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少年天才初出茅庐

魅力大师:韩美林传 作者:


第三章 少年天才初出茅庐

1.转业从艺

在迎来21世纪曙光之际,韩美林以一篇直抒胸臆的散文《我是一个兵》,叙述了13岁参军当兵的难忘经历,他对共和国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情跃然纸上。这也可从一张珍贵的黑白照片得到印证,四位年轻的战士依墙合影,左胸贴有部队标志的军服,印有五角星的大盖帽,墙报是五四特刊,主题为青训四队编制,左一就是韩美林,稚气未脱,全然一副孩子模样,这是1950年美林在华东野战军驻地苏北服役时拍摄的。

人生不可假设,如果没有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如果部队不裁员、美林不转业,如果……或许韩美林会一辈子呆在军营里。但是我们相信,无论命运如何改变,永恒不变的是他一腔热爱艺术的执著。在小学校园里,校歌曾这样唱道:“但得有一技在身,就不怕贫穷,且忍耐暂时的痛苦,去发展伟大的前程……”韩美林一直记在心间。或许正是这股执著劲感动了上苍,此后,漫漫长路都在为美林铺设着一条曲折而永恒的从艺路。

韩美林转业后幸运地被分回到原籍济南,这让年迈的奶奶和人到中年的母亲深感欣慰,一家人终于可以在一起生活了。大概组织上考虑到韩美林的艺术天赋,他进了济南市话剧团当了一名演职员。说起韩美林的表演才能,美林的同桌挚友赵彬至今还记得当年在芙蓉街小学台上那感人的一幕。

当时的芙蓉街小学设在济南府学文庙,美林小学三年级转学到这里后,他被学校深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有一次学校要文艺汇演,排演苏联话剧《爱的教育》,剧情、人物都非常简单,说的是贫寒的单亲家庭的父亲与儿子因互相关爱而产生了误会,最后抱头痛哭。很多学生都踊跃报名,争取能演剧中儿子这个角色。辅导老师秦鸿云具有相当丰富的舞台经验,在众多学生中他发现了韩美林的灵气和悟性,最后敲定美林出演。在排戏的过程中,秦老师言传身教,使美林受益匪浅。后来美林才知道,他是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的开拓者,也是江青、赵丹的老师。

秦老师知道美林的身世,告诉美林说这样的戏必须要靠真情来打动观众,只要演好你自己就行了。美林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会说话,他全然是本色出演,根本不用揣摩剧中人物的苦难,他承受的生活之重远远在艺术之上。在生活中美林只在牙牙学语时叫过爸爸,这一次当着全校500多名师生的面演出,在舞台上声泪俱下地呼喊“爸爸”,对美林来说其实是一种对父爱的释放。美林在台上表演得实在太投入了,师生们在台下看得也太投入了,一个个都哭红了眼。

话剧团团长对美林的表演天分也有所耳闻,非常爱惜美林,对新来的年仅15岁的美林寄予了很大的厚爱,每次有戏要排,都会替美林安排合适的角色,使得美林有相当的发挥。曹禺名剧《雷雨》以其经久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为艺术的工作者们,团长决定排演这部戏时,就把周冲这个角色分给了美林。美林和周冲年龄相仿,虽然出身完全不同,但是俩人身上都有一股阳光之气,这正是团长眼光独到的地方。剧本中全台穿的都是黑灰肃穆,唯有周冲穿着雪白的球衣球鞋,欢快地跑来跑去。他总是希望爱别人、帮助别人,他爱爸爸妈妈、爱哥哥、爱四凤。只有他承担了黑暗世界中“净化”的功能,以及纯净的、乌托邦的诉求。美林下班回家还在琢磨着剧本,反复理解,周冲虽然不是主角,但他是整个戏中最重要的亮色。美林得知秦鸿云老师在文教局戏剧科工作后,难于忘怀秦老师的启蒙之情,平时主动上门求教,这种师生共勉对美林演戏有很大帮助。在大众剧场演出时,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是对美林的肯定。

韩美林有一个好习惯,只要在团里一接到角色,就写表演笔记,把对人物的设想、构思都在本子上记下来,最有意思的是边上还画上人物形象,配上台词。台里的同事看到韩美林埋着头都围过来看,一看不得了,这简直是一种戏剧创作,大家对他更是刮目相看。

团里每次上演剧目,肯定要画海报和“看板”。当时团里为节省开支,没有请专业的师傅,都是“三脚猫”兼的。韩美林早就看中这个“肥差”,主动承包这个活儿,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享受。

一部戏除了剧本好、演得好,还得注重宣传,海报和看板画得好就更容易吸引观众的目光。新剧上演之前,美林在排戏的过程中留心人物形象、戏剧冲突、舞美等方方面面,以便把舞台上流动的神韵用笔墨凝固在纸上。这份活儿让美林乐此不疲。但是好景不长,话剧团靠门票收入难以收支平衡,后来一连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不到一年就解散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