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释放内在的声音 ——对话的目的

这样写出好故事:人物对话 作者:格洛丽亚·肯普顿(Gloria Kempton) 著,韩雪 译


第一章
释放内在的声音
——对话的目的

你在书店浏览小说类图书区。你搜寻着书名,从书架上随手拿起几本小说,看看封底,然后一本接一本快速翻阅这些书。不管你这样做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猜猜看,你正在寻找什么。

空白。你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空白处。每页都有大量的空白。在非小说类作品中,空白意味着不时将文本分隔开来的副标题和边栏。在小说中,空白意味着对话。

你是否还记得中学时,老师让我们读的那些小说?《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及《蝇王》(Lord of the Files)。一页页大段的文字,一段段冗长枯燥的叙述。

对话不仅为页面留白,创造视觉上的吸引力,还令故事中的人物生动鲜活,创造情感上的吸引力。故事背景若通过对话场景展示,我们会兴趣大增。对话透露了人物的动机,展现了与其表面活动截然相反的目标。人物充满张力的对话能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为故事发展制造悬念。对话场景一经展开便即刻加快了故事的节奏。通过对话,我们可以使读者对故事背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精心编写的对话甚至可以传达故事的主题。有效对话传达了读者渴望了解的所有信息。这种对话正是我们作家梦寐以求的。

怎样创作出这种对话呢?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创作出具有以上效果的对话。但现在,我们只需尽力弄清在对话场景中,我们应向读者传达什么。要学着创作出有效对话,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有效对话。

有效对话能与读者建立联结,使他们对我们笔下的人物感兴趣,关心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有效对话能同时达到多重目的,接下来我们将逐一看一下这些目的。

◎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动机

我们通过对话将人物介绍给读者。对话、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共同向读者展现了我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是通过这种方式互相结识的。我们开始交流,有时交流很顺畅,有时却出现障碍。通过对话,我们判断我们是否喜欢某个人。同样,读者也通过对话判断他们是否喜欢我们塑造的人物。读者倾听他们的对话,观察他们之间的交流,以此判定他们是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或是亦正亦邪的人物。我们为笔下人物创作的对话能够激起读者对这些人物的喜爱或厌恶之情,这一切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若一个人物极力控制自己的语气,每一个词都发音清晰、利落冷硬,这说明他可能正处于爆发的边缘,时刻压抑着自己内心熊熊的怒火。相反,若人物的声音是温暖亲切的,这表明他的内心应该充满安全感、幸福感。一个说话如连珠炮似的人物可能正在逃避自我,一个语速异常缓慢的人物或许正感到自我怀疑、经历消沉期或缺乏社交能力。

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受到某种东西的驱使——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他们都有自己的目的、动机和理由。动机从内部驱使人物去追寻他想要的东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动机是故事最重要的元素。它是背后的推动力,是人物要达成目标的理由。没有动机,便没有故事。这就是动机的重要性。假设,你正在创作一个儿童故事,主人公的目标可能是赢得拼字比赛。那动机是什么呢?想要得到父亲的认可。这也可能是一个成人故事,目标变了,但动机或许是相同的。

揭示人物动机最有效的方式便是让人物自己开口说出来。在现实生活中,情况也总是如此。我记得有位朋友曾对我说,有人暗示她,她做了无礼的事情。她对我说:“我不想让任何人觉得我不友好。”

我立刻明白,她实际上并不在意她是否友好,她在意的是别人怎样看待她。她在意的是自己的形象。对此,我并没有做什么有价值的论断。我无须这样做。她已自己开口说明她的动机——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我们一直都在这样做。每当你笔下的人物开口说话,他们便开始透露自己的真实动机。这是你应该做的,这很棒。你希望你编写的对话能把人物的动机传达给读者。读者也正是由此得到信息,形成对人物的印象。相较行为举止而言,动机更能展现人物的本质,因为行为举止是外在的,而动机是内在的。有效对话塑造了人物的内在本质,是刻画人物的一种有力手段。

