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八次接见红卫兵搞得他精疲力竭

毛泽东最后十年:1966-1976毛泽东的真实记录 作者:陈长江,赵桂来 著


第5章 八次接见红卫兵搞得他精疲力竭

大串联给北京市造成巨大压力。73岁的毛泽东,在吉普车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还要不停地挥手,下车时连路都走不了了。他苦笑着说:今天我又要罚站去了。坐下就低了,人家看不到我就不高兴,就过不了关,娃娃们就不走,这也是逼上梁山呀!

毛主席继8月18日庆祝大会与群众——主要是学生,即后来的红卫兵见面之后,8月31日毛主席又一次接见了他们。如果说前一次主要是与北京的群众见了面的话,那么这一次,则主要见的是那些从外地来北京串联的学生。当时,这些人都已戴上了红袖章,成了红卫兵了。

在这次大会上,林彪首先戴起了首都红卫兵西城纠察队的袖章,以表明他和毛主席的观点是一致的,对红卫兵是坚决支持的。他在这次大会上的讲话,那就更突出了这个色彩。他说:“红卫兵和其他青少年的革命组织,像雨后春笋一样地发展起来。他们走上街头,横扫‘四旧’。文化大革命,已经触及到政治,触及到经济。从学校的斗、批、改,发展到社会的斗、批、改。”“打击的重点,是钻进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一定要掌握这个斗争的大方向。”

也就是在这类讲话的引导下,许多无知的青年上当受骗,做出桩桩件件骇人听闻的打砸抢事件来,有的甚至成了历史的罪人。

周恩来总理接着讲话说: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要学习解放军的作风,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保护群众利益,保卫国家财产,造成良好的社会主义的新风气……在斗争中,要用文斗,不用武斗……中央决定,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全部和中学生的一部分代表,分期分批到北京来。”

新闻媒介广泛传播了这次接见的情景,一下子就使得全国的青少年组织起来,或乘火车,或坐汽车,还有的步行,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纷纷赶来北京,以“长征”命名的组织也应运而生。在宣传上把这种来京说成是革命行动,是热爱毛主席的表现,这一下就动员了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在组织上也给他们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不管乘什么车,住什么店,都不要钱;不论在外地还是在北京,吃饭一律不收费,走时还要发给路费,因为这是毛主席请来的客人呀!怎么能向客人收钱呢。一时间,北京城人满为患,家家有客,店店住满,仍不能容纳陆续赶来的众多学生(其实,不只是学生),只好在公园里,大街的便道上,搭起席棚子解决住宿问题,把馒头鸡蛋汤抬到街上供他们食用。至于沿途车、船拥挤的状况,那更是不堪形容,可以说负荷到了极限,这些运载工具都达到了超饱和程度。

到底来了北京多少人?有人说足有百万或几百万,但谁也说不出一个确切的数字来。

9月15日,毛主席再次接见红卫兵。因为来京的人数过多,有关部门动员他们离京返回当地“闹革命”,他们说还没有看到毛主席,有的甚至说:“没有见毛主席就不走。”红卫兵的要求,一时间就成了中国的最重要的政治问题了。他们的要求,很快就被答应下来了。

在哪里接见呢?当然首先想到的是天安门广场。毛主席已在那里见过几次了,每次见总还是有些不满意的,尽管拥挤得挤伤人,仍然有许多人看不上,见不好,有意见;天安门广场虽然很大,仍然不能把来京的红卫兵都安排进去;再说天安门也有些太高,看起来过远,人的视力有限,见过了,仍然有人说没有看见。后来几次毛主席见红卫兵便改在了东西长安大街上进行。有关部门组织数十万红卫兵分别坐在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两侧,大路中间留出8米宽的通道。

在车队的编排上,我们的做法是用12辆吉普车组成,分三路行进,毛主席等领导同志乘中间那一行4辆车上,两边各四辆由警卫人员乘坐;首长们都是站着,警卫人员都是坐着,这样不会遮拦群众视线。这样的安排,既能多容纳一些人,相距也不算太远,看的也会真切些。

接见时,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乘坐敞篷车从中间通道通过,车队徐徐而行,毛主席等领导同志不断向群众招手致意,热情问候……

