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辑 放歌黄土高坡 情洒家乡山河

爱落一地 作者:霍兆荣 著


第二辑 放歌黄土高坡 情洒家乡山河

故乡只是曾经的记忆,是履历表上一个渐渐远去的符号。故乡的人事如秋风中的落叶,日渐凋零。熟悉的面孔愈来愈少,陌生的面容愈来愈多。每次短暂的回乡,只能像一个外来的匆匆过客。

村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沟,每一棵大树……都是一段记忆。一处盛放着童年,一处盛放着少年。故乡承载着我的那些年华岁月,如同与生俱来的胎记一样,永远洗刷不掉。

顺着时代的发展,故乡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山变了,水清了,人富了。我要大展歌喉,颂赞家乡,我要挥动秃笔,描绘故乡。

故乡

洒满童稚脚印的地方,是我的故乡。人可以忘记一切,惟独故乡永生难忘,像埋在记忆深处的一坛陈酒,隔的时间越久,香味越浓。

故乡是站在村头盼子归来的白发亲娘;故乡是老屋门前那棵枣树和儿时的玩伴;故乡是家门前那股日夜奔腾不息的小溪……青春岁月,忙于工作无心品味故乡。当时间的大手抹去脸上春光的时候,乡情才会越来越浓。对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妙句和“落叶归根”的古语,更有入心的感受。

我爱故乡,深爱着它的每一个早晨和黄昏及神秘安详的每一时刻。清晨,天将明时,村庄像一个熟睡的婴儿,静得能听到轻轻的呼吸声;小溪的水散发着清凉的气息,路边的草叶碧绿葱茏,粘着闪光的露珠;早起的农人们,荷锄扛镢奔向田间,去干农活……黄昏故乡被神秘的安详笼罩着,变得空旷辽远。只有母亲呼唤未归的孩童声,此起彼伏一声又一声,声声入耳;还有那羊儿归圈的蹦跳发出的咩咩叫声;旋转在村庄上空的各种小鸟,翅膀上像安装了发动机,有着不知累的劲,飞呀,唱哇!……

故乡不知有多少难忘的细节已经铭刻在我的生命里。乡音未改,习惯未改,一切缘于故乡。故乡像一块滚在我心上的活动板。听到一句乡音,禁不住心花怒放;故乡的一棵树,会使我痴痴地思半天;故乡的一句信天游,能唱得心头泛出泉水……

难忘,故乡的炊烟。临行前,炊烟是母亲的叮咛;征途中,炊烟是母亲的牵挂;归来时,炊烟是母亲闪动的泪花。炊烟啊,多少次思念,是因你而起;多少次感动,是因你而发。

人们对故乡的认识和定义可能各异,但对故乡的思念却自古不变。故乡,像一个梦,一个一生一世做不完的梦,在游子的心田中,故乡既是一段时光沉淀的记忆,也是对一种熟悉味道的惦记,更是对某人某事的思念。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认定:故乡,就是那个距离虽远,但心里距离很近的地方。

乡音定终生

不管你降生豪门,还是草舍;不管你的人生旅途怎么走:是飞黄腾达,还是穷困潦倒,也任凭你漂流何方圣土、或异国他乡,纵然昔日你的英姿年少变成了雪霜盖头,可总有一种东西依然不改,那就是乡音。

声调、方言、语言、语言习惯,构成的亲切乡音,始终如影随形,永伴终身。

离散多年的儿时童伴偶然相遇,一口独具地方特色的乡音,会在顷刻之间打开你的记忆之门,引领你到灵魂根部,追回早已飞逝的童年岁月。

即使彼此并不熟悉,只要一缕浓重的乡音飘过耳际,也会迅速拉近心灵的距离,产生一阵惊喜,发出“咯咯”笑声。

乡音,是一种温馨,是一丝感动,是一股浓浓的乡情,“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乡音未改鬓毛衰”。

乡音,成了自带的“籍贯登记表”。

一次我回家,村人望见我,摇头不语,当我一出口,他们便说:你是家乡人啊!当我说出自己的乳名叫“兵虎”时,一些老者马上说:“嗯,你是霍家的后代。”便你叫一声“兵虎”,他唤一声“兵虎”叫个不停。由于父亲人缘关系好,他们都把我当亲人看待,争着拉着我的手,叫上他家去。

“兵虎!”多时听不到这样亲切的称呼了,我的这个故乡村庄,还能这样叫我多少年。

即到老乡家里串串,吃了他们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在他们的热炕上坐了坐,喝了他们递来一杯杯的酒,到处是亲热的欢声笑语。儿时的伙伴拍着我的肩说:“这么多年,真想你呀!”我说:“我也想你们呀!”我们到村里随处走走,看了我儿时戏水的小河,望了一下田野的山岗。指着这处那处,告诉他们,那里留有我童年的笑声啊!那里踏下了我幼年的脚印呀!

一个我童年时的玩伴,还在村庄的前沟里住着,前些年,却因白血病死了。母亲跟我唠叨了好几次,我嘴里面应着,哦。心却在像针扎。昔日的画面,一一闪过。童年的歌谣,远远飘逝,去了,永远去了。

一个孩子,从我身边跑过去,小脸蛋结结实实,像个红透了的苹果。我拉住他的小手问:“你叫什么名字?”他看了我一眼,挣脱掉我的手,跳着跑开,却在不远处立定了,歪着头对我说:“就不告诉你。”我终于笑了,你看,有他们在,我的村庄,它永远不会老去。一代代的人,会千秋万代的传下去,有人在就有乡音,乡音世世代代不会变。

乡音定终生。

老家的铁锅

老家的铁锅,安静地呆在土灶上,只有当灶膛里点上火,仿佛是开启了铁锅的按钮,让铁锅的能量在瞬间被释放出来,活力四射,并且带动起盆、刀、瓢、碗、筷的热情,一起加入到生活的大合唱中来。

为了主人的一日三餐,铁锅的背面熏的比夜色还黑,而正面却银光闪闪,光彩夺人。铁锅平时谁也不重视它,当人们的肚子发出饿的信号时,人们才会想起它。尽管如此,铁锅无怨无悔,它默默地承受着,在生活中一如既往的角色——既解决人们的生活之需,又承担着聚亲情、迎朋友的饱食美餐之力。

父亲也像一面铁锅,一个默默付出的坚韧和辛劳的铁锅;母亲更像一片铁锅,为家作出无私的奉献。如果说父亲是铁锅的背面,坚守住烈火的考验的话,母亲则是铁锅的正面,总是散发着银子般的光芒。

母亲用她的温柔善良、勤劳博爱,通过我老家的那口大铁锅把她身上的许多好品质,喂进了我们的心田,喂进了我的灵魂里。其实,我的母亲身体娇小,平时在故乡的山村里,宛如一粒沙子扔进了沙漠,定会忽略不计的。母亲长得不丑,却也谈不上漂亮,与那些花枝招展的女人比,她不过是山中的一棵最普通的小树而已,根本不起眼。再加上母亲自小家境贫寒,她内心深处揣着大把大把的自卑与胆怯。母亲不善言辞,遇事不张扬,哪怕碰上了天大的好事,也只会把喜悦默默地掩藏在心里。在村人的眼里,我的母亲顶多是一个好人。不过在我的心里,母亲既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又像一座雄伟的山峰。细细想来,母亲在我心里之所以如此重,与家中的那口铁锅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把母亲最优美的一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日三餐,吃下的全部是慈母浓浓的爱。

在我们家做饭是母亲的主要责任,灶与铁锅,是展示母亲精彩人生的最佳舞台。生活是那口铁锅,家也是那口铁锅。母亲掌管了那口铁锅,其实是掌管着生活,掌管着家。

在老家,家家都一样,父亲和母亲合起来才是一口真正意义上的大锅,才是完美的家。

老家有了这口大铁锅,再穷的家也能煮出幸福来;再苦难的岁月也能蒸出希望来;有了这口大铁锅,延绵不绝的人类,才有了香喷喷的幸福和爱。

回家的路

年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远离家乡的游子们,回家过年,是多少人共同的心愿。归心似箭,一年一度的春运高潮,把回家行路难推上高峰。

有的人在拥挤的人群中倒下了,再没有起来,只有魂归故里;有的人在长时间的路途煎熬中晕倒了,醒过来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回家的路。铁路、公路、航路满载着人山人海蜂拥而动,压得回家的路是那样的漫长、遥远而艰辛。