肖恩·狄龙(Sean Dillon)是杰克·希金斯(Jack Higgins)的小说《风暴中心》(Eye of the Storm)里的反面人物,他是个恐怖分子,已经从事恐怖活动二十年,据克格勃特工约瑟夫·马克耶夫(Josef Makeev)所言,“他从来就没进过牢房”。马克耶夫在做卧底抓捕他未果后,与另一名克格勃特工迈克尔·阿伦(Michael Aroun)谈起了这名恐怖分子,他曾经还是一名演员。下面的对话场景展现了这位反面人物的动机。

“就像我说的,他从来没被逮捕过,一次都没有,他和他许多的爱尔兰共和军朋友不一样,他从来不会吸引媒体的注意。我怀疑除了那几张年少时的快照,人们根本没有他的照片。”

“他当演员时也没有照片吗?”

“或许有,但那大概是二十年前的事了,迈克尔。”

“你觉得,如果我出大价钱,他会不会接这单生意?”

“不会,单单是金钱从来就不会让他觉得满足。狄龙一直在乎的就是任务本身。该怎么说呢?这听起来很有趣。对他来说,演戏就是一切。我们给他提供一个新角色,或许可以在街头演,但也还是在演戏。”他一边笑着,一边开着奔驰车汇入绕凯旋门行驶的车流。“等着瞧吧,先等拉希德(Rashid)的消息。”

人物在与其他人交谈时,并不会总是坦承自己的动机,这通常是因为人物本身甚至也不清楚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反面人物身上。因此,经由其他人物之口透露反面人物的动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奠定故事基调

无论什么类型的故事都会激起读者的情感。或者说,如果你想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你的故事就应该激起他们的情感。这种情感上的吸引力最终奠定了故事的基调。正是这种情感基调一直吸引着读者,让他们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基调可以是背景,可以是人物及其动机,也可以是情节发展的快慢。

对话是你可以用来奠定故事基调的一种手段。在推理或恐怖故事中,对话应该唤起读者的恐惧。在爱情故事中,对话应该充满爱情萌芽阶段那种温暖暧昧的感觉。在主流或文学故事中,随着对话场景的展开,基调可能是任何一种我们想要制造的气氛和想要唤起的情感。人物在交谈的同时即在交流感情。作为作者,你负责奠定故事的基调。当然,有时随着人物之间的交谈,基调会发生些许改变,但你可以主导对话,从而控制基调。

在安娜·昆德兰(Anna Quindlen)以第一人称视角创作的小说《亲情无价》(One True Thing)中,埃伦·古尔登(Ellen Gulden)是一位正面人物,她的父亲乔治·古尔登(George Gulden)是一位反面人物,两者之间充满了敌意。埃伦的母亲患了癌症,正日益衰弱,父亲劝说她回家照顾母亲。埃伦十分不情愿地答应了,她对此事的态度很快变成了故事的基调。在下面的对话场景中,我们开始看出她的态度。

“埃伦,我们没有理由发生争执。你的母亲需要帮助。你爱她,我也爱她。”

“让我看看你是怎么爱她的。”我说。

“你说什么!”

“让我看看你是怎么爱她的。把你的爱表现出来。你难过吗?你在意吗?你哭过吗?你怎么让她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她开始觉得不舒服时,你为什么不带她去看医生?”

“你的母亲是个成年人。”他说。

“她当然是成年人。但你只是不想扰乱你自己的小天地,你需要她在身边,把一切都打点好,这难道不是你真正想要的吗?就像现在她做不到了,你就需要我留在身边。你让我回到这里,面对这个烂摊子,你想让我改变,完全变成另外一种人,变成护士、朋友、知己、家庭主妇,承担所有的角色。”

“别忘了,你是我们的女儿。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女儿。”

“哦,老爸,用不着让我觉得内疚。”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看到情节中的种种事件使埃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在故事的结尾,她已与从前判若两人。但这种基调贯穿了故事的始终,作者经常用对话来展现这一基调。

