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沙家浜”部队与“沙家浜”精神

芳草集 作者:陆坚


“沙家浜”部队与“沙家浜”精神

被人们称为“沙家浜”部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第一七五团,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自成立至今,历尽艰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胜利。就解放战争来说,国民党于1946年6月底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声称要在3至6个月内消灭我人民军队,这支由36个伤病员发展而成的部队,与其他兄弟部队一样,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的支援下,发扬了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大无畏精神,经历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参加战斗达32次,歼灭敌军35615人,缴获了装备两个步兵团及两个重炮营的武器。3年战争中,全团涌现出华东人民英雄33名、人民功臣766名、模范人物64名,荣获集体功29个。当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先后牺牲与负伤33645名指战员。

第一七五团能在3年中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是与这支部队的优良传统和战斗精神分不开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沙家浜”精神。什么是“沙家浜”精神呢?依我所感,那就是“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民族精神。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艰苦奋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猛打猛冲、勇敢顽强的精神。“沙家浜”部队从成立起,到取得全国胜利,所以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与它具有以上的战斗作风和战斗精神是分不开的。

1946年底的宿北战役,华野第一纵第二师第四团(第一七五团前身)在宿迁以北嶂山镇以东地区勇猛地插进了敌人的心脏,把敌第六十九师、预三旅、第十一师切成了3截。最后,第四团从敌心脏部位投入全线总攻,与兄弟部队一起将敌第六十九师3个旅歼灭,师长戴子奇被击毙,旅长李步新被活捉,这种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制敌于死地的挖心战术,没有顽强的战斗意志是不可设想的。

1947年国民党实施重点进攻,45万大军猖狂进犯我山东解放区,我军没被其气势汹汹所吓倒、压垮,而以猛虎掏心的战术,“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歼其王牌军、第七十四师,这就是孟良崮战役。当时第一纵第四团插入敌后,分割敌人,腹背受敌,坚决完成战斗任务,对整个战役起了巨大作用。该团第一连在战役中表现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敢拼敢杀,勇猛顽强。连长沙苇在激战中负了伤仍继续带头冲锋,指导员张继亲自端机枪向敌人扫射,朝敌人阵地冲上去,自己腿断了仍坚持站着向敌人扫射,用模范行动做全连的思想工作:冲在前!伤在前!死在前!五班班长曹相佐在战斗中被敌人手榴弹炸破肚皮,肠子流了出来,他一边抓起肠子往肚里塞一边继续战斗,与敌盘肠大战直至牺牲。一班班长赵良战斗到双目失明,还抱着敌人滚下悬崖与敌人同归于尽。就这样,敌人5次反扑均被一连击退。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死守无名高地,直到敌第七十四师被我各路围歼部队全部歼灭。他们这种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被华野一纵领导授予“孟良崮战役大功连”的荣誉称号。

在豫东战役的前哨战——谢家集战斗中,第四团第三营九连和机炮排182名指战员,在教导员谢申冰的指挥下,抗击了敌人两个团在飞机、大炮、坦克配合下的围攻,指战员与敌人血战拼杀的英勇行为是极为罕见的。182人牺牲了166人,剩下16人其中3人还负伤。教导员谢申冰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候,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命令第九连指导员寿朝阳带人突围,自己为掩护战友与敌人血战到底。50年后的1988年,怀念在心的寿朝阳写出文章悼念谢申冰等166名烈士。

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歼灭敌黄伯韬兵团第六十三军的窑湾战斗中,我第四团二、三营紧密合作,进行连续爆破,炸毁敌人在窑湾北门运河堤上的坚固碉堡,从而使部队攻入了窑湾北门。纵然敌人顽固,但在我指战员的刺刀、手榴弹的猛烈攻击下,敌第六十三军终于彻底崩溃、被我全歼。

1998年抗洪抢险中,第一七五团二连驻守在长江干堤最险段之一——石首市东升镇湖口,先后排除重大险情18次,堵管涌27个,加固子堤4200米,转移群众1800人,受到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及总政首长接见。军区首长和灾区群众称赞他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守纪律”,从而受到中央军委的奖励,被授予“抗洪抢险英雄连”称号。这都是“沙家浜”精神闪烁出的耀眼的光彩。