是什么让人如此跋山涉水?是什么让人如此奋不顾身?是什么让人牵肠挂肚?是什么让人如此志坚意决?更是什么让人知难而进?回家啊,回家过年啊,简单而沉重,纯朴而又艰辛。

当初离家,为着外面的世界很精采。有理想的生活;有不错的收入;有人生的价值;有远大的志向。如今回家,为着心中那根脆弱的神经。双堂父母年高;童年的玩伴、学生时代的众多同学,如今各奔东西,去向不明,多想一见叙叙别后的情,回忆童年的爱。

家乡的山山水水是否依旧?沟沟梁梁是否丰收?真想吃一碗家乡的钱钱饭;真想喝一杯家乡的黄米酒;真想听一曲家乡的信天游;真想哼一段龙船调;真想扭一场家乡的大秧歌。

回家的那个家,已远非离家的那个家了。正因为如此,人总想要回家。想把过去的、逝去的、一去不复返的紧紧抓住;想把青春的岁月、金色的回忆紧紧挽住。太阳是新的,每个人也总是新的。对于新,却总是让人失落、伤感和追昔。

回家的路,让追忆一遍一遍地在脑海中浮现,让时光一次一次地在眉头指间去倒流。寒冷的北风依然凛冽,穿村而过的小溪早已冰封,炊烟宁静地笼罩着家家户户。回来啦!父母满脸堆笑,叔叔、大婶……团团把你围住。热情的话说了又说,激动的泪花流了又流。心可以在这里歇息;魂可以在这里游荡;思可以在这里驻足。

回家的路,让伤痛一个个地在千山万水中融化;回家的路,让困难一团一团地在急驰的车轮中随风而去。城市的柏油马路太硬啊,踩不出一丁点足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走了好远,走了好长,蓦然回首才发现繁花中,没有你所想要的那份平静、那份恬淡、那份心安。

回家,没有远近;回家,没有长短;回家,没有贫富;回家,没有高下。

回家,与其说是团聚,更不如说是与逝去的约个会,让心安个家;回家,与其说是过节,更不如说是寻找来时的路,再踏上要去的路。

回家的路。

弯弯山路

老家的小山村孤独地躲藏大山的山窝里,一条条弯弯的山路从小村怀抱向四面八方伸出来,东拐西拐,爬上爬下,曲曲弯弯,通往村民们劳作的目的地,通往深山里的另一个村庄,通往县城里的公路上。一条条弯弯的山路像一根根美丽的银色缎带,将山村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使小山村再不孤单。

小桃花含苞待放的时间,小山村通往大山里的条条弯弯山路,便开始忙碌起来,天天刚蒙蒙亮,便有村夫村妇们扛镢荷锄走出家门,三三两两地做伴,沿着弯弯山路去田里做活儿。村子里的耕地有的在很远的大山深处,他们要沿着弯弯山路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到达地里。有时他们还扛着犁、背着粪、牵着牛。

山桃花盛开的时候,天气转暖。嫩嫩的小草拱出尖尖角,山坡上一片朦胧嫩绿。一条条弯弯的山路,便将进山做活儿的村夫、村妇一下子带进梦幻般的嫩绿之中。太阳明亮而艳丽,山桃花落下来的花瓣随着春风飘飞,田间劳动的人们的头上、衣服上便涂了一层脂红。一群群蝴蝶、蜜蜂飞来飞去围着他们转。也许那蝴蝶、蜜蜂辨不清哪是桃花树,哪是村夫村妇了吧!

收获的季节非常劳苦繁忙。地里的庄稼要他们收割、打成小捆一担一背地扛回家。树上的枣儿要他们从树上打落下来,一颗一颗地拣入袋、筐,一袋袋,一筐筐地带回家。

冬天来了,西北风吹走了小山村的喧闹,吹秃了四周的山峰,皑皑白雪覆盖了这里的一切,弯弯的山路几乎丢失在一片白色之中,弯弯的山路上行人寥寥无几,只有那些有急事要办的人,才艰难地行走。

晴日里,即使阳光明亮,但弯弯的山路上依然行人稀少。山里的风硬,草木摇曳,风声呼呼,山风似刀扎一般。村民们都窝在家里,或闲谝或搓麻。忽听喜庆的唢呐声传来,人们急忙走出家门。只见一辆辆挂着花的小车,徐徐沿着山路走来。进山村后在刘春山家门前停下。唢呐声、鞭炮声震天响,姑娘们激动、兴奋的喜闹声,一浪接过一浪,喜庆气氛浓重而热烈,小山村沸腾起来了。

新娘上了小轿车,迎亲轿车随着喜庆的乐曲声渐渐远去,不一会儿便消失在村外弯弯的山路那边……

在那弯弯山路上既布满了我童年的足迹,也撒满了我童年的故事;在那弯弯山路上,有奶奶期盼我长大的目光,有母亲思念儿子的淡淡惆怅;在那弯弯的山路上,有爷爷一千次一万次向远处张望,有父亲一次又一次叫我的小名的呼唤声;出门在外的我,何尝不在时时回望那弯弯的山路,时刻想着念着那弯弯山路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

亲情,被弯弯的山路牵着。

我的山乡小别墅

山乡的早晨,不会被机动车隆隆的发动机声惊醒,而是被一声婉转清亮的鸟鸣声唤醒。那鸣声,仿佛在水里浸过,如一粒粒光滑圆润的珠子,滴溜溜地在碧玉盘里打转转,一圈又一圈,玲珑轻盈地敲醉了梦的朦胧。在这样水灵天籁声里,一睁开眼,就有说不出的神清气爽。

太阳在这里最慷慨大方,总是无保留地把笑容撒满院落。只要不太冷和不太热,我常会搬一小板凳,坐在日头下,在金灿灿的阳光下,亲吻地读那些散发墨香的文字。那一个个,似黑色小蝌蚪的字,像在明亮如水的阳光里,游动得越发生动、活泼、可爱。

偶尔,会有一些声音传来,牛的哞哞声,慢悠悠的;猪的哼哼声,懒洋洋的;小狗的汪汪声,响亮活泼;小鸡的咯咯声,欢快清脆。

白天把一大盆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上一中午,下午就热乎乎的。这时你把小孙儿剥得光光的丢进水盆里,小孙子满脸水珠;大呼小叫;挥胳膊动腿,活力四射。一大盆水,自始至终被他拍得哗啦啦唱个不停。

晚上的时候,孙子总会拉着我到大门口纳凉。板凳不必带,院门口放两块青石板,长而平整,被阳光吻了一天,恰到好的温度。孙子躺在青石板上,头枕着我的腿,眼睛望着深蓝辽阔的天空。“星星,星星,这么多的星星!”孙子稚嫩的嗓音欢呼着,眼睛也被星星的光芒擦得晶亮。城市的天空灰蒙蒙的,又被林立的楼房割成一块一块的,所以星星总是稀稀落落彼此疏离着,孙子从来没有感到这么开阔的天空,这么密密的星星。

满天的星星哟,像月光仙子撒出大把大把的碎银,一闪一闪的,让人恍惚产生一种幻觉,以为头顶悬挂着一个波光粼粼的大海,大海中有一弯弯小船悠悠地摇游,还像千万条银色的小鱼调皮地闪烁鳞光。海浪在头顶起伏,星在心中摇曳,树叶在微风里低吟,睡意在月光中悄然而来。我抱着孙子走进院子,老婆在后面轻轻闭门,那吱呀呀的声音被夜色洗得响亮而清透,给这个热热闹闹的一天画上了一个沁凉宁静的句号。

故乡的老屋,当做我乡下的小小别墅。不是谁都有福气享受这样的山乡别墅,而是太多的人被城市这个巨大的鞭子抽打得不停旋转,却无从停下来呼一口清新的空气。我在替他们遗憾的同时,也深深地庆幸自己还有这样一方质朴生动的天地可以将灵魂放在里面滋养——我的山乡小别墅。

故乡月夜

最美最明朗的是故乡的月夜,那是一种撩拨人心的故乡月夜,又是一种斟酒醉意的月夜。

入夜,山野里一片静谧。静得让人似乎感觉不到身在山里,耳边听不到惯有的那种城里的车辆鸣号声、人多嘈杂声,有的是一片沉静。心里好像失落了点什么?坐立不安。好在乡里人诚实,见面话不多,只是嘿嘿地笑,心里却热和。一杯清茶一壶热酒,直喝得你满心窝子的话往外溢,说你醉了你不服,心里高兴,嘴里话多,舒畅了,飘飘然躺在热炕上不多时鼾声大起……

