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楚汉相争

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四大草根皇帝奋斗史(超值金版) 作者:禾君 编著


第3章 楚汉相争

霸王神勇

刘邦是一个不会打仗的人,所以几乎是逢战必败。彭城一战,是刘、项的第一次大规模正面战争,项羽3万兵马胜刘邦56万兵马,以刘邦的惨败而告终。

西魏王魏豹、洛阳王申阳、殷王司马相继被张良、韩信征服,归附刘邦的时候,刘邦又得到了重要谋臣陈平,于是信心爆棚,恨不得立即拥有天下,不听张良、韩信、郦食其等人苦劝,准备贸然进攻项羽都城彭城。

汉二年四月(公元前205年),刘邦调集人马亲自东征,渡过平阴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到达洛阳。刘邦看到洛阳地形险要,左据成皋之险,右借污池之固,前有崧山,后有大河,东有绵延的崤山,西接无尽漳、津,景色优美,山川秀丽,心中喜之不尽。

刘邦途中经过新城(今河南省商丘市南)时,有十几个乡老站在路边求见。其中一位被人称作董公的,年龄最大,代表众乡老要跟刘邦交流。刘邦传旨:速速相见。

董公对刘邦说:“前些日子我们在大江里打捞到义帝的尸体,就殓棺送到郴州。现在汉王驾到,来我们洛阳,有一句话献给大王,望大王明鉴。”

当时项羽为了迁都彭城,又不愿意受到义帝节制,就逼迫义帝离开彭城。在去郴州的途中,项羽暗自命令英布等人杀死义帝,抛尸江里。传说义帝尸体投入江中,漂浮着溯江而上,被人捞上岸,送到郴州安葬。打捞义帝的人,就是这个董公。

刘邦一听董公提到义帝,就觉得蹊跷,忙问:“你有什么话?快说!”

董公说,“俗话说‘顺德者昌,逆德则亡’,‘师出无名,事必无成’。大王如今师出无名,只不过是为了争夺土地,即使一仗打败项羽,天下之人也不会心服。项羽不讲道义,弑杀义帝,已经成为天下百姓的敌人。仁不凭勇,义不恃力,大王应该带领三军,为义帝发丧,传檄天下诸侯,一起联兵讨伐项羽。”

刘邦觉得董公说得有道理,心里很高兴,立即为义帝发丧,下令群臣素服,士兵戴孝,传檄天下诸侯,檄文说:

天下诸侯共立义帝,北面为臣。项羽大逆不道,强占彭城,弑杀义帝,人神共愤。寡人悉起关中之兵,会合天下义士,愿跟着各位诸侯王一起讨伐项羽,为义帝报仇雪恨……

义帝活着的时候,本是项羽手中的一张大牌,项羽弃之如敝屣;死了以后,刘邦顺手捡起,用途却很大。他派人四处传送檄文,天下诸侯闻风而至。董公等人一席话,就让刘邦在不到一月之间,网罗兵将多达数十万之众。刘邦于是更加飘飘然,专门请来韩信等人,商议攻打项羽之事。

韩信说:“行军打仗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必须明察天时地理,看岁星,推命运,才可以兴师动众。我每天晚上都观察天象,认真分析和推算了大王岁命,目前不能出师。与其盲目行动,不如休兵养士。等到明年,必定能破楚。大王如果硬要用兵,韩信不敢奉命。”

刘邦不听,反驳韩信说:“我拜将军为大将不到两个月,将军力劝寡人出兵东征,很快就平定三秦大地。现在兵强马壮,远非昔日可比,将军为什么反倒惧难不干了?”

韩信说:“大王虽然夺得关中大地,但实际上并没有和项王正面打仗。如今项王的势力如日中天,正是强盛的时候,幸好他正忙着与齐、梁争战,燕、赵又从中作梗,天下诸侯都分散了项王的力量,大王正好进行各方面的准备。目前,大王虽然拥有数十万兵马,但是缺乏必要的训练,还不能用以对抗强敌。等到明年,项王疲惫,大王有了充分准备,乘机挥师攻打,哪有不胜的道理?何必忙于一时?”

刘邦不高兴,说:“机不可失,时不可违。如今项王出征在外,正是我夺取彭城的大好时机,哪有不胜的道理?将军带着人马去镇守三秦,我亲自去征伐项王。我如果失利,将军就赶快来救援,也是将军的功劳。”

刘邦上下嘴唇一碰,剥夺了韩信的兵权。

张良等人见此,急忙苦劝,可是刘邦哪里听得进去。

韩信又说:“项王勇冠天下,历来所向无敌,汉军恐无大将与之匹敌!大王一定要审时度势,千万不要轻敌冒进!”

郦食其觉得韩信言之有理,认为汉军失去韩信就失去了主心骨,忙劝韩信:“将军与其为汉王精心策划,不如跟着汉王一起去攻彭城,何愁大功不成!”

韩信说:“秦地刚刚归附,汉兵尽数出征,万一失利,人心不稳,一定会有反叛!那时无家可归,后悔莫及。我愿带领本部人马镇守三秦,保证根本,进可攻,退可守,这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把帅印交付汉王,韩信自带人马镇守三秦大地去了。

刘邦夺了韩信兵权,喜不自禁,不管三七二十一,带领大军就杀奔彭城。沿途郡县风闻刘邦要攻彭城,纷纷拜会,只有赵相陈余,派使者告知刘邦:只有刘邦杀死张耳,他才肯出兵。

刘邦自然不会杀死张耳,想来想去,才终于想出了一条瞒天过海之计:他令人寻来一个与张耳相貌相差无几的人,斩首送给陈余,陈余派兵相从,刘邦就凑齐了56万大军。

汉元年(公元年206年)四月,刘邦兵过外黄,彭越率兵来会,刘邦任命其为魏相,令他率兵去夺梁地。自己带着大兵横渡汴河。三军争渡,有一军士被推落水,众人喧哗不已,肆无忌惮,诸将没人能够禁止。可见乌合之众是何等可怕。

刘邦忙召陆贾、郦食其等人计议:“由于没有三军主帅,军士缺乏纪律。我想在诸将之中选择一人为帅。魏豹是魏王孙,人们称他赛太公,我想把帅印交他掌管,诸位以为如何?”

陆贾说:“魏豹言过其实,恐怕难为大将!”

郦食其也说:“张良也看不起魏豹,况且,魏豹与诸将关系不和,恐怕难以服众!”

陈平也说:“魏豹有小才而无大器,最终难以成就大事。”

刘邦不顾众人反对,说:“魏豹门第高贵,五世将种,与韩信受辱胯下,乞食于人迥然不同。拜为大将,诸将岂有不服之理?”

刘邦说不出魏豹有何超人之处,只说他与韩信出生有异。正因为如此,他迟迟不拜韩信为将。他应该明白,韩信攻必克,战必胜,那是大多数的人都望尘莫及的。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刘邦但凡不听下属劝告,必败无疑。

魏豹就这样迷迷糊糊地当上了大将,自我感觉良好,竟不推辞,点校三军,调配诸将,催动人马,开赴彭城。

楚都彭城守兵很少,又无险可守,刘邦不费吹灰之力,进入彭城,自以为立下不世大功,暗笑韩信、张良等人见识短浅。

刘邦进入彭城,看到楚宫宏丽,自个儿走进后宫,收宝物,取美女,朝饮醇酒,夜拥娇娃,享受人间温柔之情。各路将士,上行下效,日日逍遥,好不快活。

彭城失守的消息很快传到城阳,项羽暴跳如雷,留下龙且、钟离昧率兵攻齐,自带3万精兵,由鲁地出胡陵,到萧县,直抵彭城以西。

《资治通鉴》综合《史记》等书所载,作了如下描叙:

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死者十余万人。汉卒皆走南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会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刘邦这一仗,真是兵败如山崩,狼狈不堪,如果不是那一阵神风,刘邦可能死于乱军之中也未可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刮开了楚军铁桶一般的重围,刘邦居然能够在慌乱之中策马前行,逃出重围。

大风稍停,项羽重整兵马,但是刘邦却不知去向。范增忙劝项羽务必趁此机会擒拿刘邦,否则将来恐怕难有如此机会。项羽立即命丁公、雍齿率领3000骑兵,务必星夜追赶。二人得令,带兵向东南大道追赶刘邦。

刘邦在彭城战败,被雍齿追赶甚紧,正好一路大军到来,打着“兴刘破楚大将军韩信”和“司徒张良”的大旗,雍齿知道难以取胜,领军逃遁而去。这支部队是张良、陈平收罗的3万汉兵残卒,打着韩信旗号,一路找寻而来,不想在此处遇着刘邦。

张良、陈平大喜。

汉王说:“二位再三劝我今年不可兴兵,寡人失听,果然丧师失家,实在羞愧不已。如今又得先生收兵相救,深恨魏豹匹夫智疏才浅,丧我五十六万大军,后悔不及。”

张良劝解说:“大王不要再后悔。此处不可安营,如果楚兵追来,何以御敌?不如急赴荥阳,暂时屯住人马,再整军威,仍以韩信为帅,以雪彭城之耻!”

刘邦此时自然言听计从,催兵往荥阳而去。

荥阳守将韩日休,听说汉兵到来,即开城迎接刘邦入城。数日之间,樊哙、周勃、王陵等一干将领,各带不等人马,相继来到荥阳。只有魏豹到了今日方知自己是个什么角色,惊恐惭愧交加,径自回平阳去了。

丁公、雍齿回奏项王,备言追赶详情。项羽无所谓,可是范增追悔不已,对项羽说:“刘邦虽败,尚未与韩信遇敌。昨日用兵之人仍是魏豹,刘邦误用言过其实之人,所以遭此失败。若遇韩信用兵,大王切不可轻敌!”

项王笑道:“韩信在楚,其能不过如此。亚父何必赞扬至此?韩信如果真有大才,昨日也跟着刘邦一起进彭城,哪里又有睢水如此之败呢?亚父不必过虑!”

