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好运气终于来了

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四大草根皇帝奋斗史(超值金版) 作者:禾君 编著


第3章 好运气终于来了

依附刘表

刘表是刘备的远房兄弟,又同是汉室宗亲。因此,当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后,走投无路的刘备投奔了刘表。后来形势的发展证明刘备这次选择的落脚点是正确的,因为他从此就得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荆州。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刘表被拜为荆州刺史。他首先剿除宗贼,收其部曲,又招降占领襄阳的强盗,控制了南郡,其他各郡望风归附。为了安抚盘踞南阳的后将军袁术,表袁术为南阳太守。但是袁术觊觎荆州,于公元191年派破虏将军孙坚进攻刘表,被刘表打败,孙坚战死,袁术逃往扬州。刘表威名大震,车骑将军李以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公元197年,又击败入寇南阳的骠骑将军张济,张济病死。刘表招抚张济余部,让其屯驻南阳。公元198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两郡反叛,被刘表击败,完全掌握了整个荆州,军队扩充到十余万。在当时战乱频仍的天下,荆州算得上是乱世中的一方净土。

《后汉书·刘表传》中对此的描述是:

初,荆州人情好扰,加四方骇震,寇贼相扇,处处麋沸。表招诱有方,威怀兼洽,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表安慰赈赡,皆得资全。遂起立学校,博求儒术,綦母、宋忠等撰立五经章句,谓之后定。爱民养士,从容自保。

作为刘备早期的谋士,孙乾说:“刘表坐镇九郡,兵强粮足,更与您是汉室宗亲,为什么不去投靠他呢?”

刘备说:“就怕他不容我。”

孙乾说:“我愿意先去说服他,让刘表出境而迎主公。”刘备特别高兴,便令孙乾星夜往荆州。

孙乾到达荆州,见了刘表说:“刘备是天下英雄,虽然兵微将寡,而他志向在匡扶社稷。汝南刘辟和龚都与刘备一直都是非亲非故的,他们也以死相报。您与刘备,同为汉室之后,现在刘备新败,本来想去江东投孙权,我对他说:‘不可背亲而向疏。荆州刘将军礼贤下士,何况又是同宗。’因此刘备特派我来拜见您,听候您的定夺。”

刘表大喜,说:“刘备,是我的弟弟。我很早就想与他相见了,而一直没有这个机会。他今天能到我这里,实在是我的荣幸啊!”

这个时候,刘表身边的蔡瑁则说:“万万不可,刘备先投靠公孙瓒,又和吕布合伙,后事奉曹操,最后投靠袁绍都不能善始善终,足见他的为人。今天如果收纳刘备,曹操必然发兵攻打我们,不如杀了孙乾,将头献给曹操。”

孙乾对蔡瑁说:“我并不是怕死的人,刘备忠心为国,不是曹操、袁绍、吕布等人可以相提并论的。他和他们相识,是不得已。现在来投靠刘将军,是因为同为汉室宗亲,所以千里而来,你怎能如此嫉贤妒能呢?”

刘表对蔡瑁说:“我主意已定,你不要再多说了。”蔡瑁愤恨而出。

刘表一面命孙乾先回去通报刘备,一面亲自出城三十里迎接。刘备见到刘表后,十分恭敬,刘表对刘备也特别热情。刘备带领关羽、张飞、赵云拜见刘表,刘表与刘备一起进入荆州。

由于刘备曾经参与汉献帝的衣带诏集团,受到当时荆州士大夫的拥戴,声名盖过了俨然作为清流派领袖的刘表,引起了刘表的不安。第二年,司空曹操进攻袁氏兄弟,双方在黎阳相持。刘表立即派遣刘备进攻,军事意图是夺回因为张济余部投降而转到曹操手中的南阳;政治意图是削弱刘备的影响,并显示自己的决心和清流派领袖的宗主地位。

刘备成功地打败了河南尹夏侯,但是并没有达到占领整个南阳并进而威胁许都的目的。不过这并没有削弱刘备的声望,反而使士大夫阶层更加倾心于刘备。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天,刘备骑着自己的的卢马回新野,刚出城门,便有一人来到他的马前对他说:“你所骑的马是不可以骑的。”刘备一看,是伊籍。刘备连忙下马问为什么,伊籍说:“我昨天听蒯越对刘表说:此马名的卢,乘则妨主,刘表因此还给你,你难道就可以骑它了吗?”

