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笈之小文

奥州小道 作者:松尾芭蕉


笈之小文

百骸九窍之中有物,且名之曰风罗坊。此身诚如经风易破薄衣之谓也。彼久好狂句,终为一生之事。时而厌倦,欲弃之不顾,时而勤勉,欲胜人一筹。是故动摇徘徊,烦乱不安。亦曾立志腾达成名,却因狂歌而无成;亦曾潜心修禅悟道,却因狂歌而破灭,终于如此无能无艺,唯系狂歌一道。

《六十余州名所图会 纪伊 和歌浦》

西行之和歌、宗祗之连歌、雪舟之绘画、利休之茶道,其贯道之物乃一。然风雅者,顺随造化,以四时为友。所见之处,无不是花。所思之处,无不是月。见时无花,等同夷狄。思时无月,类于鸟兽。故应出夷狄,离鸟兽,顺随造化,回归造化。

十月初,天气欲雨不雨,以风中落叶之身,漂泊无定之心启程。

初冬寒雨第一阵,

诚盼唤我为“旅人”。

岩城人有名长太郎者,作胁句呼应。

一路投宿处,

又见山茶花。

于其角亭为余饯行。

初冬饯行杯,

吉野赏花锦囊句,

待君满载归。

此句乃露沾公馈赠之礼,于是不论亲疏,旧友新雨、门生弟子,或以诗歌文章,或以草履之资相赠,以表其心。余无须三个月准备行装,纸衣、丝棉袄、头巾、布袜子之类,皆得好意相送,无虞旅途霜雪寒冻之苦。众人或招余泛舟中流,或设饯宴于别墅,或携酒肴来草庵,预祝旅程,依依不舍,似觉贵人出门,何等隆重。

纪行之文已有纪氏、长明、阿佛尼锦绣珠玑,曲尽旅情,其后皆雷同貌似,以模仿为能事,未能弃此糟粕。尤况智浅才钝之辈,笔力岂能望其项背。“是日降雨,午中见晴,彼处有松,此处有河”之类记事,人皆可写。若无黄奇苏新,莫言动笔。然所到之处,景色铭心动情;山馆野亭,旅愁悱恻凄苦。念及过后为羁旅之话题,自然之行踪,余乃将心之所感,不择先后,拾缀成篇,犹如醉者妄言,梦者呓语,且请妄听也。

宿鸣海

星崎夜如漆,

仿佛唤我看天际,

哀哀鸻鸟啼。

宿飞鸟井雅章公家,闻其言将大作“都城遥远不可望,大海长隔鸣海湾”亲题书赠来宿之客,遂成一句。

都城方一半,

仰望半空压彤云,

阴霾雪欲降。

欲访隐居于三川国美保之杜国,乃先发书简与越人,邀其前来。遂自鸣海顺原路返回二十五里,当夜宿吉田

旅次冬夜寒,

两人共寝心自暖。

天津之田地中,细径笔直。冬日海风,迎面劲吹,实乃严寒之地。

隆冬淡日冷,

卷缩马上冻成冰,

自度成剪影。

保美村至伊良湖崎约一里,仍为三河国之地,与伊势隔海相望。不知缘何,《万叶集》将其选为伊势之名胜。于沙滩拾贝壳,以为围棋棋子,即所谓伊良湖白,为世人所珍爱。有山丘,名骨山,乃猎鹰之处。据云于南海尽头,为南去之鹰最初飞越之地。想及古歌有吟咏伊良湖鹰,犹感情趣殊深。恰见一鹰飞来。