二是军民团结一致,军爱民、民拥军,是我军无往而不胜的基础。抗战时期,以江抗留下的36名伤病员为骨干组建的新江抗,之所以能在斗争环境十分险恶的苏、常、太、澄、锡、虞地区发展壮大,这是与人民群众的爱护、支持分不开的。早在1939年春天,江抗就来到我们的家乡澄、锡、虞地区;在黄土塘、浒墅关、上海近郊连续打了胜仗,鼓舞了广大群众,深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使群众认识到江抗是真正抗日的队伍,是为人民服务的队伍。1939年9月江抗西撤,11月6日新江抗成立,随后部队迅速发展至3000多人。1941年1月31日,在江阴桐岐镇歼灭了青阳日寇警备队,击毙日寇中尉等军官4人,士兵17人,击伤15人,共歼灭日伪军42人,缴获轻重机枪各4挺,掷弹筒l门,步枪30余支及一批军用物资。澄、锡、虞地区老百姓夸奖新江抗为“江阴老虎”。自此以后,每当新江抗队伍来到,群众就欣喜万分,积极为他们准备睡觉的门板和稻草,部队对老百姓犹如亲人,为老百姓打扫卫生、挑水,还为老百姓下地劳动,帮助插秧与收割庄稼,借了东西总是及时归还,损坏东西按价赔偿,对群众利益秋毫无犯。我当时参加儿童团,新江抗的战士教我唱抗日救亡歌曲,并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群众见到如此好的队伍,就有不少青年跟随他们去打日本鬼子。我哥哥就是在这时参加新江抗民训班的。新江抗到了澄、锡、虞地区,就燃起了燎原的抗日烽火。新江抗还在上海地下党的支持下,到上海英、美、法国控制的租界区扩军,先后有1400多人参加新江抗,这些人以后成为新江抗的骨干力量。那时,新江抗部队还有伤病员来到我们家乡,群众就组织起来去慰问他们,送去募捐来的鞋子、毛巾和鸡蛋等物品,体现军民亲如一家。我还记得1940年秋天,新江抗部队为粉碎日伪军“扫荡”,组织发动当地群众去破坏无锡到常熟的公路。新江抗一个号召,数千名群众就手执锄头、铁耙,浩浩荡荡地前往公路,一夜之间十多里公路全部被破坏。每逢新江抗有战斗任务,群众就自发帮助部队带路、运送粮食、照顾伤病员、掩护指战员脱离危险。1940年12月13日,新江抗在张家浜战斗中转移时,刘飞突遇日伪军。在这危急关头,村民宋阿玲大婶急中生智,叫刘飞藏入柴堆中,当日寇赶来搜查追问新四军时,她指着河对岸谎称新四军已逃过河去,边说边做着驾船的样子,要帮日寇过河去追赶,日寇看看河面宽阔,又不知对岸有多少新四军,叽叽喳喳地走开了,从而使刘飞安然脱险。

也是在这次张家浜战斗中,新江抗几名伤员因未跟上部队来到姚家漤村时,妇抗会会员李巧英热情接待他们,积极为他们清洗伤口进行包扎,又用丈夫的干净棉衣给他们换上,最后设法把这几位伤员安全送到后方医院。

这些事例,充分体现了我军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就是这种关系保证了新江抗部队不断取得战斗胜利。真是“人民军队靠人民,有了人民就取胜;如果人民不支持,想要胜利是泡影”。军民关系犹如鱼水情深,鱼没有水就不能生存;也犹如树木与泥土的关系,树木没有泥土就不能生根成长。

“沙家浜”部队已经诞生65周年,这支部队的官兵一茬又一茬已换过许多次,但他们的革命优良传统——“沙家浜”精神仍然保持着,这种精神是革命的宝贵财富,有了它革命和抗洪抢险才取得了胜利。今天,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部队要成为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同样需要这种精神。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沙家浜”精神,让这种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原载《沙家浜部队与沙家浜精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