们的意义。基本上,他的假说是这样的:每个梦代表一个希望的完成。当人们睡觉时,抑制住潜意识内容的障碍已经降低,于是它们浮现成梦的意识。然而,在梦中呈现的,仅是弗洛伊德所称的“潜伏的”物质由“梦化工作”转化为物质内容的表现。“梦化工作”有各式各样的构成因素,每种都赋予梦稀奇古怪及不可思议的性质。在弗洛伊德以前,似乎没有人去留心解释这方面的情形。

表情严肃具有学者气质的弗洛伊德

“梦化工作”的过程,包括“浓缩”、“替代”和“象征”。一些批评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作用是对梦的性质首次提出合理的解释,而以前却不曾有人发表过令人满意的答案。

《梦的解析》一书出版后六年内,只卖了三百多本。但是我们不能单以销路来衡量一本书的价值和影响力的大小。弗莱斯告诉弗洛伊德,柏林有十几个读者。弗洛伊德也承认:“在我这里也有些读者,但目前跟随者的时机尚未成熟。而我的书太多新鲜且大胆的论点,严格的证明却嫌太少。”

再版时,弗洛伊德加进了新的材料,不顾传统的反对。而且继续修正他的理论,至少在细节上,介绍得更为详细。然而,批评仍旧继续着,直到1921年,他发现有必要在第六版上重新写序。

弗洛伊德的著作未能获得它应有的注意。该书出版后许多年,仍然没有人提到它,即使是最重要的主题,都没有人提到。所谓“梦的研究工作者”也不曾引人注意,这给人们提供了最鲜明的反例——科学家居然不追求新知。

即使在20世纪的初期,他仍然对未来感到悲观。他对弗莱斯抱怨说:“这个新世纪带给我的,只是愚蠢的评论。无论如何在我有生之年,都不指望任何人给我认可了。”

资料链接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1900年出版。被誉为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有趣的是,此书开始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德文初版总共只印了六百册,出版六年后,还只卖了三百多册。最初十年未受重视,到1908年才出第二版。可到了后来,它竟被西方许多学者看作是一本震撼世界的书,以至名声大噪,经久不衰。在作者生前就出了八版,最后一版在1929年。此书在各版中一直没有重大修改,每次版本只是增加注释或略有补充。此书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弗洛伊德在写此书以前,不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而且已搜集了大量资料。1896和1897年,他已在维也纳犹太学术厅做了有关梦的演讲。1896年10月,其父去世,他深感悲痛,促使他在先前的理论研究和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于1897年开始进行自我分析。也就是说,促使他进行自我分析的导火线是他父亲的逝世。弗洛伊德写道:“我一直高度地尊敬和热爱他。他的聪明才智与明晰的想象力已经深深地影响到我的生活。他的死终结了他的一生,但却在我的内心深处唤起我的全部早年感受。现在我感到自己已经被连根拔起来。”弗洛伊德说,这导致他写《梦的解析》这本书。《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对人类学、宗教学、心理学和文学著作进行了五六年的研究,又连续两年对自己所做的梦做了分析之后写出来的。

在这部独创性的著作中,弗洛伊德主要分析了梦的凝缩、梦的转移和梦的二重加工;讨论了梦的隐意内容;解析了愿望满足的原理;描述了俄狄浦斯情结;还说明了幼儿生活对成人条件作用的不可避免的影响。弗洛伊德在《关于自传的研究》里曾经预言,从写作《梦的解析》的时候开始,精神分析已不再是一门纯医学的学科了。此书在德国和法国出版,把它的多种应用的历史,引向了文学和美学、宗教史和史前史、神话学、民俗学、教育学等学科。这些东西与医学没有太多关系。事实上,只是由于精神分析,它们才与它产生联系。

作为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标志的《梦的解析》一书,1956年美国唐斯博士把它列为“改变历史的书”、“划时代的不朽巨著”之一。这是一部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列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书。弗洛伊德通过对梦的科学探索和解析,发掘了人类心理的另一面——“潜意识”,从而揭开了人类心灵的奥秘。内容简介(全书共七章)

第一章为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研究。着重介绍了关于梦的问题的文献,详尽地叙述了前人和同时代人的有关梦的理论。科学问世以前对梦的观念,当然是由古人对宇宙整体的观念所酝酿而成的,他们惯于将其精神生活投射于假想的外在现实。而且,他们所看的梦端视白天醒来后所残留的梦相,而这方面的记忆较之其他精神内容,当然显得陌生,且不寻常,仿佛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但我们也千万不要以为这种视梦为超自然力的理论今日已不再存在。事实上,今日不只是那些深信怪力乱神的神话、小说者,仍执著于被这种飓风横扫过所残存的鬼神之说,就是一些社会中佼佼者,尽管他们在某些方面嫌弃过分的感情用事,但他们的宗教信仰却仍使他们深信神灵之力确实是这种无法解释的梦现象的原因,某些哲学学派也深信古来相传的神力对梦的影响,而对某些思想家而言,梦的预卜力量也仍无法完全抹煞。尽管科学家们已清楚地意识到这类迷信的不可信,但所有这些纷纭不一的歧见之所以仍会存在,主要还是因为迄今心理学方面的解释仍不足以解决积存盈库的梦之材料,要想将有关梦的科学研究历史作一整理实在是一大难事。因为有些研究在某段时期确实十分有价值,但到目前为止却仍不能在一特定的方向有真正的进展,俾能使此后的学者按已证实的成就而继续发展下去,每位学者总得对同一问题从头开始重新整理而仍无法突破这解不开的结。

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经典理论都认为,梦是以象征的方式,表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物。弗洛伊德不同意这种看法,他指出,梦不是什么预卜未来的神谕,而只是做梦的人在不清醒状态时的精神活动的延续。他明白地提出,梦的内容多数是最近的以及孩提时代的资料,并根据对自己的梦的分析,相信几乎每一个梦的来源,都是做梦前一天的经验。他解析说,只要是外界给神经的刺激和肉体内部的刺激的强度足以引起心灵的注意,即可构成产生梦的出发点和梦的资料的核心,并按照“复现的原则”,使某种心灵上的印象得到重视。

第二章为梦的解析方法。这一章介绍了对一个梦的分析方法、步骤和注意要点,并详细地分析了一个名叫伊玛的人关于打针的梦。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无法把整个梦作为集中注意的对象,只能够就每小部分逐一检释。并认为同样的一个梦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关联将有不同的意义。在弗洛伊德看来,梦不外乎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物。有关释梦的技巧,他在给伊玛治疗“歇斯底里症”的过程中有了明晰的运用,难怪弗洛伊德会相当自信地说:“我相当满意于这一个刚刚分析所得的发现——如果遵循上述这种梦的分析方法,我们将发现梦是具有意义的,而且绝不是一般作者对梦所说的:‘梦只是脑细胞不完整的活动产品。’相反地,一旦释梦的工作能完全做到,可以发现梦是代表着一种‘愿望的达成’。”所以,他说“梦的内容是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

第三章为梦是愿望的达成。在这一章里,弗洛伊德提出了他关于梦是欲望的满足的学说。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本能欲望,缓和了冲动;又不至于唤起检查机制的警觉,从而保护了睡眠。从这个意义上讲,梦是愿望的达成。但在梦的状态下,心理检查机制仍发挥相当作用,使本能欲望不能赤裸裸地表现自己。因此本能欲望只能采取象征的、曲折隐晦的手法来求得自我表现,以逃避检查。

弗洛伊德从梦是主观心灵的动作这一前提出发,肯定所有的梦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并都与自我有关,即使自我不在梦中出现,那也只是利用“自居作用”隐藏在他人的背后。他强调说,从每一个梦中,都可以找到梦者所爱的自我,并且都表现着自我的愿望。例如,囚犯的梦“没有比脱逃更好的主题了”。

第四章为梦的改装。也有人译作“梦的伪装”。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从本质上说是性欲冲动)趁人睡眠时以伪装的形式骗过有所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而得以表现,这就构成了梦境。如果说愉快的、欢乐的、幸福的梦是愿望的达成,那么怎样理解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悲惨的梦呢?弗洛伊德的回答是,无论怎么不愉快的梦,都不外乎是愿望满足的一种“变相的改装”。他认为:“一个愿望的未能满足,其实象征着另一愿望的满足。”因为做梦的人对此愿望有所顾忌,从而使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来表达。“梦是一种(被压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的(经过改装的)满足。”这就是弗洛伊德叙述梦的完整的公式。有了这么一个公式,不管什么样的梦,便都可以纳入“愿望的满足”这个范畴了。