刘备说:“十分感谢先生看得起,但是每个人的生死都是命运的安排,一匹马岂能改变得了!”伊籍佩服刘备的高见,从此常与刘备来往。

刘备的到来,为不满刘表自守的荆州清流派提供了一位为“兴复汉室”执著奋斗的政治领袖,他们纷纷投靠或者自托于刘备,其“欲信大义于天下”的主张得到了大家的共鸣。诸葛亮在隆中策提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集中代表了当时荆州士大夫渴望由刘备来统治荆州的愿望。

刘备虽然寄人篱下,但从来没有掩饰他的雄心壮志。

有一次,刘备在与刘表谈到自己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刘表说:“以曹操的权势,都不敢把自己摆在你刘备的前面。”这原本是恭维的话,没想到一下子激起了刘备的表现欲望。这时,刘备乘着酒兴,脱口而出:“我刘备如果有根基,天下碌碌之辈,都不在话下。”好在刘备很快醒悟,借口喝醉赶紧走了。

刘备的这番言论给了蔡氏诋毁他的口实,刘备刚走,蔡夫人便对刘表说:“刚才刘备说的话,我都听见了,他把你也列入碌碌之辈,足见他有吞并荆州的意思。今天如果不除掉他,一定会有后患。”刘表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蔡夫人却等不及了,便与她的弟弟蔡瑁商议:“今晚先杀了刘备,然后再告诉主公。”蔡瑁连夜点军。如果没有伊籍事先通风报信,刘备恐怕难逃此劫了。

蔡氏为什么这么恨刘备呢?也是有原因的。

一次,刘表邀请刘备聚聚,正在饮酒的时候,刘表突然流下眼泪。刘备询问刘表流泪的原因,刘表说:“我有心事,请弟弟帮助决断,前妻陈氏所生的儿子叫刘琦,为人虽然贤仁,但柔懦不能够独立决断事情,后妻蔡氏生的儿子刘琮,十分聪明,我想废长立幼,担心不符合礼法。如果立了长子,由于蔡氏亲族掌握着荆州的军权,我死后一定会发生祸乱,因此下不了决心。”对于刘表的家事,刘备完全可以不管,但是他为了显示自己是王者,可以参与到天下大事的决断中去,所以他全然不顾自己是寄居荆州的客人,居然想反客为主替刘表出谋划策。为此刘备说:“自古以来废长立幼,是引发祸乱的根本原因。如果担心蔡氏权力过重,可以慢慢削夺,千万不可因溺爱而立少啊。”刘备说这些话的时候,蔡夫人就在屏风后边偷听,自然恨透了刘备。

在蔡氏的蛊惑下,刘表对刘备一直有所防范。到了公元208年,孙权攻破江夏,刘表的大将黄祖战死,刘表仍然不敢放手使用刘备,他深知刘备对军队的影响力,害怕自己不能控制刘备。于是派自己的长子刘琦出任江夏太守。

不久,已经自立为丞相的曹操率军南征,这时候病入膏肓的刘表不得不倚重刘备防守新野,这样刘备才有了一块栖身之地。但是刘备的军队只有几千人,根本挡不住曹军的进攻。刘备为这事发了愁,不知该怎么办。

诸葛亮出山后,解决了这个难题。诸葛亮对刘备说:“其实荆州地区的人口并不少,就是有好多人没有登记户籍,如果只按户籍征兵,在籍的人不多。”他建议清查没有登记户籍的游户,让所有的游户都来登记,根据登记来征兵,就可以解决兵源的不足。刘备觉得有道理,就去找刘表商量。刘表正生病躺在床上休养,他知道曹操有攻打荆州的野心,就答应了刘备的要求。

经过登记征兵,刘备的军队一下子增加到几万人,有了地盘的刘备马上就拥有了自己的军队,算是挖到了自己事业上的“第一桶金”。

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总算有了一个暂时安定的环境。刘备经过多年的转战奔波,深刻感触到人才对于自己谋取更大权力的重要性,因此当他稍微稳定之后,便开始储备日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了,为此他四处探访。

不久,他就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司马徽很客气地接待他,问明他的来意。

刘备说:“不瞒先生说,我是专程来向您请教天下大势的。”司马徽听了,呵呵大笑起来,说:“像我这样平凡的人,懂得什么天下大势。要谈天下大势,得靠有才能的俊杰。”刘备央求他指点,说:“往哪里去找这样的俊杰呢?”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刘备急着问卧龙、凤雏是谁,司马徽告诉他: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刘备向司马徽道了谢,回到新野。正好有一个读书人来见他,刘备一看他举止大方,以为他不是卧龙,就是凤雏,热情地接待了他。

经过一番谈话,才知道这个人名叫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

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刘备从徐庶那里知道了诸葛亮的情况。原来诸葛亮不是本地人,他的老家在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南)。他少年的时候,父亲死了,他叔父诸葛玄跟刘表是朋友,就带着他到荆州来。不久,他叔父也死了,他就在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定居下来,搭个茅屋,一面耕地种庄稼,一面读书。那时,他年纪只有27岁,但是学识渊博,见识丰富,朋友们都很钦佩他,他也常常把自己比作古时候的管仲、乐毅。但是他看到天下乱纷纷,当地的刘表也不是能用人才的人,所以他宁愿隐居在隆中,过着恬淡的生活。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么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