夜半三更,忽然睁开睡意蒙眬的眼,室内一片光亮,疑是天已大亮。随之披衣坐起,睁眼看玻璃窗外,静静分辨才得知是窗外的月光照进来的,不由自笑。待我静下心来,却不见再有睡意。室内银光洒满半壁,室外不时传来熟悉而又淡忘了的鸡鸣打更声,声声入耳,惹得人心里痒痒的,于是,翻身起床出门观一轮山月,听此起彼伏的鸡鸣声。

很久未看如此明净的圆月了,山野的上空悬挂着一轮洁洁的圆月,照得山乡如同白昼一般,一片净亮。山梁呈现于圆月之下,像山水画大师有意泼墨似的,一梁一洼,一洼一梁,深深浅浅地布满银光,山林、田野、屋舍,水彩细腻,棱角分明。最亮眼的是穿村而过的弯弯小河,轻轻地弹奏着美妙的曲子,叮咚叮咚,滴滴嗒嗒,似母亲轻摇婴儿酣睡的催眠曲,一曲又一曲,曲曲悦耳。迈步小河边,头顶的圆月随着我行,每踏一步月光在动,小河在唱,好像有意为我这个离乡多年的游子伴奏踏步曲,轻轻地踏步在洒满月光的通村水泥路上,似乎轻浮在大山母亲的怀抱里,逗留、撒野;转过一弯又一弯,迎来一村又一村,耳边的鸡鸣一遍又一遍地报告着夜过四更到五更,这报晓的雄鸡一唱,一轮圆月便也慢慢地隐藏到山梁那边去了……

哦,乡夜,故乡的月夜,久违了的圆月。小时候,常常偎在奶奶怀里的我,坐在老家院里的碾盘上,静静地听奶奶讲月亮里的故事,月光沐浴在小院角落,故事荡漾在孩提心头,看着头顶上高悬的圆月,望着圆月里的“桂花树”,聆听着“桂花树”下吱吱咛咛纺线的声音,想象着圆月里纺线老奶奶不知疲倦的事,真替老奶奶担心——要是疲劳了拉断线头怎么办?如此,过了这个月的十五盼着下一个月的十五,总能看见桂花树下的老奶奶在纺线。但有时也看不到,那是间隔了一个十五夜里阴沉沉的看不见月亮,奶奶说:“桂花树下的老奶奶去亲戚家串门,忘记了回家。”我信,奶奶说的话在家里最有权威。日子长了,奶奶在月光下说的话给我印象最深……后来,奶奶过世了——家里的人送她去了一个山野的地方,再也没有回来。我想:是不是像桂花树下的老奶奶一样串门儿,忘了回家,不肯给我讲故事。打那以后,有关月亮的故事封存在我幼小的记忆里,不再掀起风波。

走出老屋的小院,读书上学,工作进城,寄居闹市已三十多年间,却从来没有感觉到月光在我心头流动。高楼林立,车辆的拥挤,噪音的浮动,怎么能容得下月光的挥洒?于是,夜深人静的间隙,只有在发黄的书本里赏月,品读唐诗宋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读着古人的诗句,望着窗外的清辉,想着故乡里一轮圆月照在头顶的美事……

月光渐渐地暗淡下来,隐隐地朝山那边退去,山梁渐渐模糊起来。村庄里不时传来狗吠声,上学孩子的吆喝声,天真的亮起来,农舍房屋清晰地显现……你听,村子里响起了摩托车声,或许送孩子上学的,或许出外卖山货的,皆一溜烟地奔出了村道……

故乡的月夜。

大树

到大树下去站一站,我相信,你的心情会好起来。

小时候我喜欢去村前一个熟悉的地方玩,那里有棵大树和许多小树。有一天,我再去那个地方,但觉得那里风云变色,天地动容——那棵大树和许多小树都没有了,修成了大小不齐的梯田地,我再也不愿去那个地方。

人一生能见到或听说过许多大人物,但你能见到和听说过几棵大树呢?我说的是几百岁几千岁的大树。

我人生中的第一棵大树,是生长在我故乡山墕里的一棵柳树,传说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听老人们传说,这是一根用拄丧棍(埋人上坟时孝子手持的小柳枝)栽活的。这棵树长在山墕里,树生长的那个地方人们叫它柳树墕。柳树墕是我童年时代最爱玩的地方。每到夏天,我们一群小孩,来到树下乘凉。树的主杆要有三人才能合抱,树的躯杆已空,拍一拍,便从里面发出空空洞洞的声音。那是一种似乎能令我灵魂出窍的声音。我们凑上去拍几下就赶快跑到一边,我们担心树中的神灵会怪罪我们。我好奇这棵树,觉得故乡如果没有这棵树就会缺少一道风景线。

后来出门读书,参加工作,但每每回到故乡,总会到这棵大树下走走。好像不见一见大树,就像没回过故乡一样。见到大树,顿生一种威严、壮阔、神秘感,我为我的故乡有这么一棵大树自豪。

记不清是哪年夏季的一天,巨雷“咔嚓”一声,震得地动山摇,这棵经历几百年的老树被拦腰劈倒,周围几个村的人跑来看。有人说,这是树里藏着妖精,是老天镇妖之举,树是受害者。树倒以后,每次回家还总要去柳树墕走走,看看那棵大树曾经生长的地方,回忆自己童年在这里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往事。

我见到的最年长的大树在延安市的黄陵县。黄陵轩辕庙内古柏林立,最大的一株称“黄帝手植柏”。树高21米,主杆高13.7米,下围周长11米,中围6.5米,上围2.5米。树望去如一巨大圆台,稳重刚健。树身向左方向扭曲盘旋,整棵大树便呈现出奇特的欲前行却又扭身回望之态。它巍然如山,一动不动,却似时时刻刻在发出千钧之力。据说此树龄约五千岁,是我国境内最古老的柏树,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

离开这棵巨树,接着我就看到了高大的黄帝塑像,塑像表现黄帝大步前行又扭身回望之态——也许他是要看他的民众跟上来了没有。我一下子把黄帝这种形象和这棵大树的形象联系在一起。黄帝的苍然形象就是树的苍然形象,他们之间神似。雕塑家的灵感可能就来自那棵大树。说树是黄帝亲手栽的,谁也无法证明,那是后人的一种猜想和愿望而已。黄帝是一个民族祖先崇拜的结果。这个民族把自己的祖先和树联系在一起。

大树树杆一侧有一块巨大的伤口,从主杆顶部直到底部,树杆起码被撕裂掉几十公分厚。可以看出,是它最低处的一柄巨枝坠落时一同劈折的。人间没有一把大刀能劈出这样的伤口。这可能是几百年甚至更久以前的一场暴风雨造成的。大树已经五千岁了,它经历的风、雨、雷电太多了。若把一块石头放在一个地方五千年,这块石可能已经化成粉面了。而这巨树却带着伤痛坦然地站在世上,活得如此潇洒。

这棵树其实就像我们这个民族。大树最能体现生物之美。威严茁壮的树躯,形态各异的树杆,在空中隆重打开的树冠,都是美的。树是那么高大,根是那么粗实,根系像树的脚,有脚却不走路。假如树像人一样走动,到处争夺吃的喝的,那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大地会顷刻之间土崩瓦解,所有生命都将会面临灭顶之灾。正是树的稳定给生命带来稳定,正是树的这种无私奉献奠定了生命的基础。

“山上有直树,世上有直人。”这是老祖先留给后世的警言。面对大树,人应当有所启示:你的心头有无大树的美好形象,会不会像大树那样正直善良。

树在世上站着,人也在世上站着。到大树下站一站,在大树下想一想:能不能站得直一点。

端端正正做人。

山村

山村很老,谁也说不清它的年龄;山村又很年轻,你找不到任何展示历史的残垣断墙。

山村很肥,春天撒下一粒种,秋天收回万颗粮。山山岭岭,沟沟坎坎,有泥土的地方,就有收获;山村很贫瘠,从睁眼忙到闭眼,从年头忙到年尾,只能刚好填饱肚子。

山村很美,青山碧树,小桥流水。春天一身花衣,秋天一套锦袍;山村又很不雅,大路旁有牛粪,新楼边有茅房,小孩到处撒尿,猪狗满村乱窜。

山村喜事连连,娶媳妇嫁闺女生孩子考大学当干部美房子,喜宴摆了这家摆那家,鞭炮响了村头响村尾;山村孬事也不断,争地皮打官司吵嘴斗殴兄弟相扑娌妯对骂,害得村长劝了这个劝那个,按下葫芦起来瓢。

