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生平

孔门弟子画传 作者:郑仲逊,杨义堂 主编


闵损

一、生平

闵损(前536—前447年),字子骞,世称闵子骞,又称闵子,春秋末期鲁国武棠邑(今山东鱼台)人。闵子骞比孔子小15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

闵子骞祖籍曲阜,其先祖曾是鲁国的第4代国君鲁闵公,至闵子骞时已为迁居鲁国武棠邑闵染坊的庶民。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6年),闵子骞诞生。7岁时,其生母姜氏病故,父亲续娶乐氏,并生了闵需、闵如二弟。公元前518年,18岁的闵子骞重返曲阜,投师孔门,从此开始了40多年的从学孔子的生涯。这期间,除短暂出任费宰外,他一直追随孔子求学、助教。孔子离鲁出走,他便随师周游列国;孔子病重期间,他四处求卜迎医;孔子病逝后,他悲痛至极,与其他同门一起为孔子守墓3年,竭尽师生之情。战国初年,闵子骞与樊迟、宓子贱一起回到家乡武棠邑。闵子骞定居于老家闵染坊,樊迟定居于武棠,宓子贱定居于宓家铟堆,三人相距不过五里,故有“五里三贤”之称。他们设坛招募弟子数百人,开馆启蒙,精心施教,传承孔子之道。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樊迟突然暴病离世。闵子骞、宓子贱将樊迟葬于棠地。安排好晚辈继续施教后,闵子骞便去了高原。公元前447年,闵子骞病卒,享年89岁,葬于历城县城东5里。

闵子骞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德行修养极为高尚的先贤之一。作为孔子早期弟子,闵子骞特别注重“仁”的修养,以“德行”与颜回并称,其“孝悌”之德尤其为人称颂。孔子曾称赞他:“孝哉闵子骞!”《论语》、《史记》、《闵子骞单衣记》等都对闵子骞的孝行有所记录或赞誉,元代编撰的《二十四孝》和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都将闵子骞单衣顺母的故事列为第三篇,被奉为历史上最为孝顺的二十四个典范人物之一。虽然文献中记载闵子骞的言论事迹不多,但他为儒家学说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他以“孝”为代表的德行体现了儒家思想积极、核心的部分,富有积极意义和时代价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