刘备来到卧龙岗诸葛亮庄前,下马敲门,一童出来。

刘备说:“我是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童子说:“我记不得这一大串名字。”

刘备说:“你只说刘备来访。”

童子说:“先生今天早上就出去了。”

备问:“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童子说:“踪迹不定,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

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

童子说:“归期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

刘备惆怅不已。

张飞说:“既然见不着,咱们回去罢了。”

刘备说:“且待片刻。”

关羽也说:“不如先回去,再派人来探听。”

刘备只好同意关羽的建议,对童子说:“如果先生回来,可说刘备来拜访。”

刘备等上马,走了没有多远,忽然看见一个人从山间小路而来,刘备想这大概就是卧龙先生,急忙下马向前施礼:“先生是不是卧龙?”

这个人问:“将军是谁?”

刘备答:“我是刘备。”

这个人说:“我不是诸葛亮,我是他的朋友崔州平。”

刘备说:“久闻大名,很高兴在这里遇到先生,还望您能坐下来跟我谈谈。”

崔州平同意了,两人相对而坐。

崔州平问:“将军为什么想见诸葛亮?”

刘备说:“今天下大乱,四方纷扰,想见诸葛亮求安邦定国之策。”

崔州平说:“您以平定天下战乱为任务,虽然是仁慈的心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汉高祖灭秦以后,是由乱而治,到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又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人民安居已经很久了,所以战乱再度兴起。现在正是由治入乱之时,不可能突然安定下来。将军想使诸葛亮挽回天地,缝补乾坤,恐怕是徒劳的。难道将军没有听说‘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的道理吗?”

刘备说:“先生所说的,的确是高见,但我刘备身为汉胄,应当匡扶汉室,怎么能听信这些宿命的话语呢?”

崔州平说:“我是山野之夫,不足以议论天下大事,刚才将军问,所以随口胡说了几句。”

刘备说:“承蒙先生指教,但不知诸葛亮先生到什么地方去了?”

崔州平说他也是来找诸葛亮,不知诸葛亮的去向。说完长揖而去。

刘备与关羽、张飞上马而行。张飞说:“诸葛亮访不着,却碰见这么个腐儒,闲谈了这么长时间!”

刘备说:“听听也有好处,这也是隐者的言语。”

三人回到新野,过了数日刘备派人打听到诸葛亮已经回来了,便命令备马前往。

张飞说:“这么一个乡野村夫,哥哥何必亲去,可派人唤来就是了。”

刘备对张飞说:“你难道不知道孟子曾经说过:‘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诸葛亮是当世大贤,怎么能召人家来呢?”

说完便上马再去拜访诸葛亮,关羽和张飞也只好乘马相随。

时值隆冬,天气寒冷,彤云密布。行了数里,忽然朔风凛冽,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张飞说:“天寒地冻,尚且不用兵,难道适宜去见一个毫无用处的人,不如返回新野以躲避风雪。”

刘备说:“我正想让诸葛亮知道我的诚意。如果你怕冷,可先回去。”

张飞说:“死都不怕,还怕冷吗!我是怕哥哥空劳神思。”

刘备三人到达卧龙岗,在庄前下马,叩门问童子:“先生今日在家吗?”

童子说:“现在堂上读书。”

刘备大喜,跟着童子入内。走到中门,见门上大书一对联,上联是:“淡泊以明志。”下联是:“宁静而致远。”

刘备听有吟咏的声音,于是站在门侧看,见草堂上有一少年围炉而坐,刘备便上草堂施礼,说:“刘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上次来到仙庄,没想到先生不在家。今天特意冒风雪而来,得以相见,实为万幸!”

那少年慌忙答礼说:“将军不会是刘豫州,想见我家哥哥吧?”

刘备惊讶地说:“先生又不是卧龙?”

少年说:“我是卧龙之弟诸葛均,我们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现在江东孙权处为幕宾;诸葛亮是我的二哥。”

刘备问:“卧龙今天在家吗?”

诸葛均说:“昨天和崔州平出外闲游去了。”

刘备问:“去何处闲游?”

诸葛均说:“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行踪飘忽不定,我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

刘备说:“我的福分怎么如此浅薄,两次来都遇不到大贤。”

张飞说:“那先生既不在,请哥哥上马。”

刘备说:“我既然到了这里,为什么不留下一些话语。”便向诸葛均借文房四宝,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遂与关羽、张飞回到新野。

光阴荏苒,又到早春。刘备选择吉日,要三顾茅庐。

关羽说:“兄长两次亲自拜谒,其礼太过了,料诸葛亮徒有虚名而无实学,故回避不敢见。兄为何这样想见此人!”

