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韦应物

唐诗三百首品读 作者:


韦应物

737—791

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入宫为侍卫,官终苏州刺史。有《韦苏州集》。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注释

①郡斋:苏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当时作者任苏州刺史。

燕:同“宴”。

②森:罗列。

画戟:古代装饰有画彩的一种兵器,官署卫兵常用作仪仗。

③燕寝:官员休息的私室。

④烦疴:扰人的疾病。

⑤金玉章:精美的诗章。

⑥吴中:指苏州。

⑦大藩:比较重要的大的州、郡。

【意译】

卫兵手持画戟,肃立成行,官员休息的私室凝聚着焚香的清香。海上飘来风雨,宾客们在池边阁上逍遥地享受清凉。近来,烦人的疾病已经消除,嘉宾坐满了厅堂。自己为居所的高大深感惭愧,因为不能看到百姓是否安康。领悟了道理就不会多在意是非,性情豁达了就会忘却自己的形迹。肥美的鱼儿属于时令禁止的鲜货,能尝到新鲜蔬菜水果是我们的幸运。低头喝一杯酒,抬头聆听客人美妙的诗章。精神愉悦了身体自然就轻松,我想要乘风飞翔了。吴中自古以来文史繁盛,如今才俊多如汪洋。这才知道大州大郡,难道仅仅是财赋丰饶吗?

【品读】

这首诗写吴中文士的一次宴集。本来宴会的中心无非吃喝,但在作者写来,却充满了清雅的意趣。无论是宴会的环境郡斋、参加宴会的人物,还是主客席间的活动,无不透出幽雅的格调。溢满厅堂的清香、客人口中的金玉诗章等等,都表现了整个宴会的文化品位。而“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则说明作者作为地方官还是很将黎民百姓的忧乐挂在心间的。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释

①扬子:指扬子津,渡口,在今江苏扬州南。

元大:姓元,名不详,排行第一。

校书:校书郎,负责校勘典籍的官员,唐代的秘书省与弘文馆都设此职。

②广陵:今江苏扬州。

③沿:顺流而上。

洄:逆流而下。

【意译】

凄然地离开好友,舟船渐渐驶入烟雾之中。我是乘船北归洛阳的人,船儿渐行渐远,钟声只剩下余音袅袅,广陵的树色依稀可辨。今天在此作别,何处才能重逢?世事就好像水波上的行舟,顺流逆流,哪里能停住呢?

【品读】

这首诗写与好友离别情景,最好的是“残钟广陵树”一句,将渐远渐弱的钟声与迷蒙的树色结合起来,融视觉与听觉感受为一体,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也更能体会作者与好友分别的惆怅情怀。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

①全椒:县名,今属安徽。

②白石:据西晋葛洪《神仙传》记载,有白石先生煮白石为粮,在白石山居住。这里借指全椒山中道士。

【意译】

今天早晨郡斋里很寒冷,我忽然想起隐居山中的道士。在山谷底下捆起一束柴,回住处烧煮白石。想要端起一瓢好酒,在风雨之夜前去慰问一番。只见满山尽是纷纷落叶,我到哪里去寻找道士的足迹呢?

【品读】

这首诗格调清冷,描写作者在寂寞中对山居道士的思念之情。在作者笔下,道士的生活是清苦孤寂,几乎与世隔绝的,作者对道士如此的生活状态是敬重的,所以要以酒慰问。但道士既然选择了隐居生活,当然就不惧寂寞了,作者也无法安慰他,甚至无法在满是落叶的山中找到他。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释

①冯著:河间(今属河北)人,曾任著作郎,作者的朋友。

②灞陵:汉文帝陵墓,在今陕西西安东郊。

③冥冥:迷漫的样子。

④飏飏:飞翔的样子。

燕新乳:刚降生的燕子。

【意译】

客人从东方来,衣服上还留着灞陵下的雨。问客人为什么而来,客人说要采伐山中树木,专程来买斧子。细雨迷蒙中,鲜花正开放,刚降生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翔。过去我们分别,如今相逢在春天,不知我们的鬓边又添上了几缕白发?