◎增强故事冲突

我们可以用对话来提高主人公所面临的风险,让他处于困境之中,从而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你笔下的人物拥有一个目标。他渴望得到某种东西——极其渴望。在电影《外星人E.T.》(ET)中,一句台词令人记忆犹新:“E.T.呼叫家园。”这行仅有三个词(指英文单词)的对话包含了ET最关心的事情。这个小家伙只想回家,不顾一切地想回家。

现在,由你来负责为主人公设置层层障碍,让他不能轻易得到想要的东西。这些障碍既来自人物自身,也来自外部。其他人物与主人公作对,主人公也给自身造成牵绊。这就叫故事冲突,你可以通过对话去展现、增强这种冲突。你应该用对话不断提醒读者,你笔下的人物是多么急切地渴望达成他的目标。

每个对话场景都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推动冲突向前发展。从对话开始到对话结束,我们面临的状况要有所改变。每当我们笔下的人物开口交谈,情况都会进一步变得更糟。主人公变得越来越绝望。反面人物似乎越发感到胜券在握,我们对此很清楚,因为是我们赋予他自信的语气。各种次要人物不断提醒主人公要记得他的目标,记得他的英雄之旅最终驶向何方。对话不是静止的,而是用每个场景去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在祖德·德弗罗(Jude Deveraux)的爱情悬疑小说《高潮》(High Tide)中,女主人公菲奥娜(Fiona)被诬陷谋杀罪。菲奥娜是个白领,她去拜访一名身价不菲的客户罗伊·赫德森(Roy Hudson),她到了他的船上,罗伊便开始对她图谋不轨。她极力反抗,最终筋疲力尽睡倒在船上,半夜醒来时,她发现罗伊的尸体在她的身上——他那一动不动的冰冷尸体。男主人公埃斯·蒙哥马利(Ace Montgomery)和菲奥娜在下面的对话场景中,谈起了这桩谋杀案。

她深吸了一口气。“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尽量平静地说,“我被当作谋杀犯通缉,报纸——”

“不,是我们被当作谋杀犯通缉。”他将冷冻食品放回了冰箱,朝橱柜里看着,“你知道怎么做薄饼吧?”

听到这句话,菲奥娜垂下手臂,握紧拳头,张开嘴,要发出一声尖叫。

她还没来得及发出一点声音,埃斯便用手捂住了她的嘴。“你到底在干什么?”他质问,“如果有人听到了,他们可能就会来调查。”他慢慢地松开了手,朝厨房操作台的方向点了下头。“现在,我来做早餐,你去坐下来。”

她没有动:“帮帮我,如果你不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我就会喊破喉咙。”

“你真的没法控制住自己不发火,对吧?你没想过去看看心理医生吗?”

听到这话,菲奥娜又张开了嘴,但这一次他没有动,只是若有所思地看着她。

菲奥娜闭上了嘴,眯着眼睛看着他:“我们为什么不去警察局,老好人先生?就在几小时前,你还告诉我不能逃避法律的制裁,让我去跟警察自首。但现在你也被控告了,我们就躲起来了。”

“薄饼上要蓝莓吗?”

“我要的是答案!”她冲他大喊。

这是一部爱情悬疑小说,因此德弗罗在增强每个场景中的冲突时,要达到双重目的;她要推动谋杀这一情节的发展,还要增进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菲奥娜对着埃斯大喊,要得到有关谋杀案的一些答案。被当作嫌犯,她怕得要死。她也被气得要死,因为埃斯不对她坦诚相见。因此,在这一场景中,这两重目的都达到了。你或许也知道,在爱情故事中,男女主人公最初通常都互相厌恶。这一点通过对话展现出来比主人公直接用内心独白告知我们,要有趣得多。

◎制造张力和悬念

作为写作导师,我多年来在工作中接触到许多创作虚构和非虚构类作品的写作者,我发现对话场景中最常见的问题便是缺乏张力和悬念。对话中都是无关紧要的内容。人物只是在闲聊、寒暄、举行茶话会。这太无聊了。

