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郑州大学中文系

了我斋随笔(南阳作家自选集) 作者:行者 著


郑州大学中文系

1969年,上初中一年级时,星期天在生产队参加劳动,我第一次听说了“中文系”这个名词。同村的一个初中毕业生说,大学中文系是培养作家的。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下面这几层意思:

一、对呀,为什么不当作家呢?我记得我曾经梦想着自己会制造原子弹,梦想着自己像孙悟空那样把一枚原子弹投到美国去,好打倒美帝国主义,可这太不现实了。而当作家,这可能是一个有希望达到的也很能让人激动的选择。那时我已阅读过《林海雪原》《播火记》之类的小说了。《林海雪原》我读过三遍,将来试着写这种小说肯定是很有意义的事。

二、原来大学还有一个中文系是专门培养作家的,也就是说,大学中文系是通向作家的必经之路。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上上这个中文系呢?大概从这一刻起,这个中文系就像一扇天堂之门端坐在我未来道路的顶端。

三、大学中文系!这仅仅是一个梦想。一个梦想而已。它距离我太过遥远了。我明白,我能做到的,大概是想办法找几本大学中文系的书读一读。

后来我知道有推荐工农兵学员一说,知道要获得这种资格并不是很容易的事。第二年,1970年年底,我当兵去了。在部队里,我读了一位老兵带来的“文革”前的初高中语文课本,又读了《青春之歌》等小说,还从一家图书馆里借来了几本大学课本,《文艺概论》什么的,懂得了什么叫党性、阶级性、人民性,还有典型、性格这一类概念。这期间我去郑州出差,坐公共汽车路过郑州大学大门,看见门口挂着的木板上“郑州大学”四个黑色的大字似乎闪着金光,看见有风度不凡的男女学员进出,心里十分羡慕。于是折回来在郑州大学门口下了车,混进去看那些工农兵学员听课、散步,心里感慨道:大学校园这么大呀。出了郑州大学校门,我马上就恢复了正常的心态,因为那好大的大学校园对我来说仍然是不现实的。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没有多少考虑,我就决定参加高考。复习也没有人指导,只是找了几本高中课本自己学,自己做习题。上班时我开开铣床让它自动地工作,然后就用粉笔在水泥地板上做习题。我的师傅和车间主任看见了并不批评,还认为我是个好学的人。考试那两天比较冷,答题的手有点儿僵,但完全可以忍受。作文题是“我的心飞向了毛主席纪念堂”,我是用一个工人真诚的感情去写的,写作中竟然流出了眼泪。我的第一志愿是郑州大学中文系。这是当然的。第二志愿填了个北京大学中文系。我对我的一个朋友说:能上郑州大学中文系就行。

我对我的考试还比较满意。有一些题,比如地理历史题我知道是蒙对了。但能不能考上,我心里没有任何把握。我们一块儿参加考试的有几个人觉得他们百分之百地考上了,甚至做着上大学的准备。但是他们最终没有走。

我现在已经忘记那是几月几日了,上午十来点钟,我由于上夜班正在睡觉,有人喊醒了我:你考上了!郑州大学中文系!我穿衣起床,开开门,看见天空中的太阳很明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