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戴笠全传(超值白金版) 作者:任中原 编著


前言

黄埔系,是指黄埔军校毕业生中的掌权者。黄埔军校学生很多,大陆时期共有23期之多。其中军校在大陆的最后一期学生。在这一期学生毕业前夕,解放军已经兵临重庆,11月底国民党政府和各机关迁往成都,军校也前往。在成都解放前夕,军校学生已无法进行毕业典礼,毕业后也没有去处,只好在第2总队总队长李邦藩的指挥下,随胡宗南部撤往西昌。逃跑途中,在大邑附近,被解放军包围,23期生中有不少人被打死和俘虏,李邦藩死于流弹。也有不少23期生幡然醒悟,投入人民怀抱。余部在胡宗南部被消灭后自行解散。

黄埔军校共有23期,有学生数万人,但是在国民党军界中只有前6期最有地位和影响,大陆时期的黄埔系骨干大部为前6期生。尽管前6期处在大革命时期的紧张时刻,学习不系统,军训不正规,学制也不一致,学习时间甚至不如后来各期的短训班,但是前6期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势力。在黄埔学生中表面有蒋介石所说的“黄埔精神”的将领很多,可以说到国民党在大陆的大失败前夕,中央军中的营团长以上军官,大部分为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多少人任过中、高级军事指挥、领导职务,计不胜计,因为档案保存不全,不易说清楚,但出名者不少。准黄埔系、黄埔系,组成了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框架,蒋介石和国民党政权的所有军事任务,主要由这二系完成。

从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到建立南京政府,蒋介石完成夺权过程费时不过3年,这是因为第一次国民革命高潮和北伐,为蒋介石借组织国民革命军之际、发展实力提供了机会。孙中山过早逝世,造成国民党内上层权力重新组合,为蒋介石各个击破、夺取最高权力提供了机会。

蒋介石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于大革命期间,究其原因,一是有发展实力的条件,二是缺少遏制蒋介石蜕变的有效力量,孙中山过早逝世,国民党内乱开始,蒋介石趁乱夺权。

在国共两党领导下,第一次国民大革命进入新的高潮。在南方国民革命影响下,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胡景翼等人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控制的中央政府,并且电请皖系头目段祺瑞:“俯念国难方殷,国民属望,即日就职(国民军大元帅和临时执政)”。10月25日,冯将军等人就联名通电,欢迎孙中山北上出任新政府的领袖。电报说:“先生党国伟人,革命先进,务祈即日北上,指导一切。”27日孙中山回电表示:“诸兄功在国家,同深庆幸。建设大计,亟欲决定,拟即日北上,与诸兄晤商,先此电达,诸谁鉴及。”11月1日,冯玉祥又致电孙中山:“一切建国方略,尚赖指挥,望速命驾北来。”孙中山也于11月4日和7日两次回电,表示“数日之后,即轻装北上,共图良晤”,“与诸兄协力图之”。被冯玉祥将军等推出来主持北洋政府的段祺瑞,也派出代表许世英专程南下广州,迎接孙中山北上。

11月4日,孙中山任命胡汉民留守广州任代元帅,任命谭延闿主持大本营事务和北伐军事。11月10日,发表《北上宣言》,主张速开国民会议和废除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3日,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及随行人员汪精卫、邵元冲、黄昌谷、陈友仁、朱和中、李烈钧、喻毓西、邓彦华、黄惠龙、马汀、黄雅觉、马超俊和张乃恭等,登上永丰舰,在俄国军舰“波罗斯基号”的护航下前往香港,途中他们最后视察了黄埔军校。

不知是有预感,还是出于尊重,蒋介石和黄埔军校方面以军校最高礼节——阅兵仪式,迎送总理。孙中山在检阅黄埔军校学生时对蒋介石说:“余此次赴京,明知其异常危险,将来能否归来尚未一定。然余之北上,是为革命,是为救国救民而奋斗,又何危险之可言耶?……余所提倡之主义,冀能早日实行,今观黄埔军校学生,能忍苦耐劳,努力奋斗如此,必能继吾之革命事业,必能继续我之生命,实行我之主义。凡人总有一死,只要死得其所,若二三年前余即不能死;今有学生诸君,可完成吾未竟之成,则可以死矣。”(《中国国民党百年风云录》第371页)

第二天从香港换乘日本“春阳丸”号邮轮前往上海。孙总理的话不幸言中,此行竟成永别,也是他和蒋介石最后一次会面。

17日到上海,一星期后启程,考虑到军阀割据下的北方交通和安全不能保证,决定放弃陆路,转道日本,乘用日本“上海丸”号轮经日本去天津,28日到达神户,这是孙中山最后一次到日本。12月4日,孙中山和宋庆龄到达天津。由于途中感冒,使得他本来有病的身体更加虚弱,病情迅速恶化,不得不把原定12月22日进京的计划推迟到31日进行。

孙中山扶病进京后,1925年1月17日,发表《复段祺瑞阐述善后会议主张电》,坚决反对段祺瑞已经决定放弃国民会议、包办“善后会议”的主张,并提出了两项补救办法:一是“善后会议”应加入人民团体代表;二是会议虽可涉及军政财政,但最后决定权归之于国民会议。面对段祺瑞决意召开“善后会议”孙中山还和中国领袖李大钊等人联名倡导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

到北京后,孙中山先住在北京饭店,不久把铁狮子胡同顾维钧的住宅作为行馆。1月25日以后,他的病情加剧,体温高低不定,到了25日已不能正常进食。第二天孙中山住进协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发现是肝癌已转移,只是把腹腔缝合。2月18日,在刘院长认为孙中山已无治愈希望后,搬回铁狮子胡同行馆,改用中医保守疗法治疗。

2月24日,孙科、汪精卫、孔祥熙、宋子文经宋庆龄同意,出面敬请孙中山留下遗嘱。3月11日上午,孙中山又一次从昏迷中清醒过来,接受医生的建议,签署遗嘱。遗嘱分为《总理遗嘱》、《致苏俄遗书》和《家事遗嘱》三份。分别提出“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此目的,须必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希望不久之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余因尽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孙中山签字后,孙科、戴恩赛、邵元冲、吴稚晖、何香凝、戴季陶、邹鲁、宋子文、孔祥熙签字证明。

签完遗嘱后,孙总理不无预感地对护士说:“谢谢你,你的工作快完了!”据何香凝回忆,孙中山在重病中说:“现在军事方面完全要靠介石同志了。”她说:“在总理未死之前,似曾将一切党务、政治、军事中心付托汪(精卫)、蒋(介石)、廖(仲恺)同志,前一月,我曾与孙夫人(宋庆龄)谈过此事。”(何香凝:《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日数日前的感想》)处于弥留之际的孙中山,还在考虑南方正在兴起的革命运动,他希望汪精卫、蒋介石、廖仲恺、胡汉民等人能继承他的遗志,实现他的遗愿。只是孙总理没有想到,接下来的是国民党上层胡、汪、廖、蒋相互间的政治厮杀,而事过不久,胡、汪、蒋三人则公开背叛他的政治主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