对话的目的毫无例外都是为当下制造张力,为未来设置悬念。作为小说家,你应该记得这一点。无论何种场景、何种体裁,张力和悬念都是必备要素,通常都是场景的核心。成功的作家都明白这一点。罗宾·库克(Robin Cook)便是这样一位作家,他创作出了许多成功的医学悬疑小说。他的故事中充满了一个接一个富有张力的对话场景。下面的选段出自他的小说《致命的治疗》(Fatal Cure)。这一选段表明对话场景中的张力和悬念能抓住读者的心,让他们一直读下去,即使有迫在眉睫的事情,也无法停下来。

主人公安吉拉(Angela)要寻找一名凶犯,这是一项私人任务。说这是私人任务是因为她的丈夫戴维(David)刚刚发现了一具尸体,这具尸体就埋在他们新房子的地下室里。在这一场景之前,她曾质问警察局长,认为警方在搜索嫌犯的过程中表现得无能冷漠。

“你竟然把我看作一个歇斯底里的女人。”安吉拉说着上了车。

“那样激怒当地的警察局长显然是不理智的,”戴维说,“别忘了,这是一个小镇。我们不应该树敌。”

“一个人被残忍地杀害了,尸体被丢在我们的地下室里,警察对谁是凶手漠不关心。你愿意让事情就这么算了吗?”

“霍奇斯(Hodges)是死得很惨,”戴维说,“但那跟我们无关。这个问题应该由警方解决。”

“什么?”安吉拉喊道,“这个人在我们家被打死,就在我们的厨房。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件事都跟我们有关,我要找出凶手。我不想让杀人犯在这个小镇继续逍遥,我要做点什么。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多了解一下丹尼斯·霍奇斯(Dennis Hodges)。”

在这一场景中,库克让安吉拉和戴维就此案应如何处理,采取了截然对立的态度,从而制造了张力。悬念来自安吉拉决心要做点什么,不能让杀人凶手在她所住的小镇继续逍遥。她将自己的承诺大声说了出来,我们知道她绝不是说说而已。她将会采取行动,我们会继续读下去,看看她做了什么。

有效对话自始至终、毫无例外地在制造张力。

◆ 尝试一下

带上一个笔记本,去商场、公园或咖啡馆偷听别人的谈话。这些谈话很有可能相当平淡乏味。现在,请创作一个对话场景,让你刚刚听到的谈话变得有目的性。

◎加快场景节奏

作为故事的作者,我们有许多可用的写作手段,如叙述、情节、描写和对话等。当你考虑如何为故事设定节奏时,描写和叙述将会使故事缓慢、平稳、顺畅地向前推进。情节和对话会加速故事的节奏——对话甚至比情节更为有效。当人物开始交谈时,故事便开始向前发展。通常情况是这样的,虽然我们总会看到我之前提到的无聊的闲谈场景。但我们此处讨论的是有效对话——能够达到目的的对话。

对话是控制故事节奏的一种手段。让我们再回到安吉拉和戴维的故事里——在这一场景中,戴维正跟女儿聊他在地下室里发现的尸体。第一段是叙述性的,节奏比接下来的对话场景要缓慢。

快七点钟了,安吉拉问戴维是否能把卡罗琳(Caroline)和阿尔尼(Arni)送回家,戴维很乐意这样做,尼基(Nikki)也跟着一起去了。把两个孩子送到家后,戴维很高兴能跟女儿有时间独处。他们先聊了学校和她的新老师。接着他问,她是否会经常想起地下室里发现的尸体。

“有时会。”尼基说。

“这让你有什么感觉?”戴维问。

“就好像,我再也不想进地下室了。”

“我能理解,”戴维说,“昨晚我去取柴火的时候,也有点害怕。”

“你害怕?”

“是啊,”戴维说,“但我有一个小计划,这可能会很有趣,或许也会有所帮助。你感兴趣吗?”

“当然!”尼基兴致勃勃地说,“什么计划?”