山村很时髦,卡拉OK迪斯科,城里人会的山村人也会;山村又很保守,姑娘不敢穿裙子,男人不敢打领带,男女谈恋爱要偷偷摸摸,夫妻走路要拉开距离。

山村很讲义气,这家帮那家刨土豆,那家帮这家打枣子,你帮我办喜事,我帮你盖房子,不图回报,不计报酬;山村又很容易上火,为一寸土一句话一元钱,常要对簿公堂大打出手反目为仇世代积怨。

山村很有规矩,六十岁的老婆叫三岁稚童为叔公,两岁小妞在七十岁的老太婆面前是大姑娘,辈长的长,辈小的小,依辈称谓,族法难违;山村又很不客气,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都有个绰号,问起真名无人晓,谈起绰号全村知,山村可不论官场那一套。

山村有致富的万元户,也有负债的万元户。进出小村的陌生人,有讨债的,也有还钱的。年初同时走出山村往外谋事,而年末的收获却不尽相同。带回的既有欢喜,也有忧愁。

山村既属于老年人又属于年轻人,山村既属于男人又属于女人;老年人使山村成熟,年轻人使山村浪漫;男人使山村富有,女人使山村甜美……

乡村片段

人比人

人跟人比,比的是地位名誉。人跟树比,比啥?树沉默、天真,甘于卑下。树柔软、坚硬,敢于腐烂而不留一丝痕迹。树把普照大地的阳光保存起来,变为绿叶还给大地。树是青草、昆虫和小鸟的家。树落叶毫不悲伤,第二年把新叶举在头顶。树是水的花园,树永远在生长。

人如果活得像树那样,人人都会香美。

幸福?好多年前,没人说这个词。它在心里悄悄藏着,在字典里白白躺着。那些年,幸福这个词软弱,比盆景还长得慢,更不用说开花结果。现在幸福跟人们招手了。可它是什么?是吃的、穿的、是不挨欺负,是高兴,是打麻将光赢不输,是车,是房子,是没完没了的欲望吗?幸福是一辈子拉不完的词?可能幸福没那么多,可能它是个找也找不到的东西。找吧,每人的幸福可能都不一样。

守望的门

海来了,涨潮的时候,海浪一次又一次地往岸上跑,像亲友重逢。在陆地还全是海水的时候,每村土地都是海的故乡。海里有珍宝、有故事,海连着所有的地方。

人降生的时候,母亲最先知道。人辞世的先兆,医生最先知道。人生的大事,都是自己不知道,别人先知道。

家是啥?千里之外想家想的是什么?土坯抹泥的房子外面,有一张门板的脸。推开门进屋睡觉,敞开门下地干活。门天天迎接你,目送你,大月亮地里,门在外边给人站岗。

门是家的灵魂,人是门的上帝。家里要少了一口人,门知道吗?

把身子靠在门上,听听岁月讲述的秘密。它像钟一样滴答作响。

药进了肚子,不光到病那儿去。它哪儿都去,全身溜达一遭。病维护自己,药维护主人。它俩斗起来,不知要经过多少回合。

美丽、漂亮、好看,是仨词儿,意思一样,克服、忍受、煎熬仨词儿,意思也一样。撤销、迁移、消灭,意思也大体一样。别看世界上词儿多,意思就那么几层。

词儿也有让人疑惑的地方。聪明有时候和奸诈是一个意思,奸诈有时候和愚蠢是一个意思。你看,愚蠢跟聪明又拉上了手,说不明白了。

有守国土的,有守球门的,没听说有舍命守村子的人。农民眼睛里,一辈子就守望几样东西。庄稼是一样儿,村子是一样儿,再就是老婆和孩子。村子没有了,庄稼上哪儿去种?就像把筋抽走了。农民不是旅游者,他们脚底下有根系,在土里扎着。到了非走不可的时候,已经触犯了他们的尊严。

纯真才是果实

恨是压在心上的一块铁。心要喘息,要挣扎,逐渐变硬了,像铁一样。

怀恨的人以为报复可以带来幸福,其实幸福从来不和报复在一起。导火线索引爆的是炸药,不是鲜花。

男人把爱情想像成一只鸟儿,它是自由与飞翔;女人把爱情想像成鸟巢,它是安全、牢固和温暖。

鸟和鸟巢想到了一块儿,就叫美满。

一层一层的雾,粉红如烟,笼罩山野。山杏的花,手拉手儿给山坡披上了一件嫁娘的新衣。雾散了,山杏探头窥视春天的情形。孩子们要给仙女压轿,孩子们要为鲜花鼓掌。为什么孩子的心里装的都是幸福的事情?没有丑恶,也找不到虚假。长大了,人所失去的不仅是快乐,更有纯真。纯真走了,虚假升堂,快乐离开了,寻找纯真的人。

快乐并不是成长的牺牲品。

如果快乐来自内心,是来自纯真。快乐不过是幸福的花朵,纯真才是果实。人要能重新活一遍,觉着比现在过得好。假如真的从头开始,会怎么样呢?下棋的下一千盘,每盘都不重样,人生也往往如此。

纯真才是果实。

春魂

悄悄地,春天探出脑袋观望着大地,踏着绚烂的阳光,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春是什么?

小草说,春是翠绿的;柳芽说,春是嫩黄的;梨树说,春是雪白的;杨花说,春是飞扬的;山溪说,春是流动的……

春说:我是百态千姿;我是披红挂绿;我是雨意迷离;我是河岸青青的柳;我是山涧里清清的泉;我是枝头上悄悄绽出的芽;我是泥土下偷偷钻出的苗;我是绿了的山;我是解冻的河……

春,特别喜爱和动物一起嬉戏,所以她常常呼朋引伴,细雨下的雀儿,微风中的燕子,来者不拒,无论多,真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很轻,“春眠不觉晓”;春,也重,“千朵万朵压枝低”;春,微湿,“沾衣欲湿杏花雨”;春,含味,“二月风光浓似酒”;春,有情,“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春,执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就是物。它是绿茵场上飞滚的足球,它是初恋男女拉着的双手,它是红线凌空的风筝,它是初生婴儿透亮的明眸。

春就是人。春是巧手的媳妇,她能用剪刀雕饰二月的花叶。春是季节造就的魔术师,她能让池塘生春草,让园柳变鸣禽。

春是憧憬,春是盼望。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有秋天的收获,必须有春天的播种。“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袅娜、旖旎、烂漫……所有这些都只是春舞时优美的曲线和旋律,只有把勤奋、拼搏、敬业、奉献等优秀品质播撒在你的灵魂里,落实在你的行动中,你才能赢得夏的热烈、秋的丰盈乃至冬的珍藏!

春歌

春回

春,是该你展示舞姿的时候了,你怎么还鬓发苍白,举步艰难?是面对严冬束手无策,还是被情眷恋,放不开脚步。春哈哈大笑(春雷轰响),抖尽了满头的白雪,甩落了全身的冰凌,一展春的俏丽。

春,你是勇敢的战士,冲出了坚冰的闸门,让沉默了一冬的小溪,哗哗高歌,尽情奔流……

春,你真是举世无双的画家,给秃山荒岭穿上了彩装;给平展的田塬,铺上了绿色的地毯。春,是你把欢歌、笑语,洒满人间。

春醉

春,你像三月的新娘,年年如约而至,人老了,树老了,你却岁岁葱葱郁郁,有着永恒的妙龄。

春,你撑着伞,在细雨中散步;春,你听见了吗?鸟为你咯咯,虫为你啾啾。

春,你去观山,壮美的山为你抒怀;春,你去瞧水,哗哗的流水为你一展歌喉;春,你去赏花,花像潇洒的少女为你起舞。

春美

春天,是哲学和诗,沿着生命的河床,喷溅出红红、黄黄、蓝蓝、绿绿的涟漪……

春,你的俏丽,是从根部开始撰写的,叶子展开绿色的情节。每一株枝干都是春天的展示,看谁抵达熟稔;每一条河流,都如春的大弦琴,拨响春的旋律;每一只小鸟,都像一个个小品演员,把春的美丽,生龙活虎地展现;每一股春风,都像春天的推销员,把春的万千风情,传给田间耕地的黄牛,销给闪闪翻地的犁铧。

啊!好一幅壮美的春图。

春节二章

老祖宗确定的节令,在天地间荡漾。立春、清明,是春天的两个引人注目的节令。

立春

日月交接,杯盏相碰,回到老家过年,才算真切地听到了春的脚步,咚咚地向我们走来。

这一天,我走向幼年奔跑的熟悉田野,踩着将要解冻的土地,呼吸着散发泥土味的新鲜空气,才品尝到什么是生活的味道,不由得让人生发无限的感慨!