弗洛伊德进一步分析说:“就像第三章我们所提出的梦,有些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愿望达成。而一旦愿望之达成,有所‘伪装’或‘难以认出’,必表示梦者本身对此愿望有所顾忌,而因此使这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表达之。”为了说明这种“变相的改装”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两种科学假设:“我们须假设每个人在其心灵内,均有两种心理步骤或谓倾向、系统、心理力量,第一个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第二个却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而形成了梦的‘改装’。”同时,再作“一个合理的假设:‘凡能为我们所意识到的,必得经过第二个心理步骤所认可;而那些第一个心理步骤的材料,一旦无法通过第二关,则无从为意识所接受,而必须任由第二关加以各种变形到它满意的地步,才得以进入意识的境界。’”然而,每一个梦,要想证明出其中之秘密意义确乎在于愿望的达成,或要指出其改装情形等,的确是需要一番努力的分析工作。

第五章为梦的材料与来源。他的梦的理论一开始便围绕着潜意识问题,将梦分为“显意”和“隐意”,借着梦者的联想以及释梦者对“象征”的解释,以白天发生的事件为契机,进而追溯到童年的本能欲望。本章介绍了梦中的最近印象以及无甚关系的印象,如关于植物学专论的梦与分析;孩提时期经验形成梦的来源,如梦的肉体方面的来源;一些典型的梦,诸如尴尬的赤身裸体的梦、亲友之死的梦、考试的梦等。

弗洛伊德把梦中所叙述的事物称作“梦的外显内容”;而把那些他认为体现着愿望,而只能通过意念的分析才能达到的隐藏着的东西,称为“梦的内隐思想”。他说,梦不能公然代表本身就是禁忌的愿望、特别是那些同性欲有关的愿望。因此,便通过“梦的工作”,变梦的内隐思想为外显内容;而“释梦”,则是要将“梦的工作”毁坏。他说:梦的思想和梦的内容乃是有如两种语言对于同一内容的两种描述;或者说得更清楚一点,梦的内容对我们来说,像是把梦的思想译成了另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必须通过原文和译文的比较来弄清这种表现形式的符号和构成规律。这样可以使梦的内隐思想不再是一个如此难以了解的秘密,使外显内容返回到其内隐思想。

弗洛伊德认为,释梦就意味着寻求一种隐匿的意义。对于梦的来源,他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它也许在白天即受到激动,不过却因为外在的理由无法满足,因此把一个被承认但却未满足的意愿留给晚上入梦。二是它也许源于白天,但却遭受排斥,因此留给夜间的是一个不满足而且被潜抑的愿望。三是也许和白天全然无关,它是一些受到潜抑,并且只有在夜间才活动的愿望……第一种愿望起于前意识,第二种愿望从意识中被赶到潜意识去,第三种愿望冲动无法突破潜意识的系统。在这三种来源之外,他强调“要加上第四个愿望的起源,就是晚间随时产生的愿望冲动(比如口渴或性的需求等)”。

第六章为梦的运作,也有人译作“梦的工作”。我们已经知道,梦境分为显梦和隐梦两个层次。显梦是梦的表面情节,其内容可以回忆起来;隐梦则是要通过显梦表现的本能欲望。隐梦转换成显梦有赖于梦的运作机制。这一章篇幅最长,着重介绍了梦的凝缩作用,梦的转移(移置)作用,梦的表现方法,梦材料的表现力,梦的象征,梦中的感情和梦中的理智活动以及一些荒谬的梦、算术及演说的梦等等。

弗洛伊德说,梦的外显内容,就像是经过“删略”的梦的内隐思想。可以说,它是后者的一种节译。如有一个混合的人,模样像A,穿着像B,做的事又类似于C,但是不管怎样,人们总觉得,他实际上是D。这种混合的组成,就使这几个人所共同的东西特别地得到强调。像这样在梦中找出那些一再复现的元素,而构成新的联合以及产生一些共同代号的工作,叫做梦的凝缩作用。梦的转移作用,则是将梦的内隐思想中的因素,以某种比较疏远、不重要的东西,如引喻、暗示来代替,而将梦的精神重点或中心转移开去,使得在表面上不能以梦的外显内容看出其内隐思想。而实际上,这梦正是以这改装的面目,在复现其潜意识中的愿望。如一位客人已经离开后又转回来,说是自己忘了带手杖,实际上这不过是借口,他的潜意识中的愿望是要再见主妇一面。

梦的表现形式与运作机制主要就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凝缩,即几种隐义以一种象征出现。它的作用是在梦中进行的,目的是为逃避“梦的检查”。弗洛伊德认为,个人梦中情境为其潜意识内资料的象征性显现,通过对梦的分析,即获得其潜意识内所抑制的问题或线索。二是移置,或称换位,即指把被压抑的欲望调换成不重要的观念。它也是在梦中进行的,目的也是为逃避“梦的检查”。但是醒后回想梦中的经历时,仍会受到“检查”,那就是梦者将梦中颠倒错乱的材料再加一番整理。这种“整理”过程包括戏剧化和润饰。戏剧化就是将欲望表现为具体形象。润饰就是指醒后把颠倒错乱的梦境加以条理化,使之更能掩饰真相。一般认为,这种整理使梦成为一种统一的、某种近乎首尾连贯的东西,这是“梦的工作”的最后一个过程,即“二重加工作用”。

精神分析家释梦时则要透过梦的运作机制,由显梦寻出隐梦,发现梦者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为便于揭示潜意识的欲望,释梦可与分析自由联想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精神分析治疗中,释梦和自由联想分析构成了治疗神经症患者方法的核心部分。

第七章为梦程序的心理,也有译作“梦的过程心理学”。这一章为总结性理论部分,也是本书最晦涩、最抽象的一部分。它依次分析了梦的遗忘、退化(后退)现象、愿望达成,由梦中惊醒到梦的功能和焦虑的梦,原本的与续发的步骤——潜抑、潜意识与意识的现实等现象与理论。弗洛伊德在此发挥了其早年著作《科学心理学设计》(1895)中的科学思想,将所设想的精神机构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心理过程,再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交互关系加以分析,以求对梦的心理过程获得科学的理解。它把潜意识、抵抗和压抑及性的重要性视为精神分析的三大基石,把做梦、失误、神经症症状视为潜意识支配的行为的三种主要形式。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以潜意识的理论和性欲的理论为基础的。他的潜意识理论坚信,活动于某一时间而又不为人所知觉的潜意识心理过程,不但是一确定的事实,还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般性基础。这一理论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弗洛伊德对于梦的解释是与他对人类行为动机所持的两种独特见解分不开的(这两种动机观一是人类的一切行为均导源于“性”与“攻击”两大本能的冲动;二是以潜意识动机来解释人的行为)。他对梦的解释并不停留于梦的表面现象,而是企图挖掘人的深层动机的思想,也为我们深入研究梦在心理学上的意义开辟了道路。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以他的潜意识理论对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进行了心理分析。象征也被赋予广阔的内容,弗洛伊德说,象征并非梦所特有,而是潜意识意念的特征,在民歌民谣中、神话和传奇故事中,都可以发现象征的应用,而梦则“利用象征来表现其伪装的隐匿思想”。他的性欲理论认为,性本能的冲动,不但在神经症的成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认为正是这种动物性的本能冲动转化为社会可以接受的创造行为的升华作用,从而带来了文学、艺术、科学以至整个文明的最高创造。

的确,《梦的解析》一书在西方影响十分深远,它不仅大大推动了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而且渗透到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许多学科中去了。诸如文学和美学、宗教史和史前史、神话学、民俗学、教育学等。因此,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大概没有人比弗洛伊德对20世纪的观念、文学和艺术发挥过更大的影响了。

本书经历一个多世纪而不衰。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已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的潜在动机,能言前人所未言,敢言人之不敢言,实乃超出前人之上。但他在释梦中的主观性、任意性和神秘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他把人的一切梦的隐义都与梦者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联系起来,这太牵强了。他根据其性欲理论来解释梦,不是把人看作社会的人,而完全看成是一种生物,因此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谴责。

1895年年底,事情都进行得很顺利。他每天处理六到八个病例分析——大多数都是很有趣的东西,各式各样的新材料。他每天花九到十一个钟头在病人身上。然后,晚上十一点钟时写各种报告。

