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黛玉的“盗汗”说中医“汗证”

《红楼梦》医话 作者:严忠浩,张界红


从黛玉的“盗汗”说中医“汗证”

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在天气炎热、衣着过厚、渴饮热汤、大量运动、精神紧张和恐惧时,都会挥汗成雨或汗流浃背。但是,超过生理调节范围的出汗,则可能反映出体内有一定的病理变化。中医认为,汗是人体五液(汗、涕、泪、涎、唾)之一,为津液代谢的产物。古代医学经典《灵枢·五癃津液别》中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汗为心之液,因心血由津液所化,汗由津液所泄,故大汗不但散热过多而耗气,也会伤及津液而损于心血。

中医把汗出异常的症候称为“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一般大致分为自汗、盗汗两大类。

《红楼梦》中对林黛玉有不少汗证的描述。

黛玉“盗汗”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一回中,林黛玉做了一场噩梦,“喉间犹是哽咽,心上还是乱跳,枕头上已经湿透,肩背身心,但觉冰冷……一时痛定思痛,神魂俱乱,又哭了一回,遍身微微的出了一点儿汗”。

这种醒后汗止,如出没鬼祟之盗者,称为“盗汗”,又名“寝汗”,指睡中出汗,醒后渐止,多见于虚劳,以阴虚者为多。

“绝汗”和“自汗”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一回中,黛玉病危,探春、紫鹃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过来。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时,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

这种“冷汗”是重危病者在正气虚脱时,即为亡阴或亡阳之时所出现的,也是全身衰竭的一种主要表现。这种出汗称“脱汗”,又称“绝汗”。中医中,绝汗是指病情危重,汗出如珠如汗,黏腻不流,常伴见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为阴阳相离、阳气欲脱之象。以上书中所述的林黛玉“浑身冷汗”其实应理解为脱汗或绝汗。

中医中,脱汗、绝汗与冷汗概念是不同的。冷汗,又名“阴汗”,指多汗之属阴证者,多由阳气虚衰,阴寒相乘,以致汗冷、肢冷,甚则身冷。《景岳全书》中说:“阴汗者,冷汗也……凡大惊大恐大惧,皆能令人汗出,是皆阳气顿消,真元失守之兆,至其甚者,则如病后产后,或大吐大泻失血之后,必多有汗出者。”可见脱汗、绝汗要比冷汗病情垂危得多。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多情女情重愈斟情”一回中,黛玉与宝玉争吵后,“脸红头胀,一行啼哭,一行气凑,一行是泪,一行是汗,不甚怯弱”。这种平时在清醒状态下,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就有汗液流出,一经活动或者随情绪激动,就汗出更甚,称为“自汗”。

宋朝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自汗证治》中说:“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元朝朱震亨《丹溪心法·自汗》中说:“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

中医临床中,有自汗表现的甚多,如伤风自汗,伴头痛、身热、咳嗽、烦闷、鼻塞流涕;伤暑自汗,身热口渴、烦躁面垢;痰症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火热自汗必躁热;伤湿自汗,困倦身重天明转甚,声如瓮出。这些自汗的引起由自身原因所致,只要审因论治,汗出很快会得到缓解。当然,上述林黛玉之自汗为阳虚而卫气不固所致。

自汗、盗汗——病理性出汗

自汗和盗汗是疾病引起的出汗异常,在现代医学中称为病理性出汗,多见于各种不同慢性疾病的患者,如贫血、结核、风湿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气管炎、肝病、肾病等。自汗和盗汗可以单独出现,也常伴见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尽管出汗异常不是一种独立疾病,是疾病的一种症状,但与其他症状一起出现,对辨证用药和认识病情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

当发生自汗、盗汗之时,腠理空虚,易于感受外邪,应该注意保暖,避风寒,以防并发感冒。汗出之后,应及时用干毛巾将汗擦干。出汗多者要多饮水,需经常更换内衣,注意保持衣服、卧具的干燥清洁。更重要的是,最好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以排除伴有器官性的疾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