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语录九

王阳明诗文选译(修订版) 作者:章培恒,等 编


语录九

本篇是阳明对初学者静坐修养的意见。阳明把静坐内省视为明白心之本体,即“存天理、去人欲”的不可或缺功夫。在这点上,显示出阳明学说与道教、佛教的联系,因为道、佛两家都重视打坐功夫。阳明认为,初学之人,应通过静坐去除胸中的杂念,使得良知纯全;而去除杂念的功夫,一定要斩钉截铁,毫不姑息。

一日,论为学功夫。

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1]。初学时心猿意马[2],拴缚不定[3]。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4],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5]。久之[6],俟其心意稍定[7],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8],须教他省察克治[9]。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10]。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11],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12],斩钉截铁,不可姑容[13],与他方便[14]。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15],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16],虽曰何思何虑[17],非初学时事。初学必须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诚[18],只思得一个天理。到得天理纯全,便是何思何虑矣。”

【翻译】

一天,讨论做学问的功夫问题。

先生说:“教人做学问,不可偏执一端。初学的时候,人的心意就像猿、马一样躁动,束缚不住。他所思虑的,无非都是私欲那方面的事情,所以要教他学静坐,来平息这些思虑。时间长了,等到他的心意逐渐安定了,这时只教他凭空静守,就像枯木、死灰那样,也没有用处,必须教他反省和克制。反省和克制的功夫,那是没有一刻可以间断的,就像去除盗贼一样,必须有个将盗贼扫除干净的想法。没有事情时,要把心中的好色、贪财、好名等私欲,一一加以追究,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拔除这些病根,使它们永不复发,这才感到快意。要经常如同猫捉老鼠那样,总有一只眼睛盯着,一只耳朵听着,心底刚有一点私欲萌发,立即将它克服,要斩钉截铁,不可有姑息容养,给私欲以方便。不可让它躲藏在心底,也不可放它逃生。这才是真实用功夫,才能将私欲扫除净尽。到了心中没有私欲需要克服时,自然安宁静穆,像君主端拱而治的情形一样,虽说本来没有什么可思虑的,但那也不是初学时所能做到的事情。初学者必须多考虑反省克制,这就是‘思诚’,心中只想着一个天理。到了天理纯粹完全,就达到了那本来就没有什么可思虑的境界了。”


注释

[1] 执一偏:用片面的方法。

[2] 心猿意马:心意像猿、马那样地跃动,难以控制。

[3] 拴(shuān栓):结。缚:系。

[4] 人欲:人的私欲。阳明认为私欲与良知不可并存。一边:一面。

[5] 息:止息。

[6] 久之:时间长了。

[7] 俟(sì四):等待。

[8] 槁(ɡǎo稿)木:枯木。《庄子》记载,南郭子綦一日倚几而坐,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因为他已悟道了。此处即用这典故。

[9] 省察:反省察过。克治:克服治理。

[10] 间:间断。

[11] 私:私欲。

[12] 即与:立即给予。克:克服。

[13] 姑容:姑息容养。

[14] 与:予。他:指心中的私欲。

[15] 廓清:肃清,扫清。

[16] 端拱:端正身体,双手合拱而坐。古人认为君主治理国家,只要掌握大的原则,端拱而坐,具体事情则由臣下去办理。阳明认为人心也要像君主般端拱静穆,不为物欲所动。

[17] 何思何虑:有什么可思可虑的。阳明认为“心外无物”,所谓思虑,无非是好色、好货、好名,理解了心的本体,就不再有可思可虑的事情。

[18] 思诚:认识、遵循天道,语出《孟子·离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