当初,年轻的脚步向往走出耕种的泥土,欲望多么强烈。如今,泥土的气息又是如此强烈地诱惑我,使我时时涌动回来的心。退休了,落叶归根,是人之常情。

而寒冬就将要过去,轮回的节气在我们的期望中又重新开始了——万物在发芽!人们的春心也在勃勃起动。人的命运难道也需要轮回吗?

不管你是为官还是为民;不管你是经商还是种地;不管你飞黄腾达还是遭遇不幸,都要在这个时候静下心来享受春的气息。漂泊的灵魂回归故土,在母亲的身边才能享受春天的美。

立春的天籁之声唤醒了大地,唤醒了万物,也唤醒了人们迷茫的心。所有的子民在它面前都是平等的。但是你必须满怀爱心的去听。它不会被风尘所覆盖,也不会因你的舞台而改变;它不会接受你的贿赂,更不允许你作恶;它不愿看到你在碌碌无为的奔波中耗尽生命,更不愿看到你自己不认识自己是谁;它要唤醒你看到自己独立的美,就像破冰而立,要有信心去铺开岁月的道路,开创新生活。

这一天,我心旷神怡,迈步登上童年的山岗,大声呼唤春天的到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呀!

河水甩开冰的束缚,哗哗奔流;耕牛走出圈,犁铧闪闪在田野里滚动。拉开了春的序幕,绘出了春耕的彩图: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

清明

听到大雁归来的歌声,是我最激奋的时刻。“咕噜!咕噜”的雁声,把春天的脚步擂得更响,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桃红柳绿,气象万千。

红杏出墙,展示了春天的古典美,是祖辈吟诵的独特情节。面对这种美,再自私贪婪的人也伸不出手,而只有真诚地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获得美的馈赠。大风止于盛开的花朵,而花朵圣洁的美能制止阴谋,使季节风调雨顺。

寒食添土,生死对话;清明祭奠,亲情加厚。此时,万物复活,人的心灵也在复活。面对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让我们看清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但愿我们的生命没有半点罪过,和后来者对话毫不脸红。

清明,是纪念死者的日子。上坟烧纸、点香、献食……是一种对死者的怀念,孝心的延补,然而,完成先人未完的事业,继续他们的脚印前进,更是一种特好纪念!

清明节的思考

节日难道不是用来快乐的么?为什么“清明”节这样的悲伤?!问谁都沉默不答,一个个泪眼迷离。

清明节,是这样的一天,让我们推开喧嚣尘事,转回头去,望一望我们的亲人——躺在一堆土里,呼他不应,再也见不着亲人。

这一天,人们直面死亡。不管是谁,都有失去了的亲人。不管他多老,在这一天里都是孩子。这一天里,我们都多少有一些孤儿的感觉,一些残缺的感觉,心里都会有沉重。

记得有一年清明我陪母亲去扫墓,她坐在外公那座小小的、长满衰草的坟旁,满脸流泪,花白的头发在风中无助地飘动着。她挽了满满一篮纸钱,几十万几百亿的冥币烧给外公,可他哪里能用得上它。母亲不过是在为自己的心而烧,它需要敷上黑色的纸灰来遏止思念。

人生不管你飞得多高多远,可最终会跌落到死亡里。每一年一次和它相遇,其实是一次正确对待死亡的教育。它告诉我们死和生一直结伴而行,犹如一对双生子。而平时我们宁愿争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意只看生不看死,记得小时候我奶奶就坚决不允许小孩子说“死”字。

其实,死亡自有它存在的价值。只有从死的角度才能最清晰地审视我们生的状态,才能教我们学会如何生。在死亡漆黑的背景下,我们的一生如烟花般短促美丽。我有一个邻居,年轻热情,突然一天死于车祸。以后每当我傍晚一手提包一手拎菜,爬上楼梯的时候,瞥一眼她家那扇紧闭的灰色铁门,心态就微微起了变化:还有什么可烦恼的?还有什么可抱怨的?于是疲惫退去了,阴郁退去了,满足感回来了。死亡是一支清洁剂,能除去我们生命的杂质。

想到人不免一死,就会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会遵从内在的召唤,努力释放自己的能量。是一根竹子,就不必去模仿白杨。即便是一根火柴,也要擦出蚕豆大的火苗。总之,完成自己就是好的。

想到我们活着的人每天都在一个个地走向死亡,像一本越撕越薄的日历,今天还围着餐桌吃饭的亲人有一天将无踪可觅,我们如何能不去温情、用心地对待他们?在还能爱的时候就尽情地爱,在还能笑的时候就大声地笑。我们必须用生的美好去填充每个日子的边边角角。

“死亡是位细心的收获者,不会丢下一穗大麦”。也许,清明节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字:爱。唯有好好活,好好爱,才能对抗死亡。这是我对清明节的思考。

春景如画

燕子衔泥,柳絮飞空……

春天来啦!冰雪消融,种子发芽,果树开花。人们心里倏然喜喜的,像洞开了久闭的心门。

春天在哪里?在青翠的山村里;在鲜艳的花丛里;在奔腾小溪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从《诗经》中姗姗走来,“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春从《乐府》中汩汩流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春草如诗,“草缕茸茸雨剪齐”,“长郊草色绿无涯。”

春雨如诗,“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文人说,水,在春的画轴里流淌,便多了明眸;山,在春的炊烟中守望,便添了娥眉。

农人说,牛,在春的版图上耕耘,播下了丰收的种子;在春的橱窗外浏览,萌生了心田的陶醉……

春,是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看一眼,便睡在春光里。

春,是酒。“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升芳菲。”啜一口,便醉在春风里。

春,是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听一句,便舒袖狂舞。

春,是喜。“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得一景,便胸襟开阔,闻一闻,香得你心旷神怡!看一眼,乐得你留连忘返。

春景如画。

春天呵春天

呢喃的燕语,呖呖莺歌:春天到来了,春……

春天啊!您拜别了纷纷扬扬的雪花;您领略了料峭寒风的前行;您身披翠绿的春装,飘飘而来;你口衔温暖的问候,从千里迢迢之外,喜洋洋闹嚷嚷地飞来了。呵,好一个春姑娘。

您匆匆的脚步声,震醒了酣睡迤延的群山,叩响了冰封蜿蜒的长河;踏醉了山丹丹花地下的甜梦!嘿,这春的脚步声,犹如声声不息的信天游;宛若华夏儿女一代青春的讴歌。呵,这歌声、喊声、脚步声!齐崭崭,浩浩荡荡,匆匆忙忙,飘向那万里绿色的山河。

春天,多么美丽的春天,中华儿女为您歌唱,滚滚的黄河为您欢呼!滔滔的长江为您拍掌!

春天啊,春!