冯著怀才不遇,诗人用充满乐观的笔调写了这首诗,对他进行劝慰。全诗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格调清新,语言本色,尤其是“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两句,借助春天的独特景物,将冯著心中可能有的忧虑失意一扫而空。

【品读】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释

①次:停留。

盱眙(xū yí):县名,今属江苏,在淮河南岸,唐代属临淮郡。

②逗:停留。

③冥冥:昏暗。

④忆秦关:作者是长安人,这里指想念家乡。秦,今陕西。

【意译】

落下白色的船帆,在淮水边的小镇上停下船只,靠近孤零零的驿站。江风很大,掀起汹涌的波涛,天色昏暗,太阳将要落山。人们纷纷回家,山岭城郭渐渐暗淡,大雁降落在一片长满白色芦花的小洲上。在这孤独的夜晚我思念秦关,听着钟声彻夜难眠。

【品读】

这首诗写乘船羁旅中因风大停宿淮镇,作者在黄昏时分生出的乡关之思。全诗结构谨严,用字也很凝练,情与景结合得非常自然。末尾的“听钟”,更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思乡之情更如钟声般悠远无尽。

东郊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注释

①跼(jú):约束。

②霭(aǐ):笼罩,滋润。

③遽(jù):急促。

④罢:辞官。

⑤慕陶:仰慕陶渊明,指归隐。

庶:庶几,接近于。

【意译】

在官衙中终年受约束,清晨远出,来到郊外倍感心旷神怡。杨柳在和畅的风中散开枝条,青山化解了我心中的重重思虑。靠着丛林正好休息,沿着山涧来回漫步。细雨滋润了长满芳草的原野,鸠鸟的叫声竟不知道来自何方?喜爱此地的幽静,我的心屡次想在这里停住,可公务缠身总是奔波忙碌。总有一天我会辞官在这里建屋隐居,羡慕陶渊明的乐趣,我差不多也能得到。

【品读】

久居官场的人,难免感到压抑,渴望放松心情。这首诗里,韦应物的办法是去东郊闲步。果然,他在郊外见到的景物,无一不洋溢着一股清新之气,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怡然。诗中用词极为讲究,“杨柳散和风”的“散”字,“青山澹吾虑”的“澹”字,“微雨霭芳原”的“霭”字,皆是在平淡中见诗人功力。

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注释

①杨氏女:嫁到杨家的女儿。

②永日:整天。

戚戚:悲伤的样子。

③无恃:指年幼丧母。

④义往:理应出嫁。《礼记》:“女子二十而嫁,义当往也。”

⑤阙:同“缺”。

内训:母亲的教育。

⑥姑:婆婆。

⑦令门:好人家。

⑧资从:嫁妆。

⑨猷(yóu):法度。

⑩缨(yīng):系在下巴上的帽带。

【意译】

整天悲悲切切,出门前路悠悠。大女儿今天就要出嫁,坐上小舟沿大江逆流而上。你们从小没了母亲,我对你们更加怜爱照顾。小女儿靠大女儿抚育,今天两人分别时哭个不停。对着这样的场面我心情复杂,但女大当嫁我也没法挽留!从小缺少母亲的教育,你将来会不会侍奉婆婆令我担忧。幸好托付的是一户好人家,他们信任你、体恤你、不会责怪你。清贫节俭是我一贯的崇尚,嫁妆哪能置办到周全丰厚?你要孝顺恭敬、遵守妇道,容貌举止符合规定的法度。别离的时刻就在今天早晨,再见到你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平常闲居时还能自我排遣,今日离别感情忽然一发不可收。回家来看见小女儿,我眼泪顺着帽带子直往下流。

【品读】

这是作者送大女儿出嫁的诗。诗中作者的心情是十分矛盾的。从常理出发,诗人为女儿找到一户好人家感到高兴,从小失去母爱的女儿,终于可以有个好的归宿。然而,作为父亲,诗人又极端地恋恋不舍,回忆起自己养育女儿的艰辛,想到女儿嫁入夫家后可能遇到的问题,不免又心存忧虑。全诗语言朴实一,片父爱尽在其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