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瓦尔登湖一日游

愿生命从容:哈佛访学三 作者:焦小婷


瓦尔登湖一日游

早上6点半起床,按约定9点之前到达73路终点集体前往瓦尔登湖。待9个人快要集合齐全时才得知通往康科德的小火车因故停运,这是我们查过的最近的线路,全部行程不到40分钟。如果再重新乘73路返回哈佛广场再坐地铁红线需要1个半小时。最终决定打的去。这里的出租车可比不上国内,国内街上到处都是穿梭的出租车,招手即可。在这里需要打电话预约,且司机一般都不记路,必须告诉他你所处的具体的街道名才行,若只告诉他哪个银行、哪个超市他们根本不知道,估计你说自己在白宫的左边或右边,他们还得问你是在华盛顿还是在纽约。一边打电话预约,一边在街上找路牌,长长的街道费了半天劲也没找到。有好心人建议,旁边就有个出租车公司,七拐八拐地找到地方,周末没人上班,办公室门锁着,前面停着八九辆车,按照车上的电话打过去,不是没人接听,就是说1小时后才能到。懒散的美国人,连挣钱的机会都不想要!又有人建议前面不远处的路口就有个专供出租车停车等人的地方,终于看到有辆车开过来。司机是个老头,态度极其恶劣,颠覆了我们所有人对美国人的印象。明明前排有空位,但因放置他的衣物早餐,不愿腾出地方,说只拉三个人,而且只收现金不能使用信用卡。还很过分地在我们还在商议的过程中就喊着快点,他已经开始打表了。因为等得太久了,所以尽管嫌弃他的态度,我们三人还是先上了“贼船”。路上老头解释说他听力不好,不是故意这样无礼。明显在说谎,因为他接电话时根本没有耳背的迹象。我们三人一路上顾不得看沿途的风景,一边在后排盯着唰唰变动着的价位表,一边笑着用汉语指责司机老头的态度,不过我们很文明,没提他的祖宗八辈。不到30分钟路程,表上显示46美元,他不找钱,强行把那4美元当小费了。我们又气又笑,说反正万圣节快要到了,就当在美国碰到鬼了,谁让我们在这里没有家,无法在门口搁置一些瘆人的鬼怪和南瓜!

剩下的几个人听从他人建议,立即在网上注册下载一个最近正在推广的乘车软件优步(Uber),首次乘车可免费30美元,随叫随到。他们几个还算好运,较之我们,不但省了钱,还享受到了理想中美国周到妥帖的服务。

上午8点出门,11点半才到目的地。偌大的林地湖区,各色各样的树叶铺满地面。林中有个梭罗的林间小屋复制品,里面摆放了仿制的基本生活用品。有专人耐心地讲解梭罗在这里居住的两年零两月的生活状态和细节。屋内面积不足7平方米,简单陈设着小床、座椅、壁炉,东西两边各有一窗,手稿还放在桌面上。我不禁在想,除了住,生活的其他方面怎么解决,书中写过,也曾觉得很神圣(不知不觉用了“曾”),但很难想象如何实实在在地生活。

小屋的前面有个雕塑,想穿越时空和梭罗合张影,满足一下虚荣心。穿过一条小路,一个明镜似的湖面猝不及防地映入眼帘。没错,风景就在转角处!有人在湖里面游泳,有人在沙滩上酣睡,有人在树荫下读书,浪漫的人坐在石凳上,效仿着梭罗,奋笔疾书那时那刻的感想。

此时的天还没有完全放晴,比起早上出发时的阴沉我们已经知足了。从外表看,瓦尔登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瑰丽,一时间也没有体会到梭罗眼中醉人的美。四周的空旷把湖面比得很小,先沿着梭罗的足迹绕湖走一圈再说。一抬脚才知道湖面的宽阔,难怪对面的行人看起来那么渺小。过了半小时,还没走完湖面的四分之一,折身返回等人齐了再一起游走。

天空飘过来几朵乌云,风声四起,雨点由小到大打在树叶上噼啪作响,落在湖面上泛起层层水波,就像一场久别重逢的诉说。躲在房檐下,远瞧东边日出西边雨,心中浮起对神奇自然的敬仰之情。十分钟不到,雨过天晴。太阳从云层里跳出来,带着点羞涩俯视着大地,湖区的各种活跃瞬间吞没了刚刚单一的安静。

几个小时之内,算是重新认识了哈佛毕业的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再次体悟了他漂移洒脱的文字和锐利的思想锋芒。只是当真正身处他生活了两年多的自然环境,亲眼看见他简陋的小木屋(复制品),却无从认同他那种纯天然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痴迷。我们平日里标榜的回归自然生活的价值观和态度在这里坍塌。风景依旧很美,而我们却走得太快,流俗不堪却无法回去。开始迷茫以后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重读他那带着泥土芳香的语言文字。

梭罗曾希望人们不要只写别人或听到的生活,而应写自己简单而诚恳的生活,“写得好像是他从远方寄给亲人一样”,因为他觉得“一个人若生活得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了”。170多年前他说的这些话是说给我听的吗?

下午4点半打车返回,约好开始准备下次出行的计划,在车站互相说再见。

精神上满足了,物质上就简单一点儿吧。热了热昨天的剩饭,只想着舒适的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