飞来吧小精灵

我小时候是山村长大的。对家乡的鸽子、山雀、乌鸦、喜鹊……特别厚爱,相跟着一群小伙伴,从这架山翻到那架山;从这条沟翻到另一条沟。老想抓住一只玩玩,可是老抓不住。

记得小时候在乡下,这些小精灵它们是随处可见,实在灵巧。特别是燕子,是报春鸟儿,扑扇着翅膀,在人们面前绕来绕去;有时轻轻地跃上半空中,有时几乎匍匐在地面,又箭一般地从屋前穿过。不几日,两只燕子,在轮番往来,嘴里衔着泥球、衔着绒草,在房檐下甚至在住人的窑洞垒起了窝。不知不觉中,燕子的“安乐窝”已经做好,新的生命便诞生了。那玲珑的体态、乌黑的羽毛、光亮的嘴头、细长的尾巴、橘红色小颌,常常惹得人心神不宁。

布谷鸟,小巧玲珑,机灵敏捷,它那华丽漂亮的体态,常常惹得人驻足观赏。

“布谷”、“布谷”,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从这山头飞到那个山头,不停地催促着人们播种谷物。这时喜鹊也不甘寂寞,在房前屋后飞来飞去,叽叽叽,喳喳喳地叫个不停,那腹白背黑,尖嘴长尾的体态,十分让人喜爱!不几日便开始在高高的树杈上搭起窝棚。那夫妻俩互相配合默契,衔来的树枝树叶,一枝枝干柴,一口口泥球,一撮撮绒毛,凝聚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垒成一个一个鸟巢,令人无限感动。喜鹊是一种益鸟,从不以庄稼为食。小时候,每到我家门前枣树上喜鹊叫个不停,奶奶便喜笑颜开,就说家里要有贵客临门,说也怪,有时候真的来客啦。最使我感到神秘和感动的,是大人们常说,每年农历的六月初七,所有的喜鹊都飞上天空,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在天河上搭桥。直至七月十五天桥掉后才能返回人间。并且还说,牛郎、织女相见和分离时,都会以泪洗面,每当到了这几天的时间,我都细心观察。说来也怪,在这段时间里,真的很难见到喜鹊。即时偶尔见到几只,也是萎靡不振,一副劳苦过的身态。可惜这种人们喜爱的喜鹊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绝种。喜鹊伴随人类走过多少年代,怎么会绝种呢?是农夫们在地头田角撒浸过闹鼠药的粮食颗粒,被喜鹊吃了,因此造成喜鹊断代。

小精灵有的已经绝种,有的比过去要少得多了。追其原因一是由于生态失衡,它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原有的生物链扯断,使它们无法生活下去,不得不挥泪辞别远去他乡,有的则难传宗接代,自然消灭。二是那些游手好闲的人类中的败类,似乎天生就与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过不去,背着猎枪,挂着套子,揣着毒药,上山下沟,翻山越岭,盯着小精灵,寸步不离。有多少小生命丧命在他们的手中。

飞来吧,小精灵。

春雨如画

立春一过,天气风一阵雨一阵,雨是细雨,“沾前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花们像参加舞会似的,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桃花夭夭的红,梨花皎皎的白,菜花灿灿的黄……蜜蜂扇动着翅翼,从这朵花到那朵花,用它们的灵性和勤劳,酿造着春之蜜。

“春雨贵如油”。在情人眼里,它是执手相看无语凝噎的泪滴;在忧伤人的眼里,它是扯不断理还乱的千愁万绪;更有那寂寞的人儿临窗听雨,春灯含思相伴,夜雨滴愁更向深;在幸福的人眼里,它是跳动音符舒缓的乐章;在得志的人眼里,它是带着蓓蕾的花放;更有那风华正茂的少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群燕子在低空飞翔盘旋,享受着雨淋的快感。雨停了,燕子齐刷刷立在电线上歇息,雨来了,燕子又齐刷刷飞向空中。

大街小巷涌动着红的、黄的、蓝的、绿的雨伞,像彩色的花朵,又像七彩的流云。走得近了,红红的雨伞下,有着一张艳似桃花的脸。小伙子为显男子汉的帅气,右手明明倒提着一把伞,却光头在雨中悠然漫步,引得路人目光象雨点一样洒落一身。要是行人中有了美女行近,便愈发得意和轻狂,将沾在额上的头发潇洒地往后一甩,吹着口哨一步三摇地迈步。

人行道旁的垂柳齐刷刷地绽放了新绿,那雨正顺了叶子长长久久地滑行,似无若有的一声坠落。恰巧一人在树下避雨,不知从哪儿冒出两个野小子,突然发喊一声,抬脚往树杆蹬去,转眼失去踪影。树下的人一霎时似大雨洗身,初始恼怒,避雨者不如雨中走行,走进雨中。

春雨绵绵,绵绵春雨。多少年了,不经意间总会想起读书时老师讲的故事。春一日,天雨路滑,一秀才不慎倒地,围观者哈哈大笑。秀才挣扎得起,不慌不忙整了整衣冠,随口吟道:“春雨贵似油,下得满地流,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围观者一听骂我们是牛,纷纷起来围攻解学士,解先生见状,忙改口:“春雨贵似油,下得满地流;跌倒解学士,笑会众诸侯。”诸侯,是封建时代皇帝分封统治各地方的贵族,统称诸侯。先把围观者骂为牛,当然不放他走,后改围观者是贵族老爷,当然高兴。解学士,雨中上路了。

春在人间

我认为这世界上最美的,便是人间的春天。

那千姿百态的花儿,竞相开放,或雍容华贵、高雅大方;或娇艳欲滴,百媚丛生;或花团锦簇,落英缤纷;或繁星点点,星罗棋布;或质朴淡雅,芬芳沁人。

看那柳树儿,枝条盈绿,绵软柔顺,在春的抚摸下左右摇摆,轻轻舞动;

那欢快的鸟儿,在树枝上婉转鸣唱,待你走近时,忽然盘旋飞开,直穿云霄。

看那采蜜的蜂儿,在花丛中来回穿梭,忙得不亦乐乎。

那翻飞的蝴蝶,挥舞翅膀,时而忽上忽下,时而停在一朵花上,待你蹑手蹑脚地走近它,刚要伸手去捉,它忽然舞动双翅翩翩飞走了,在不远处的花上停下来诱惑着你与它继续周旋。

再看那春水,波光粼粼,风儿乍起,吹起一波波的涟漪,河里群鸭戏水,碧波荡漾;岸边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尽收眼底。

走在田野上,进入你视野的便是那黄绿相间的毯子,黄的油菜花,绿的便是那麦苗,一阵风吹来,菜花和麦苗都在风浪中翻滚。不管你走到哪里,到处都飘散着淡淡的香气。

春天的雨是美的,淅淅沥沥的雨伴随着风儿飘落下来,清洗着空中的尘埃。春雨过后,花更艳了,草更旺了,树更绿了,空气清新了,一切更美了。

美啊!太美了,春在人间。

风,我欣赏你的任意飘荡;风,我敬佩你的无拘无束。

欢欣时,你笑遍天下,催花开春回;情绪低落时,你放慢任性的脚步,吹动低沉的乌云;愤怒时,你拔树摇山,扫荡一切污泥浊水;放松时,你迈着轻快的步伐,从清晨到黄昏,一路拂过河流、高山、平原、村庄……

风,你如使者,传递季节更换的音符,给自然生活带来不同的感受。

春天里,你忙个不停,到处都感觉到你的存在,湖面上掀起了涟漪,柳条迎着你舞起来,桃花涨红着脸笑起来,小雨点斜着身子落下来,大地在你的吹拂下开始吐绿了。

夏天里,你好像也很怕热,总让人们想念着你,当你来的时候,人们会站高一些,避开那高楼大厦,迎接你,尽情地享受你在炎炎夏日送来的清凉与温馨。

秋天里,菊花迎接你,你吹散了白云和雾气,出现了晴朗的天空和秀美的山川,让大自然尽情展现自己的美丽和壮观。枝头上的每一片叶子,都被你悄悄地带走,枝头挂满凸显丰硕的果实。

冬天里,你像无情的魔鬼,疯狂地卷起沙土,弥漫了整个天空,你那悠长的风哨声,常常在夜里拉长调子让人毛骨悚然,你一次次的将寒流从远方带来,河流与湖泊被寒冰覆盖,鱼儿只能深藏水下,大地一片枯黄,惟有那松柏和腊梅迎着风雪招展,丝毫不畏惧。

风,看不着你的模样,摸不着你的存在。无形的你,却能把美丽彩云,雕琢成精彩的梦幻;无形的你,能推动得那海浪层层翻滚,让海鸥戏水飞翔;无形的你,为花儿传播爱的感情,把花香洒满海角天涯……然而,风就是这样存在的。

乡村夏天

乡村的夏天是一幅画。

天上滚动的乌云,浓黑如墨,朝地面排山倒海的压来,伴着“哗哗”的闪电,雷声此起彼伏,和着“呼呼”的风啸。树叶沙沙作响,青蛙跳来蹦去窜上河滩,鸟儿盘旋着低低飞翔……

“哗”地一声,雨滴密集着“啪啪”地直落地面,大雨滂沱,霎时山涧、沟壑洪水直奔小河。雨小了,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看奔腾的山水。天像孩子的脸,一眨眼云去天蓝,红日当空,来潮的小河汹涌澎湃。