范增似乎觉得项羽分析得有道理,无言而退。其实,了解双方情况的人,都觉得项羽的理由不充分。由于刘邦急躁冒进,轻用乌合之众、训练无素之军,破坏了韩信、张良的总体部署,延缓了战争的进程。

这一仗,项羽3万人破刘邦56万人,抓获了刘老太公和吕雉,已经归附的诸侯又纷纷反汉降楚,刘邦的这一重大失误,造成多么惨痛的后果。所以,我们不得不说,项羽与刘邦单个相比,项羽远胜刘邦,但是刘邦的用人谋略却远远超过项羽。彭城一战,实际上是刘邦急于求成而冒险的表现。这次失败,时机不成熟,军纪很涣散,而且正值项羽势力强盛。结果是直接导致以汉为核心的反楚联盟的土崩瓦解,延缓了统一战争的进程,刘老太公也被项羽抓去做了人质。刘邦无可奈何,不得不退守荥阳,刘、项相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魏豹反水

刘邦败后,诸侯纷纷顺风倒,背汉附楚去了,其中就包括刘邦攻打彭城时的三军主帅魏豹。

彭城惨败之后,通过张良的调度,韩信利用车战打败了项羽。楚、汉双方罢兵,项羽清点军马,损失惨重,忙向范增问计。

范增说:“如今新败,不可用兵。刘邦在彭城用魏豹为大将,后者丧师辱军,时刻害怕刘邦治罪。如今刘邦返回关中,魏豹告假回归河南。魏豹一定意欲再次纠合人马,谋求独立。大王差遣一位能言善辩之士,只需数句言语,必然鼓动其心,反汉之心必定。魏豹反汉必然附楚,而只有韩信才能抵敌魏豹,韩信攻打魏豹,那时大王乘虚奔袭荥阳,何愁大事不成?”

项羽听说,忙问:“差何人前往?”

项伯说:“我跟一个相命先生许负交往不错,此人正在河南,与魏豹深交,魏豹每遇大事,都要叫此人看相行事,言听计从。我写一封书,差人送给许负,只需一言半语,大事必成。”

范增在一旁称善,项羽于是嘱项伯行事。许负接到项伯专人送来的信件,尽知详情,认为项羽势大,项伯情重,即往魏豹府中拜见。魏豹此时也正想礼请许负为他相面,忙叫请入。

魏豹说:“我正要派人相请先生,看看近日气色如何?”

魏豹准备反汉自立,所以准备请许负为他作一决断。

许负一听,正好就汤下面,忙说:“大王未曾用过酒食,正好看看贵气。”

魏豹忙说:“有请。”魏豹近来兵败,劳顿,许负看来,一无良兆,只得玩弄相命先生巧嘴说:“大王贵相,红光满面,喜气重重,百日之内,大王心想事成,大功立成,岂止王爵之尊,九五之位可正。”

一句话,正好说在魏豹心坎之上。

许负进而说:“愿望王后尊面,看看后宫之气。”

魏豹忙叫唤出。许负一见,伏地便拜:“娘娘贵不可言!他日当母仪天下,下臣绝不敢谬言。”

魏豹暗喜,心想:“我有九五之尊,夫人怎不母仪天下!”

许负走后,魏豹起兵反汉。

大夫周叔劝他“切切不可”。

魏豹说:“汉王刘邦前日用我为大将,不想大败,被他羞辱一场,夺去帅印。而今韩信为帅,大败项羽。刘邦整天当着诸将骂我,早晚必然加害,今日不反,更待何日?”

周叔说:“千万不可。汉王宽厚,天下归心。韩信用兵如神,项王尚且不能抵敌,大王兵微将寡,怎能与汉兵为敌?专心跟着汉王,不失魏王之位,不可欲心太甚!”

魏豹说:“天命所归,何在弱强!许负之相法,不是你等可知!”

周叔说:“先论人事,再说天理,人定胜天。轻信相士胡言乱语,仓促兴兵,亡在旦夕,大王切不可为!”

魏豹大怒,斥退周叔,命柏直为大将,冯敬为骑将,项它为步将,封锁黄河渡口临晋关,阻止汉军,上表复降项羽。

刘邦听说魏豹已反,笑着说:“匹夫反叛,能成什么大事!”就要兴兵征讨。

郦食其说:“大王兵马久动未息,如又兴师征讨,唯恐师劳力竭。我与魏豹交好,愿前去以理劝他,如果他不回心转意,大王再兴兵讨伐不迟。”

刘邦高兴地说:“如果先生凭三寸之舌说服魏豹来降,可是万金之力,千城之功。”

郦食其来到河北直接去见魏豹。

魏豹说:“故友远道而来,要为刘邦当说客吗?”

郦食其说:“我不顾路途劳顿,不是为我自己打算,实在是念及故人之情,特来陈说利害,可从则从,不可从则已,大王何必疑为说客呢?”

魏豹笑着说:“请先生说吧!”

郦食其说:“人不能首鼠两端,脚踏两只船。多疑之人常是败家,反复无常之人往往自取其辱。如果大王昨日降汉是对的,那么今日投楚就错了;如果大王今日降楚是对的,那么昨日投汉就错了。是非颠倒,反复无常,岂不自遭其祸。况且当今天下大势,不识时务者,认为楚强;能明天之大势者,必然会知道汉王当兴,楚王当败。汉王宽仁而项王暴戾,汉王明智而楚王愚蛮,不用细说,已是明明白白的事情。大王归汉,实为上计,而今复归楚王,实在是反复不定。以我之见,不如罢兵息战,一心一意依附汉王,大王可以永保富贵!”

魏豹说:“汉王谩骂无礼,辱人太甚。我既然已经动念,没有再生反复之理。大丈夫顶天立地,岂肯久居人下?苏秦、张仪再生,我的心也不能改变!”

郦食其知他已经鬼迷心窍,非言辞可动,十分惋惜,告别回报汉王。

刘邦问:“魏豹主将是谁?”

郦食其答:“柏直!”

刘邦说:“此人乳臭未干,黄口小儿,怎能比我大将韩信!骑将是谁?”

“冯敬,秦将冯无择之子。”

“此人虽有贤名,但是缺乏智谋不能敌我灌婴。步将是谁?”

“项它。”

“不能抵挡我的曹参,我可以高枕无忧了。”

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率兵攻打魏豹。

韩信得令,询问郦食其说:“魏豹没有任用周叔为大将吗?”

郦食其回答说:“是柏直。”

韩信说:“只不过是小子!”遂率师进兵。

韩信率领汉兵来到临晋津(今陕西大荔东朝邑旧县城东黄河西岸),看见魏兵早已到来,只得传命兵将安营,与魏豹隔河相拒。

韩信密令灌婴:“魏豹凭借黄河天险,不设舟桥,不用船只,我军也一时难以打造这些器械。你带着能工巧匠伐木打造木罂,此物渡河最方便。”

灌婴领命,监督工匠加紧打造,不久就造出了数千个木罂。韩信又令灌婴砍伐木材,将木罂缚在木材上制成木罂筏子。

韩信一面加紧制造各种渡河器械,一面亲自带领士卒在黄河边上练习渡河,做出强渡的样子。魏豹、柏直看到汉军聚集对岸操练演习,加倍小心,四处抽调兵将防守。

一日傍晚,韩信查验渡河器械完毕,命令灌婴率兵数千,摇旗呐喊,登船佯攻,准备渡河。他和曹参统领大军,搬运木罂,星夜赶到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将木罂放于黄河中,每个木罂可载两三个士兵,用木作桨,向对岸划去。木罂筏子则运载车马辎重,往对岸渡去。大队人马渡过黄河,居然没有碰上一个魏国之兵。

汉军渡过黄河,往北不断推进,一路席卷而去,魏兵几乎难以抵敌,很快攻占安邑(今山西夏县北)。魏豹听说汉军已从夏阳渡过黄河,安邑等城先后失守,一时六神无主、战战兢兢。

魏豹仓促之中,急率大队人马离开临晋渡口,回师救急。汉兵与魏兵在曲阳相遇。汉兵本来孤军深入,有进路无退路,韩信、曹参亲自督战,无不以死相拼。魏豹本来就是一个胆怯无谋之辈,汉军如潮水般席卷而来,喊声、鼓声,震得大地发颤,魏豹首先失去斗志,抢先带头逃跑。兵败如山倒,群龙无首,纷纷溃退。汉军乘势追赶,哪肯有半点放松。魏豹逃到东垣,被汉军团团围困。魏豹外无救兵,内无斗志,穷途末路,只剩下一条路,下马伏地,投降汉军。

众将押魏豹来见韩信。

韩信说:“汉王命你为元帅,统领几十万大军,睢水一阵丧师三十多万,睢水断流。主上不忍加诛,只是夺去帅印,不失王爵之贵。你应该感激不尽,思恩图报,如今反而听信术士谎言,贸然起兵谋叛。如今被擒,本当杀戮。但念你为一国王爵,若汉王宽恩,或许可免你一死。”

韩信令军士用囚车监押了魏豹,驱兵攻占魏地,安抚百姓,先叫周叔管理国事,派人押送魏豹及其家属去荥阳,听候刘邦发落,又修书一封,请求添兵3万,继续北向伐赵。

刘邦听说韩信准备北伐燕赵,东击齐鲁,南绝楚军粮路,立即拨出精兵3万,令张耳率领,前往魏地辅助韩信。

魏豹押到,刘邦一见勃然大怒,下令推出斩首。魏豹本来害怕刘邦,顿时吓得双腿发抖,下跪求饶。刘邦见如此状况,可怜之意顿生,念他曾经东征彭城,胆小无能,难有什么作为,遂饶恕不杀,只将他痛骂了一顿。魏豹捡得一命,急忙叩头谢恩,唯唯诺诺而退。

刘邦又下令,魏豹家属削官为奴,带上堂来过目。魏豹夫人薄氏长得花容月貌,令先发往织室作工。薄氏后来成了刘邦之妾,生子继位为汉文帝,正应了许负看相时说魏豹夫人将会“母仪天下”的那句话。

魏豹的确属于无能之辈,且反复无常,缺乏自知之明,不听郦食其苦口良言,而以相士之言作为行动准则,企图与刘、项三分天下,可悲之极。结果一战为虏,成为千古笑柄,令人可笑又可气。

韩信将兵

韩信用声东击西之计大败魏豹、尽定魏地后,设置河东、上党、太原三郡,训练兵马,等待刘邦增兵。不久,张耳率3万汉兵到来,开始进攻赵地。

刘邦东征彭城之时,曾经联合赵王赵歇和赵相陈余一起攻楚。陈余深恨张耳,以刘邦杀张耳为出兵攻楚条件。刘邦寻找一个外形酷似张耳之人斩首送给陈余,陈余于是率赵兵协助刘邦攻楚。彭城刘邦兵败,陈余知道张耳未死,立即反汉归楚。陈余本来被赵王歇分封在代地,但是由于赵国初立,所以陈余仍在赵为相国,命夏悦为代相驻守代地。

韩信为了翦除赵国羽翼,决定先攻代郡。韩信率领汉军人马,直扑代郡。夏悦得情报,急与诸将计议。

夏悦说:“韩信人马如今离城三十里扎寨安营,乘胜而来,气骄意盛;我军以逸待劳,正该趁其立足未稳,攻其不备,定获全胜。”

众将以为此乃妙计,各个依命而行。

韩信安营完毕,急召诸将听令说:“夏悦等人素知用兵,一定会趁我远来疲惫,乘机攻打我军,我等应将计就计……”

诸将得令,各自准备而去。

夏悦率领1万代兵,直奔韩信大寨杀将过来,午后时分,摆开阵势,直讨韩信答话。汉军军门开处,曹参出马,一面将旗跟随而出“汉大将曹参”。汉军旌旗不整,队伍零乱。

夏悦大笑:“人说韩信胯夫善能用兵,如今这样用兵,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大声喝问:“韩信胯夫为何不来受死,派你这样一个无名小卒出战,污了我的刀剑!”