这样做,虽说也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长们没有机会直接与群众接触和交流,只是乘车一闪而过,连想多看一眼的机会也没有了,但总的说反映还是好的,首长和群众都是满意的。

这一年,毛主席已是73岁的老人了,为了接见这些红卫兵,在开动的车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尽管他身体一向很好,精神也甚佳,但他毕竟是老人了,其辛苦、劳累之状是不难想见的。

10月1日,是共和国国庆17周年。这一天,像往年一样,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勤政殿集中,一起出发到天安门。

上午10时,“东方红”乐曲响彻天安门广场上空,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民主人士检阅游行的各民族、各界代表和红卫兵队伍。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没有阅兵。参加游行的主要成员是红卫兵,到12点多一点游行也就结束了。下午4点多钟,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到大会堂118厅开会。晚上天安门广场举行焰火晚会,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按惯例也是要出席并与大家一起共度国庆佳节的。

大会堂118厅的会议结束后,已是7时多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大会堂出来,乘车去天安门参加晚会,随行的还有林彪和“文革”小组的成员,加上警卫车辆,是个不小的车队。

我们的车队驶出大会堂西侧路北口,正要进入南长街南口,准备经西华门、筒子河到天安门城楼处。当时,也正是群众队伍进入广场的高峰,宽阔的西长安街不论是快车线、慢车线,还是人行便道,满是一队又一队行进中的群众队伍。他们看到我们的车队,不仅不像往常那样,很有礼貌地让路,而是喊着“我们要见毛主席,我们要见毛主席”的口号,顽皮地把路口给堵上了。

我乘坐的头车一停,后面毛主席乘坐的和其他首长的车,也都一辆接一辆地紧急刹车停了下来,顷刻之间我们的车队被包围在千万人之中。路被堵了,我们的车,前进不行,后退也不行,周围都是密集的人群,动弹不得。这些群众,他们一个个探着头,闪动着奇异的寻索的目光,向车里张望,还指指点点,没完没了。

这时,中央警卫团的一位领导带领近百人的预备队赶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分开人群,清出一条通道,使我们的车队得以通过。由于这里的耽搁,直至晚上8点多才到达天安门城楼上。

此后,毛主席又在10月18日,11月3日、11日连续接见红卫兵。在这几次接见中,毛主席都是站立在敞篷吉普车上。从城里的东西长安大街到城外的西郊公路,直到西郊飞机场的沿途两侧的便道上、水渠沟畔土坡上,都安排了刚刚组织起来的群众队伍,就人数而言,足有几个或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天安门广场的容纳量。我们那个以吉普车组成的车队所过之处,那真是人山人海,欢呼连天,掌声雷动。在这几十里的行进中,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迎着扑面寒风站立车上,那可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北京的11月,天气已冷,乘车、步行赶来见毛主席的势头一点也不减。一时间,涌入北京的人流骤然猛增,接待条件也越加艰难,因而他们期盼早日看到毛主席的心情,也更为迫切。

这么多人集中在北京,白天要吃,夜晚要住,天气也越来越冷,有的也没有御寒的衣服被褥,吃住行都成了问题。动员他们离开北京回原地,他们说没有看见毛主席,坚决不回去。

这样,随着寒冷的到来,接见的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它所形成的巨大压力,有关接待的各方面,都遇到了许多困难,怨声不少。这些情况,通过各个渠道,反映到党中央、国务院,最终都是要周恩来总理定夺解决的。

这一天,又是毛主席预定接见红卫兵的日子,在出发之前,毛主席照例在院子里散步,又跟我们聊起来了。

他风趣诙谐,仍如往日。

他说:“今天我又要罚站去了……”

我知道毛主席这里所说的“罚站”,是指会见红卫兵时,不管路途多远,时间多长,也不管是在天安门城楼上,还是乘敞篷吉普车,他都是要站在那里。起初,他做起这些动作来,似乎还有些新鲜感,甚至有一种兴奋的情绪,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见次数的增多,接见的方式又很少改变,基本上还是重重复复,没有多少新意,尽管毛主席那时身体很好,竟也觉得是种负担,时有疲劳的表现,足见接见红卫兵这件事并不轻松,因而也就有被罚站的感觉了。

我说:“主席,你可以坐下嘛,何必一定要站着呢?”