飞来一苍鹰,

伊良湖崎荒凉地,

相见喜悦生。

热田复

神镜磨明亮,

纤尘不染悬高堂,

雪花饰新妆。

蓬左众人相迎,暂时休息解乏。

《六十余州名所图会 三河 凤来寺山岩》

今晨好大雪,

崎岖险峻箱根路,

有人正翻越。

出席某人举办之赏雪会

参加赏雪会,

纸衣皱纹且展平,

郑重去赴会。

出门看雪去,

任凭摔跤多少次,

雪里添兴趣。

出席某人举办之连句会

踏雪探早梅,

却见库房檐头上,

出墙吐玉蕊。

其间,美浓大垣、岐阜之风流雅士多次来访,举行歌仙或半歌仙。

腊月十日过后,离名古屋,回故乡

不觉已岁暮,

世间忙于“大扫除”,

我自在旅途。

自古人所吟“自出桑名后”之日永农村借来马匹登拄杖坡,不意翻鞍落马。

实应拄手杖,

登此拄杖坡,

偏要骑驽马,

坠马奈若何。

难堪沉郁,借以排遣,终未入季语。

岁暮归故里,

凝视脐带思双亲,

感怀泗泪泣。

除夕之夜,辞旧岁恋恋不舍,饮至深夜,元旦晚起。

元旦睡过头,

初二应早起。

岁首观日出。

新春花绮丽。

初春

立春方九日,

山野春意动。

枯草犹带寒,

阳炎一两寸。

伊贺国阿波庄有俊乘上人遗迹,名曰护峰山新大佛寺。名字虽能留以千古,却殿堂崩溃,基石犹在,僧舍无迹,化为田地。丈六佛像,淹没青苔,唯余头部,尚能拜见。然上人之塑像完好保存,得以重睹昔日风采,令人涕零。石莲台、狮子之台座皆弃置于艾蒿、勒草之荒芜,眼前光景恍若娑罗树枯死之再现。

《东都三十六景 上野满花之咏》

石座弃蒿艾,

丈六佛像今安在?

阳炎绕高台。

樱花树依旧,

物是人非万端绪,

往事绕心头。

伊势山田

清香溢淡雅,

不知何树花。

焉能成裸体,

二月狂风似剪刀,

犹想添外衣。

菩提山

挖芋老农夫,

告我此山兴衰事。

龙尚舍

同物不特名,

向君请教何称呼,

芦苇绿叶新。

会网代民部雪堂

庭中有佳木,

老梅粗干长新树,

芳花多媚妩。

草庵会

门前乐草嫩叶绿,

院里植芋正芳郁。

神宫内无一株梅树。询问神官何故,答曰别无他故,原本无梅,唯在子良馆后有一株。

一株梅树花幽香,

淡雅清纯似子良。

不期今日涅槃会,

神宫殿里拜佛像。

三月过半,不觉心旌摇曳,思潮荡动,诱余前往吉野观花。正欲上路之时,于伊良湖崎约定之人前来伊势相会,且携来一侍童,言可照料旅途之艰辛。亲自起名曰万菊丸。此名甚与侍童相符,意趣盎然。出门之际,于斗笠上戏书一句:

乾坤无住同行二人

扁柏笠,

吉野让你看樱花。

扁柏笠,

我去吉野也观樱。 (万菊丸)

行李太多,行动不便,故皆抛弃多余之物,留下卧具、纸衣一袭、防雨斗篷、笔墨纸砚、药品、饭盒之类,裹作一包,背于身后。然本是体弱力衰之人,站立不稳。旅途辛劳,烦忧颇多。

行路已疲乏,

今晚投宿在谁家,

却见紫藤花。

初濑

春夜幽暗昏灯长,

宿寺祈祷聚殿堂。

细雨樱花好春景,

木屐僧侣树下行。 (万菊)

葛城山

拂晓沐晨光,

满山缤纷花烂漫,

欲见神长相。

三轮,多武峰。

脐岭由多武峰通往龙门之路

小憩在山岭,

脚下天空云雀鸣。

龙门

龙门瀑布满樱花,

作为礼物送酒友。

如此瀑布如此花,

说与酒友杯中话。

西河

棣棠花自落纷纷,

可是因为瀑布声。

蜻蛉瀑布

布留瀑布在布留神宫二十五町之深山。

津国几田川上有布引瀑布,大和之箕面瀑布,皆在通往胜尾寺之路上。

樱花

只为看樱花,

每日行走五六里,

此人真可嘉。

日暮花犹明,

忽见苍然罗汉柏,

孤寂顿时生。

兴来忽癫狂,

扇底饮酒醉模样,

飘零落春芳。

苔清水

苔上水清幽,

可是春雨顺树淌,

滴滴汇涓流。

吉野赏花三日,流连于晨昏景色。晓月悬空,皓洁幽眇,不禁心潮澎湃。或忆摄政公之歌,沁人肺腑;或吟西行之“折枝作道标”,动人心弦;或思贞室之“连声发赞叹”,即兴率真,直抒胸臆。余拙于言辞,不得成吟,实为惭恧,其吟咏秀句佳篇之风流意气亦爰此兴趣索然。