曹参大怒,指挥汉军与代军交战。两军交战没几回合。曹参引着汉军败走,夏悦率代兵随后追赶。汉军在前面逃跑,代军在后面追赶,两军且战且走,不觉已过20来里。忽然喊声大震,左右两边杀出两支汉军,截断了夏悦大军退路。曹参引兵杀回,三路夹攻,夏悦大败,慌乱中率百十骑兵往平山逃去。

现在轮到汉军追赶代军了。代军在前,三路汉军在后,追杀不过一二里,前面又是一路汉军。夏悦大惊失色,无处逃命,只见山旁微露一丝亮光,急忙奔去,原来这是一条山谷,夏悦进得来出不去,只得拼命往前逃命。只听前面一声炮响,原来韩信伏兵在此。夏悦走投无路,被汉军生擒。

此地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阏与。

公元前270年,赵国大将赵奢曾在这里凭借险要的地形大败秦军,而今夏悦被擒,历史又在这里重演。

夏悦被擒,押回汉军大营,已是半夜三更。

韩信中军坐定,陈列刀枪剑戟,十分威武雄壮。小校将夏悦押进中军。

韩信说:“汉王仁义,威名广布海内,你等如何不如归附,远劳王师?而今军前被擒,理当安心归顺,勿生叛逆之心。”

夏悦说:“我也想自立为王,如今被擒,一死而已,决无投降之理!”

韩信骂道:“夜深杀你,难以号令三军,细心监押,明日开刀问斩,号令三军。”

代郡城中不断有残兵逃回,叙说夏悦出战之情。守将惊恐不已,四处巡察,小心守城。次日韩信率兵来到城下,城中闭门坚守,不肯出降。韩信将夏悦押到城下,传示城上,急早归降。

城中主将见夏悦被绑缚着囚在陷车之中,大哭而言:“我不忍看到将军如此被虏,我的心已破碎!”

夏悦乘机大叫:“一定要以死固守,不要因为我一个人而投降一个胯夫!”

韩信闻报勃然大怒,下令将夏悦自囚车中取出,在城下斩首示众。城中主将见此情况,大叫一声,从城上一跌而下,堕城而死。城中群龙无首,开城投降韩信。

韩信引兵入城,安民已毕,差人赴荥阳报捷。

韩信料敌如神,未雨绸缪,又为汉家夺下若干城池。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发兵由代地进攻赵国。

赵王歇与陈余听说韩信已灭夏悦,夺取代地,忙引兵马,驻扎在井陉口,号称20万大军,阻止汉军前进。

井陉口位于今河北省井陉县北的井陉山上,叫井陉关,也称土门关。

宋白《续通典》说:“镇州石邑县有井陉山,甚险固。”

《穆天子传》注:“燕、赵谓山背为陉。陉山在县东南十八里,四方高,中央下,如井,故曰井陉。”

陈余的20万赵军就驻扎在这易守难攻之地,专等韩信、张耳来攻,仿佛在守株待兔。

韩信当然不会轻举妄动,把兵马驻扎在井陉口的另一头,派出密探,四面打探陈余军情。

赵军谋士广武君李左车给陈余献策说:“汉将军韩信涉西河,擒魏王;夺代郡,虏夏悦。如今张耳为辅,欲攻赵国。这是乘胜利之师离国远征,其锋的确难当。但是,‘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寻柴为炊,师难饱腹’。井陉之路,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成列。韩信如果由此进军,粮草辎重必在后面。请拨给我精兵三万,自小路偷袭,截断汉军给养。丞相深沟高垒,坚壁固守。汉军前不能斗,退不能回,野无所掠,必然粮断水绝,不过十日,两人之首,必至麾下。希望相国采纳我的建议。否则,必为韩信、张耳所困。”

陈余素以儒者自称,不听李左车之计,反而说:“我本仁义之师,不用诈谋奇计。兵法常说‘十则围之’,‘倍则战之’。如今韩信之兵虽然号称数万,其实不过数千,千里奔袭赵国,早已疲劳至极。如今遇到如此之辈尚且避而不战,今后若遇到大敌,又该如何对付呢?这样,诸侯都会认为赵国胆小怕事,动不动就会向我赵国用兵!”

陈余可谓迂得可以,似乎又是一个宋襄公。辞退李左车,不用其谋,只在那里坐等韩信率兵到来。

汉军密探得到如此消息,飞报韩信。

韩信大喜,方敢引兵从井陉口进击赵军。韩信大军开到距离井陉口30里地,下令扎寨安营。

夜半时分,韩信召来常山太守张苍,拨给2000军马,人持一旗,从僻静小路偷偷逼近陈余寨棚,潜伏在草丛之中,以观动静。

韩信密告张苍:“我军与赵军对敌,我军诈败,赵军必然空营追赶。你指挥士兵冲进赵营,拔尽赵国旗帜,全部插上汉军红旗,坚壁拒守,不必参战,赵军自会不战而乱。”

张苍等人得令而去。

天边刚露出一丝晨曦。

韩信军中传出号令:“今日破赵会食!”每个军将只分到一份早餐。后人如淳说:“小饭日餐。言破赵乃当共饱食也。”因此诸将皆不敢相信,但是军令如山,只听得整齐而有力的一声回应:“是!”

韩信自领1万人马先行,渡过槐河,在岸边排下阵势。赵军看到韩信背水列阵,尽皆发笑,认为韩信实在不会用兵。汉军将士心中也疑惑不已。但是韩信用兵神出鬼没,军律甚严,只得依令而行。

太阳东升,阳光普照大地。

韩信对张耳说:“赵军不见我军大将旗帜,恐怕不肯出来交战,我俩必须亲自督战。”

韩信、张耳披挂上马,率领万余精兵,前面尽布大鼓旌旗,杀进井陉口中。

陈余在赵营之内,看到韩信、张耳如此耀武扬威,大模大样地闯入井陉口,不禁产生被人轻视之感,特别是见到他的仇人张耳,顿时气得咬牙切齿,立即下令,开营迎敌。

井陉口中,道路狭窄,双方都难摆开阵势。赵军人多势众,拼命向汉军压过来;汉军也不示弱,个个奋勇当先,舍死激战。

大战良久,韩信下令诸将尽皆抛弃大鼓旌旗,一时漫山遍野,全是汉军旗鼓。韩信率兵固守河边阵地。

赵军看到如此众多的战利品,纷纷抢夺,以便邀功请赏。陈余等人率兵直追韩信,认为韩信不过如此而已。

只听得韩信高呼:“前面深水,后有追兵,你死我活,在此一举。后退半步,立斩不赦!”

汉军素惧韩信法度,谁敢怠慢半分,人人回身奋战,莫不死拼,无不以一当十。俗话说:一人舍死,十夫难当。汉军数万之众,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陈余见汉军败退,正在高兴,不料汉军忽从营中杀出,个个突然间都变成了亡命徒。赵军争抢旗、鼓,队伍混乱,虽然人多,但是很难击退汉军。

两军混战,难解难分!

张苍率领的2000士兵看见赵军纷纷出营抢夺汉军旗、鼓,飞快驰入赵营,尽拔赵旗,插上汉军红旗。

赵军突然看见自己的营寨尽被汉军占领,一时间全无斗志,纷纷后退。陈余连诛数人,也不能禁止。汉军看见赵军后退,攻势更加猛烈。赵军死伤无数,陈余死于乱军之中。赵军只剩下投降一条路可走了。

韩信此役,真是“灭此朝食”。一天之晨,破赵20万众,擒赵王歇,杀陈余。韩信此法,谓之背水列阵。

《史记·淮阴侯列传》曾经记下韩信对这场战斗的分析和评论:

诸将……问信曰:“兵法:左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

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曹操注《孙子兵法》说:“前有高山,后有大水,进不得,退有碍者。”这就是曹操对“右倍山陵,前左水泽”的解释。韩信就是在这种地形展开战斗的。值得注意的是,韩信置之死地的时间很短,只有半天;并且还有一支2000人的队伍在策应,所以韩信能够出奇制胜。而三国时期的马谡虽然也将队伍置之死地,但是由于时间太长,所以士气很快被削减了。兵法阐述的是一般原理,全在于灵活运用,千万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韩信大破赵国之兵,下令不得杀害广武君李左车,有能活捉者悬赏千金。李左车被士卒活捉绑缚韩信军中。

韩信走下帅座,亲手解开绑缚绳索,将李左车扶上座位,以师长之礼相待。

李左车很是感激。

韩信问李左车:“学生准备北攻燕,东伐齐,怎样才能事半功倍呢?”

广武君李左车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大夫,不可图存。我是一个战俘,有什么资格讨论大事?”