刘备说:“以前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去了五次才见了一面,何况我们见的是大贤呢?”

张飞说:“哥哥这话不对,就这个乡野村夫,怎么会是大贤!这次不用哥哥去,他如果不来,我只用一根麻绳将其绑来!”

刘备很不高兴地对张飞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周文王拜见姜子牙的旧事吗?文王都如此敬贤,你怎能这样无礼!今天你别去了,我和关羽二人去。”

张飞说:“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敢落后!”

三人乘马来到隆中,离茅庐还有半里,刘备便下马步行,正碰见诸葛均。

刘备问:“你的哥哥今天在庄上吗?”

诸葛均说:“昨晚才回来,将军今日可与他相见。”说完,飘然自去。

张飞说:“此人太无礼,带我们到庄上也不会耽误他多少时间,怎么只顾自己走了!”

刘备说:“人各有事,怎么能勉强别人呢。”

三人来到庄前敲门,童子出来说:“今日先生虽然在家,但正在草堂上,午睡未醒。”

刘备说:“既然如此,不要通报。”让关羽和张飞在门外等着。

刘备自己慢慢走进去,见诸葛亮仰卧于草堂的席子上酣睡。刘备站立在草堂的台阶下,过了半天,诸葛亮还没有醒来。

关羽和张飞在外边等了很久,不见动静,进去看见刘备在台阶下规规矩矩地立着,张飞大怒,对关羽说:“这先生为何如此傲慢!见我哥哥站在台阶下,他竟然高卧,酣睡不起。等我到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关羽再三劝住,刘备命令他二人到外边去等候。

刘备往堂上看时,见诸葛亮翻身好像要起来,可谁知诸葛亮翻了个身又朝墙睡着了。童子想禀报,刘备不让,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醒,他翻身问童子:“是不是有客人来访?”

童子说:“刘皇叔在此,已经等了很久了。”

诸葛亮这才起身说:“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快点更衣见客人。”

不一会儿,诸葛亮走出来。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就有神仙之气概。

刘备一边下拜,一边说道:“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前后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留下书信,不知道先生看过没有?”

诸葛亮说:“南阳野人,疏懒成性,承蒙将军枉临,不胜惭愧。”

两人还礼过后,诸葛亮说:“昨天看过皇叔的留信,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会误您的事啊。”

刘备说:“水镜先生的话,徐元直的推荐,决不会有假,还望先生多多指教。”

诸葛亮说:“水镜、元直是当世之高士。我只不过是一个耕夫,怎么敢谈天下大事?这两人高抬我了,将军为什么舍美玉而求顽石啊?”

刘备说:“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多加赐教。”诸葛亮笑着说:“我想听听皇叔的志向。”

刘备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我不自量力,想要伸大义于天下,然而本人智术浅短,如今还没有一点成就,请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诸葛亮说:“自董卓篡汉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力不如袁绍,而最终能消灭袁绍,这不但依靠天时,也在于人谋。今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实在是不可与其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经过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可尽量利用南海的利益,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可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守不住这块土地。这是上天留给将军的,不知将军有意取否?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安抚百姓,救济穷人,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要是将军能占领荆州和益州,凭着地形,保卫疆土,西边跟戎族和好,南边安抚戎越,对外与孙权结盟,对内整顿政治,一旦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率领荆州之兵进攻宛城和洛阳,将军亲率益州之兵以出秦川,百姓能不拿着吃的喝的以迎接将军吗?真要这样,则大业成,汉室可兴矣。这就是我诸葛亮为将军出的计谋,请将军仔细考虑。”

说完,诸葛亮命童子取出一张图,挂于中堂。对刘备说:“这是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想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

刘备听罢拱手谢曰:“先生之言,茅塞顿开,使我如拨云雾而见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都是汉室宗亲,我刘备怎么忍心抢夺之?”

诸葛亮说:“我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

诸葛亮这一席话,只几百个字,把天下大势分析得透透彻彻,明明白白,使刘备不禁打心眼里钦佩眼前这个青年人,说:“先生的话真是开了我的窍,我一定照您的建议去做,现在就请您出山吧。”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热情诚恳,也就高高兴兴地跟着刘备到新野去了。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