夏天的风,把乡村吹笑了。

风来了,凉爽、舒坦。

炎热难熬的夏天,风儿呀!人们想,人们念。夏风吹来了,人们笑脸相迎。风啊,你真好。大人们呼,孩子们唤:风儿呀!你尽情地吹,潇洒的吹,你呀,太美了。

夏天,是乡村一坛浓香的酒。

乡村的夏,天空像浩大的海,一朵朵、一片片、一丝丝、一撮撮的云,在天海里穿行,似棉花糖般的轻柔,怡然自乐的在天际间游逛。

抬头欣赏,情多抒啊,气多展!夏天的乡村,像一坛浓香的酒。

乡村的夜,夏天是沸腾的。

夕阳落西山,月儿渐渐显亮。

地上月光洒,天空星星闪,小溪哗哗流,树叶沙沙响,羊儿“咩咩”叫,蛙声河边起,晚风徐徐吹……

院落里,硷畔上,一群群,一伙伙人们在谈天论地,玩童们在戏斗;一声声信天游,震得崖坬坬直响,一句句欢声笑语壮着乡村的夜晚。

乡村的夏夜,真美。

望雁

蓝天万里,白云朵朵。

你听,那“咕噜,咕噜”的叫唤声,是天空中飞行的雁在歌唱。秋去春来,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雁还是那雁,李白写过,杜甫望过,在无数诗人笔下颂过。

雁呀雁,秋风是你远去南方的信号,伴着丰收的喜讯你远走高飞了。“咕噜,咕噜”的叫唤声,既是你告别乡亲们的离别语,也是你整装南去的进行曲!

雁呀雁,春风是你返回家园的讯号,每当春风四起,花儿露笑脸时,你在“咕噜,咕噜”的叫唤声中,来了。人欢呼,山欢呼,水欢呼!欢迎你,雁,人类的好朋友。

天,因你而壮阔;地,因你而美丽。人与雁,雁与人。人因雁而欢笑;雁因人而展翅。

笑声

多么痛快,多么甜蜜,多么丰满——我们的笑声。

从心灵里发出的笑声呵,使脸上映闪出春天,心里流淌着清泉。

从心灵里发出的笑声呵,使脸上滚动着喜泪,心海泛起幸福的泉水。

谁说人民不需要欢笑?我们欢笑胜利和斗争;我们欢笑丰收和播种;我们欢笑爱情和幸福……

谁说人民不需要欢笑?我们从笑声中吸取力量;我们从笑声中得到鼓舞;我们从笑声中看到未来……

春光融融,笑声朗朗。春天的阳光灿烂,欢笑声儿咯咯……

在那隆冬的时辰,笑声的种子被“四人帮”偷去了,他们要想人民在灾难和血泪中哭泣。

一旦笑声的种子被春天送回人民的心田,人民就发出如瀑布一般的笑声。开怀的笑,笑的自豪,笑的豪爽!

历史作了生动的描绘,偷窃笑的种子的人终会被人民的笑声淹没;在笑声中,人民迈向美好的未来!

躲雨

乌云翻江倒海。

雷声,一声紧接着一声;闪电“划划”一亮接着一亮。

“大雨要来了!”行路人不约而同,异口同声地说:“到哪里去躲雨呀!”

“唰唰”,雨像盆子倒水“哗!哗”直响,雨柱似鞭子一样猛抽着行人。

我冲进了一个小院。打开一扇房门,递来一条毛巾,端来一杯热茶的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她的笑,藏在满脸的皱纹里。

雨,依然很猛。我的心里,像有一股暖流。

彩虹

彩虹,是雨后出现的俏姑娘,你看她打扮得那样独特,是多么引人注目呀!

天空,是彩虹的画板。天空有多辽阔,彩虹就有多深远。田野、山川、河流,因彩虹腾空而出,变得豁达敞亮,昔日尘土飞扬的土路,也被彩虹映得赤、橙、黄、绿、青、蓝、紫。

雨,是彩虹的画笔。跨过天际的云霓被夏日的阵雨点洒,使空气中充满了湿润和清凉。骑着奔跑的雨,扬起烟尘化为腾空而出的彩虹。

阳光,是彩虹着色的颜料。阳光四射喷涂在湿重吞吞的雾气上,赤、橙、黄、绿、青、蓝、紫,携手踊跃登场。云层把阳光一丝丝析开,一层层剥离,重新组成一匹匹彩色缤纷的锦缎,在太空中抖开,土色的霞光映红了山川、河流、村庄和树林,撩拨着人们的心弦。

啊!彩虹呀彩虹,你的俏丽、气魄,引群鸟起舞,让百水歌唱,使多少人欢呼,赞叹!

彩虹啊,彩虹,人世间的一绝。

铃声

仿佛像听到祖国亲切的召唤,串串铃声化作滚滚激浪,在我们胸中奔腾!

啊!铃声,我爱这清脆的铃声!

铃声,那号角般的声响啊,怎能不引起我强烈的共鸣!踏着震撼人心的节拍,红色的科技工作者登上讲台,为党的科学事业献出自己的忠诚。

科学大会给多少校园送来明媚的春光,科技工作会又吹来了浩荡的东风!

听吧!这铃声饱含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这铃声饱含着十三亿人民的殷切期望!

“一定要极大地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这伟大的号召和急促的铃声,在春天的校院里久久回响。

铃声是庄严的战斗号令,像进军的号,如出征的鼓,召唤着一代新人向科学的山峦不断攀登!

山庄秋天的黄昏

一年之中,秋是辛劳的季节,也是快乐的季节。秋的丰饶,秋的壮美,秋的芬芳,都让人心醉。农人们忙活了一年,要的就是这份享受。

一天之中,黄昏是疲劳的时刻,也是快乐的时刻。可是有多少人能认识到,黄昏应该是享受。不是说,饭碗一撂,坐在电视机前看那些没完没了的泡沫剧。那些都不算享受黄昏的快乐。享受黄昏的快乐,是指走出户外,放松身心,去看落日晚霞,感受生活的壮美;去望浩渺的天空,绮丽的流云,开阔自己的心胸;去看百鸟飞翔,孩童嬉戏,体会生活的温馨;去看小鸟归林,让心中充满诗意。或者,什么也不想,在黄昏里静静站一会,享受那难得的静谧。

黄昏是一天中最辉煌、最厚重、最神奇、最美丽的时刻。它深刻而宁静,热烈而含蓄,美丽而朴素,神秘安详地像一位隐者那样大言稀声,大象无形。它既能给人以悠闲的心态,安谧的心境,使人疲累的身心变得轻松自如;也能让人胸怀壮阔,目光辽远,使人生命充满激情。

走进黄昏,那“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的景色是何等美丽!而不忍离去,“欲归还立,为爱夕阳红”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愫已让你的心灵变得纯真。即便是薄薄暮霭,无光无色,沉稳成熟的黄昏,也会让你觉得每一个日子都很丰盈。

享受黄昏的快乐吧,我们怎能藐视上天赐予我们这份珍贵礼物?

从古至今,人们建筑过各式各样的桥。无论山乡的小桥,还是跨河大桥……桥方便生活,促动经济。站在桥上思桥,桥如万马奔腾,掠过心头。

小时候我喜欢桥,喜欢桥下的流水,喜欢桥外的风景。老远见桥,喜冲冲地跑去了。上了桥心似乎一下高远了许多。兴奋的心情难以表达。张开双臂,与鸟比翼,释放着心头的冲动。

通过出差和旅游,见过郑州大桥的宏伟、壮丽,数过桥上的石狮子,既感叹历史的厚重,又悲怆近代史的不幸。还走过少数民族的吊桥,让人心惊胆寒;走过大渡河上的铁索桥,眼前尽现历史的云烟;跨过武汉大桥,让人感到气势磅礴的时代步伐;跨越宋家川黄河大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千古佳句,唰地涌上心头:滚滚黄河东流水,流向希望的东方,汇入浩瀚的海洋,不正象征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焕发青春,走向世界,与世界人民共谋人类发展的伟大步伐!