韩信真诚地说:“古时候的百里奚居住在虞国而虞国灭之,在秦国为官则秦穆公称霸,不是在虞国就愚蠢,在秦国就聪明,而在于是得到重用还是得不到重用,当官的听从建议还是不听从建议。如果成安君陈余听从先生之计,我韩信已被擒拿了。因为陈余不用先生之谋,所以韩信才侥幸取胜。”

广武君李左车为之感动,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常言说:‘狂夫之言,圣人选择。’虽然我的愚计不一定有用,但是愿意效劳。成安君陈余有百战百胜的良计,但是一旦失去机会,军败身亡。目前将军涉西河,虏魏王,攻代郡,擒夏悦,一举而下井陉,一早晨破赵20万众,诛陈余。将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整衣甘食,倾心听从将军之命。这些都是将军的长处。但是,汉军久战疲惫,必须休整。如今将军企图用疲惫之师去攻打燕国的坚城深池,持久作战,急切不下,兵势减弱,粮草匮乏。弱燕尚不能下,而齐国必然拥兵自强。与燕、齐相持不下,刘、项之争何时能见分晓。这些就是将军的短处。善用兵之将,绝不会以短击长,而是以长击短。”

韩信说:“先生之言,鞭辟入里。为今之计,该如何是好呢?”

李左车说:“目前将军之计,最好是案甲修兵,安抚赵国,抚恤孤老。这样,百里之内,牛酒日至,自然会来犒赏三军。北边的燕国,派一个能言善辩之士,持一份安抚招降之书,让燕国感到以兵相抗的威胁,燕国必然会卷甲而降。燕国归顺,宣言于齐国,齐国也会闻风而从。即使企图支持齐国反汉之人也无能为力了。如果这样,那么天下大计可图。用兵本来讲究先礼后兵,就是这个道理。”

韩信十分高兴,听从李左车的建议,派使者去燕晓以利害,燕国果然闻风而降。韩信忙派使者到荥阳向刘邦告捷,并请立张耳为赵王,安抚赵国。刘邦同意,立张耳为赵王。张耳本来就是项羽所封的赵王,所以名正言顺。从此韩信、张耳在燕、赵之间进行安抚两国工作。韩信用李左车之计,又轻取大燕。

刘邦惨败之后,为了集中力量攻伐项羽,韩信建议首先扫除反叛的诸侯,再与项羽决战。刘邦采纳了这个建议,使得韩信不仅平叛了魏豹,还连克赵国、齐国等地,为刘邦自己在楚汉相持中积蓄了足够的力量。

荥阳相峙

荥阳以北有一城名成皋(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又名虎牢关,两城南北连成一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成皋靠山临水,地形十分复杂,进可攻,退可守,是关东进入关中的咽喉要地,又是关中威慑关东的军事重镇。成皋、荥阳一线,黄河与济水在这里会合,又有鸿沟与淮水流域相通,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刘邦调兵遣将,决心在这里阻击楚军,形成武装割据的形势。

楚军准备乘刘邦彭城新败,一举攻入关中,消灭刘邦。但是,由于张良、韩信的巧妙调度,萧何又从关中不断地送来兵马粮草,阻止着楚兵西进。

韩信向刘邦推荐故秦将领李必、骆甲为骑兵主将,两人推辞不就。刘邦只得令灌婴为骑兵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率兵前去阻止楚军西进。韩信巧妙调度,与楚军交战3次:一次在荥阳之东,两次在荥阳以南的京亭、索亭之间,打败楚军,有效地阻止楚兵西进势头,形成相持之势。

韩信又奏请刘邦,指挥将士沿着河畔修筑甬道,运送敖仓储备粮食,供给军需。两军局势日趋稳定。

六月,刘邦看到局势渐稳,把军权重新交给韩信,自己携儿带女,返回他在关中的临时首都栎阳。刘邦回到关中,水淹废丘,消灭了章邯的残余势力,立儿子刘盈为太子,大赦天下,罪人充军,命萧何辅佐太子守卫关中,并制法令、立宗庙、建社稷、修宫室、置郡县,稳定后方,筹备给养,补充兵源。

八月,刘邦返回荥阳,督兵东征天下。

为了打败项羽,刘邦与张良商议用人之事。

刘邦说:“今日汉兵虽然又逐渐强大起来了,但是三军无帅,难以调用。韩信因为前日被夺帅印,一向消息全无,寡人新败,也不遣人救援。此时再起用,寡人问心有愧,恐怕难服其心。先生有何妙计,让韩信不请自来,趁机重新拜帅,制服其心。”

张良说:“这也不难。我亲自去见韩信,管保韩信自来。但是韩信只能抵挡一面,韩信以外,九江英布、大梁彭越,都有大将之才。如果再得此二人,楚败无疑。”

刘邦说:“英布是楚王亲封九江王,怎肯归附于我呢?”

张良说:“英布虽然是楚臣,但是近来与项羽产生了矛盾。前些日子,英布带兵追赶太公,兵败回楚,被项王责骂侮辱,回到了九江。项王攻打齐、梁,派使令英布出兵,英布只派少许弱兵相助,因此项羽与英布已经矛盾重重。趁英布心怀二志的时候,大王派一个能言善辩之士去游说他,他必然会归附大王。”

方针虽然确定,可是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拉拢英布的工作是很困难的,需要有位胆大心细、能言善辩之士,而郦食其虽然能言善辩,可是常常过分夸张,对质朴而个性强悍的英布来说,这样的人是不合适的。由于找不到适当的人选,刘邦为此相当头痛。

彭城败讯传出后,镇守关中的萧何便将关中守军分出一个军团去进占米仓荥阳,以断绝楚军和其他诸侯军对中原粮食的控制。接着他急速编组未满20岁的青年军和年纪较大的老弱军,由其负责关中地区的守备,以及关中和荥阳间的联系和补给。

刘邦经常说:“只要萧何还在,我就有拼下去的本钱!”

稍微安心后,如何拉拢英布成了他近期须全力以赴的主要工作目标。

英布是项羽手下大将,而且脾气暴躁,搞不好便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风险。

刘邦因找不到适当人选而感到焦躁不安,心想或许可以运用激将法来看是否有勇于建功的奇才,因此他故意让左右侍卫放出风声:“真是一群庸才,没有一个能共同策划天下事的。”

果然有位叫做随何的人有了反应。随何的官位是谒者,是庆典或国家间交往的礼仪官,这种官职一般都由儒生来担任。

刘邦本人不喜欢儒生,因为实在受不了他们的繁文缛节,什么事都磨叽。但儒生有不少地方很有用,譬如在举行仪式和国家间交往方面,他们很懂得要怎么准备,绝不会失礼或没面子,是颇让人放得下心的幕僚。

但是这些儒生一碰到办理大事就不行了,不但瞻前顾后,没有效率,并且缺乏弹性。所以刘邦在重要的工作上很少用到他们。

随何主动晋见刘邦,问道:“陛下认为没有人才,是什么意思呢?”

刘邦说:“如果有谁能为我说服九江王,让他背叛楚国,牵制项羽不敢离开彭城,那么只要再给我几个月的时间,我便能以全胜的方式取得天下了。”

随何大胆地表示:“我愿出使九江,做大王的使者。”

眼前实在没有人肯干这件事,既然随何肯冒险出使,刘邦自然非常高兴,于是派遣20人的特使团前往九江去游说英布。其实刘邦对随何并没有足够的信心,但策反英布是既定策略,就让随何去试试也好。

随何到了九江,住在九江王府对面的馆舍里,投书求见英布。

英布与谋士费赫商议针对随何之行的策略。

费赫说:“这次随何来,一定是因为汉王新败睢水,无力与项王为敌,差他来下说辞,劝说大王归汉。大王暂且以病推辞,不要轻易相见,让汉王知道大王分量。”

英布让门官告诉汉使暂且回去,等到自己病好了,再来相见。

随何得到回报,猜想一定是谋士费赫从中作梗,即到费赫门下求见。费赫返家,听说随何求见,想知道究竟,忙下阶迎接。

相见礼毕,费赫说:“大夫来此有何贵干?”

随何说:“汉王新败于彭城,在荥阳招募兵丁,着诸将各归乡里。我是六安人,久念父母之邦,归来拜扫父母之墓。经过九江,敬慕九江王英名,特来求见。九江王怀疑我是汉使,称病不见。我本来想一直到六安去了,但是怕此怀疑始终不解!所以特来拜见大夫,请求代为转告。并且,大王坐镇九江,应当折节下士,招募天下贤士,成为一代明主,使天下之人仰慕,大夫也因此可以成为辅弼贤臣。如今我慕名而来,却被拒而不见,四方贤士听说九江王倨傲如此,谁还愿来相投呢?像大夫这样的善辅之人,岂可坐视不言?”

费赫内心被随何说得忐忑不安,但脸上却不表现出来,从容地说:“大夫暂住一宿,待明日英王病情好转,我就入朝告禀。”

第二天,费赫去见英布,说:“随何不是汉王说客,而是归家探亲,途经九江,羡慕大王英名,特来请见。”

英布说:“慕名求见,拒之非礼。”叫人去请随何进见。

随何与英布相见礼毕,英布问道:“先生跟随汉王日久,必知汉王许多备细。前日汉王睢水之败,如何不用韩信?”

随何说:“前日汉王亲发手书,布告天下,为义帝发丧,兵将缟素,天下诸侯闻书而到者,都深恨项羽放弑义帝,都愿协助汉王讨伐项羽。因此汉王留韩信镇守三秦大地,作为大本营。不想霸王秘密派人持书,通告天下诸侯,放弑义帝之人是九江王。其罪尽归大王,因此诸侯转而深恨大王,不助汉王攻楚。因此有睢水之败。齐、梁、燕、赵都准备起兵与大王争衡。弑逆之恶,古今都认为是第一大罪,如果项王一旦把这个罪名公告诸侯,天下汇兵而来,大王尚且不知,而君王百姓都会把大王当成天下罪人,大王就是一家一户的去劝说,人们也不会相信了!大王凭什么立身于天地间呢?”

英布一听,起立北指大骂:“江中放弑义帝,实是项羽主谋,我不过是执行他的命令而已。如今却把这等恶名加在我的头上,让我一个人去遭受万世人的讥诮!”