从此以后,刘备把诸葛亮当老师对待,对人说:“我有了诸葛亮先生,就像鱼得到水一样。”诸葛亮也把刘备当做自己的主人,竭忠尽智。表面上看,刘备三顾茅庐是冲着诸葛亮来的,实际上起到的效果却远不止此。经过三顾茅庐,诸葛亮的名气一下子闻名天下,而刘备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格,更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天下。在当时的大乱之世,很多贤能之人都在等待明主,刘备这样对待诸葛亮,就相当于做了一个成功的广告。他不像曹操和孙权那样财大气粗,所以就得靠自己的仁德引起别人的注意。果然,刘备三顾茅庐后,不但得到了诸葛亮一生的效命,事业走上了新的阶段,同时也吸引了很多荆州的才能之士前来投靠。很快在荆州建立了自己的势力集团,为以后与曹操对抗、争夺天下,积累了雄厚的人力和智力资本。

曹操来了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进而统一了北方,占据了幽、冀、青、并、兖、豫、徐和司隶共八州的地盘,形成了独占中原的格局。接着他又挥师平定辽东地区的乌桓势力,基本稳定了后方地区,一时间成为当时历史舞台上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

然而,对于雄心大志的曹操来说,统一北方地区,只能算作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而已。他的宏伟目标,是扫平所有的割据势力,实现“天下混一”的理想。于是他便积极为南下江南的战争作准备:在邺城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并派人到凉州授马腾为卫尉予以拉拢,以避免南下作战时侧后受到威胁。一切就绪后,曹操紧擂战鼓,兴起大军,浩浩荡荡向南方地区杀奔而来。

当时刘表部下分为两派,各以一子为主。长子刘琦是刘表的前妻所生,贤而柔弱;少子刘琮是后妻所生,十分聪明。刘琮的母亲联合自己的弟弟蔡瑁等人阴谋废长立幼,以刘琮为继承人,因而时常有谋害刘琦的意思。刘琦心中危惧,却又苦无良策。

这时候,刘备让诸葛亮出主意,在刘琦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

一天,刘备从新野来到荆州,刘琦听说后,便去馆驿拜见他,并向他求问自全之计。刘备也因无良策,便转向诸葛亮,诸葛亮道:“这是刘公子的家事,外人不好多说。”过了一会儿,刘备送刘琦出门,凑在刘琦耳旁小声说:“明天我让诸葛亮回拜贤侄,到时候你如此这般,他一定会有妙计相告。”刘琦称谢而去。

第二天,刘备推说腹痛,委托诸葛亮替自己回访刘琦。诸葛亮不明就里,允诺前往。不一会儿,便来到刘琦门前。刘琦迎到后堂,献茶华,即向诸葛亮求计,诸葛亮仍以旧话拒绝,并且随即起身告辞。刘琦再三挽留,邀入密室共饮。饮酒之间,刘琦再次求问安身之策。

诸葛亮说:“这不是我敢为你谋划的。”说完,又要告辞。

刘琦道:“先生不说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走呢!”又说,“我有一部古书,想请先生看看。”说完,便陪诸葛亮登上了一座小楼。

诸葛亮问:“书在哪里呢?”

刘琦并不回答,却哭拜道:“继母不容,刘琦危在旦夕,先生忍心不发一言相救吗?”

诸葛亮闻言作色而起,立刻就要下楼,却见楼梯已经撤去。

刘琦说道:“我想求问良策,先生怕有泄露,因而不肯说。今天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出先生之口,入刘琦之耳,先生还不肯赐教吗?”

诸葛亮道:“俗话说‘疏不间亲’,我怎么可以为您设谋呢?”

刘琦道:“难道先生终究不肯教我吗?反正我的性命已经难保了,请让我现在就死在先生您的面前。”说完,拔剑就要自杀。

诸葛亮连忙阻止说:“已有良谋。”

刘琦当即下拜说:“请赐教。”

诸葛亮说:“公子难道没有听说过申生、重耳的故事吗?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当今黄祖新亡,江夏无人守御,公子何不向父亲要求去守江夏,如此便可以避祸了。”

刘琦听得此言,恍然大悟,遂再次拜谢诸葛亮,并且命人取来楼梯,送诸葛亮下楼。

诸葛亮辞别刘琦,回到馆驿,向刘备详细说了此事,刘备非常高兴。

第二天,刘琦上言其父刘表,说是愿意去守江夏。刘表犹豫不决,请来刘备商议。

刘备说:“江夏系军事重地,当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去把守的,必须公子亲自前去。东南方面,由兄父子当之;西北方面,我刘备愿意当之。”

刘表果然同意,当下便命刘琦率3000兵去镇守江夏。

不久,刘表病死,刘琮继任荆州牧。时值曹操大军压境,刘琮不战而降。

于是刘备驻守的新野,便成了曹军首先攻击的目标。面对气势汹汹的曹军,有不少荆州地区的军民,自动跟随刘备的军队向南逃难。到了襄阳城,城内不少官吏和军队都来投靠刘备,诸葛亮劝刘备攻下襄阳城,联合各地的军队抗击曹军。刘备不忍心互相残杀,继续向南撤退。

