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灯影里的徘徊

林徽因:坠入人间的天使 作者:陈琅语


灯影里的徘徊

这世间最幸福的爱情就是我爱你,你也爱着我;这世间最悲惨的爱情是我爱着你,你却不爱我了……我们无法掌握别人的呼吸,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心跳,哪怕对方已经不再爱自己,只要自己还在爱着,就会痴痴地守护在身边。

虽然徐志摩的痴情守护并未得到林徽因的认可,可却吸引了大批的年轻女性,无论是他的执着还是文学方面的造诣,早已在学生中间口耳相传,大家都想一睹这位才子的风采,想要和他进行零距离的沟通。

没过多久,徐志摩就接受了清华大学的邀请,给学生们进行了一场主题为《艺术与人生》的演讲。这个消息引来了大批清华大学及附近学校的学生,他们纷纷报名。活动当天,全场三百余人座无虚席,还有很多站着的旁听生。徐志摩在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讲台。他身着一身绸缎夹袄,眉清目秀,身材挺拔,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却丝毫没有遮住那双神采奕奕的眼睛,让无数学子为之痴迷。后来有学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他仿佛有一种天生的魔力,看见他的样子,就忍不住为他沉迷,讲座结束很多天后,很多人还对他当时的演讲赞叹不已”。

主持人梁实秋对徐志摩做了简单的介绍,现场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徐志摩站在舞台中间,刚想开口,却无意中发现林徽因端坐在礼堂正中间的藤椅上。这也是徐志摩回国后第一次看到林徽因,她仍然那么美丽动人,静静地坐在那里,嘴角挂着一抹微笑,眼前的人儿竟然让徐志摩有些失神,他就呆立在那里,大脑中事先准备的台词顷刻间化为虚无,只剩下那张清纯温柔的小脸……

看到台上失神的徐志摩,台下逐渐响起了混乱声,大家都在猜测徐志摩为何呆立在那里不出声。听到台下的哄乱声,徐志摩才缓过神来,他发现林徽因已经离开,变得更加无法控制自己,只见他笔挺地站在舞台中间,双手紧紧握在讲桌一侧,脸颊上的汗水一滴滴滑落,他试图张开嘴巴发音,却发现自己的喉咙已经干涩得说不出话来,就这样,过了好几分钟之后徐志摩才慢慢恢复常态……

还好,演讲最终还是顺利结束了,学生们边议论边拿着东西离开,徐志摩却久久站立在原地,紧盯着礼堂中间那把椅子静静地回想着那个小小的身影。他无法放下对林徽因的眷恋,他想要获得她的爱。

林徽因并不知道徐志摩仍然爱着自己,如今的她沉浸在和梁思成的爱情里。受好朋友启发的她回国后仍然非常热爱建筑行业,而且她还有着一个热心听众——梁思成。每次和梁思成见面时,走到一处建筑,林徽因就与他分析其构建、色彩的搭配等,把艺术和现实融合在一起进行解说,让梁思成非常感兴趣,再加上梁思成本身就有美术功底,于是梁思成决定和林徽因一起学习建筑,梁启超也非常赞同他们的想法。

志趣相投的两个孩子整天待在一起讨论问题,感情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升温,徐志摩看到二人如胶似漆甚是焦灼不安。他每次都会打着看望老师、会友等名义接近林徽因,这让梁思成非常不满。

看着身边两个爱慕着自己的人,一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一个踏实稳重,顾全大局,林徽因也有些茫然。人这一生会不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让你为之驻足的也可能不止一个,我们也很难猜测究竟是谁可以陪着我们走到最后。遇到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经历,发生不同的故事。

在伦敦的那段时间,徐志摩如同林徽因生活中的慰藉,因为在那里,她是孤独的;而林徽因就是徐志摩诗意的化身,她成就了才子的浪漫情怀。徐志摩渴望和林徽因在一起,建立起美满幸福的家庭,举案齐眉,吟诗作对,共同享受生活,可林徽因却清楚地知道,现实并没有那么容易,她虽然向往像风一样的自由,却不能自私地抛开家人于不顾。在听闻徐志摩的事情后,林徽因的母亲、姑姑都曾严厉拒绝这件事,她们一致认为,离婚后的徐志摩无法给予林徽因幸福的归宿。当激情退去,开始了柴米油盐的平淡而琐碎的生活,谁又敢保证林徽因不会成为第二个张幼仪?虽然林徽因的年纪小,但是这一切她都看得清楚明白。

