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 为什么说曹植才高八斗?

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 作者:韩高年 著


14 为什么说曹植才高八斗?

晋宋时期山水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曹植“才高八斗”的说法来源于此。“三曹”当中曹植年岁最小,但就其对后世文学之影响,曹植不在其父曹操、其兄曹丕之下。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同母弟。自幼才思敏捷,才华过人,年少之时曾于铜雀台上赋一篇《铜雀台赋》,技惊四座,甚得曹操欢心。他从小成长于军营当中,但似乎对戎马、庙堂之事兴趣不高,率性任情、恃才傲物的他在命运的面前终究不敌工于心计的曹丕,逐渐被父所弃、被兄所逼、被侄所困。伴随其后半生的只有失意和苦痛,生存空间在兄长和侄子的逼迫下一步步缩小,身边值得信赖的人也在掌权者的阴谋下一个个或离开自己、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堪忍受悲楚的他于四十岁时英年早逝。

除了被称赞为“才高八斗”外,曹植还有“绣虎”之誉(宋代曾慥《类说》卷四引《玉箱杂记》曰:“三国曹植才思横溢,号为‘绣虎’”)。曹植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宴游唱和与应答之作,与时下的邺下文人多有来往,如《公宴》、《侍太子座》、《赠徐幹》、《赠王粲》等,也有如《白马篇》这样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之作,充满着乐观和浪漫。后期的诗作技法更加炉火纯青,在华丽的词藻背后隐藏的是深深的哀怨、落寞与伤怀。观其后期诗作,所抒之情较为复杂,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表达了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恨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七哀》、《美女篇》等是托喻身世的思妇、弃妇诗的代表;《杂诗》中的一部分又是述志之作,颇具慷慨之音;也有《远游篇》这样的游仙之诗,诗中描绘的仙境其实就是诗人理想的世界。

对于曹植的诗作,钟嵘《诗品》早已下了确切的评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也就是风骨和文采的完美结合,兼容父兄之长而自成一家。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现存九十多首诗歌中有六十余首为五言诗。另一方面,其五言诗也开了六朝诗歌绮丽的先河,由于文采华美而与乐府诗渐行渐远,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另外,曹植的文、赋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尤以《洛神赋》写绝了洛神之美。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北宋摹本之曹植像

曹植的诗歌受到了后人极高的推崇,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其“才高八斗”,折服了后世之人;其二是其不幸身世易引起文人墨客们的同情与共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