曹操恐刘备占有江陵,于是率5000精锐骑兵急追。荆州民众极惧曹军,纷纷准备南逃,流民多达十余万之众。队伍行军迟缓,刘备部下劝弃众,速保江陵。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之。”因而在当阳的长坂被曹操追及,刘备不顾妻小,只与诸葛亮、张飞等数十骑脱身逃走。刘备这种不肯舍弃人民的行为,颇为后人所称颂。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中说:“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在文言中,“人”和“民”的涵义是有区别的。“人”主要是指士大夫阶层和作为统治基础的官吏、军队;“民”则主要指老百姓。

这时候,曹操的先锋部队已接近襄阳,刘备军队不得不继续向南撤到当阳县。一路上荆州地区跟着逃难的人越来越多,已有十多万人,大小行李车几千辆,路上尘土飞扬,道路堵塞,每天只能走十几里路。要到江陵还有三百多里地,照这样至少还得走一个月才能到,曹军很快就会追上。

刘备又召集部下商量,决定命关羽率领一万多名水军由汉水顺流先到江陵布置防卫,又派人到夏口通知刘琦,在江陵会师。张飞带领几百名士兵保护家眷。自己和诸葛亮率领主力军保护着难民慢慢撤退。

刘备的部下将领劝刘备赶快退到江陵,把难民丢下不管。刘备不肯,说:“凡是成大事业的人,最重要是在得人心,现在这么多人都要跟着我走,我怎能忍心抛弃他们不管呢?”

接下来局面继续恶化,曹操担心刘备退守江陵,力量壮大了,以后不好对付。于是亲自率领5000精锐骑兵,白天黑夜马不停蹄,一天就跑三百多里路奔袭刘备,刘备的军队撤到当阳长坂时,曹操率军也赶到了。曹军轻骑兵一阵猛冲,刘备的军队没有防备,加上又要保护难民,抵挡了一阵,就被冲散了。

刘备大败,夫人、儿子都不知道哪里去了,幸存下来的士兵也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脱离他另外选择雄主,是人之常情。所以当赵云骑马朝曹操的阵营跑去的时候,很容易让人误解。

糜芳就是第一个误解的人,他急忙回去报告刘备说:“赵子龙投曹操去了。”刘备不相信,对糜芳说:“胡说,子龙是我的老朋友,怎么会反叛我呢?”张飞说:“大概是他见我们势穷力尽,去投靠曹操,以图荣华富贵了!”刘备说:“子龙跟我于患难之时,心如铁石,不是富贵所能动摇的。”糜芳却说:“我亲眼看见他投西北去了。”张飞说:“等我亲自去找他,如果撞见,一枪刺死。”刘备说:“千万不可随便乱怀疑。子龙此去,一定有他的原因。我肯定子龙决不会弃我而投降曹操。”

正是这种对部将的绝对信任,使得主从关系才会更加紧密,部将知道主人对自己是信任的,他们才会拼死保护主人的尊严、权力、财产和家庭成员等等,只要是属于主人的东西,他们会自觉地承担起保护的责任,而不用担心主人对于自己擅自行动加以责罚。赵云基于这样的考虑,才会觉得自己没有很好地保护好刘备的夫人和孩子而愧疚,于是不顾一切地返回曹军占领区搜寻刘备的夫人和儿子。

赵子龙与曹军厮杀,杀到天明,寻不着刘备,又丢失了刘备家小。赵云想:“主公将甘、糜二夫人与小主人阿斗,交给我保护,今日军中失散,有什么面目去见主人?不如决一死战,好歹要寻到二位夫人与阿斗的下落。”

赵云环顾左右,只有三四十骑跟着他,他拍马在乱军中寻找二位夫人和阿斗。只见百姓东窜西逃,号哭的声音,震天动地,中箭挨枪,抛男弃女而走的人,不计其数。

赵云一路搜寻的时候,看见简雍倒卧在草丛之中。赵云问:“看见二位夫人与阿斗没有?”简雍说:“二位夫人弃了车,抱着阿斗走了。我飞马赶去,转过一个山坡,被曹军一位将领刺了一枪,跌下马来,马被夺了去。我动弹不得,只好躺在这里。”

赵云给简雍弄了一匹马,派两个兵士护送他去见刘备,让他转告主公:“我上天入地也要寻到二位夫人及阿斗。如果寻找不到,便死在沙场。”

部将向自己的主人表达忠心的最好方式就是坚决彻底地完成任务,如果这是完全出于自觉自愿的,那么对于主人而言是最大的喜讯。刘备一直强调仁者平天下,他对手下的诸多将领也是宽厚为怀,不会随意怀疑身边的大将。这种起码的理解是双方的,部将们也都坦诚相待,遇到特别紧急的事情,可以先禀报再行动,也可以先行动后禀报,赵云就是这样的,所以他是在见到受伤的简雍后才想起需要一个人回去汇报他现在要做的事情。

赵云向简雍交代完事情后,拍马向长坂坡而去。忽听一人大叫:“赵将军去哪里?”