高野

闻雉声声鸣,

思恋父母亲。

后院落春芳,

此身发髻愧难当,

人生感无常。 (万菊)和歌

行行春已暮,

追春来到和歌浦,

明媚留春住。

纪三井寺。

长途跋涉,踵破如西行,忆天龙之渡;借马之际,思上人之怒。于山野海滨之美景,见造化之功,或慕无依道者之悟,或寻风流雅人之心。既无栖息之处,何有存储之欲。身无分文,途中无虑。宽步以代轿,晚食以充饥,其味甘旨,胜于鱼肉。居无定所,行无定处,朝发无定时。一日唯有二愿:夜能安宿,足有草履。区区小事,如此足矣。旅次之中,心情时时变换,意绪日日更新。倘偶遇稍解风雅之人,不胜欣喜。即使平时老气横秋、迂腐固执,疏远厌弃之徒,乃于穷乡僻壤,结伴羁旅,亦能促膝长谈。或于野草荒芜之蓬门荜户邂逅雅士,犹如瓦砾拾玉、泥中得金,喜不自禁,乃欲书之笔墨,言之他人。此又旅行乐趣之一也。

换季

脱下一件衣,

折叠装进背囊里,

行旅算换季。

离开吉野山,

身上棉袄拟卖掉,

已是换季时。 (万菊)

灌佛之日,参拜奈良诸寺,恰见鹿产子,此奇缘也。

正是释迦诞辰日,

奇缘喜逢鹿产子。

招提寺鉴真和尚来日时,于船上经受七十余难,海风吹蚀,终至盲目。于此拜谒尊像。

我向尊师拜,

采撷一片嫩叶来,

轻将泪花揩。

奈良与旧友分别。

鹿角生新叉,

一节一分叉。

在大阪,寄居某人处。

眺望燕子花,

促膝交谈知心话,

行旅趣亦佳。

须磨

须磨夏天月,

如同客访主不在,

情趣犹欠缺。

且观须磨月,

情趣总未尽。

四月中旬,天空犹显些许朦胧,短夜之月澄莹清朗。新叶蔽山,影影绰绰。杜鹃欲鸣拂晓,海天晨曦渐露。看是上野一带,麦浪尽染茜红。却见渔家檐下,到处罂粟花白。

渔民出门来,

古铜脸色尤显眼,

罂粟白花开。

此地分为东须磨、西须磨、滨须磨三处,不知以何谋生。古歌吟咏“须磨制盐田,海藻灌潮水”,今未见以海藻制盐。网捕沙钻鱼,散乱晾晒于沙滩,有乌鸦飞来,叼而逃去。以乌鸦可恨,持弓箭惊吓之,谅必非渔民之业。抑或古战场之遗风,使之如此,实乃罪孽深重。因羁于怀古之情,欲登铁拐峰。向导之童极不情愿,百般推阻。无奈好言相慰,允其在山麓茶屋请客,方才勉强应允。此童比昔时翻越鹎越山路之十六童子尚小四岁,带余行走于数百丈崎岖险阻之羊肠小道。爬行攀缘,数次几殆坠落,紧抓踯躅、丛竹,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终于攀至云雾袅绕之高处。此皆借助童子“导师”之力也。