随何急忙劝阻说:“大王不要生气,唯恐左右之人闻听,传入彭城,项王必加罪责。”

英布说:“我曾经常常思量,杀子婴,掘皇陵,弑义帝,这三件事都是项王之命,但是心中时常负疚不已,要是有朝一日,天下诸侯以此为借口,我怎么去辩白?哪知今日项王把这些罪恶都归于我的头上,我就是用尽长江之水、南山之竹,谁人又能明白我的内心呢?”

随何说:“大王要想表明心迹,这也不难,只要同心协力支持汉王,合兵伐楚,声讨项王之罪,清浊自然分明。如果像现在这样坐守九江,等到诸侯合兵讨罪,大王现今又是楚臣,即使有千张嘴巴,也辩白不清。以我愚见,不如归附汉王,让天下诸侯尽知,项王乃弑杀义帝主凶,大王为洗恶名,已经有了讨贼之举,这才是长久之策。如今形势,楚已经不如汉。大王不归顺万全之汉,而依附危亡之楚,恐智者不取。”

英布进前附身说:“我近日与楚有隙,也准备洗此不白之冤。我也知汉王为长者,实有心从之。先生少待几日,我当计议与先生同行。”

英布与随何正在密谋,左右传报楚使送项王诏书到。

英布叫随何进内室,忙接诏。诏书说:

九江王英布,偷安自逸,楚兵伐齐,装病不起;睢水会战,坐观胜负。朕劳师疲士,久无一言相慰,实失君臣之礼……会兵伐汉,星夜前来,毋误!

英布看完诏书,沉吟良久不语。

随何从内室走出,对楚使者说:“九江王已经归附汉王,哪有发兵助楚之理?”

楚使者惊问:“你是何人?”

随何说:“我是汉使随何,已与九江王约定同心伐楚,为义帝发丧,共诛暴逆,你尚不知进退?”

楚使看到英布不说话,又听到随何之言,知道事情发生重大变故,急欲下阶逃走。

随何说:“从项王诏书上看,已有杀大王之意,企图杀大王以灭天下人之口,使放弑义帝的罪恶,全部推到大王身上!大王应该立即斩杀楚使,表示助汉攻楚的明确态度!”

英布大怒,立斩楚使,扯碎诏书,起兵攻楚。项羽令项庄、龙且攻打英布。龙且击败英布军。英布准备带兵归依汉王,但恐目标太大,被项兵追杀,所以与随何自小路赶到荥阳。

随何带着英布去见汉王刘邦。刘邦正坐在床上洗脚,召他入见。

英布见此,懊悔不已,退出之后,与随何说:“我被你骗来依附汉王,我是一国王爵,相见之际,一点儿礼节都没有,让我进退两难。不如自尽,以惩罚我的不智。”

随何忙制止说:“汉王醉酒未醒,过一会儿相见,自有特殊待遇,大王千万不可性急。”

随何把英布介绍给张良、陈平,各自都有专门房舍,帷帐器用极甚齐全,饭食供给与汉王一般无二。英布又大喜。少倾,文武大臣一起陪英布进见汉王。汉王礼仪谦恭,态度亲近,君臣之间,毫无嫌疑。

英布自思:“汉王的确是忠厚长者,刚才差点自误。”于是死心塌地地跟了刘邦。

彭越又是怎样被刘邦收服的呢?

彭越是昌邑人,原先在巨野泽打鱼,后来当了山大王,也就是《史记》所说的“为群盗”。陈胜、项梁起事,他的同伙对他说:“而今豪杰并起,纷纷叛秦,你也可以组织一批人,效仿他们。”

彭越说:“方今两龙争斗,再等一时吧!”

这样又过了一年多,巨野泽中之盗百余人相聚在一起,一起去找彭越,请求说:“你来当我们的头头吧!”

彭越推辞说:“我不能带领各位弟兄,能力不足。”

众人强求不已,彭越方才同意。

彭越说:“明天早晨日出会集,迟到者斩首。”并反复告诫大家千万记清楚。

到了第二天,绝大多数人准时到达,但是还是有十几人迟到。最迟的一个到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彭越集合众盗训话:“我没有能耐,但是众位兄弟强推我为头头。如今约定会集,但是迟到的人很多,不可能尽皆杀头,如今把最后一人斩首示众。”随即下令他封派的司法官行刑。

众盗都笑着说:“何必如此严格,以后不迟到就是了!”

彭越大怒,亲斩最后到的那人,设立祭坛,号令群盗。群盗大惊,十分害怕,不敢违反彭越将令。彭越带领部属,攻城略地,收罗诸侯的散兵游勇,很快发展到千余人。

刘邦入关的时候来到昌邑,彭越就协助刘邦攻打昌邑。刘邦继续西进后,他仍然留在臣野。就是自那时起,他们有了交往。后来项羽分封天下,彭越又变成了项羽的部下。

刘邦冒险进兵彭城时,项羽伐齐、梁、燕、赵未回,彭城守将是彭越。因为是故交,刘邦就令陆贾修书彭越,历数项羽放逐义帝,残暴不仁等罪恶,力劝彭越开城投降,做一个流芳千古之人。陆贾带上书信,亲见彭越,劝说论理。彭越大喜,开城迎接汉王入城。刘邦被项羽打败后,彭越一直在楚地开展游击战争。

经过张良的推荐之后,为了联络彭越,刘邦派刘贾、卢绾带领人马前去寻找、安抚他,从此,彭越就一直在项羽的后方开展敌后游击战。当项羽带兵来攻之时,彭越领兵退走;当项羽带兵攻刘邦之时,他又率兵在后方骚扰。彭越十分了解楚地情况,楚军辎重粮草武器,大部分都囤积在燕西,但是平时兵力不足,一直未敢攻击。刘贾、卢绾带兵来后,彭越就决定偷袭楚军粮食辎重囤积之地。

彭越、刘贾、卢绾率领人马,借着浓浓的夜幕,悄悄地围住了这个楚军后勤补给之地。只见一些装扮为楚军的汉军潜进库区,四处放火,一时间火光冲天而起。守卫楚军方从梦中惊醒,正准备扑灭大火,四面八方喊声、杀声,惊天动地。楚军尚未组织有效还击,汉军早已杀将过来,杀得楚军四散逃命。燕西囤积物资,除了烧焚的,尽被汉军运走。彭越也是一个与英布类似的猛将,乘势夺取梁地,连下睢阳、外黄等17座城池。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四月,楚、汉相争到了最激烈、最残酷的时期。刘邦、项羽在荥阳相持一年之久,最后项羽采纳部下建议,派钟离昧切断了汉军敖仓的粮道和外援,把刘邦死死困在荥阳。刘邦被困城中,内缺粮草,外无救兵,情况十分危急。刘邦听从陈平、张良之谋,派使告知项羽,愿割荥阳以东之地与项羽讲和,寻求缓兵之计。项羽深恨刘邦反复无常,偷袭彭城,再加上范增等人力劝乘机消灭刘邦,项羽也欲置刘邦于死地,当然不肯尽弃前功,与刘邦签订如此孤城之盟。

眼望缓兵之计前途渺茫,刘邦更是忧虑重重,有惶惶不可终日之感。

刘邦召来陈平说:“天下动荡纷纷,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安宁?”

陈平献谋说:“项羽为人恭敬仁爱,守节之士、好礼之人都喜欢追随;但是,一到赏赐功臣,他又十分吝啬爵位和封地,因此真正有才能的人都不愿意依附他。大王虽然不讲礼数,品行清廉的人大都不肯曲节相从,但是大王能够慷慨厚封功臣,因而有才能的亡命之徒、嗜利之人都纷纷归依。大王如果能够去其短,用其长,天下弹指之间可定。但是大王秉性轻慢,动不动就出口伤人,怎么能够吸取项王之长,招纳廉洁之士呢?我反复考虑,可以搅乱楚国之人,就是项王的那些忠心赤胆的重臣,如亚父范增、钟离昧、龙且、季布、周殷这几人。大王如果舍得几万斤金子,施行反间之计,离间楚国君臣,让他们互相怀疑,上下离心。项羽本喜猜忌信谗,必然内讧日起,互相残杀。到了那时,大王乘机举兵反攻,楚王必灭。”

陈平的这篇策论,起伏跌宕,是经过长时间认真构思,反复揣摩而成的。陈平不怕刘邦生气,赞扬项羽讲仁谈义,是项羽的长处;而刘邦不讲礼数,出口伤人,是刘邦的短处。项羽手下之人品行高洁,而刘邦手下无赖颇多。

刘邦听了这些话,难免面红耳赤,但是刘邦夺取天下向来是不择手段的,所以他不会生气,大概他熟知“道吾弱者是吾师”的古训。

陈平告诉刘邦:楚军将士重身份、讲名节,因此难免迂腐,缺乏足够的争利进取精神;而汉军将士出身低微,虽然是一些争名夺利的亡命之徒,但是他们敢于赴汤蹈火,为吃一口饭就敢去杀人越货,极有进取之心。

陈平还告诉刘邦:项羽舍不得本来毫无实际价值的爵位,企图把天下装进自己一个人的口袋里,因此无法笼络人心;刘邦拿天下土地封赐下人,用本无实际价值的爵位换取将士的拼死图报,获得慷慨的名声,这正是夺取天下的正道。

像这样明白而刺耳的话,只有陈平这样有胆识的人才能说得出来;也只有刘邦这样大度的人才能够听得进去。刘邦“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任凭他支用,“不问出入”;刘邦可谓“用人不疑”。

陈平用重金收买楚军将士,一时间流言纷纷,竞相传言钟离昧等人为项羽部下大将,屡建奇功,但是一直不得裂地封王,企图与刘邦联合,消灭项氏而分地为王。项羽果然怀疑钟离昧等人,恐怕夜长梦多,拼死攻打荥阳。

刘邦组织将士拼死抵抗。

张良、陈平等人见形势危急,为了继续施行反间之计,假意派使去告诉项羽,刘邦情愿回军关中,把关东之地交还项羽。项羽久攻不下,又怕内部生变,不听范增劝告,只得派使者到荥阳城中与刘邦谈判,以便探听虚实。项羽派谁为使,史书没有记载,小说家们说是项羽的舅子虞子期。

虞子期到了荥阳城中,刘邦大睡未起,先被招到了馆舍里面。他进入馆舍,陈平等人即来相见,送上太牢大宴。太牢大宴是招待重要人物的宴席,一般不可轻用。虞子期进见,觉得刘邦确有求和之意。

尚未进食,陈平问虞子期说:“亚父派你进城,不知有何赐教?”