赵云问:“你是什么人?”

对方答:“我是护送车仗的军士,被箭射倒在这里。”

赵云便询问二位夫人的消息。军士说:“刚才我看到甘夫人披头散发,和一群百姓向南走了。”

赵云急忙往前追赶。只见一伙百姓,数百人相互扶持着向前走。赵云大叫:“这里边有甘夫人吗?”

甘夫人在后边看见赵云,放声大哭。赵云急下马哭着说:“使主母失散,是我赵云的罪过啊!糜夫人与小主人阿斗在哪里?”

甘夫人说:“开始我们在一起,后被曹军冲散,糜夫人与阿斗不知去向。”

正说着,又一支曹军冲来。赵云上马看时,前面马上绑着一人,乃是糜竺。背后有一将手提大刀,带着千余人马,乃是曹仁部下的一位将领淳于导。他抓住糜竺,正要去向曹操献功。

赵云大喝一声,直取淳于导。淳于导怎会是赵子龙的对手,被赵云一枪刺落下马,向前救了糜竺,夺了两匹马,请甘夫人上马,杀开条血路,直送甘夫人与糜竺到长坂桥。

张飞横矛立马于桥上,大叫:“子龙,你为何反我哥哥?”赵云说:“我寻不见二位夫人与小主人,因此落在后面,你何言我反?”张飞说:“要不是简雍先来报信,我现在见了你,能善罢甘休吗?”赵云问:“主公在哪里?”张飞说:“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赵云对糜竺说:“你保护甘夫人先去找主公,我去找糜夫人及小主人去。”说完,带领数骑再回旧路。

赵云插剑提枪,孤身杀入重围,他没有半点退心,遇到百姓便打听糜夫人的消息。忽然有一个人说:“糜夫人抱着阿斗,左腿中了一枪,行走不方便,坐在前面一座破场院内的地上。”

赵云听了连忙追寻,只见有一个人家,被火烧坏土墙,糜夫人抱着阿斗,坐在墙下一个枯井边啼哭,赵云急忙下马而拜。

糜夫人说:“赵将军赶来,阿斗有命了。希望将军可怜他父亲飘荡半世,只有这点骨肉。将军可保护阿斗去见他父亲,我死了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赵云说:“夫人受难,是我赵云的罪过。不要多说话了,夫人请快点上马。我赵云步行死战,保护夫人和阿斗冲出重围。”

糜夫人说:“万万不可,将军怎么能够没有马呀。阿斗全靠将军保护,我已重伤,死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希望将军快点抱阿斗离开,不要因为我而拖累你们。”

赵云说:“喊声越来越近了,曹操追兵就要到了,请夫人快快上马。”

糜夫人说:“我走不动了,上马也不行,不要把我们都耽误了。”糜夫人将阿斗交给赵云说:“这个孩子的性命全在将军身上!”赵云再三地请夫人上马,夫人就是不肯。四面喊声又起。赵云厉声说:“夫人不听我的话,追兵如果到了,怎么办?”糜夫人把阿斗扔在地上,自己翻身跳入枯井之中自尽。

赵云见夫人已死,担心曹军盗走尸体,便将土墙推倒,盖住枯井。然后把阿斗裹在怀中,提枪上马。这时曹洪部将晏明来战赵云,没几回合便被赵云刺翻,赵云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路而行。

不久又遇到张郃在前面拦住去路,赵云和他战十余回合,不敢恋战,夺路而走。背后张郃死追,不料赵云的马跃入一个土坑。张郃挺抢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平空一跃,跳出坑外。张郃见了,大惊而退,看来老天爷也帮助赵云。

赵云又往前走,前后各有两将截住去路。前面是焦触、张南,后面是马延、张,都是袁绍的降将。赵云拔出青龙剑乱砍,手起刀落,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将,直出重围。

曹操在景山顶上,看见有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这将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战将能不能留下姓名?”赵云答:“我是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曹操说:“真是虎将啊,我一定要活捉他。”于是下令传报各处:“如果赵云来到,不准放冷箭,只许抓活的。”因此赵云才能摆脱这次危难。

这一场厮杀,赵云怀抱后主,直冲重围,砍倒大旗两面,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赵云杀出重围,血满征袍。正往前行,山坡下又撞上夏侯惇的部将钟缙、钟绅兄弟二人,他们大喊:“赵云快下马投降吧!”没有战几个回合,赵子龙先后将钟氏兄弟二人斩于马下。

