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宋云彬的爽直

晴耕雨读 作者:张冠生 著


宋云彬的爽直

宋云彬(1897—1979),浙江海宁人,曾经很知名的民主人士。早年加入中共,后来是民盟成员。曾与周恩来共事于黄埔军校政治部,与夏衍等合编《野草》杂志,与叶圣陶同奉开明书店,与胡愈之共办桂林文化供应社。还曾为商务印书馆选注《资治通鉴》、为开明书店校订《辞通》(近300万字),有《东汉之宗教》《王阳明与理学》《明文学史》《中国近百年史》等著作行世。

宋氏著述亦有日记。由其《北京日记》可知,他出席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时,特别留意他人发言,并作评价,秉笔直书,留下颇有趣的记录。

1949年9月21日是第一次全体大会。听过周恩来报告代表人数、毛泽东致开幕词及各界代表讲话后,他写道:“讲演词以宋庆龄的最为生辣,毫无八股气,可惜她不会说国语,用一口道地上海话念出来,就没有劲了。陈毅的最简单,也很得体。黄炎培的发言,既不庄严,又不生动,令人生厌。程潜之讲词文句不通,意思也平常,应考末一名矣。”

次日,第二次大会举行。宋云彬日记中说:“今日作报告者,大都就拟定之报告书宣读一过,所费时间不多,独谭平山作口头报告,一口广东话,说来又不甚有条理,费时一点钟,令人生倦。”

9月24日,仍为全体会议。在22位发言者中,宋云彬评价说:“陈嘉庚平时颇善讲话(虽然说的是土话,必须翻译),今天照发言稿一个字一个字念,像过去私塾先生念书,听起来颇有滑稽之感。梅兰芳善唱戏,但上台读演讲词可不成。张难先发言不落窠臼……生面别开,毫无八股气息,博得全场掌声。许德珩之发言稿文字不通,念出来当然也不通,俨然以学者身份登台发言,殊令人齿冷也。救国会之发言稿,本无精彩,开头又经沈志远加上一段‘人民八股’,更觉无聊。”

9月25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有20人发言。宋云彬认为:“其中以陈明仁言辞最诚恳,大可钦佩。钱昌照根据事实发议论,颇不空泛。若马叙伦之流,大抵八股一套而已。”

9月27日下午,全体会。据宋云彬记录,在既定的25位发言者之外,“有自己要求发言者,如罗隆基、刘清扬等。尤其是刘清扬。余笑语邻座之吴茂孙:‘清扬如得不到这次的发言机会,将死不瞑目也。'”“讨论过程中,袁翰青忽起立发言,对于中央政府组织法有文字上之修改,遂引起辩论,好出风头者乘此时机纷纷要求发言。余有意见发表,起立两次报号数,均为他人抢先夺去,主席周恩来问余有何意见,余谓众说纷纭,漫无目标,余固有意见,但不愿发表矣。”

宋云彬的耿直,一向为其朋友公认,体现于其日记,对人臧否分明。1950年1月23日,他记录说:“昨日《人民日报》载有冯友兰《一年学习的总结》……冯君自认过去观点错误,语甚爽直。近来作此类文章者甚多,要以冯君为最能说老实话者……圣陶近日偕同金灿然、周建人访周作人。梁漱溟亦已到京,明日圣陶将偕彬然往访。余则谓‘行客访作客’,通例也。梁不来访余,余亦断断不往访。”

自己爽直、坦诚,往往讨厌周遭的隐晦、虚假、言不由衷。再加上厌恶官场陋习,宋云彬在日记中不仅记录,且予声讨。50年代初,他参加教育部与出版总署编审局联合组建的中学教科书编审委员会,某日,他在一个会议之后写出如下文字:

各处负责人作冗长之报告……凡历四小时而毕,殊可厌恶……彬然谓他所领导之第四处工作不够紧张,以视东北各工厂,有增加工作至每日十数小时者,颇感惭愧云云。呜呼,此果由衷之言邪?编辑工作万不能与体力劳动者比。每日七小时,并所谓学习一小时,谁不感疲惫者!他日彼如再发此种妄言,余必请其躬自一试,以作表率也。

即便对高层领导,宋云彬的笔也毫不客气。某次开明书店会议,“胡愈之以出版总署署长身份登台讲话,一讲就是三个钟头,噜哩噜苏,聆之欲睡。邵力子继胡讲话,亦少趣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