他现在已有能力开始偿还欠布劳尔的两千三百佛罗林。十二个月之后,他的事业更顺心了。病人成群地拥来,每个工作日他要主持十或十一个治疗的阶段。

这大概是他工作负荷的极限了。因为他还要继续自己并不太喜欢的工作——在大学里授课。

虽然大多数爬上柏格街19号楼梯的病人,患的病纯属不必外在帮助就能治疗的精神困难,但是也有例外。其中一个例外是“伊玛”,弗洛伊德全家人都认得她,她也是弗洛伊德曾经解释的最著名的梦——他自己的梦——的主角。

1895年夏天,弗洛伊德和家人在“舒罗斯伯勒优”(耸立在维也纳郊外山丘上的一幢华丽宅第)度暑假。这屋子以前是供人举行舞会和音乐会的地方,现在已经改为舒适的家庭旅社。4月23日的晚上,弗洛伊德在这里做了一个梦,后来就成为家喻户晓的“伊玛的注射的梦”。

他会对梦产生兴趣,和他所使用的自由联想有关。因为他发现,许多病人叙述自己的梦时,梦中情景似乎和他们白天意识下的思想一样鲜明。他们清楚地说出来,可见他们认为梦和别的可理解的现象一样重要。基于这种现象,他认为梦并非是如大多数人所主张的没有意义,而是可提供许多线索,引导医生发现一个病人压抑在潜意识中的事件。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所叙说的故事是这样的:

1895年夏天,我正在为伊玛治疗,她是一个年轻的女人,也是我们家的朋友。她的歇斯底里焦虑症已经好多了,但是她还有其他身体上的疾病。我建议她做点事,但是她拒绝照做,于是治疗就中断,因为我们全家去度假了。

7月23日,有一个同事到旅社来见我,那人和病人以及病人的父母同住在乡下。他告诉我,女孩子“比较好了,但没有全好”。我察觉到同事脸上有不满的神色,于是那天晚上我就写出病人的病历,把它交给了M医生的两位普通朋友(那时是我们圈里的领导人物),为的是澄清我的立场。

玛莎的生日再过几天就要到了,她告诉我伊玛到时也会来庆贺。伊玛的病例至少占据了我思想的一部分,于是那晚我做梦了。第二天醒来,把梦记录了下来:

一个大厅中,我们的宾客如云,而伊玛也来了。我立刻把她拉到一旁,好像在回复她的信,并责备她不曾接受我提议的“办法”。我对她说:“如果你仍感到痛,那实在只是你自己的错。”

她回答说:“如果你知道我现在喉咙、胃和小腹都疼痛,你就不会这么说了。”

步入中年的弗洛伊德

我很惊讶地看着她,她脸色苍白而肿胀。我独自想:我一定是没有注意到某个器官问题。我拉她到窗前,向下望她的喉咙,她作出反抗的样子,好像戴了假牙的女人。我自忖:她实在没有必要这样。后来,她乖乖地张开嘴巴,我在右边发现了一大块白色的东西了,在另一个地方,我看见许多灰白色的疤。我立刻请M医生来,证实我的看法。我的朋友奥图正站在她旁边,而另一位朋友里奥波德正隔着她的衣服听诊,说道:“她左下方有一个没有反应的地方。”他又指出左肩的一部分皮肤被细菌渗透了。”……M说:“毫无疑问,那是发炎,但是没有关系,痢疾将会接踵而来,毒素就会清除。”……

我们也立刻知道了发炎的起因。原来,不久以前,我的朋友奥图为她注射了一大堆丙烷基、丙酸……三甲胺……他不应该这么没头没脑地注射这些东西,而且注射筒大概也没有消毒干净。

1895年7月时,在维也纳城外的舒罗斯伯勒伏,弗洛伊德在那里阐释了“伊玛的注射的梦”

弗洛伊德在解释梦境时,能把梦中的每个细节,与最近所发生过的或讨论过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并非梦中所有的事都与伊玛有直接的关系。梦中弗洛伊德把伊玛带到窗前,看她的喉咙时,就浮现了早先他检查一位美丽的贵妇,并发现她的假牙的情景。白块和灰疤也和醒时的经验有着清晰可指的连接。最后,弗洛伊德对这个梦下了肯定的结论。他写道:“这个梦指出了一大堆其他的因素——使我脱卸了对伊玛情况的责任。这个梦呈现了我应该希望的许多事件的特殊状态。因此,它的内容就是被压制的希望的实现,而它的动机就是一个希望。”

第一个大错误

1900年,做完了他对伊玛的梦的解释以后,弗洛伊德下结论道:“我并不以为我已经完全揭露了这个梦的意义,或者说它的解释没有瑕隙。”

1900年9月间,弗洛伊德为了健康上的理由去柏林看弗莱斯,但是当他们讨论自己的想法时,他再一次被友谊滋润而兴奋不已。

弗洛伊德的新工作,是提供一种可以归类为自然科学的心理学。也就是说:提出可辨识的物质粒子来解释人类的精神领域,并使心智演进的过程明显而不矛盾。他所提出的粒子是三种神经细胞:phi/神经细胞、psi/神经细胞和omega/神经细胞。

他希望根据这些基本的构成物,以物理学和脑生理学而非心理学的语言来叙述心理学的知识。弗洛伊德在《计划》(后来称为《神经病理学者的心理学》)那本书中树立了复杂的机械架构,它的运作使任何心理学的状态都可以用生理学的名词来解释。《计划》一书不仅解释了“记忆”的问题,而且解释了精神能量得以聚集的过程。另外,它还包括了许多观念,后来又继续发展成为精神分析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工作于1900年10月完成。弗洛伊德把原稿寄给弗莱斯,他高兴地写道:“凡事都已就绪了,齿轮环环契合,我简直认为它是一部机器,一会儿就会转动了。”

但弗洛伊德这种满意的情绪没有维持多久。一个月后,他从山峰跌到谷底。他告诉弗莱斯,说不懂自己所编造的布局中的人类思维状态,但他又极不愿意放弃《计划》一书的中心观念。很多年以后,他仍然对此抱持希望,以为可能以神经系统的有机元素来代表神经细胞系统的精神路径。但二十年以后,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在这一方面始终没有进展。

弗洛伊德在一封给弗莱斯的信上写道:“请注意,我想到一件重要的事情:歇斯底里现象的产生与青春期以前的主要性经验以及剧变和恐惧有关,而意念萦绕性的精神病是受到了同样的经验加上快乐而形成。”

在1895年年底,弗洛伊德仍然只和弗莱斯共享这个信念的秘密。但是,翌年初,他完成了《计划》中的三篇文章的第一篇,文中对这个观点有较详细的叙述。这一次,弗洛伊德显然发觉到他终于击中了便于成名的脉门;如果他已经发现了伟大的医学临床奥秘,则尽可能地少招人们议论而带着它跑。

三篇报告的第一篇是《遗传与神经病的病源论》。第二篇报告是《防卫性神经病的再评论》,叙述了支持他的理论的病例。但是,使弗洛伊德的旗帜异常鲜明的是他对维也纳的“神经及精神病学学会”的一次演讲以及形成他第三篇论文的基础。

题名《歇斯底里的病源论》的演讲被批判性地接受,后来成篇出版,大部分都受到攻击。演讲过后,学会的主席卡夫特·伊宾总结了大家的感觉,直截了当地说:“弗洛伊德,你的演说听起来好像一个科学的神话故事。”

《歇斯底里的病源论》在美国也得不到好评,人们说那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愚蠢的结论”,又说“他应该再试一遍”。

弗洛伊德继续坚持他的理论,以热心和科学上的客观面对他的理论。他宣称,在这段时期,他曾经把许多心血放在“诱惑理论”上,也沉醉于以攻击性的追求来支持它的证据。

1896年整整一年和1897年的上半年,弗洛伊德继续从他的病人身上搜集更多的资料,以印证他的“诱惑理论”。他透露:理论的证实和“压力技巧”的使用有很密切的关系。

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两件事情,弗洛伊德可能一直继续相信“诱惑理论”。其一是,1896年秋天父亲的逝世;另外就是他丧父后投入大量精力所作的自我分析。

19世纪末的维也纳

弗洛伊德的父亲死于1896年10月23日。大约十天以后,他认为有必要作自我分析了。他在日记上写道:“老人家的死,借着意识之后的朦胧路径,影响我至深。我极为尊敬他,而且实际上非常了解他。他深邃的智慧和宽容的体贴奇妙地揉合在一起,对我的生命有着极大的意义。他虽然离去,但是整个过去不停地在搅动着我的内心。我现在觉得整个人好像被连根拔除似的!”