梁思成成熟稳重,有责任感,林徽因知道,梁思成永远不会做出徐志摩那样的抛妻弃子的事,他可以欣赏林徽因的才华,也能包容她的不完美,她可以成为他在建筑方面的老师,也可以是个刁蛮任性的小公主,和梁思成在一起才是生活的真实样子,也正是这种平常的样子让童年饱受心灵折磨的林徽因更加踏实。

当你被一道难以抉择的问题困惑的时候,不妨停下脚步,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究竟要什么,问问自己的初心,无论前路有多坎坷,都要找到最初的方向。

在三个人的感情关系当中,梁思成是最小心翼翼的,他不会像徐志摩那样大胆而热烈。相比于徐志摩,梁思成还是有些胆怯的,虽然林徽因就在自己的身边,可他仍然不确定她最终的选择,否则他也不会趁着林徽因不注意的时候在门外挂上“情人不愿受干扰”的字条向徐志摩示威,也不会在结婚当天仍然询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他就这么谨小慎微地守护在林徽因身边。

在一份感情中,主动的人一定比不主动的人辛苦很多,但是爱是一切行为的动力。漫长孤独的岁月中,有梁思成这样的儒雅温柔的男子陪伴左右,林徽因觉得安心。同时她也明白,三个人这样走下去最终会两败俱伤。

不知不觉中,徐志摩发现林徽因已经开始躲着自己了,此刻的他,满脑子都是林徽因那疏远的眼神,一时间,他竟有些六神无主,再这样下去自己肯定是会崩溃的。他曾无数次质疑自己的坚持是否值得,可是诗人的感性又让他无法放弃这一切。

他无数次想要摆脱这种状况,可却感觉自己如同走进一个迷宫之中,他就这么跌跌撞撞地寻找出口,到最后却碰得头破血流。那鲜血流淌在皑皑白雪上,形成一朵朵绚丽的红梅……在徐志摩以后的日子里,很多诗歌都是在这种纠结的心情下写下的。比如1931年的这首《你去》:

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你上那一条大路,你放心走,/你看那街灯一直亮到天边,/你只消跟从这光明的直线!/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着你,/放轻些脚步,别让灰土扬起,/我要认清你远去的身影,/直到距离使我认你不分明。/再不然,我就叫响你的名字,/不断地提醒你,有我在这里,/为消解荒街与深晚的荒凉,/目送你归去……/不,我自有主张,/你不必为我忧虑;你走大路,/我进这条小巷。你看那株树,/高抵着天,我走到那边转弯,/再过去是一片荒野的凌乱;/有深潭,有浅洼,半亮着止水,/在夜芒中像是纷披的眼泪;/有乱石,有钩刺胫踝的蔓草,/在守候过路人疏神时绊倒,/但你不必焦心,我有的是胆,/凶险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等你走远,我就大步的向前,/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鲜;/也不愁愁云深裹,但求风动,/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可是若真的没有七情六欲,没有贪、嗔、痴、恨,生活平静得像一潭清水,再无波澜,那未来还有什么意思。印度有个八十岁的老妪,始终保持着30岁年轻女子的美貌,有人问她,如何才能做到,她只是对着镜子,轻轻地说了一声:“我从来没有放肆地笑过……”

虽然不爱了,但是不曾后悔,因为我总会想起华灯初下眼神交错时那一刻的心动和执起你柔软双手时的悸动。当我们成双入对地出现,接受别人的赞美,我真的想过要和你一起走到白头。怎奈,上天有另外一种安排,不过爱过你,我亦无悔。

我们经常会站在十字路口不停地眺望远方,迷茫、不安、困惑,但当你真的鼓起勇气做出一种选择时,你会发现春花、夏月、秋风、冬雪,自有别样的意义。到那时,回想当初的那春风十里,不过尔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