虞子期一惊,如实说:“我是楚王使者,不是亚父使者,不知亚父有何交代!”

陈平立即起身,出门低声对侍者说:“我还以为是亚父使者,原来是项王使者……”

虞子期在屋内听得清清楚楚,心中怀疑不定。侍者进到房内,将太牢大宴尽数撤去,只拿一些粗茶淡饭招待虞子期。虞子期心中十分愤怒,但是尚未见到刘邦,只得等候接见。

过了好一阵子,才有人来请虞子期进见刘邦。刘邦不在公堂接见楚使,而在内室外面接见。虞子期去的时候,刘邦尚未穿戴完毕,又被引到另一密室,等待刘邦收拾。

虞子期独自一人待在房间里,只见到处都是文书档案,忍不住随手翻看,不想竞发现一封不具姓名的书信,其书曰:

“项王彭城失守,兴兵远来,人心不服,天下离心,兵力不过二十万,势孤力弱。大王不可退回关中,急唤韩信回军,老臣与钟离昧等作为内应,楚军指日可破。黄金不敢拜受,破楚之日,愿裂地封于故国,子孙享受百世……”

虞子期大惊,这一定是范增密书,急忙藏于身上。哪知壁间早有人监视,见此情况,急忙报与张良、陈平。

过了不一会儿,侍者来叫虞子期去见刘邦。

刘邦依旧睡意浓浓,糊里糊涂地说:“吾跟项王都是楚怀王臣下,先入关中者为王,我先入关中,应当为王。如今已得关中,我要当王……”

虞子期听了半天不得要领,刘邦睡意来袭,两个女人扶入里屋歇息去了。虞子期只得出城将出使详情报与项王。项羽因此十分怀疑范增。

范增听说项羽派人与刘邦讲知,急忙进谏,项羽哪里听得进去,反把范增骂了一顿。

范增看到项羽最终难成大事,自己忠心耿耿反被怀疑,也生气了,请求项羽让他回归故里。范增可能也是赌气,哪知项羽更是薄情,竟同意范增的请求。范增解甲归田,又气又悔,回归途中死于彭城。

范增是项羽手下唯一的著名谋臣,竟被陈平用计除去。后来大将周殷在英布引诱下叛楚归汉,钟离昧也遭到疑忌。

范增之死,终于唤醒了项羽,招来钟离昧等人加以劝慰,驱兵向前,拼力攻城。荥阳城内,伤亡惨重,三军将士,筋疲力尽。荥阳朝不保夕。陈平、张良又献一计,派相貌与刘邦相似的纪信假扮刘邦,诈降项羽,刘邦乘机带谋臣将士弃城而去。

刘邦与项羽荥阳相峙的基本格局是:萧何镇守关中,补充兵卒和粮草,建设根据地;刘邦自统大军,正面牵制项羽;韩信开辟北边战场,征讨反叛诸侯,消除左右威胁,壮大力量,孤立项羽;彭越在楚国后方作战,牵制项羽,相约英布,共击项羽。刘邦在张良、韩信的精心策划之下,布局远胜项羽。

项羽破城

范增死后,项羽才恍然大悟,这是刘邦的离间之计,大怒之下,下令立即攻打荥阳,为范增报仇雪恨,项羽亲临城下冒着箭矢攻城。

就在刘邦走投无路之时,张良用计,让纪信代替刘邦出城投降,并留下周苛、枞公、韩王信等人守城,而刘邦自己则带张良、陈平等一班干将能臣,偷开西门,夺路而逃。

再说刘邦从荥阳逃到成皋之后,听说纪信被杀,又悲伤,又气愤,立即派人去关中要萧何征集人马粮草,准备再赴荥阳,与项羽死打硬拼。

刘邦帐下一位谋士辕生,献了一条调虎离山之计,说:“两家交兵,距今数月,我军十分疲惫。大王不用再去荥阳与项王争锋,只需率精兵从武关出发,直取宛洛。项王见此,必然顾及彭城安危,定会引兵拦截。这样,可以减轻成皋的压力,我军可以乘机得到休整。大王在宛城,高城深池,固守不战,等到时机成熟,再回荥阳,一决雄雌!”

刘邦采纳了辕生的意见,出兵武关,直抵宛城,深挖护城河,加固城墙,积蓄粮草,以逸待劳。

项羽听说刘邦引兵南进宛城,害怕汉军深入楚地,又占彭城,忙撤荥阳之围,赶赴宛城,找刘邦决战。刘邦凭险固守,项羽一时难以取胜。项羽虽然不断胜利,但是被刘邦和他的手下人弄得一筹莫展。

正在这时,被刘邦封为魏相国的彭越带兵转战楚、梁之间,打败下邳楚军,杀死楚将薛公,气焰十分嚣张。项羽大怒,留部分将领监视刘邦,自带精锐之师,追歼彭越。

彭越听说项羽亲来,自知难敌,引兵渡过睢水,撤退而去。项羽无法追赶,只好忿忿而止,再攻荥阳。

项羽由于长期东奔西走,心中一股无名火无处发泄,下了严令,五日内定要破城。各位楚将谁也不敢违令,催促士兵攻城。

项羽亲自率兵攻打东门,季布攻打南门,龙且攻打西门,钟离昧攻打北门。这是楚军最强的阵容,攻城之将皆为最有名的将领。只听得四门金鼓震天动地,云梯、弓箭、甩石车,一应攻城工具,十八般兵器,各显神通,战斗异常激烈。

城内将士,在周苛、枞公的指挥之下,日夜提防,整日苦战,弓箭、砖石、灰瓶、蛮牌,乃至开水、垃圾、大便,都成了守城武器,攻防结合,奋不顾身。

魏豹看到这种情况,知道荥阳必破,不去协助周苛、枞公守城,反而去为项羽充当说客。

他乘马来到城头战场,对周苛和枞公说:“汉王弃城逃走,就是因为荥阳已成废城,两位将军不明此理,如今反而坚守不降,这岂不是白白受罪吗?这对国家有何益处?一旦城破,你二位也想与项王为敌?”

周苛、枞公大怒:“你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连猪狗都不如,也敢谈论军事,在此扰乱军心!汉王临行,把荥阳交给我们,知道我们有能力守住此城。现在你却劝我们投降,贪图荣华富贵!我等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移!留下你这样一个无耻小人,最终必为祸患。”下令将魏豹削首示众,号令三军:“此人欲做内应,扰乱军心,今日斩首示众。大家齐心守城,不得怀有二心!”

众军士齐说:“愿与将军拼死守城,绝不怕死贪生。”

项羽听到如此情况,更加愤怒不已,严令诸将拼死攻城。城内又紧靠城墙筑起土城,防守更加严密,楚军见了,各有退兵之意。项羽大军整整攻了九日,荥阳依旧在汉军手中。

项羽又召集军事会议,说:“荥阳久攻不下,各位将军有何良策?”

项伯、钟离昧说:“攻取城池,怕就怕兵士不肯舍命而上,如果一人拼死纵火烧毁城楼,众军一拥而上,此城哪有不破之理?如果拖延时间太久,刘邦率领救兵到来,我军就难以攻下荥阳了。”

项羽决定:“明日攻城,活着回来的立地斩首!”

次日,项羽与各位将领身先士卒,奋力攻城。苦战半日,汉军实在无法抵抗,楚军攻入城内,周苛、枞公、韩王信都成了俘虏。

项羽将周苛唤到面前,和气地说:“你率军坚守一座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直到今日方破,真是将才,如能归顺,我封你为上将军,食邑三万户!”

周苛大怒:“你不去投降汉王,反而劝我投降你,真是岂有此理?你难道是汉王对手?”

项羽大怒:“我看你是个人才,怜爱而已。你如此不识抬举,难道我杀不了你?”

项羽下令将周苛投入鼎鼐烹杀,片刻之间变成一锅肉羹。

项羽又将枞公叫入,大骂:“量你一个匹夫,也敢抗拒天兵!今日被擒,若肯归顺,封你做个荥阳太守,否则,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枞公说:“城破被擒,势穷力竭,有死而已,岂肯归降你这暴君?恭请早戮,以尽臣节!”

项羽见枞公忠义,又叫季布劝降。

枞公说:“大丈夫建功立业,成就美名,生顺安死,只求心中无愧而已,我已竭力守城,不是才智不足,实是实力不足。你劝我今日投降,我明日又反,只知有汉,不知有楚,忠贞不贰,万金不移!”

项羽见此,默然良久,下令推出斩首。

只有韩王信投降了项羽。

项羽盛怒,准备尽屠荥阳百姓。

项伯力劝:“与大王争天下的是刘邦,不是荥阳百姓。天下百姓都是大王赤子,如果尽皆屠杀,岂不伤天下人之心?大王应该抚恤百姓,安定人心,休整几日,进兵成皋,截断刘邦退路,叫他无处可逃,刘邦必然束手待毙。”

项羽听从项伯劝告,不杀荥阳百姓,乘势进逼成皋,刘邦自知难敌,弃城而去。项羽轻取成皋,心中大喜。下令休整,继续西进。

在将近一年的相持时间里,项羽不断取得胜利,但是疲于奔命,势力不仅没有强大,而且逐渐势孤力穷。从战略上讲,他缺乏总体布局,君王干了将军的事;从战术上讲,他经常听从刘邦指挥,刘邦逃到哪里,他追到哪里。事实上,刘邦已经在这个时候取得了楚汉争霸的主动权。

分一杯羹

项羽打下荥阳后,留下大将曹咎守城,叮嘱他要坚守城池,切勿出战,只要坚持15天就是胜利。孰料,项羽刚走,刘邦,张良就在城下来了个“骂城计”,派人日夜辱骂曹咎,什么词难听就捡什么词用,什么话难堪就挑什么话说。这简直就让曹咎烦透了!于是怒火中烧的曹咎就带兵杀出城,没想到却中了汉兵的埋伏,很快就全军覆没。刘邦马上派人占领了成皋和荥阳,夺回了这一战略要地。

正在追击彭越的项羽听到成皋失守、曹咎自杀的消息,即派钟离昧率师先行,自己领大军随后赶赴成皋。

刘邦知道项羽西进,派重兵把项羽先头部队钟离昧围在荥阳东边。钟离昧远道而来,兵微将寡,抵挡不住以逸待劳、兵多将广的汉军,眼看支撑不住,正巧项羽大兵到来,很快击退汉军,救出了钟离昧,进军广武,与汉兵夹涧对峙。

广武,位于荥阳东北20余里处,本是山谷。广武山,西接汜水,东连荥泽,地势高耸,非常险峻。山中一道涧水,也叫广武。广武涧旁,坐落着两座山峰,相距只有50余米。西边山峰旁,刘邦因山势构筑好了坚固的工事,赤旗飘舞,兵器林立,一面大旗,上书“刘”字。东边山峰旁,项羽新筑石垒,与刘邦工事遥遥相对,刀枪剑戟密布,大旗上一个大大的“项”字。

两军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虽然距离不远,却发动不了进攻,双方只好怒目而视。刘邦的粮食补给从敖仓源源不断运来,而项羽却要从南方运来,经常受到彭越这样的游击队截、抢、烧等,所以情况越来越不妙。

项羽粮草缺乏,忙与项伯、钟离昧等人商议说:“目前两军相持,我军粮草缺乏,难以为继,诸位有何良策?”