1897年6月初,玛莎六个小孩子和明娜,都到山间观光胜地奥西去旅行了。弗洛伊德独自在维也纳工作了好几个星期,8月初才和家人会合。他和玛莎回到维也纳,写信向弗莱斯报告近况,悲伤地承认,他煞费苦心建造的“诱惑理论”没有合适的基础。他说:“让我开门见山地告诉你一个大秘密,我最近几个月逐渐觉悟,我不再相信我的神精机能病。”

卡夫特·伊宾所谓的“科学的神话”并非是不正确的评论,但是相隔六年以后,弗洛伊德才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

回顾以往,他了然于自己所犯的错误。他承认道:“分析已经循着正常的路径,带回到这些幼儿的性创伤,但是它们却不对。现实的稳固立场已经消失了。那时候,我真恨不得放弃整个工作……我之所以执著,也许只是因为我不再有选择的余地,不能再重起炉灶!”1907年,他仍然私底下认为被“那第一个大错误弄得晕头转向”。又过了五年,他仍然对他的第一个错误耿耿于怀,坦白地对一位朋友写道:“我现在将要张大眼睛,看好每一步路了!”

弗洛伊德仍然执著地相信,“在精神世界里和在物质世界里一样,每一件东西都有一个原因,只要我们耐心和敏锐地去找寻,一定可以发现”。如此说来,模拟的诱惑虽然没有被偶然想象到,但是无论如何,它们一定会被发掘。弗洛伊德在这种信念支持下,回顾他和精神病患者相处的职业经验,他记起和他们许多人在一起时,现实中感到的恐惧已经转变成为潜意识希望的表达。

“恋母情结”理论

在1897年,当弗洛伊德哀叹“诱惑理论”成为废墟时,他继续去做许多个月前就开始的自我分析。这个举措,是他解答自己的精神问题的转折点,与“诱惑理论”的破灭及它的代替品的产生相契合。因此,它对弗洛伊德自己的发展和精神分析的过程有着基本的重要性。

从弗洛伊德的叙述里,我们根本不清楚他所记录的自我分析的事情中,哪些是特别的回忆,哪些是梦,哪些又是梦的解释。但是他确实做了一些努力,他去问他的母亲,向她求证可能求证的事;不过很可笑的是,后来他自己警告说,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他说,孩子们自由地记忆故事,往往可以被认为是可靠的。“因此,人们不免自然而然地采取捷径,为填补父母记忆的不全而去问他家里的兄妹。”

1897年10月15日,弗洛伊德向弗莱斯报告他的自我分析中最重要的结果:“在我自己的案例里,我已经发现我爱母亲并嫉妒父亲。现在我相信,那是幼儿的一般现象,虽然它并不一定很早就出现于患歇斯底里症的儿童身上。”

三年后,弗洛伊德公开地在《梦的解析》中揭露“恋母情结”理论。他说:“忒拜的国王俄狄浦斯的命运,或许也可能是我们的命运,所以才使我们感动。因为我们和他一样,命中注定会有那样的经历,把我们起初的性激动指向母亲,而我们起初的仇恨和谋杀意图对准父亲。”

弗洛伊德的观点,一方面根据他自己的梦重组,一方面根据他的自我分析。他认为一个襁褓时期的男孩子,身体上和感情上都对母亲有所依靠,但到了四五岁时,就会被更强的东西取代。“男孩子希望拥有他的母亲,而母亲则在他体验摸索性的生活中被神圣化……在他早期醒觉的男性意识下,希望取代父亲的地位而拥有母亲……而他的父亲现在变成横梗中间的仇敌,他恨不得除去而后快。”

弗洛伊德为女孩子创设的平行理论是“恋父情结”。他认为:起初她们的生活也以母亲为中心。后来,她们发现男人拥有一根阳具,她们就把对母亲的爱移转到父亲身上,潜意识地埋怨母亲没有阳具。

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男孩和女孩应付那些情况的方式,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为成长中的儿童必须学着支配早年受压抑的情结,而且达到在感情上和父母的分离。

弗洛伊德的年事越长,他的信念越坚定,益发认为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上整个结构的中心支柱。他每次和人讨论时,态度都异常主观。

长久以来,大多数弗洛伊德的追随者,都同意“恋母情结”的卓越性与重要性。但是也有一些人,虽然相信有客观的证据印证它的存在,但却觉得弗洛伊德太过于强调它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他引申了不存在的“普遍存在说”以及用心理学上的术语,来阐释一种生物学上的主要现象。

知识链接

恋母情结

所谓“情结”是指情感上的一种思恋和寄托。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浦斯情结,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通俗地讲是指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都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没有断乳。

恋母情结来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与传说。传说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受到神谕警告:如果他让新生儿长大,他的王位与生命就会发生危险。于是他让一个猎人把儿子带走并杀死。但那个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只将婴儿丢弃而没有杀死。丢弃的婴儿被一个农民发现并送给其主人养大。多年以后,拉伊俄斯去朝圣,路遇一个青年并发生争执,他被青年杀死。这位青年就是俄狄浦斯。俄狄浦斯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被底比斯人民推举为王,并娶了王后伊俄卡斯特。后来底比斯发生瘟疫和饥荒,人们请教了神谕,才知道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罪行。俄狄浦斯挖了自己的双眼,离开底比斯,四处漂流。

恋母情结的本质是相似和互补。以男孩为例,他与父亲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认同,使男孩以父亲为榜样,向父亲学习,模仿父亲,把父亲的心理特点和品质吸纳进来,成为自己的心理特征的一部分。男孩与母亲不同性,两性可以互补,取长补短,相依为命,这就是恋爱或对象爱。于是,男孩与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可以用“恋母仿父”来概括。恋母和仿父常常相互促进。父亲爱母亲,而男孩模仿父亲,他就会越来越爱母亲;母亲爱父亲,男孩为了获得母亲的欢心,必须让自己越来越像父亲。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恋母情结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最早发生的人际关系,长大以后的各种人际关系都不同程度地受恋母情结的影响。可以说,后来的各种人际关系都是恋母情结的变形。恋母情结随着人的成长而变化:三~六岁出现的恋母情结是第一恋母情结。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了第二恋母情结,第二恋母情结的对象不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而是父母的替代者,即家庭之外的两位长者,可以是父母的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历史上的名人或当红的明星。其相似作用表现为与一位替代父母的认同,模仿他,学习他,崇拜他;互补作用表现为爱上一位年纪比自己大许多的异性,这种现象叫做“牛犊之恋”。

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编造“身世幻想”,其特点是想象自己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而是从小被领养的,“亲生”父母比现在的父母要高贵得多。于是告别养父母,踏上寻找亲生父母的征途,经过一番艰难险阻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不难看出,身世幻想实际上是第二恋母情结的反映,致使亲生父母被换成了养父母,而父母的替代者被换成了“亲生”父母。摆脱父母,为自己寻找父母的替代者是青春期的普遍心理。这种心理如果过分强烈,就会导致“非血统妄想”,即毫无根据地认定自己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

第三恋母情结。随着年龄的增长,恋母情结的对象渐渐年轻化,终于被同龄人所取代。此时,相似作用表现为与同性的同龄人形成友谊,互补作用表现为与同龄异性相爱。真正意义上的友情和爱情产生了。为什么恋母情结的对象会越来越年轻呢?这是因为,恋母情结的对象虽然来源于父母,但又不是现实的父母,而是父母的意象。心中的意象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老,因此,个体在长大,而父母意象不长大。相对于个人的年龄,父母意象越来越年轻,恋母情结的对象也越来越年轻。

另外一个更严重的批评是:弗洛伊德假想人类每个分子都有和他一样的心理发展。但是在他的跟随者眼中,这是一个真诚的假设,而不是一般人所谓的草率假设。

事实上,一个小孩的异性父母对他的吸引力确实很强,但一个男孩子最后与他父亲的认同,比较可能的是钦佩他父亲,而不可能是害怕的结果。正如弗洛伊德所指的,在有慈祥的母亲和严厉的父亲的家庭里,似乎最可能产生同性恋。但他所主张的,在“恋母情结”阶段和青春发动期以前的这段期间,根本没有性生活,那就错了。

弗洛伊德相信神经质症和幼儿性欲有直接关系的主张:首先由他放弃的“诱惑理论”引起,后来由于他不当的处理“恋母情结”而来。

用旅游调剂生活

尽管弗洛伊德抱着悲观的态度,但却在新世纪开始的头几个月里,完成了他赖以建立精神分析多功能支流的基础。它包括了开宗明义所说的:第一,潜意识比以前人们所承认的更为积极地扮演着激起人类行为的角色;第二,许多精神病的造成必须追溯到意识中未察觉的精神创伤事件,它们往往有“性”的特质,也往往发生在人们认为是“天真无邪”的幼年时代。而这些症状,有时可以借一种病人和医生对话的革命性新方法,得到减轻甚或痊愈。

