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华山

枫行万里 作者:刘云枫


华山

华山以险闻名,20世纪那场惊心动魄的山难之后,谈起华山更是只有一个“险”字,其余的全都忽略不计了。我在登顶之前,也是胆战心惊,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怠慢。当我站在华山最高处南峰时,沉下心来,极目望去,远处的山峰不再是斧劈刀削,而是莽莽苍苍。被大片绿色覆盖的山脚下,是委婉柔和的山谷,宛如睡熟的美人一样沉静,一样静穆。自然之美,气象万千,华山之景色,远不止一个“险”字。

华山是值得慢慢游览的,可是,一旦上了旅行社的车,就等于上了贼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行程也就全由对方掌握。汽车早上9:30从西安出发,到了华山脚下,已近正午。第一件事,是弘扬中医中药,还有免费的医师坐诊。神医就是神医,手一搭,就说我肝脏有问题——我是刀枪不入的“老江湖”,他那么一说,我那么一笑。这一笑没有蜜甜的忧愁,却有掩藏不住的轻视。神医发毛了,说:“你还是不要浪费时间。”我起身就走,连“拜拜”都没有。

到达华山索道的时候,已经下午1点多。导游吩咐,全体游客在下午5:30的时候到索道处再次集合。这就是说,净游览时间只有4个半小时。这样的时间安排,对游客来说,别无选择,只能乘坐索道上山和返回,而索道往返票价是110元,其中奥妙,不言自明。

索道自有索道的乐趣,透过玻璃窗,四面都是风景。右手边是一面陡峭的石壁,巍然屹立,有凛然不可动摇的气势。可是,就在这坚硬的花岗岩石壁上,却有一道道深深的“泪痕”——雨水侵蚀形成的沟壑,自上而下贯通,如长长的藤蔓缠绕在青灰的石脊上。左手边是山坳,在高高低低的树丛之间,蜿蜒的石级时隐时现,密密层层,直上峭壁。同行的一位女士吓得花容失色,另一位男士宽慰她:“别怕,别怕,飞机上什么都没有,缆车上面好歹还有一根绳子。”

下了缆车,距离北峰已经很近了。北峰海拔1614米,是华山五峰中最低的一处。站在北峰,回头望去,远处一马平川,华阴县城隐隐可见。峰顶宽阔处,有金庸先生题写的碑额“华山论剑”。很多女子在此手握长剑,或独立,或侧旋,或劈,或刺,果然是“江山如此多娇”,既有江山,也有美人,佳境天成啊!

下北峰,经擦耳崖,过卧牛台,上天梯,转过日月崖,就来到华山最为险峻的苍龙岭——苍龙岭如同一条大龙的脊背,左右壁立,下临深渊,中间仅容二人错身,加之龙脊十分陡峭,令人胆寒。传说唐朝的大文学家韩愈行至此处时,胆怯而抛书痛哭。我到了这里,也有点发憷,犹豫良久,才下了决心:上。

自唐以来,华山游人渐多,苍龙岭也增加了便于攀爬的设施。宋代增设了铁链,明清以后,开凿了石台阶。因此,要是不发生拥挤或铁链断裂的事故,游人沿着前人开创的山路越过苍龙岭,险则险矣,却绝对没有性命之虞。但要命的是,在旅游高峰期,上行和下行的游客相互拥挤,容易引发山难,而一旦出现山难,就是雪崩式的,无法控制,这才是华山之险的真正原因。

我双手抓着铁链,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前行,中途还有人快步抢前,我觉得很是不妥,但在这个时候还是明哲保身为上。到了苍龙岭尽头,回头一望,不是为了欣赏风景的曼妙,而是看看自己走过的艰辛。

过了这一坎,继续向上,爬上金锁关,想松一口气,可是,远看西峰,可望而不可即。尤其令我心惊的是,西峰独立,之下是千尺深渊,层层叠叠的松树匍匐在幽深的山谷里。余脉层峦迤逦,像一匹咆哮的野马,也像一道绵延不绝的屏障。可是,峰回路转,绕过金锁关之后,来到了西峰的后山,与前山绝壁擎天不同的是,这里林木繁茂,道路平整,鸟鸣婉转,清风阵阵。

我的心好像从千回百转之间奔流直下的小船,突然驶入了宽广平坦、一望无际的大河,一下子变得松弛而平静,四顾而欣然。这里是山间台地,群峰环抱,绿树合围,深邃幽静,别有风景,最是消磨清风明月、浪漫私情之地。有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依我看,无限的风景只在群峰之间的山坳——群峰俯伏的山间台地,树木葱茏,宁静安详,好似一个寂静的庄园,比在峰顶喝西北风快活一百倍。

胡思乱想之际,看到左手边的慢坡上刻着四个字:“劳极乐极”,我由衷一笑,自觉英雄所见略同,心想有人已经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也不定在这里演绎过多少对酒当歌、风花雪月的浪漫故事呢。再往前,是一棵参天的古松,号称将军树。我抬头仰望,致以敬意。又见西峰,已在眼前,心胸为之豁然开朗。

西峰又称莲花峰,是风景绝佳处。俯瞰远方,群山如簇,华山横空出世,险峻而绝。华山之险、华山之美盖由此而来。在西峰略作停留,继续向南峰进发。途中,一老者叫卖自己编写的《华山松传奇故事》,5元一本。我买了一本,坐在石阶上翻阅,有钢笔修改错别字的痕迹,老者之诚,由此可见。过炼丹炉,登孝子峰,沿着修葺平整的台阶,终于登上了华山之巅的南峰——落雁峰。

峰顶没有大雁,却“落满”了旅游者。在峰顶的台地上,有一块巨石,大家都在巨石上合影留念。我没有拍照的习惯,无论走到哪里,只凭记忆,要是记得住,保证是景色绝佳,历久不忘的。一定要记录在照片上的,要反复复习,否则不照也罢。极目向远,我看到了柔和幽静的山谷,不知道那里是否住着神仙,也不知道那里是不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但是,在这样的极顶,会由衷地发出“登山而小我”的感念。知天地之大,方知人世之微。也正因其微,才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珍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