项伯说:“刘邦之父刘太公拘禁在此已经几年,何不请他来,叫他修书给刘邦,令他退兵,然后放他回去。如果刘邦不依,定将太公诛戮,让刘邦成为万世罪人!大王若依此计,可抵百万雄师!”

项羽依言,令人从彭城取来太公。

项羽对太公说:“刘邦一直拥兵拒我,一点都不顾及你的处境。我今天叫你来,让你修书一封,令刘邦罢兵息战,我放你和吕雉回去,让你们父子夫妻团聚,你认为如何?”

刘太公说:“刘邦从小贪财好色,不顾及父母家小,如今以富贵为重,把我们丢在这里不管不问,恐怕写封信也没有什么用处。”

项羽说:“你先写书寄去,看他如何。”

刘太公只得修书一封交给项羽。

项羽看完说:“刘邦见书如不退兵,真是衣冠禽兽不如。”即差人将书信送与刘邦。

刘邦听说楚使送刘太公家书到来,忙唤张良、陈平问计。

张良说:“太公送来家书,必是项羽退兵之计。大王见书,不可哭泣,只需如此……”

刘邦唤楚使送上家书。家书略云:

太公付书汉王刘邦:

我曾经听说,虞舜天下孝子,弃天下如敝帚;你如今以富贵为重,把我当成路人。我遭虏至今,已经数年,幸得项王恩惠,未加杀戮,日给饮食,得保性命。王后吕氏思念子女,日日以泪洗面。你恣意纵横天下,一点儿也不想念我等,真是铁石心肠,土木形骸。如今项王把我押到广武,屡次欲杀,悬头成皋,扬你不孝之名。我再三求告,特修家书给你。你要细细思量,你的身体从何而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什么最重?你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像虞舜弃天下如敝帚那样,立即罢兵息战,取我回去,使父子夫妇团聚。如果继续屯兵相抗,我命难保。你即使拥有天下,也是用你老父的性命换来的,万世骂名,你的心难道能平安吗?

刘邦装着醉酒未醒的样子,看完家书,两眼朦胧,随随便便地说:“我与项王北面侍奉怀王,结拜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他的父亲。我父亲在楚地就同在我汉营一样,何必要分彼此?如果项王杀我父亲,天下人不只骂我,也会照样骂他!前日项王杀了义帝,天下诸侯至今咬牙切齿;如果今天又杀我父亲,难道不怕天下人唾骂?孟老夫子曾说: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相差不过一丁点儿。你回去对太公说,宽心在项王那里住些日子,就像在我身边一样……”说着说着,刘邦两眼微垂,被两个女人扶入后面歇息去了。

楚使未得回复,不想回去,刘邦已经进去了;回去,怎么交代也是个问题。

张良、陈平设酒相待,劝他回去。楚使回见项羽,将具体过程详述一遍。

项伯说:“看刘邦的所作所为,最终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大王只准备与他交战,刘邦不可能取得胜利。”

项羽说:“刘邦这个酒徒,视父母妻子如草芥,怎么能跟他谈论是非?我自有妙计。”

项羽下令在峰顶筑一方台,台中放一大俎,把刘老太公押上高台,置于俎上。

项羽带领众将齐上峰顶,大呼:“请刘邦答话!”

汉兵见此情景,急忙报告刘邦。

刘邦听说放声大哭:“我生不能奉养父母,为了争夺天下,反让我父受此痛苦,不如早早休兵罢战,救我太公回国。”

张良、陈平急忙制止说:“大王不必如此。项羽现今粮缺兵疲,所以拿太公作质,要挟大王休兵罢战。大王不要心急,须用智慧胜之。”

刘邦说:“太公被置俎上,我心中哀痛十分。即使得不到天下,有什么要紧,救我父亲是第一要事!”

张良说:“退兵也未必能救太公。只有狠心坚持下去,才能保证太公平安……”

刘邦只得擦干眼泪,振作精神,在众将簇拥下,登上峰顶。刘邦看到太公被绑缚在俎上,心如刀绞,但是脸上却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

项羽见刘邦上来,高声大吼:“刘邦听着,你若不快快投降,我将烹食你的父亲!”

汉兵一听,尽吃一惊,项羽杀人如麻,凶残无比,遂目光一齐投向刘邦。

刘邦镇静自若,略微向前移动,也大声说:“项羽听着,我与你都北面受封于怀王,早已结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今天你如果定要烹杀你的父亲,烹了之后,不要忘记分我一杯羹!”

刘邦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两军将士一听此言,都感到一惊,既而窃笑不已。

项羽一听,顿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不可想象,天下居然有如此禽兽不如的人,气得面皮变青,用手一指刘邦,“你……你……”抽出佩剑,要斩太公。

项伯急忙劝阻:“天下之事尚未可知,不要做得太过分。要想争夺天下之人,哪一个会顾及家口。如今杀人之父,有何益处?只不过惹人更加仇恨罢了。”

项羽大喝一声:“关起来!”又对西峰上的刘邦说:“天下大乱已经多年,都是因为我俩的缘故。与其让天下百姓遭受如此苦难,不如今天我俩‘单挑’,一决雌雄,免去天下苦难。”

“单挑”就是两个人单个儿打斗,就像外国人的决斗。项羽提出要与刘邦“单挑”,刘邦自知不是项羽对手,当即笑着说:“我愿意斗智,不愿意斗力。”

项羽遇到这样软硬不吃的刺头,无可奈何,只得令三位勇士向前挑战。刘邦手下有一神箭手叫楼烦,箭无虚发,百步穿杨,连放三箭,三名楚军将士被射杀涧前。项羽大怒,亲自跃马横枪,亲到涧边挑战。楼烦看见项羽马骏人威,目如闪电,声如震雷,目不敢视,未射先惧,双臂发抖,拉不开弓,迈不开步,抖抖退回营中。

刘邦看到这种情况,十分吃惊。

项羽到了涧边,指着刘邦说:“刘邦,我跟你斗三个回合,你胜了,我收兵回去!”

刘邦也上前去,骂道:“项羽,你不要逞匹夫之勇!自从反秦以来,你犯有十大罪行,你知道不知道?第一大罪,背叛义帝入关盟约,把我封到巴蜀;第二大罪,残杀大将军宋义,篡夺军权,目无尊长;第三大罪,奉怀王之命救赵,得胜不报,劫持天下诸侯入关;第四大罪,焚烧秦国宫室,挖掘秦始皇陵墓,劫取天下财宝;第五大罪,擅杀秦降王子婴,窃取灭秦大功;第六大罪,诈坑秦兵降卒二十万人于新安城南,残暴不仁;第七大罪,擅自分封天下,任人唯亲,宰割不均,你的亲信,尽封好地,故将功臣,被逐被杀;第八大罪,放逐义帝,建都彭城,强占韩、魏土地为己有;第九大罪,弑杀义帝,人神共愤;第十大罪,为政不平,主约不信,昏庸无道,天理难容。我亲率仁义之师,联合天下诸侯,共诛人民公敌,你只配与刑徒罪犯交手,你有什么资格跟我对阵?”

刘邦一席嘴巴仗,把项羽气得眼冒金星,根本不想跟刘邦再说什么,霸王鞭一挥,早就埋伏在涧边的弓弩手,一齐发弩射箭,箭如急雨,纷纷向刘邦飞来。

刘邦见到情况不妙,正想回马逃走,一箭早射在胸上,一阵疼痛钻心。

刘邦害怕搅乱了军心,忙提起右脚,用手摸摸,说:“贼兵射中了老子的脚趾。”

左右卫士保镖已知汉王用意,忙扶着刘邦,急回大帐,招来医官,取出箭头,敷上金枪药。幸好伤得不重,不致取命。

项羽看到射中刘邦,心中大喜,由于深涧相隔,无法挥兵追杀,眼看汉兵退去,只好怏怏收兵回营,派人打探刘邦受伤消息。

刘邦受伤躺在床上呻吟,张良强劝刘邦带伤巡行军中,稳定军心。刘邦知道事关重大,只得裹好胸伤,左右心腹扶持上车,巡视军营。汉军大小将校见刘邦尚能巡视,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刘邦巡视军营后,立即秘密返回成皋养病去了。

广武山的这一场对峙,刘邦经历了一场灵魂大交战。后世人们据此评论,认为刘邦是一个大无赖、大痞子。英雄斗不过流氓,这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其实,刘邦的这一系列举动,都是超级谋略大师导演,刘邦精彩表演的千古名戏。

垓下之战

就在刘邦夺回成皋的时候,韩信也取得了伐齐的胜利,汉家可谓双喜临门。可是这场胜利,是很富有戏剧性的。

郦食其在劝刘邦攻打成皋之后,又主动请求任务,去游说齐国投降归顺。

他说:“燕、赵已经归附,只有齐国未下。齐国东有泰山和大海,北有济水,西有浊河,南连楚地,并且齐人历来诈变无常,所以韩信几万兵,恐怕一时难以平定。为了免动刀兵,我愿去游说齐王。”刘邦连声叫好,派遣郦食其出使齐国。

本来郦食其凭他三寸不烂之舌,借助韩信的军事威胁,说服了齐王田广拱手将拥有70余座城市的齐国归附刘邦。可是最后乐极生悲,郦食其不仅功亏一篑,还搭上了性命。

韩信得到郦食其大功告成消息时,就与张耳商议起兵伐楚之事。这时,韩信的谋士蒯彻竭力劝阻,说:“将军奉命伐齐,经过多少努力才到如今这个地步,岂可不战而退?汉王独派郦生到齐游说田广,具体情况如何尚难料定。况且,汉王并未下令制止将军攻齐,怎么能凭郦生一封私人信件,就移兵攻楚呢?郦生,只不过一介儒生,任他那巧嘴滑舌,不用一兵一卒,收复齐国七十余城;而将军却统兵数万,征战不已,方才得到赵国五十余城。将军为大元帅数年,功劳反而不如一位儒生,将军不感到有愧乎?将军与其率兵击楚,不如整顿三军,乘齐无备,直抵齐都,干戈到处,齐王必然束手就擒!”