此外,在《梦的解析》里,弗洛伊德不仅主张“梦可以提供出神经官能患者的行为线索”,而且表示他的“潜意识理论”不仅适用于健康的人,也适用于有精神病的人。

尽管一开始,弗洛伊德吸引了知名人士的敬重,但反对他的人在继续增加。事实上,每当弗洛伊德的主张开始露出成功的曙光时,他的敌人必定又要与他展开战斗,而这些战斗比他以前所遭遇的还要凶险若干倍!他之所以从事探究人脑的神秘,是受到法国大师沙考的激励和扩展人类知识的使命感,而且也为了在经济上大有收获。

那时,正是20世纪初,野心和专注于职业的混合品质,要被融化到更坚硬和要求更严的容器中。不出几年,弗洛伊德就要摆脱弗莱斯给他的影响了。他要去拜访他渴望已久的罗马。等周游回来后,他决定运用各种必要的手段,赢得大学教授地位。最后,甚至创造出一个新的方程式: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新方法、技巧,甚至一种科学。

在发生这一切之前,弗洛伊德多年来都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每年,他总是花九个月的时间在维也纳,毫不懈怠地工作着。然后是三个月的休息,通常假期都在风光明媚的阿尔卑斯山度过。他在大学的地位仍然只是讲师。和布劳尔合作的《歇斯底里的研究》一书,就像他自己的《论失语症》和《梦的解析》一样,引起的只不过是几个涟漪,没多久就消失了。他在维也纳的医药界中,仍然遭人怀疑和嫌恶。

弗洛伊德的消遣单纯而不奢侈,他不怎么挑剔。每个星期六晚上,他会和几位朋友到附近的酒店,玩几盘维也纳的牌戏。礼拜天,他会和孩子们在市郊的树林中散步。每隔两周,他会到犹太人的社团里消磨一个星期二的夜晚,那里是他忘却外面冷酷世界的避风港。

风景美丽的阿尔卑斯山

每年的假期已经定型,很少改变。玛莎和孩子们会先离开维也纳,到他们预先租好的位于阿尔卑斯山风景秀丽的别墅中去,弗洛伊德随后才到。旅程的一切安排由小弟弟亚历山大负责,尽量使他的哥哥能舒适而安静地上路。弗洛伊德的到达,永远是假期的最高潮。他的大儿子马丁说:“我们大家都开始四处旅游,登山踏青,找香菇、采野花。”

弗洛伊德也是一个风景鉴赏家,最擅于寻幽探胜。在他心灵深处,有一股迫切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渴望。某年6月他写道:“大概每年这个时候,我的心情和哥伦布极为相似,像他一样,渴望着土地(德文的土地也是原野之意)。”这种渴望很清晰地流露在他所写的信中,而且他一生都是如此。他将近八十岁时,已经被癌细胞侵蚀,但在最后几次旅游阿尔卑斯山时,仍非常热衷于欣赏大自然的花草、绿茵和湖光山色。显然,生理上的苦楚并没有减损他享受自然的能力。再到后来,他只能到维也纳的郊外走走,但他的眼光和往昔一样锐利。他写信给朋友说:“我现在坐在格林津的屋子里,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光耀夺目的花园,有翠绿的草地和红棕色的花叶(山毛榉)。我注意到,随着5月到来,暴风雪已经停了,阴冷的太阳高悬在天上。”

真正使他高兴的是那可爱的寂寥——山峦、森林、花儿、流水、城堡、僧院,而不是人类。他五十三岁时写道:“昨天,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到了一处山坡,大自然以最简单的道具——白的岩石、漫山遍野的红玫瑰、一抹积雪、一道瀑布、一片绿意,构成了如此惊人的效果,我不禁进入浑然忘我之境!”

除了山峦,另一种在假期中深深吸引他的事物就是香菇。弗洛伊德全家人都擅于找香菇,他本人更是经常找到最好的。马丁回忆道:“父亲发现一个完美的香菇时,会跑上前去,把帽子抛向它,然后吹起他放在外套口袋中的银笛,很响亮的一声,以召唤他的人马。听到哨音后,我们全都奔去。爸爸要等我们全都屏息,才会揭开帽子,让我们检视和赞赏。”

他们乐此不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弗洛伊德和家人利用假日到现在波兰与捷克交界的塔特拉山去。那里长着最鲜美的香菇,弗洛伊德提议来一个比赛,找到最好香菇的人赏二十元,第二好的赏十元。但是,他的朋友透露,最后只有一个人得奖,那就是弗洛伊德本人,他永远囊括两个奖。

三个月的暑假是一个非常必需的缓冲,可以调剂前九个月聚精会神的工作。它帮助弗洛伊德保持身心平衡,因为他要开始慢慢地一个一个地说服维也纳的同事们,而且他还有更杰出的理论要发表。然后,当他感到进行下一个行动的时机临近、他的任务感加强时,便带着决心向罗马进发。

他一直很向往罗马,1898年秋天,他向弗莱斯透露,他长久渴望的罗马之行,已愈加靠近实现之日了。他有许多新的计划要在罗马实行,但是后来都未能如愿。他在1899年8月慨叹地说:“在永恒之城,学习生命的永恒律,这不能说是不好的想法吧?”

庞贝遗址

1899年8月底,他在桑西和家人分手后,和弟弟亚历山大结伴,于9月2日到达罗马,在那里停留了十二天,到处观光,曾按照风俗在许愿池内投铜板。

此后,他又去过罗马六次。第二次,是次年,又是和他弟弟一起,他游览了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登上维苏威火山,凭吊了庞贝遗址。 “走后门”当上副教授

他希望《梦的解析》一书会带给他名声,但是1900年时,那本书仍然乏人问津,他认为自己应该再忍耐一下。但到1901年年初后,他的想法开始改变了。那时弗洛伊德四十五岁,他预感到自己的观念终必传世,于是不再等待了。

1901年,他朝圣般地从永恒之城回到维也纳,他认为提升自己职业地位的时机已到。他需要钱以便再去罗马。他要照顾他的家庭,因此他想要得到一个较好的地位以便有所保障。他决定运用所有的影响力,尽最大的力量暗中活动,以获得大学教授的席位。

教授这个职位会带来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以及许多其他的好处。可是,弗洛伊德的前途却不被看好。大家都认为他的犹太人身份是一个主要的障碍。

因为到1901年,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已当了十六七年的讲师,诺斯纳格告诉他,学校打算委任他为副教授,他的名字正被呈送到教育部。支持他的人包括卡夫特·伊宾,但是教育部没有批准大学的推荐。学校当局连续推荐了三次,都没有获得通过。有人以为,这是大学规章的问题,但是,如果执行的人存心要改变法律,那么规则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因此,我们不难相信,虽然一个犹太人可能被许可,一个视“性”为大多数事情之源的人也可能被通过,唯独两种情形加在一起,就使当局者感到大伤脑筋了。

1901年,弗洛伊德拜访了他以前的老师西格蒙·艾斯纳,但老师表示自己的影响力不够,告诉他高层的人有偏见,劝他设法“走走后门”。

于是弗洛伊德首先去拜托他的一个病人葛佩兹女士,她的丈夫和政界人士的关系不错。葛佩兹女士去见教育部长威廉·哈特,说有人批评他反犹太人。部长客气地推诿,说他根本不知道以前有人送来弗洛伊德的申请,建议她转告学校另送一份新的申请表来。诺斯纳格与卡夫特·伊宾再一次提出弗洛伊德的名字,可是这次仍旧是石沉大海。

但是,弗洛伊德一旦下定决心,就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他的另一位病人,佛斯特女士,开始卷入漩涡。我们不晓得其中的细节,但是我们知道,这位身为外交官夫人的佛斯特女士,马上和教育部长攀上交情。哈特部长管理下的现代艺术即将在维也纳揭幕,传说弗洛伊德获得了副教授职位,交换的代价是一幅亚诺·柏克林的画,是佛斯特女士费了三个月的的唇舌,哄骗她的阿姨捐赠出来的。

1902年,弗洛伊德终于得到了维也纳大学副教授的资格,提高了他的地位,也提高了他的诊费,但最重要的是使他在为“运动”奋斗时成为更坚毅不拔的人物。

20世纪初的维也纳大学

就他的教书生涯而论,一切都没有多大的改变。他担任讲师时,学校就让他随意选择内容教学,而这些演讲现在同样继续下来了。他有使人信服的表情和驭繁于简的技巧。许多人慕名而来听他演讲,原以为会听到一套艰深晦涩的大理论,但事实不然,大家都被他的口才折服,大为赞叹。