“你不能告诉任何人。”戴维说。

“没问题。”尼基保证。

戴维一边把车往家开,一边大致说了一下他的计划。“你认为怎么样?”他说完后问道。

“太棒了!”尼基说。

“记住,这是个秘密。”戴维说。

“我发誓我会保密的。”

在这个场景之后的叙述段落中,戴维走进屋,打了个电话,我们得知由于之前父母的死亡,他一度感到很痛苦。在此,作者开始用叙述向我们提供必要信息,故事因此慢下来。在对话场景之后,叙述让故事重回先前的缓慢节奏。为什么对话比叙述要推进得快?因为话语在人物之间快速往复,这就如同网球在球场上被打来打去。

在上面的选段中,哪部分节奏更快,我们一目了然。当然,我们有时想让场景慢下来,因此我并没有说运用对话总是最佳方式。但如果你需要加快一个场景的节奏,这就是你的目的,那么对话便能帮你达到这一目的。

◎补充少量的场景/背景信息

你是否觉得很难用有趣的方式将场景和背景融入故事?在这方面,对话又能帮你一把。

在行动开始之前,作者都倾向于用叙述来为读者设置每一个场景,这并不是必要之举。场景中的行动一经展开,你就可以利用对话将此时我们需要了解的场景和故事背景穿插进来。下面的场景来自乔伊斯·卡罗尔·奥茨(Joyce Carol Oates)的小说《我们是马尔瓦尼一家》(We Were the Mulvaneys),叙述者帕特里克(Patrick)和妹妹玛丽安娜(Marianne)已有几年的时间未曾见过对方。他询问了妹妹在大学里的表现,她回答说她还有两三门未修完的课程。我们来听一下,玛丽安娜怎样描述她现在居住的小镇基尔本,看一下稍后作者怎样插入对当前场景(帕特里克的房间)的一些细节描写。

“嗯——”玛丽安娜感到局促不安,拉着自己又硬又直的短发,“发生了点事,很突然。”

“什么事?”

“合作商店里发生了紧急事件,就在感恩节之后。商店的副经理阿维娃(Aviva)生病了——”

“商店?什么商店?”

“哦,帕特里克,我一定跟你提过——不是吗?在小镇基尔本,我们有一个绿岛零售店,卖加工食品,新鲜的加工食品,夏天卖鲜货,还有烘烤食品——南瓜核桃面包是我的最爱。我——”

“你在商店里工作?一周多少小时?”

玛丽安娜低下了头,不想面对帕特里克质问的目光。“确切地说,我们不是用小时计算的。”她说。她坐在帕特里克的沙发上(这沙发不是从家里带来的,而是公寓里自带的,有点褪色破旧),帕特里克坐在她对面的写字椅上,坐姿相当盛气凌人,他跷着二郎腿,姿势既显得放松又咄咄逼人。

我毫无疑问有权去询问,除了我还有谁会问呢?

“那你们是怎么计算的?”

“绿岛合作商店不是——一个正式的运营机构,不像一个公司。它更像一个——嗯,家。人们互相帮助,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在此,我们把小镇当作一个角色,去了解它是谁,同时也得知一些具体细节。事实上,场景和背景被融入对话之中就会变得有趣起来。读者通过叙述者的观察去感受场景,通过人物,这一切的确变得很有趣。当然,前提条件是存在张力

◎传达主题

在回忆录《写作这回事》(On Writing)中,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写道:“当你在写一本书时,你日复一日地去观察、辨认那些树。当你写完后,你需要退一步去审视那片森林……对我来说,似乎每一本书——至少每一本值得一读的书——都是关于某种东西的。”

某种东西更易被人们称作主题。你的故事是关于什么的?你想让故事向读者传达什么?主题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故事的冲突和解决。