毛主席说:“我哪里能像你们有那样多的自由,想坐就坐在那里。”说着他又做出正襟危坐的样子,既严肃,又拘谨,既神情紧张,又木然呆板,就像坐在吉普车上做警卫工作的我们似的,十分可笑。

的确,当时的我们,坐在吉普车上,行驶在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所乘汽车的两侧,似很神气,其实,那也是有严格要求的。比如,必须得坐下,不许站起来,以免妨碍红卫兵看领导人的视线。不许我们左顾右盼,又必须能看清车队前后左右发生的任何事情,并做出准确的判断,有随时采取适当措施的精神准备,这就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因而,毛主席看到我们的样子,也是很可笑的。

毛主席说:“不行。每次我都得站着,不站不行啊!坐下就低了,人家看不到我,就不高兴,就过不了关!”

“他们大都是外地来的,来一趟不易,见上我更不易,难得有这么一次,看不见怎么会高兴呢?”

毛主席这么一说,使我忽然明白了许多,他总是处处想着别人,不把个人的辛苦当回子事。这时的我也认为,毛主席只能在车上站着,别无选择。

这一天,毛主席与周恩来总理谈起这一问题。

周恩来说:“主席,你不见,他们不走啊。”

毛主席说:“不是发了通知,贴出了布告,也登了报,停止串联,要回原地闹革命吗!”

“是啊。”周恩来担心地说,“天冷了,这些小将已经来了,北京市压力很大,要尽可能早日接见,然后让他们赶快回去。”

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商定,在11月25、26两天,把在京师生全部接见完毕。

一旦决定,就进行组织与动员,一天见150万,两天共计300万。从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广场直到西郊机场都安排满了,除中间留下通道之外,路的两侧都是蹲着的、坐着的和站着的人们。

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乘车从人民群众的夹道中间徐徐穿行而过,与来京的红卫兵见面。

头一天接见,从中南海出发,经天安门广场,东西长安大街直到西郊机场,全程几十里。我坐在敞篷吉普车上,都觉得迎面扑来的冷风钻心般的寒冷,可是,毛主席却挺立在车上,回应来自群众队伍中不断的欢呼与问候,很是辛苦。我见他接见回来,因站得久了,下车时连路都走不了了。

一个时期以来,从毛主席的言谈中,我隐约地感到他对接见红卫兵这种做法,并不都是情愿的,简直成了他的一大负担。你不见,他们就不走,就得给吃、给住,就有许多难办的问题。

这天下午,毛主席在游泳池边散步,谈起了在北京的红卫兵很多,连宽阔的北京街头也很拥挤时,他说:“总理几次来谈要让见红卫兵,你不见,他们就不走……这些红卫兵娃娃来了,你不见。怎么能让他们走呢?再不见,了不得了。”

我见主席面有倦容,便不由得说:“昨天刚见了,今天还要见,你太累了……”

“累也要见,不然,娃娃们不走,你有什么办法。”毛主席笑着说,“这也是逼上梁山呀!”

凡是决定了的事情,毛主席总是照做不误,个人的疲劳、个人的兴趣与意愿,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他先后接见红卫兵8次,据说有1100万人次。

做警卫工作没有什么事情的时候总觉得人多,不管是以“前呼后拥”来描述,还是用浩浩荡荡来形容,都曾有过。不过,一遇到麻烦,感到人手不够这种情况也有过。在那几次乘车接见中,每次随行的警卫人员,也不过20余人。尤其是在一些群众场合,稍有指挥安排不当,就会发生紧急情况。有两次首长们由轿车改乘敞篷吉普车时,因换车地点选择欠好,被群众发现了,一下涌过来许多人,被围得水泄不通,使车进不去,走不脱,大家都很着急。最后,不得不由警卫部队和较多的公安人员的帮助,才使毛主席等安全顺利换了车。被堵塞尚且如此难办,不要说遇到其他更为复杂的情况了。

好在这几次接见,都是周恩来亲自安排与布置的。每次主席出发前,都要派出解放军代总长杨成武、北京市委书记吴德和中办主任汪东兴等人沿着接见将要通过的路线进行巡视检查,直到认为可以了,才让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车队出发经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