每星期六晚上,弗洛伊德会到总医院的旧精神病理诊所,做两小时的实验示范。他的黑发特别卷曲,小胡子修剪得很漂亮,光亮的深棕色眼睛透出仁慈和蔼的神色。

虽然主要的听众是在大学上课的学生,但有些出人意料的听课者,也被吸引到他的“网”里,其中有些在他还没当讲师时就是座上客了。有一位是美国人安玛·古德曼,她在19世纪90年代后期游学欧洲,听了很多次弗洛伊德的演讲。几年以后她写道:“他的简明、热忱以及睿智加在一起,使我觉得自己走出了阴暗的地窖,见到了亮丽的阳光。我第一次体会到性压抑的全部意义及其对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效应。他帮助我了解我自己和自己的需要。我认为,只有心术不正的人才会毁谤弗洛伊德这个伟大而善良的人。”

组织“周三学会”

大多数人仍然不太重视弗洛伊德的见解。不过形势正在改变,一方面是由于他已下定决心,要使大众接受他的学说;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在最具影响力的听众中,宣扬他的“福音”。他有一次向弗莱斯透露:“实际上我并不是一个科学家、一个观察家,也不是一个实验家或是一个思想家。我的本性,不过是一个冒险家,具有好奇心、勇敢和不屈不挠的特质。”一点儿也不错,一旦弗洛伊德这位“冒险家”获得了教授名衔,安定下来,享受他被赋与的新地位,他就开始崭露头角了。

伏案书写的弗洛伊德

当时的威廉·史铁喀尔,一位维也纳全科医生,读了《梦的解析》一书以后,成为弗洛伊德最忠诚的追随者之一。他使用精神分析的技术,在维也纳的报章杂志广为宣传,后来宣称:“我是弗洛伊德的门徒,他是我的基督!”

1902年,史铁喀尔建议弗洛伊德开一个小型的讨论会。弗洛伊德很感兴趣,随即邀请了两位曾听过他讲学的医生马克斯·科恩、鲁道夫·雷特勒以及最近主攻精神错乱症的眼科医生阿弗瑞·阿德勒,组成了“周三学会”。

1906年这个组织改组成“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在此以前他们并没有保存会议记录。四年后,“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成立,这个学会成为它的维也纳分会,尽管会议在属于医学院的房间中举行,但弗洛伊德尽可能使会务无拘无束地进行。

“周三学会”成立不久,阿德勒介绍了一个叫兰克的年轻人给弗洛伊德认识,兰克在以后的二十年中矢志不移地支持着弗洛伊德。他原在一家玻璃工厂谋生,由于生了一场病,经人介绍给阿德勒诊治,阿德勒发现他是少数在维也纳读过弗洛伊德的书和论文的人之一。

还有两位生力军,一位是漠斯·沙克斯,他曾听过弗洛伊德在大学的讲学;一位是山达·法兰基,他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市的精神病医生,读了《梦的解析》一书以后,开始用“精神分析”治疗他的病人。

“周三学会”的成员,以犹太人占大多数,这个事实使弗洛伊德感到有些窘困。而某些人以为,犹太人充斥的原因之一是他们比较容易承受对精神分析产生兴趣后遭遇的半放逐状态。

表面上看来,“周三学会”和那些由志趣相同的科学家所组成的和宣传新的而不受欢迎的观念的社团没什么不同,但事实上却有显著的差异。它是由一个相当小的团体演化到“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进而成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一个分支机构,这种不同也就更明朗化了。

马克斯·葛拉幅曾经精辟地叙述会员聚会的气氛,他说:“那个房间里,有一种宗教发源的气氛。他使那时充斥的精神分析调查的方法显得浅显。他对学生的要求很认真和严格,不容许他的教导被分歧和歪曲。主观来说,弗洛伊德当然是对的,因为他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和时间去开创的学说,仍然要和世界上的反对者去抗衡,不能因为犹豫软弱和华而不实的装饰而沦亡。虽然弗洛伊德平时是慈善而敦厚的,但是在阐扬自己的理念时,却坚强而一丝不苟。如果有人怀疑他的科学,他会毫不犹豫地和那个人决裂,即使是最亲密可靠的朋友也不例外。”

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协会会员在一起

不论众人如何看待,弗洛伊德都很少和人妥协。1922年5月他曾率直地写信给法兰基说:“我们拥有真理,我现在和十五年前一样,知道得很清楚。”有人曾指出:“他相信自己的理论绝对真实,以至于他不允许别人反驳。他的敌人把这情形称为心胸狭窄,他的随从者却说这是对真理的热情。”

身穿西服,表情严肃的弗洛伊德

那些曾修正他们原先的信念,或是觉得一部分精神分析的理论是不能接受的人,弗洛伊德不认为他们是持有正统见解的科学家。“叛徒”对他们似乎是极为适当的字眼,而精神分析的年鉴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弗洛伊德相信不和他在同一阵线的人,不是傻瓜便是叛徒,或者两者都是。由于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他终于和弗莱斯分道扬镳了。两个人需要对方的地方已经渐渐减少,即使他们的友谊不会在反唇相讥的怒涛下消失,也会慢慢变淡的。

他们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的界线并不明显。他们于1887年相遇,到1895年的夏天,两个人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意识上,即使当“伊玛的注射”这个梦引起轩然大波时,他们的友谊也未曾减弱;而弗洛伊德虽然进行着自我分析,揭示了“恋母情结”、完成了《梦的解析》,仍然没有减少对弗莱斯的依赖。但是,那时候弗莱斯似乎已经达到他的事业巅峰。而弗洛伊德呢,尽管他不时流露出悲观的论调,却瞥见前面已经有了伟大的事业。

不过他们早期的默契仍然存在,我们可以从弗洛伊德对弗莱斯的一本新书受到批评的反应看得出来。弗莱斯的书谈到鼻子与女性生殖器官的关系,这比弗莱斯以前写的《周期理论》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周期理论》指出女人的性周期是二十八天,男人是二十三天。弗莱斯主张:“这些韵律周期并不限于人类,而且延伸在动物界,可能还遍及有机物世界。”

在他们两个人最后一次见面之后大约二十年间,弗洛伊德仍相信“周期律”,那时他们关系的第二个阶段正要结束,第三个阶段正在展开。整整三年,他们不时地通信,但是逐渐发现,两个人现在都在设法独立。

1903年,弗洛伊德与弗莱斯为了“两性问题”这个争论而交恶了。交恶的原因是诚实问题。

早在19世纪90年代,弗莱斯就主张不论男人或女人身上都可以找到两性性征。1897年,弗莱斯曾和弗洛伊德就“双重性征”的问题讨论了很久,当时弗洛伊德拒绝接受这个理论。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思索,他回心转意了,并于1898年写信给弗莱斯说:“我紧抓住你的‘双重性征’的观念,认为它对我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

第二年,弗洛伊德完全接受了弗莱斯“双重性征”这个观念。但是,他们在阿克汉西见面时,弗洛伊德突然提出“双重性征”的观念,认为那是他的新发现,一口否认他曾经和弗莱斯谈过这个问题。

到了1906年,弗洛伊德和弗莱斯的关系终告断绝。弗洛伊德就转而争取卡尔·克劳斯——一位编辑的支持。

《性学三论》出版

从现在开始,弗洛伊德正领导一群人数日增的支持者,有时迂回而行,有时勇往直前,虽然横遭险阻,但是永远矢志不移地追求着理想。

弗洛伊德拿着雪茄的照片

弗洛伊德在1905年的三种主要出版物中,以不同的方式向理想迈进着。第一本书是《智巧的尝试》,里头所叙述的正如标题注明的是“智慧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这本书和《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一样,阐释日常生活和潜意识的关系,使精神分析的学理,易为一般人所接受。第二本是《少女杜拉的故事》,早在1900年完成,因为恐怕被人指责为草率,所以一直没有出版。它与梦的分析有关。第三本是《性学三论》,在这里面弗洛伊德使他早先研究的神经官能症开花结果,叙述“幼儿性欲”的合逻辑理论,同时完成了他以后一辈子被人痛击的信念的主要结构。

在此大约五年以前,弗洛伊德为一个名为“杜拉”的十八岁少女作精神分析,她在十一周后就不再接受治疗了。1901年元月,他完成了杜拉的病例报告,于25日写信给弗莱斯说:“那是一个歇斯底里症的分析片断,分析环绕着两个梦而成,因此,它是《梦的解析》一书的延续。它也包括歇斯底里症状的解答。”他还说这篇文章已经被几位编辑接受了。但是他们老是改变主意。

