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 什么是乐府和乐府诗?

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 作者:韩高年 著


9 什么是乐府和乐府诗?

“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关于“乐府”最简单的解释。“乐府”作为一个机构,是指秦代以来朝廷设置的管理音乐的官署,行政长官称“乐府令”,其职能是采集和编制歌辞,配置乐曲,以满足朝会、祭祀和军旅演奏等需要。

《乐府诗集》书影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有六丞,其中之一即为“乐府”;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编钟铭文亦有“乐府”字样。从这些文献资料考证可以得出结论:秦代已经有了“乐府”的建制。到了西汉,乐府机关的职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乐府和太乐一起成为掌管音乐的机构而分工各有不同,乐府主要执掌天子及朝廷平时所用的乐章,这些乐章是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如《安世房中歌》和刘邦的《大风歌》。到了武帝时期,朝廷通过乐府机关大规模搜集民间歌辞,《汉书·礼乐志》云:

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

此时,乐府的职能除了广泛搜集各地歌谣乐曲外,同时还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司马相如等赫赫有名的文人都有过为乐府写歌诗的经历。据记载,到了汉成帝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了一个极为庞大的音乐机构。武帝到成帝期间的这一百多年,无疑是乐府的昌盛时期。哀帝即位后,下诏罢免乐府官,对乐府机关进行调整,保留下来的乐府人员并入太乐令管理,从此以后,汉代再也没有“乐府”这一建制。“乐府”作为一个音乐机构的名称,至此完成了它光荣的时代使命。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有“太予乐署”和“黄门鼓吹署”,后者为天子宴享群臣提供歌诗,其职能实际上与西汉乐府相差无几。晋、隋时期,“太乐”、“乐府”并称。到了唐代,除太乐署之外,再无“乐府”之名。

文学史上常把乐府机关所收集、编制的“歌诗”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谣”,简称“乐府”。后来把模仿汉乐府的拟作也称“乐府”,如唐时的新乐府。至于宋元以来,词、曲也别称“乐府”,只不过是其称谓的扩大化罢了。一般提到乐府诗,则是特指由朝廷乐府机关通过搜集、编制而保存、流传下来的两汉乐府诗,以其题材的现实性、主题的深刻性以及在诗歌形式方面的突破奠定了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汉代的乐府包括叙事诗和抒情诗,其中叙事诗的成就尤高,它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为创作主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汉代乐府诗描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集中展现了一幅幅贫富不公、苦乐不均的社会画面,如《东门行》中“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逼得男主人公不得不拔剑走上抗争的道路。类似还有《妇病行》、《孤儿行》等。爱与恨的坦白表露也是汉乐府重点表现的内容,而大胆泼辣则是它典型的抒情特征,如《上邪》、《孔雀东南飞》等。汉乐府还清楚地表达了时人对待生死的态度,充斥着一种强烈的乐生恶死的愿望,如《蒿里》、《薤露》。作者在创作乐府诗时,有一套纯熟的叙事手法,表现在注意选取一些富于诗意的镜头,故事情节完整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点,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度,句式长短自如等,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诗人的诗歌创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