赵云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这时,文聘又引军杀来。好不容易,赵云来到桥边,看见张飞立在桥上,大喊:“翼德快点来帮助我!”张飞说:“子龙快走,追兵由我来抵挡。”

一会儿,文聘带领军队追赶赵云来到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胡须,圆睁环眼,手持蛇矛,立马桥上;又看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土大起,他怀疑有埋伏,便勒住马,不敢近前。不久,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到了长坂桥边。

曹操的这么多大将看见张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恐怕又是诸葛亮之计,都不敢向前。他们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派人飞报曹操。

曹操听到报告,急忙上马而来。张飞料到曹操心里起了疑心,亲自来看。他厉声大喊:“我是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音如同响雷,曹军听见,大都两腿发抖。

曹操回顾左右说:“关羽曾经对我说过,张飞在百万军中获取上将的首级,就好像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曹操话还没有说完,张飞又大喊:“燕人张翼德在这里,谁敢来决一死战?”

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撤退的心思。

张飞又喊:“战又不战,退又不退,你们想干什么?”喊声未绝,曹操身边的夏侯杰吓得肝胆碎裂,掉下马死了。

曹操急忙掉转马头跑了,他的部将都跟着往西跑去。一时间曹操的士兵弃枪落盔,不计其数,他们还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曹操害怕张飞的神威,带领部下向西撤退。张辽和许褚赶上,看见曹操仓皇失措。张辽说:“丞相不要惊慌,我想张飞只有一人,不用害怕他,现在马上杀回去,肯定可以活捉刘备。”曹操听到张辽的话,神色才有些恢复,下令张辽和许褚返回长坂桥探听消息。

张飞看见曹操带军一拥而退,他也不敢追赶,赶快令士兵把桥梁拆断,然后回去见刘备。

事后,刘备说:“三弟十分勇猛,可惜不知道使用计谋。你如果不断桥,他怀疑有埋伏,不敢再追。现在你拆断了桥,他就会分析我无军而胆怯,必来追赶。曹操有百万之众,就是过江,也易如反掌,怎么会担心一座断桥呢?”

刘备急忙下令部队出发,从小路去沔阳。

果然,曹操知道张飞断桥之后,马上说:“断桥而去是心里胆怯!派一万人,迅速搭起三座浮桥,今夜就要通过。”

李典说:“这恐怕是诸葛亮的诈谋,不可轻进。”

曹操说:“张飞一勇夫,怎么会有诈谋啊!”于是传下号令,火速进兵。

刘备一行逃到汉津,忽然看见后面尘土大起,鼓声连天,喊声震地。

刘备说:“前有长江,后有追兵,怎么办好?”急令赵云准备抵敌。

曹操对部将说:“今天刘备成釜中之鱼,阱中之虎,如果不在这里捉住他,就会放鱼入海,纵虎归山,众将可努力向前。”

众将领命,一个个奋勇追赶。

忽见坡后鼓声响处,一队军马飞出,大叫:“我在此等候多时了!”当头那员大将,手执青龙刀,坐下赤兔马,原来是关羽,从江夏借来1万兵马,探知当阳长坂大战,特从此路杀来助战。

曹操一看是关羽,即对众将说:“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传令赶快撤退。刘备由此得到了一点喘息的时间。

再说赵云过桥后,又走了二十余里,看见刘备和众人在树下。赵云下马伏地而哭,刘备也哭了。赵云喘着气说:“赵云的罪过,死上万次也不为过。糜夫人身负重伤,不肯上马,为救阿斗,投井而死。我只好推倒土墙掩盖她。怀抱公子,身突重围,全靠主公洪福,幸而得脱。刚才公子还在怀中啼哭,怎么这会儿听不见动静,多是不能保了吧?”赵云急忙解怀来看,原来阿斗正睡着未醒,这才说:“幸得公子没有问题!”赵云将阿斗双手递给刘备。

刘备接着阿斗,一下摔到地上,说:“为我这个孩子,几乎损失我一员大将!”赵云连忙从地下抱起阿斗,哭着说:“我赵云虽然肝脑涂地,不能报答呀!”

赵云单骑救阿斗的故事,历来是大家传颂的佳篇。赵云的忠心源于一种难得的相互信任,刘备从群雄中崛起,他需要的人才都是凭借他的仁德从那些手握重兵的诸侯那里挖过来的,因此刘备格外珍惜这些跟随他的将领,赵云经历相对坎坷,但是他与刘备的交情却不浅,而且忠心耿耿,刘备自接纳赵云的那天开始,就相信赵云是个能帮助自己稳定权力的部将。这种相互间的信任是刘备的杀手锏,也是刘备能够遇难呈祥的法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