事情发生于1900年10月,一位富商(他曾是弗洛伊德的病人)把他的女儿杜拉带到柏格街19号。杜拉的病情是呼吸急促,咳嗽不停,而且时常昏厥。在她来维也纳以前,曾经写过自杀的留条,但是她的父亲并不怎么在意。这所有的症状被认为是神经官能症的现象,而在弗洛伊德抽丝剥茧的追问下,发病的原因已显明了。原因太多,使这个病例读起来像小说,而不像是真实的故事。

杜拉的父母婚姻不美满,是另一对怨偶(弗洛伊德称他们为K先生和K太太)的好朋友。K太太后来成为杜拉父亲的情妇,K先生想要诱奸杜拉,却没有成功。K太太和杜拉之间,有恩斯特·钟士所说的“一种温暖,却不涉及肉欲的同性恋关系”。不仅如此,虽然杜拉严拒K先生,但她对K先生、父亲以及K太太,都有压抑的性欲。

弗洛伊德解释杜拉的两个梦而揭露了性动机的复杂迷宫,这是杜拉自己都不曾察觉的。但是她在十一周后结束了分析,表面上是要使弗洛伊德难堪,但极可能是抗议他所告诉她的事情。弗洛伊德相信神经官能症的产生与“性”有关,并以此理论来解决杜拉的问题。他于1905年出版的《性学三论》中对这个见解有更详细的阐述。

《性学三论》是一本仅有八十六页的书,书中贯穿了他在1880年以来的各种发现,是一种严谨的“性发展”理论。三篇论文讨论的是:“性的神经错乱”、“幼儿性欲”和“青春期的转换”。弗洛伊德不动感情的讨论态度以及它的主题,都使当时的人感到受了冒犯。

弗洛伊德认为,幼儿的性欲有三种连续的类型。最初是“口腔活动期”,快乐源于从母亲的乳房摄吸奶汁;接着是“肛门活动期”,由于抑制住粪便而产生快感;第三是“阳物崇拜时期”,呈现出“恋母情结”的乱伦幻想。然后进入潜伏期,一直到青春期。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里没有清楚地把这三种不同的活动划分开来,后来他估计,肛门阶段大约始于两岁。而性器阶段要迟一两年才会发生。

弗洛伊德后来从两方面来演绎性本能发展的理论:第一,他主张这些不同形式的性冲动的满足与表达,抑制和升华,都支配着成年人的性格。第二,他主张,在任何一阶段的被抑制和以后的精神失调有关系。譬如说,在口腔阶段早期的被抑制,与提早衰老性痴呆症有关;口腔阶段后期的被抑制,与忧郁症有关。肛门阶段早期受抑制则会造成偏执狂,肛门阶段后期受压抑会引起分神精神病,而性器崇拜阶段的失调,则引起歇斯底里症。

沉思中的弗洛伊德

这些理论的命运各有不同。许多证据似乎支持幼儿性欲的三分法,以及被压抑的冲动与精神失调有关的假设。比较无法证实的是,早年本能的满足、压抑和升华都会影响成年人的性格。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在某些地方受到欢迎。在英国,《英国医学杂志》几乎用了一页的篇幅来赞扬弗洛伊德,结论说:“当然,如果你对作者的睿智、勇气和追求真理的无止境耐心没有深切的认识,你是不能读这些论文的。读了它们后,就不会再怀疑,为什么我们需要对逐渐揭开的性生活有全部的知识和更谨慎的引导。”

从1905年年底始,尽管弗洛伊德受到许多人的指责,但他的名声也正逐渐地提高。不久,他在英国、美国和瑞士又有了一小群支持者。

在英国,拥护者以恩斯特·钟士为中心,他是二十六岁的威尔士人,在伦敦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他的身材瘦小,脸部轮廊很深,只有下西洋棋和花式溜冰这两种嗜好。钟士的工作能力极高,而且一直忠诚不移地支持精神分析。1905年他读到一篇介绍弗洛伊德理论的论文,从此知道了精神分析。他非常感动,因此便开始学德文,希望能阅读弗洛伊德的原文。

结识卡尔·荣格

1900年,二十五岁的瑞士医生卡尔·荣格,成为尤根·布罗拉的助理医生。荣格显然接受了布罗拉的推荐,读过《梦的解析》一书。他认为那是一本杰作。

精神分析在瑞士所受到的支持,不仅扩展了弗洛伊德思想生根的领域,并且也使它被运用到更宽广的人类层面中。

荣格对弗洛伊德的浓厚兴趣起源于1905年,几年后荣格写道:“一方面,我的科学良知不容许我让弗洛伊德的好学说被忽略;另一方面,我的良知也不容许我鼓励他的理论中所出现的荒谬主张。”他接着说:“我立即怀疑,一部分穷凶极恶的性理论会使人们晕眩,我已经牺牲我的科学事业,应当尽我的努力来抵抗对精神病学的绝对贬抑。”

1906年4月,荣格寄给弗洛伊德一本他新出版的《临床联想研究》。弗洛伊德曾经买过一本荣格的书,现在很热诚地回信给荣格,并相信荣格将会永远支持他的主张。

荣格曾经叙述他和弗洛伊德的首次见面,认为从任何角度来说那都是历史性的时刻。一方面,荣格身材高大、挺拔,脸上刮得干净、头发剪得很短,除了他的金边眼镜外,他简直就是德国英雄齐格飞的翻版。正如弗洛伊德的儿子马丁形容的:“他不像一个研究科学和医学的人,倒非常像一个魁梧的战士。”另一方面,比他大二十岁的弗洛伊德,已经是一个学术领域的领袖,正在招募义勇军,急于调兵遣将送上战场。

荣格后来写道:“我们在下午一点钟见面,连续谈了十三个小时。弗洛伊德是我所遇见过的第一个真正重要的人,以我那时候的经验认为,没有任何人可以和他相比。我发现他极有智慧、精明而且令人难忘。但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仍然有些纷乱,我不能完全了解他。”

弗洛伊德相信,在布罗拉手下的瑞士人,不仅可以在瑞士扩展精神分析的使用,而且可能组织一个相当于“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的组织,一旦如此,将更有助于福音的传布。

弗洛伊德也已经看出,荣格这个年轻人在未来的岁月里,足堪继任为总司令。他在1907年春天写信给荣格说:“我现在知道,我和任何人一样都是可以替换的,除了你以外我想不到有更好的人选代替我。我有幸能认识你,去继续完成我的工作。”

资料链接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在世界心理学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是现代心理学的鼻祖之一。

1875年7月26日生于瑞士图尔高州。少年荣格腼腆而敏感,常常与父母的信念、老师的要求相悖。他和同学相比很特别,脆弱而且容易受伤害。1902年荣格获得苏黎世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5年任该校精神病学讲师。后来辞职自己开诊所。1911年被推选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第一任会长。后因与弗洛伊德的分歧退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自创分析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曾到非洲、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地进行几次旅行考察,开始研究种族潜意识的性质与现象,广泛考察了古代神话及祭祀仪式。1961年去世。

卡尔·荣格(1875~1961)

荣格在人格结构问题上,提出把人格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荣格毕生致力于人类心灵奥秘的探索。他的一生著述浩繁,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研究学贯中西。他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不仅在心理治疗中成为独树一帜的学派,而且对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文学、艺术、宗教、伦理、教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荣格对东方文化和宗教一直很感兴趣,并借用到了自己的理论当中。在他生前,曾写过几篇文章,论及心理学和东方宗教。他的涉猎很广,藏传佛教,印度瑜伽,中国的道学和易经,日本的禅学和东方的冥想,都有过深入的思考。他还曾引用过中国炼金术的理论和佛教的曼陀罗图治疗过精神病。

荣格在西方的“正统”心理学中,堪称是异教徒。荣格虽然师承弗洛伊德,也确从弗洛伊德身上得到不少本事,弗洛伊德甚至私下说“荣格是天才”,初期两人都有英雄惜英雄的悸动,弗洛依德写信给荣格时说:“如果我是摩西,你就是约书亚,将要拥有精神医学允诺之地。”但蜜月期很快过去,1912年荣格发表了《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与弗洛伊德产生了分歧,主要分歧在于对里比多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完全是性的潜力,荣格则认为它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表现于生长和生殖,也表现于其他活动。由此,荣格全盘推翻了弗洛伊德的理论。

