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3 “旗亭画壁”是个什么典故?

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 作者:韩高年 著


33 “旗亭画壁”是个什么典故?

“旗亭画壁”的典故出自唐代薛用弱的传奇小说集《集异记》,中有《王之涣旗亭画壁》故事一篇,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也对这个传奇故事进行了转载,讲的是开元年间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三人在洛阳游学期间于一家酒店攀谈唱和、诗酒切磋的故事。“旗亭”即酒楼。

王之涣像

传说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在当时的东都洛阳游学,三人名气相当,生活经历也比较相似,都是满腹才华,但命途多舛、时运不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三人惺惺相惜,常常聚在一起饮酒唱和、切磋诗歌。这一次由王昌龄提出在洛阳城东最为繁华的龙华寺酒店小聚一番。见面的那天,天气寒冷,空中飘起了雪花,三人纷纷就位,赊酒小酌,乐在其中。高兴之余,忽然看见梨园乐官带着十余名弟子上楼献艺,三人于是挪到一个角落里围着炉火观看节目。过了一会儿,又有四位穿金戴银、楚楚动人的梨园美女陆续登上楼来。音乐随即奏响,唱的都是当时的名曲儿。王昌龄等三人私下约定:“哥几个在当今诗坛上也算是大名鼎鼎的人了,可是一直没能分个高下,自己也不好意思自定座次。今儿个可算是逮着了机会,这些歌女咱也都不认识,现在就悄悄地听她们唱歌,我们三人谁的绝句被唱得最多,谁就是‘老大’。”话音刚落,只见一位歌女率先随着节拍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此即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先声夺人的王昌龄就很得意地用手指在墙壁上画了一道,说:“我的绝句一次被唱!”过了一会儿,又一位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衣,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此即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于是高适也就在墙壁上划下记号,并说道:“我的绝句也被唱一次了。”又过了一会儿,另一位歌女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一听是《长信秋词》之三,王昌龄又一次伸手画壁,颇为骄傲地说道:“我的绝句二次被唱!”年岁最长且成名很久的王之涣坐不住了,于是颇为不服地对着王昌龄和高适说:“刚才这三位都是一些不入流的歌女,她们的曲儿皆由下里巴人所作,而那些阳春白雪式的高雅歌诗岂是这等庸俗之辈所能拿捏得来的?好戏还在后头呢。”于是指着歌女当中最有名的一个说:“等到她歌唱的时候,如果唱的不是我的歌诗,我这辈子再也不跟你俩一争高下了。但是丑话说到前面,不幸被我言中了,你二人必须拜倒在我面前,尊我为师。”王、高二人在说笑当中自然就答应了下来,三人静息等待。不一会儿,那位梳着双髻的有名歌女登场献唱,在悦耳动听的旋律中婉转地唱了起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所唱正是王之涣那首经典的《凉州词》,闷气尽出的王之涣随即就揶揄起王、高二人来:“兄弟,一看就是乡巴佬,大哥我没有吹牛吧?”三人于是捧腹大笑。众歌女不解其故,走过来问道:“请问几位官人,何事笑得这么酣啊?”三人就把事情原委告诉了她们。众歌女一听对面坐的就是自己平日崇拜的“偶像”,便争先恐后地施礼下拜,并请求道:“我们有眼不识泰山,竟不知各位‘神仙’大驾光临,那就恭请三位赏脸一起赴宴。”想到刚才还是赊账喝酒,此刻面对丰盛的筵席以及秀色可餐的美女,三人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下来,高高兴兴地玩了一整天。

这个故事仅仅是一个传说,其真实性当然很值得怀疑。但是通过这个著名的典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初、盛唐时期歌诗发展的繁盛和传播的广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