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红色的记忆:杭州新四军老人口述史 作者:胡绍华,沈威 编


序言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革命与建设的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90岁的生日。在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翻卷着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涛,流淌着的是“为保卫祖国而澎湃”的血浪。新四军与八路军一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军队,在保家卫国的征途上,谱写了艰苦卓绝、英勇壮丽的历史。

就浙江地区而言,在八年抗战中,浙南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后,就奔赴抗日前线,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在浙东、浙西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和浙南游击根据地,对敌后发展功不可没。1941年4月的宁绍战役后,新四军成为浙江省区抗战的主力,新四军所开辟的敌后战场也成为浙江省区抗战的主要战场。解放战争时期,浙江新四军被整编到野战军,他们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浴血奋战,功不可没。

对新四军历史的研究和宣传,一直是许多新四军老同志和历史研究工作者非常关注和十分努力从事的一项工作。30年前粟裕同志就大声疾呼“要宣传新四军”。目前,尽管对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的直接文献相当匮乏,但可幸的是,可利用的非文献资源却很丰富,那就是生活在杭州的已是风烛残年的新四军研究会的老同志。

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校团委的悉心指导下,杭州师范大学子渊人才学院的师生们成立了一支60多名学员和学生记者组成的采访队伍。他们凭着神圣的使命感,走出校门,历时一年有余,通过个案访谈和录音纪实、重走革命道路等方式,深入新四军老同志家中进行实地采访,通过口述录音资料分析和志愿流动宣传,了解革命历史时期新四军老同志的坎坷经历、所见所闻、赫赫战功。同时,还多次邀请老同志到学校作报告,让广大师生了解和关注新四军历史。

我校共青团组织以打造子渊人才学院为核心,全面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探索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精英培养之路”,坚持在实践中建立并完善“1个目标、2个体系、3个层次、4个模式、6个平台”的长效培养机制。一是紧密围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博雅气质、卓越素质、率先垂范、勇于担当的青年学生领袖和精英的目标;二是建立校、院两级培养体系;三是形成子渊人才学院——学生精英培训班、北辰计划——学生骨干培训班、业余团校——学生团干部培训班等三个层次的培训阵地;四是采用导师制教学、模块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和分组协作式学习等四类教学模式;五是建立理论辅导、导师结对、素质拓展、同伴教育、子渊学堂和社会实践等六大教育平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长效培养机制,着力提升大学生骨干的信念、品格、视野和能力,培养并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驻足回望,凝眸历史,开展杭州新四军口述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次采访的老同志中,有许多是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多次战争的老同志,他们通过分享自己的战争经历,对口述历史资料的采集和整理,进一步保存、积累、开发、利用文献,对充实浙江革命历史资料起到一定作用。

青年一代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通过本次采访工作,让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激发爱国热情,拓展沟通交流能力,关注革命历史,营造更加浓郁的“知行合一”的学习氛围。在杭州师范大学努力创建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关键时刻,新四军老同志的革命精神必将激发杭州师范大学学子进一步增强建设一流师范大学、建设伟大祖国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二〇一一年九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