荣格曾不讳言地说,他的心理学理论,除了一部分来自“临床心理学经验”之外,另一部分则是来自外部渠道与途径,它包括了东方宗教在内的所有学问。荣格的著作《心理学与宗教:西方与东方》,算是他对禅佛学问的最佳注释。

弗洛伊德这种态度有另一个原因。精神分析必须克服的,不仅是它强调“性”所引起的反对,而且要避免创始者作为一个犹太人所招来的仇视。弗洛伊德研究精神分析的头几年,信徒几乎完全是犹太人,使他产生了矛盾的心理。后来,当精神分析的理论逐渐稳定了,弗洛伊德才敢说:“我不知道,精神分析是犹太人精神的直接产物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但是如果真的这样,我也不会感到惭愧。”

布罗拉的僚属大都不是犹太人,荣格是亚利安族的理想人物,无怪乎弗洛伊德会在原则上欢迎瑞士人,尤其欢迎荣格。荣格不仅能在意识形态上支持弗洛伊德,更可以使弗洛伊德不再被人攻击为“种族主义者”。弗洛伊德写道:“亚利安族的突击队员,正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否则精神分析将陷于反犹太主义的浪潮中。”非常可笑的是,不到十年,当荣格离开弗洛伊德的圈子,开创他自己的学派时,弗洛伊德居然痛心疾首地抱怨荣格“对我作出反犹太人的态度”。

美国对精神分析的接纳,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因此,1908年初,当弗洛伊德听说有一个年轻人急于把他的作品翻译为英文在北美洲出版时,感到了些许的诧异。荣格告诉他:“目前美国朝野对精神分析的兴趣非常大,因此在那里出版译著,倒不是件坏事。”

那位年轻人是亚伯拉罕·布利尔。他十五岁时离开故乡奥地利,移居到美国,20世纪初曾接受精神分析医生的训练。1905年,他去观摩维也纳的诊所,离开时,有一个年轻的奥地利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来维也纳,向弗洛伊德学习呢?”

两年以后,在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介绍下,布利尔进入瑞士的布罗拉手下。他说:“在布罗拉教授明智的领导以及他主要助教荣格的蓬勃精神影响下,每个人都不懈怠地工作,来实验弗洛伊德的理论。当我被任命为诊所里的常驻助手后,我更以全副精神做先锋性的工作,测验及应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架构。”他也开始研究荣格的“痴呆性心理学”。

下一步骤是将弗洛伊德早期的著作翻译成英文。布利尔回忆道:“那时我根本不知道这个工作的艰巨,我被一股强大的迷惑力所鼓动,它把我十几年的空暇时间全都占据了。我并没有刻意地去创造美的文学辞藻;我感兴趣的只是把这些新的观念转变为可理解的英文。”

当精神分析开始向英语世界进军时,新成立的组织中逐渐出现了分歧的意见。“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内有了纷争,并且和苏黎世集团间有所摩擦。弗洛伊德处理这些麻烦的态度很明智,他尽可能地对双方采取抚慰的措施。在这里以及后来那些大家各持己见却都不了解焦灼点的争执里,弗洛伊德调和了法官的严肃与和蔼可亲的人道主义气氛。只有到后来,当争论涉及他个人,当别人对他这位精神分析运动的宗师角色发生挑衅时,他才呈现出一副不同的面貌:他是一个总司令,在发现叛变的蛛丝马迹时,他也会像一个久经风霜的成熟政治家,施展出无比坚定的铁腕。

这个时侯,大家正紧锣密鼓地筹划一个邀集所有对精神分析有兴趣的在职人员参与的大会。荣格提议,这次大会应该在1908年春天举行。弗洛伊德在1907年12月把这个意见大纲告诉全体会员,次年元月初,就拟定了一份正式的邀请函,上面写道:“弗洛伊德学说的各地弟子,已经表示希望每年聚会一次,借以讨论实际经验和交换心得。虽然目前弗洛伊德的追随者不多,但遍布在欧洲各地。因此有人建议,我们的第一次会议,应该紧接在今年(4月22至25日)在法兰克福举行的第三届实验心理学会后举行。”

荣格成为这件事情的主要承办人,于1908年初到苏黎世去见恩斯特·钟士。钟士回忆道:“我记得我劝他不要执意地把它叫做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学大会,因为那名称触犯了科学的客观性,但他不接受我的建议。”这时候,弗洛伊德自己却设法避免担任主席,他向荣格强调:“如果由我的拥护者之中最资深和最具权威的布罗拉代替我领导这项运动,将可以在国外给人较好的印象。”荣格知道,布罗拉一定会拒绝,所以根本就没有去问布罗拉。因此,虽然大家都知道弗洛伊德是支配大局的人物,但这个会议却在没有主席的情况下进行。

大会于1908年4月27日在萨尔斯堡举行,总共有四十二人出席:奥地利人占了半数以上,瑞士六人,德国五人,山德·法兰克基和佛·史丹因两人来自匈牙利,布利尔代表美国,来自英国的有恩斯特·钟士和他姐夫——英国的著名医生威佛瑞·特洛特。

弗洛伊德在大会上发表演说,题目是后来国际知名的病例“老鼠人”(Rat Man,患者对老鼠存有过度的恐惧)。他演讲的过程以及背景的解释,深深地吸引了他的听众。钟士叙述那时的情景说:“弗洛伊德没有带演讲稿,从8点钟开始讲,11点左右,就要作结尾了。由于我们都如醉如痴地倾听他那吸引人的剖析,因此要求他继续讲下去,于是他又延长了一小时。”

在萨尔斯堡,钟士演讲“日常生活的合理自圆化”,荣格讲“痴呆症的病因”,而阿德勒讲“在生活上和神经病因上的虐待狂”。除了弗洛伊德以外,每个演讲者有半小时的演讲,接着是问题解答时间,中午休息后又继续。会议结束前,曾经讨论要设立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并且决定开始发行一本年鉴(精神分析学、精神病理学年鉴),在弗洛伊德和布罗拉的监督下,由荣格担任编辑。这个决定,使维也纳人敢怒而不敢言,他们觉得自己开始被冷落了。

早在萨尔斯堡大会以前,维也纳人和瑞士人和睦相处的可能性就很小。荣格在苏黎世对钟士说:“弗洛伊德在维也纳找不到一个举足轻重的追随者,那里都是一些‘卑贱和狂放的群众’,对他只有贬损,而没有益处!”

但是无论如何,萨尔斯堡的大会是成功了。重要标志之一是成立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此外,大会使弗洛伊德与荣格间起初萌发的分歧意见冰释了。弗洛伊德写道:“原来你也很高兴我们的见面……它使我的精神重振了不少,留给我一个快乐的回味。我很高兴发现你如此地朝气蓬勃,当我再看见你和了解你时,任何的怀疑和憎恨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大会以后,精神分析不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维也纳团体。亚伯拉罕(柏林精神分析学会的创始人)在柏林努力地为主义工作。恩斯特·钟士是一个热心的精兵,准备在北美洲大声疾呼,法兰克基是在匈牙利的前哨,再加上瑞士学院进一步运用在治疗上,精神分析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运动。此外,它已显现出左右逢源的成功特质,开始吸引一年前仍对弗洛伊德的观念掉以轻心的人们。

知识链接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心理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只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它有以下几种基本理论:

一、精神层次理论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下意识乃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二、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得到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自觉的。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的冲动得以心理上的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三、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黏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一岁半以后学会自己大小便,粪块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叫做肛门期性欲。儿童到三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蕾欲期,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底浦斯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这种感情更具性的意义,不过还只是心理上的性爱而非生理上的性爱。只有经过潜伏期到达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欲。成年人成熟的性欲以生殖器性交为最高满足形式,以生育繁衍后代为目的,这就进入了生殖期。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纳托斯,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虑和抑郁,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破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

四、释梦理论

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五、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行、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渡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压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如很多人宁愿相信自己能中六合彩而不愿想像自己出街时遇车祸的危险,其实后一种的概率远比前者大,这是一种压抑机制的不自觉运用。因为当人意识到每次出街都要面临车祸的威胁时就会感到焦虑,人为了避免焦虑故意将其遗忘。

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如一个人性张力过大,做梦时都梦见另一个人与异性在发生性行为,这是自我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得到一种解脱的心理机制。

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退行。如某些性变态病人就是如此,成年人遇到性的挫折无法满足时就用幼年性欲的方式来表达非常态的满足,例如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等。

隔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这种机制叫隔离,如人们来月经很多人都说成“来例假”,人死了叫“仙逝”、“归天”,这样说起来可以避免尴尬或悲哀。

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如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式动作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乱伦感情和其他痛苦体验。

转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

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

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

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

反向形成——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