我们需要用各种细节将主题编织进故事之中,让其不时地闪现,以展示故事的全部内涵。对话无疑是一种可以让全部内容显现出来的元素。人物在交谈、细语、呼喊、低吼、抱怨、讥讽、哀叹,而读者在倾听。如果你能不露痕迹地把主题融入对话之中,那么读者将会以一种不同于叙述的方式,听到这一主题。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亲情无价》。作者安娜·昆德兰在这部小说中用娴熟的技法就“某种东西”展开创作,使主题贯穿于故事的叙述之中。至故事的结尾,埃伦因母亲被谋杀而站在证人席上,作者用对话再现了主题。检察官刚刚问,她是否爱自己的母亲。下面是她的回答:

“简单地回答,是的。但谈论自己的母亲,这种说法太简单了。那绝不仅仅是爱——那是,是一切,不是吗?”似乎所有人都会点头认可。“当有人问你,你来自哪里,答案就是母亲。”这时,我的双手交叉在胸前,穿蓝色套装的女士转动着戒指。“当你的母亲不在了,你的过去就遗失了。这是远非爱所能表达的。即使爱不在了,那也比你生命中其他东西要重要得多。我的确爱我的母亲,但直到她不在了,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爱她。”

这不是完整的主题,但无疑是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埃伦说出这些话时,读者非常清楚她在谈论什么,因为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共通的主题。相较于用枯燥的、阐释性的长篇大论去传达主题,对话这种方式不仅更快捷有效,而且更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他们产生更坦诚、私密之感。当然,你需要小心,不要仅为了让读者得到你的信息就让人物进行道德上的说教。如果你想在书中传达一种哲理或观点——这是你应该做的——那么让你笔下的人物来探讨这一观点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在其他场景中,主题通过其他各种方式融入了故事,那么在任何一个场景之中,人物有关主题的对话都会显得很自然。用对话将故事的主题传达给读者吧。

以上提到的所有内容,我们在接下来的章节中都会详细讨论。要用对话去达到目的,从而在情感上吸引读者,我们要学的还很多。

但在学习创作对话的具体细节之前,我们需要消除些许恐惧,从而让你能自如地使人物登场,使他们释放真我。在下一章中,我们会应对这些恐惧。

练习

以下练习是为了让你有机会去实现对话的目的,通过小说人物来释放你内在的声音。

▲ 练习一

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动机。考虑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背景。创作一个场景,使两者同时现身其中,无论他们是否愿意,他们都不得不和对方交谈。在这一场景中,寻找一种方式为对话加入点动机,从而使我们与这两个人物产生共鸣。

▲ 练习二

奠定故事基调。将两个人物置于一个能增强故事基调的背景之中。恐怖故事中阴暗骇人的走廊,爱情故事中阳光明媚的海岛沙滩,又或者你想把它们反转,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东西——爱情故事中的阴暗走廊或恐怖故事中的海岛沙滩。创作一个对话场景,聚焦于你在整篇故事中想传达的情感基调。

▲ 练习三

增强故事冲突。两个人物正就道德问题发生争论,如堕胎、死刑、协助自杀或你所选择的某一热点问题。创作一个能加剧两者之间冲突的对话场景。随着他们的持续争论,展现出冲突的不断激化。

▲ 练习四

制造张力和悬念。两个人物身处车祸现场,事故并不严重。反面人物尚未拿到驾照,在没有保险的情况下,便带着家人出来兜风。创作一个对话场景,使其对两个人物的未来而言都充满张力和悬念。

▲ 练习五

加快场景节奏。在你所创作的故事场景中,找到一小段呆板的叙述,将其转化为对话,以加快场景的节奏。避免使用过多的叙述或情节;试着只用对话去构建大部分的场景,这样你便能发现对话是如何使场景节奏迅速加快的。如果你还未能写出自己的故事,就去书架上找一本小说来完成这个练习。

▲ 练习六

补充少量的场景/背景信息。在你自己的作品或你读过的小说中,找到一行能够展示故事背景的对话。如果这行对话出自其他作家的小说,那就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设法把少量的背景信息插入对话之中的,以使其在人物对话中显得毫无违和感。

▲ 练习七

传达主题。从书架上抽出至少三本书,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两行传达故事主题的对话。如果找不到,那就自己创作一行对话,来清晰传达你认为故事是有关什么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