韩信说:“郦生此行,乃是汉王之命,我如果又兴师讨伐,恐怕违背汉王之令,也对郦生不利!”

蒯彻说:“汉王先派将军伐齐,后又遣郦生游说,这一定是郦生贪功,用言辞鼓动汉王,并非汉王本意。将军回师,诸将也会以为将军无能,此后汉王必然轻武将而重儒生!”

张耳也说:“此言深为有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元帅不要过于拘泥!”

韩信忌郦食其之功,贪下齐之利,于是整顿军马,杀向齐国。

韩信挥师渡过黄河,经过平原,攻历下,斩田解,擒华无伤,直逼齐国都城临淄。

齐王田广终日与郦食其饮酒取乐,听到如此回报,大惊不已,忙着人召见郦食其。齐王田广说:“先生前日得书,说韩信已回成皋,如今怎么又来攻齐?显然通同共谋,使我无备!”

“我来齐国,不是私人行为,是奉汉王明旨而来。如今韩信背约攻齐,不光是卖我,也是欺负汉王。”

齐王说:“先生劝我归汉,如今韩信又兵临城下,先生即使不是欺诈,但是形迹可疑。劳烦先生修书韩信,如果大兵退去。先生实为不欺;如果大兵不退,就是合伙欺我,天理难容。”

郦食其不无感激地说:“写书恐怕不会有多大作用,等我和齐使同去晓以利害,韩信之兵可退。”

齐王嘲笑说:“先生此去,韩信依言退兵,尚可看到你回来;如果韩信不退兵,这不是放虎归山吗?岂有再回来的道理!我正准备留下你作为人质!”

郦食其说:“既然大王怀疑我,我就立即修书给韩信,死生存亡,在此一举!”

韩信见郦食其之书,久久沉默不语。

蒯彻说:“将军还犹豫不决,听从郦生之言退兵吗?”

韩信说:“郦生奉汉王之命游说齐国,我如今攻破齐国,齐国必然加害郦生!恐怕对于汉王的命令,也有所阻碍。”

蒯彻说:“汉王先派将军伐齐,又没有诏令叫你停止,将军伐齐是汉王诏令。既然派遣了将军,又去派郦生,过错在汉王,不在将军,将军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韩信说:“如果齐国杀了郦生,这跟我杀的有什么两样?我心中实在不忍。”韩信多次得郦食其之助,他是一个很讲情分的人。

蒯彻说:“一个人的性命与平定一国之功,轻重大小,明明白白,元帅向来大智大勇,如今怎么变得如此儿女情长?”

韩信在大功面前,终于失去了心理天平,拒绝回书,对来人说:“郦大夫前日下齐之时,应该先奏明汉王明诏于我,令我暂屯赵境,然后由赵到齐。郦大夫不奏知汉王,私下说齐,贪功领赏,齐国其实是害怕我大兵,假意归顺,不是本心。今日降,明日反,人马征劳,往返之费,这怎么了得!今日一鼓灭之,斩草除根,实为国家着想。如今伤害大夫一人之命,成就我平定一国之功!他日汉王论功行赏,大夫子孙也得裂土封君,不要今日怨我!”

差人进入临淄,将韩信之话细陈一遍。

郦食其闻言,只得大骂一通。

齐王大怒,将郦食其投入油镬烹杀!

韩信贪功不仅增加了他的骄傲情绪,而且为自己将来灭亡埋下了隐患。郦食其借助韩信的军事压力和军事才能,迫使齐王归附刘邦,这对整个汉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韩信贪功,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葬送了这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成果,值得后世反复玩味。

刘邦回到成皋养病,传来了韩信攻下齐国,大败楚将龙且的好消息。刘邦忙遣使祝贺,便约韩信率兵会师灭楚。韩信挟功请赏“假齐王”,刘邦感到很气愤,但是由张良、陈平建议,趁机立韩信为齐王,叫他带兵速来灭楚。

到了此时,项羽才最终认识到韩信的作用,忙派说客武涉游说韩信反汉归楚,但是韩信思念刘邦之情,武涉无功而返。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七月,刘邦久等韩信不来,立英布为淮南王,叫他带兵回九江,截断项羽退路;又令彭越在楚、梁大力开展游击战,截断楚军粮道。

项羽军中缺粮,后方不稳。此时张良、陈平劝刘邦乘机讲和,救回太公和吕雉。

项羽求之不得,与刘邦签订条约:鸿沟之西属于楚国,鸿沟之东属于刘邦。项羽签约之后,高高兴兴地带着他的队伍去彭城享受天下太平去了。刘邦父子相聚,夫妻团圆,也想回家乡过几天和平的日子。

张良、陈平力劝刘邦趁此进军,一举消灭项羽;鸿沟签约不过是为了救回太公等人。刘邦经不住众人劝说,决定趁机消灭项羽。

由于韩信占领了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彭越又在梁地不断骚扰,使楚军供应困难,形势对项羽越来越不利。而汉军方面,萧何不断从关中运送兵员和粮草,支援前线,刘邦兵多粮足,在荥阳以西稳住了阵脚。

汉五年十月,刘邦见围歼项羽的时机已经成熟,便采纳张良、陈平的建议,率兵出阳夏,同时以封王为奖励,传令各路诸侯率军西向,在固陵会师。不久,韩信、彭越、英布等诸路兵马先后到达,从成皋到荥阳一路相连数百里,人马跃动,震天动地。刘邦见诸路兵马如期而至,心中大喜,当下命韩信为总统帅,指挥各路大军;又命萧何、夏侯婴运输粮草,供应前方。

汉五年十一月,刘邦率兵进入楚地,围攻寿春。又派人诱使驻舒县的楚国大司马周殷叛楚降汉。到了十二月,终于将项羽围困于回奔彭城的路上垓下。

项羽兵至垓下时,登高西望,只见四面八方的汉兵像蚂蚁一样多,不禁仰天长叹道:“我悔不该当初不杀刘邦,又受他欺骗,与他议和。如今他背约发兵,太无信义了!”项羽怒不可遏,命10万将士就地扎营,布兵列阵,准备与汉军决战。

韩信受命汉军总统帅之后,将30万人马分成10队,布置了十面埋伏阵,四环接应。请刘邦守住大营,他亲率3万人马上前挑战。士兵按韩信命令,冲着楚营高喊:“人心皆背楚,天下已归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项羽一听,气得七窍生烟,率众冲杀出去。两军相接,交战几个回合,韩信且战且走,把项羽引进了包围圈。楚将虞子期怕中埋伏,打马追上项羽。劝道:“韩信多谋,汉军势众,主公不必急于追杀,待我江东援兵赶到,汉兵粮草空虚,再杀他也不迟。”此时项羽已怒不可遏,如何能听进这些话,他狠狠瞪了虞子期一眼,全不把汉军放在眼里,一直杀奔过去。

忽然杀声四起,汉军伏兵两路杀出。两军鏖战一阵,项羽冲开汉军,直追韩信。没追出多远,又有两路伏兵杀出,截住项羽,再度厮杀,不多时,又被项羽冲破。项羽气得血往上涌,一心要抓住韩信,径直追去。接连汉军伏兵四起,十面埋伏,一起杀出,将楚军团团围住。项羽方知中计,余气未消,身心俱惫,只得奋力杀开一条血路,带领残部退回垓下大营。

10万楚军经过几番厮杀,剩下的已不足两三万人,垓下被围,岂能动弹!一晃几日过去,粮草断绝,外无援兵,不禁陷入一筹莫展的苦境。时值隆冬,寒风刺骨,雪飞冰凝,楚军将士忍饥受冻,多有怨声。这天夜里,寒风凄凄,忽高忽低,像是怒号,又像是哭泣。随着凄切的风声,四面隐约地传来楚歌,低沉凄怆,如泣如诉:

寒月深冬兮,四野飞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怆。

最苦戍边兮,日夜彷徨,披坚执锐兮,孤立山岗。

虽有田园兮,谁与之守?邻家酒热兮,谁与之尝?

白发倚门兮,望穿秋水,稚子忆念兮,泪断肝肠。

终生在外兮,何时反省?妻子何堪兮,独宿空房。

一旦交兵兮,蹈刃而死,骨肉为泥兮,衰草沓茫。

魂魄幽幽兮,不知所往,壮士寥寥兮,付之荒唐。

项羽听了,暗暗吃惊:莫非汉军已把楚地全占了吗?为什么汉军中有那么多楚人呢?楚军将士也被这歌声引动了思乡之情,无心再战,纷纷逃散,连跟随项羽多年征战的将军们,也暗地里不辞而别,项羽的叔父项伯也偷偷离去了。军心大乱,一夜之间,项羽身边只剩下了千余人。项羽愁眉不展,坐卧不安,连声叹息。次日凌晨,项羽别姬突围,几经转战,只身来到乌江边,见前有滔滔江水,后有汉将灌婴率兵紧追不舍,心灰意冷,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便拔剑自刎了。一代悲剧英雄,就这样血洒乌江之滨,年仅31岁。

自此,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终于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的基业。因规模空前,影响深远,被列为世界著名的古代七大战役之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