须磨渔民搭弓箭,

杜鹃惊叫逃上天。

杜鹃消失天地间,

遥见岛影浮海面。

须磨寺里树荫间,

笛声仿佛响耳边。

《六十余州名所图会 淡路 五色滨》

明石夜泊

章鱼在陶罐,

犹自沉醉黄粱梦。

夏夜月满天。

古云“此地秋色”,须磨湾秋色实乃情趣最佳。毫无悲伤岑寂之感。本思秋兴发于心间,结于笔端,然此亦为余似不觉才疏口拙之思也。淡路岛近在咫尺,须磨、明石之海分列左右。“吴楚东南坼”之吟亦为此乎。博闻之士观之,应浮想联翩,照应各处。后面隔山有一村名曰田井畑,传为松风、村雨之故乡。沿峰顶有路通往丹波,钵伏窥、逆落等地名闻之即已胆寒,自钟悬松俯视,一谷皇宫之遗址尽收眼底。昔日兵燹,当时纷乱,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二位尼君怀抱幼帝;女院双脚为长裙围裹,跌跌撞撞进入顶篷船内;内侍、局、女嬬、曹子无法搬运诸多物品,将琵琶、琴之类裹于被褥之中扔入船内;天皇之食物掉入海中,成为鱼食;梳妆盒散乱一地,化为渔民弃置之海草。千载悠悠须磨湾,涛声依旧诉悲愁。

贞享四年(1687)十月,芭蕉从江户到故乡伊贺过年,并于翌年(元禄元年)偕门人杜国去吉野、高野山、和歌浦、奈良、大阪、须磨、明石。四月去京都。《笈之小文》未定稿,于芭蕉死后十五年的宝永六年(1708)出版。

《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

芭蕉的别号。

俳谐的别称。

芭蕉在《〈结草虫说〉跋》中主张尊崇“无能不才”,受到庄子“无用之用”思想的影响。《结草虫说》为山口素堂所作。

饭尾宗祗(1421—1502),室町时代末期的连歌师,号自然斋等。连歌学于心敬,获“花之本”称号,为当时连歌领袖。编著有《竹林抄》《新撰菟玖波集》等。

雪舟(1420—1506),室町时代后期的画僧,俗名等杨。绘画学于周文,应仁元年(1467)到明朝学习中国水墨画技法,文明元年(1469)回国,开创继承元、明北画风格的水墨画。作品有《山水长卷》《破墨山水画》等。

千宗易(1522—1591),号利休,安土、桃山时代的茶人。茶道学于武野绍鸥,曾仕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后获罪于丰臣秀吉,被迫自尽。茶道的集大成者。

《庄子·齐物论》:“道通为一。”《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

芭蕉之“风雅”,广义上指艺术,狭义上指俳谐。此处指前者。

即四季。

夷狄,指未开化之人。《礼记·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无礼,虽能言,亦不离禽兽之心。”贞德《歌林杂话》认为,忘记根本精神,以迎合世俗之心吟咏和歌者,“变人为夷狄,再变为禽兽,古语之谓也”。

贞享四年(1687)十月十一日。

即磐城平藩,今福岛县。

井手长太郎,俳号由之。内藤藩士。

宝井其角在江户深川木场的住所。

内藤露沾(1655—1733),岩城平(今福井县平市)城主内藤义泰之子内藤义英,年轻即隐居江户六本木,专注俳谐,曾入西山宗因门下,自成一派。著有歌集《露沾公咏草》。

《庄子·逍遥游》:“适百里者,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和纸涂柿漆做成的御寒挡雨的衣服。

指僧侣戴的一种头巾。

指芭蕉庵。

指纪贯之(约868—约945),平安时代前期的歌人、歌学者。仕于醍醐、朱雀天皇,官至木工权头。与纪友则等共同编撰《古今集》。著有《土佐日记》。

鸭长明(1155—1216),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前期的歌人。和歌学于俊惠,曾任宫中和歌所寄人,后出家,隐居日野外山。结方丈庵专心著作。著有《方丈记》《无名抄》等。

阿佛尼(? —1283),镰仓时代中期的歌人。剃发为尼。仕于安嘉门院,后为藤原为家的侧室。著有《十六夜日记》等。

源自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苏子瞻以新,黄鲁直以奇。”认为苏轼的诗新颖,黄庭坚的诗奇警。

意为可以作为寻觅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线索。

源自《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

位于今名古屋市内。芭蕉住在门人下乡知足的家里。

但于鸣海与热田之间。

飞鸟井雅章(1611—1679),江户时代前期公卿歌人,官至从一位权大纳言。

今爱知县渥美郡渥美町保美。

越智越人(1656—1739),通称十藏,北越人。芭蕉门人,居于名古屋,是当地的重要俳人。

位于今爱知县丰桥市。

位于今爱知县丰桥市。

位于渥美半岛最西端的伊良湖海角。

此句喻意与杜国相见的喜悦。

热田神宫长期荒废,于贞享三年(1686)七月修复。芭蕉于十一月与林桐叶子一起参拜。

蓬莱宫(即热田神宫)左面之意,指名古屋一带。

十一月二十八日在名古屋昌碧亭举行赏雪会。

指美浓大垣的近藤如行、岐阜的安川落梧等人。

歌仙,即三十六句形式的连句,写在两张日本纸的诗笺上。十八句形式的连句称为半歌仙。

指芭蕉的故乡伊贺上野。

当时习俗,阴历十二月十三日进行大扫除。

《名所方角抄》等地理书籍记载:“自从桑名后,过星川朝气,即日永。”

今三重县四日市市日永。

位于四日市市采女町与铃鹿市石药师町之间的山坡。

上野东面约二十公里,三重县阿山郡大山田村。

俊乘坊重源(1121—1206),僧侣,镰仓初期重建东大寺。

建仁二年(1202)重源按照源赖朝的意愿修建,后荒废。宽永十二年(1635)因山崩,殿堂多被掩埋。

石莲台,丈六佛像状似莲花的台座。狮子座是置放莲花台的台座,雕刻有狮子、童子、花草。

据说释迦牟尼涅槃时,娑罗树变白枯死。

芭蕉年轻时曾仕于藤堂良忠家,现在由良忠之子良长(俳号探丸)继承。这是芭蕉受邀重访其家时吟咏的俳谐。

《撰集抄》记载,增贺上人去伊势神宫参拜,得到神谕,舍弃名利,将身上衣服全部脱下送给乞丐,裸体下山。芭蕉言自己无此修行,二月寒天,还想添加衣服,岂能脱衣裸体?

指菩提山神宫寺,当时已荒废。

龙熙近(1616—1693),号尚舍,伊势神宫外宫的神官。其姓也写作龙野。著名的古典学者。著有《神代卷评注》等。

《菟玖波集》:“草名因地而异。难波之芦苇,伊势称为芦荻。”芦亦可称为“苇”“葭”。芭蕉向龙尚舍请教芦苇在当地的称呼。

网代民部,即足代民部,神风馆一世足代弘,伊势著名的神官,谈林派著名俳人,伊势俳坛重镇。殁后,其子弘员继任神风馆二世,雪堂为其俳号。

草庵,指大江寺(位于伊势市船江)内的二乘轩。

子良,即御子良子,在神宫里担任神乐、向神摆放供品的未婚年轻女子。馆,即她们平时集中的地方。

阴历二月十五日是释迦牟尼涅槃的日子,神宫夜挂起涅槃图。芭蕉感到意外。

指杜国。芭蕉在去年十一月去伊良湖时与他约定一起旅行。

今奈良县樱井市初濑,有长谷寺。

长谷寺的大殿里安置着十一面观音像,宿寺祈祷的人们聚集在灯光幽暗的内殿里虔诚地祈祷。此种风俗在《源氏物语》《枕草子》中就有记载,多为女性。

此处指高齿木屐,雨天时穿。

位于大阪府与奈良县交界,是修验道最早的灵地。

传说诸神奉役行者的命令,在葛城山与金峰山之间架设一道石桥。葛城山的神一言主由于自己长相丑陋,不愿意白天劳动,独自在夜晚干活。芭蕉看到美丽的葛城山春色,认为山神并不丑陋。如果容貌真的很难看,自己也想见识一下。

樱井市三轮,有三轮神社。多武峰在今樱井市内。以前是通往吉野的道路。

龙门岳山麓的龙门瀑布。此处采用酒仙李白吟咏瀑布的典故。

指西河瀑布,在吉野川上游。

西河附近的瀑布。

布留,奈良县天理市布留町。此瀑布以后出现的瀑布并非按照旅行的顺序。

位于神户市葺合区布引町。

“大和”为误记。应在大阪府箕面市。

赏花到高兴处,模仿能乐里以扇代杯饮酒的动作,其中交织着芭蕉对能乐幽玄之美的感受。

西行庵遗址。

指后京极摄政藤原良经(1169—1206),镰仓时代的歌人。《新敕撰集》收有其吟咏吉野山樱花的和歌:“昔日谁播樱树种,化作如今满山花。”

《新古今集》收有西行吟咏吉野山樱花的和歌:“去年吉野山,折枝作道标,今来改新路,寻芳未去处。”

《旷野》收有安原贞室俳句:“连声发赞叹,花满吉野山。”

指高野山,位于和歌山县伊都郡高野町,真言宗总本山金刚峰寺的所在地。

《玉叶集》中收有行基菩萨吟高野山的和歌:“山鸟哀哀鸣,思念父母亲。”

面对和歌海的村子,位于今和歌山市内。

“和歌浦”自《万叶集》起一直作为歌枕。浦,海湾,海岸。

和歌海湾东面的金刚宝寺护国院,是著名的朝拜寺院。该句有题无句,可见该文似未定稿。

《西行物语》记载:西行在天龙川渡口乘船,因乘客太多,船主担心翻船,用鞭子抽打乘客让他们下船。西行头被打破,鲜血直流,只好下船,但他视为佛道修炼,毫无怨言。

《徒然草》记载:高野山的证空上人骑马在小路上行走,一个女人也骑着马迎面而来,她的脚夫由于没有抓紧缰绳,致使上人的马掉进坑里。上人气极,对脚夫大发雷霆,但立刻后悔,连忙逃归。

《临济录》:“唯有听法无依之道人,是诸佛之母。所以法生无依。”无依道者,解脱一切世间烦恼的佛道者。

指身无分文,途中不怕盗贼抢劫。

源自《战国策》:“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北史·隆玄传》:“宽步代车,无事为贵。”

阴历四月初一换季,脱下棉袄,换上夏衣。

因在旅途中,未带夏衣,只好把身上的衣服脱下一件,装在身后的背囊里,算是换季。

释迦牟尼诞辰,阴历四月初八。

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五次渡海来日,未成,辛苦备至,双目失明,终于天平胜宝六年(754)成功来日。天平宝字元年(757)在奈良修建唐招提寺。该寺成为日本律宗之祖。

鉴真和尚塑像供奉在唐招提寺开山堂,为日本国宝。

指在奈良相见的伊贺上野的俳人猿虽、卓袋、梅轩等。

指保川弥由卫门,伊贺上野人,俳号一笑。他是芭蕉在故乡的俳谐朋友,当时居住大阪。

指须磨寺一带的平坦高地。

《古今集》载在原业平的和歌:“人闻何以生,须磨制盐田,海藻灌潮水,日子苦艰辛。”

须磨是源氏与平氏战争的古战场。芭蕉在须磨海边看到渔民以弓箭惊吓飞来叼食砂钻鱼干的乌鸦,与自己想象中的须磨海边古典式的渔民形象大相径庭,觉得大煞风景。心想大概是古战场遗风犹存,渔民才这样对待飞鸟的吧。

神户市须磨区与垂水区交界的山峦。南面是源平合战的古战场。

鹎越是神户市西部翻越六甲山往西北方向行进的山路。《平家物语》记载,寿永三年(1184),源义经欲袭击一谷的平家军队,由一个名叫熊王的十八岁童子当向导,翻越这座险峻的山峰。此处芭蕉记忆有误,以为是十六岁。

从铁拐峰眺望大海。此处“岛”指淡路岛。

须磨寺在神户市须磨区,上野山福祥寺的通称。寺内藏有平敦盛的名叫“小枝”(又作“青叶”)的笛子。这是源平在一谷决战时,平敦盛别在腰间的笛子。

当地以陶罐在夜间沉入海里捕章鱼,翌日早晨提上来。

《源氏物语·须磨》:“须磨浦上,秋风瑟瑟。公子虽远居海上,然行平大纳言所吟‘越关来’之‘须磨海风’吹动涛声,夜夜回荡耳边,悲凄之至也。实乃此地之秋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