南方比之北方,水网密布,港汊纵横,桥更多、更秀、更美。古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感叹,更有“春城三百七十株,夹岸朱楼融柳条”的盛赞。人们站在杨柳依依,风景如画的桥头,享受“舟遥遥以轻风,风飘飘而吹衣”的恬适与惬意。

古时候桥那么多,那么秀致、静丽。然而比起今朝的桥只是沧海一粟而已。如今桥如雨后春笋,遍地林立。谁能观得尽?谁能数得清?不要说全国有多少桥,不要说全省有多少桥,也不要说榆林市够多少桥,就是一个小小的绥德县,你能说清够多少桥?1937年,长达几千公里的无定河上,上上下下,只有一座绥德的永定桥(今龙凤桥),而如今不要说无定河上别的地方,就是只在绥德县境内的无定河上就建起千狮桥、五里店大桥、刘家湾大桥、玉家沟大桥、三十寨大桥、四十铺大桥、赵家矻大桥、海满坪大桥、榆林坪大桥、西马湾大桥、纸房沟大桥、崔家湾大桥、贺家湾大桥等15座大桥。1953年在大理河上建起的大理河桥,为绥德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远不适应生活和交通的需要,2009年,延勇先生投资960万元建立了新大理河桥,一下子抬高了绥德古城的城市品位,如今大理河上,又建起了永乐大桥、旧车站大桥、五里湾大桥、任家沟大桥、后湾大桥、花家湾大桥、柳家庄大桥、捞柴沟高速公路大桥等10座大桥。至于村村段段、山山沟的小桥,更是多得如地上爬行的蚂蚁。

我爱生活中的桥,更爱架设在人心上的桥。设在人心灵上的桥,使人心的距离拉近;设在人心灵上的桥,使人心凝聚;设在人心灵上的桥,使和谐的音符更加动听;设在人心灵上的桥,让人与人相敬如宾,笑脸如花……

一片树叶从唇边掠过,我的心忽地一颤,一叶知春,一叶也知秋。

阵阵秋风从我脸上拂过,吹去了夏日的烦躁,带来了秋的清凉。

那飘香的桂花,那盛开的菊花,那沉甸甸的谷穗,那压弯枝头的水果。是它们有声无声、有意无意地展示了秋的富有,秋的成熟。

秋,天高云淡,不正是我要采撷来陶冶性情、展开胸怀的素材吗?秋风习习,不正是减灭青年时代狂热的清醒剂吗?秋月皓皓,不正是情人徜徉其下,轻唱“月亮代表我的心”的美妙时光吗?“举头望明月”不正是游子思乡、慈母盼归的殷殷情思吗?秋果累累不也揭示了人生要有成就,做人要有奉献么?

……

秋,人生能有几度秋?秋,哦,我爱秋。我曾思秋、伤秋、叹秋、颂秋。秋的大千世界是我的这支秃笔写不尽的……

想回山沟里走一回

得到我儿时的伙伴一个又一个走了的噩耗,我的心像一下子悬在半空中。童年的伙伴一个个在脑子里像过电影。他们那活泼可亲的形象,他们那花一样的笑脸,顿时把我引回童年生活的那个山沟里,让我久久地沉浸在幸福的回忆里。我突然就想回山沟里走一回,把还健在的儿时伙伴看一看;去父母墓地、到已去伙伴坟里烧纸、上香、献食;瞧一瞧故乡的小河,望一望故乡的山岗;在母亲的土炕上睡一睡,回味母爱的温馨。

小时候不懂事,只觉得山沟里地瘠人贫,长大了要走出山沟,寻找一片高飞的天地。然而,当时间的大手抹去了脸上的春光的时候,却发现生我养我的山沟,就像儿时背在背上的一捆柴,在紧紧地陪伴自己一起飞翔,无论我飞到哪里,故乡的影子,永远伴我同行。

每一回遥望远方,眼前都会出现,在村头那棵大枣树下,母亲送我离家上路的镜头;在我家门前硷畔上的那棵大槐树下,总有母亲盼我归来的画面。尽管我的母亲早已不在人世——我无法忘却那些刻在心灵深处的往事。想起卧在母亲怀里吃奶,爬在母亲背上睡觉;记起母亲把含在嘴里的食,移到我的口里;记起母亲不顾自己寒冷,把身上的衣脱下来搭在我的身上;想起母亲的善良、勤劳;想起母亲操持家务的艰辛……

小草长高就要枯死,小鸟长大了就要飞走。儿女长大了,就要各奔自己的前程。这是人世间永恒不变的规律。昨日的父母,今天的我,明天的儿女,一代又一代的人都是那样的沉重与压抑!

我一直与妻有争议:我希望儿子远走高飞,离开这个穷困的小山沟,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妻子却一心想让儿子长大后就守在她的身边,不用成为显贵。娶妻生子,风平浪静地生活。这样她用不着挂牵,儿子也用不着思念,母子共同安享着亲情的温馨,岂不是人间的幸事!

日日夜夜地思念那个生我养我的故乡山沟,思念已逝的亲人,牵挂儿时的伙伴,向往童年的趣事,我现在才知道那就是山亲水清。

想回山沟里走一回。

河东河西

红周死了,一个我姑父的本家,年长我10岁,不过还算平辈。

听到他的死讯时,心里有一些紧张。两年前,他突然下肢瘫痪,坐上轮椅还可以走串,渐渐地,大小便开始不能自理。曾经风风光光的一个人,忽然缩成一团。我去姑父家时见过他一面,发现他的眼神已经有些暗淡无光。

红周是我姑父家生活的那个村民小组的一个干部,那时还叫生产队长。乡下人成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听到“干部”二字,心里就有点抖。平时,老百姓家里有什么大事小事,都要请干部喝酒,虽然是简单的菜,三元以下的散酒。这好像成了当时通行的潜规则。人一旦被捧上了台,感觉就难免有些晕乎乎的。红周当年架着自己是队长的权利,没少干过背地里被人骂娘的事。不仅是他,他的老婆、他的儿子、他的叔父大爷,那时也很招摇,俨然以干部家属的派头行事。一次,红周的儿子跟我姑舅的小子为点小事吵了起来,而后大打出手。我姑舅的小子抱头痛哭,鼻青脸肿倒在地上打滚。就这还有孩子把我姑舅的小子状告到红周老婆那里。红周老婆气势汹汹地跑来把已经倒地痛哭的我姑舅的小子狠狠地跌了两脚,然后对自己的儿子骂道:你怎么想得起跟他打架?在她眼里,富农的子弟连被打的资格都欠缺。那天,我正好在姑父家,本想跳出来压一压这个“干部”家属的威风,给姑舅的小子出出气。但又觉得人家毕竟是一字不识的农妇,不懂得: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后来偶尔去姑父家,见到红周,还是会递根烟,打打招呼。从乡亲们嘴里知道,红周的日子,已经一年不如一年了。一是,做村干部逐渐没什么大权了,二是,红周前些年退出了“政坛”。他的儿子,虽然长得高高的,本来可以支撑这个家庭,可是从小习惯了游手好闲,打架闹事,初中还没念完,就出外打工,心不在焉,嗜赌成瘾,一年到头带不回分文钱,还老想和家里取钱。

两年前,红周又突然下肢无力,到外面检查过几回,因为没钱,又给拉了回来。

红周走了,一个小人物的逝去,本来并没有多少记述的价值,而让我感叹的是,红周的离去,其实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作废了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六○年九月初的一天,岳父捎话叫我速来他家。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出门多是11号车。我一大早由家动身,翻过四架大山,跳过三道深沟,到中午时分,才走完四十华里山路,踏进了岳父的家门。

岳父见我进门,眼泪象断了线的珠子。岳母躺在炕上,两眼直盯着天花板,一言不发。妻二哥及其小弟,都低头不语。

“倒底发生了什么事?!”我迫不及待地问。

妻二哥拿出他被兰州大学数学系录取的通知书送给我看,我高兴的接过大学录取通知书说:“太好了。”

“明天就要去学校报到,村书记刘宏孝一口咬定,村上劳力紧张,不能办出户口迁移,要办就全家一起迁走。”妻二哥哭丧着脸说。

“咱这穷山沟里出一个大学生不简单,好不容易考取了,村书记怎能卡住不让去?!”我不服刘宏孝的这种做法,拿着大学录取书,蹬上了村书记刘宏孝的家门。刘宏孝见我来他家,己猜出无事不登三宝殿,便先声夺人地说:“关于你妻二哥上大学的事,因为村里劳力紧张,不能办出户口迁移,要办就全家迁出。”

“我妻二哥考取大学,不仅是他家的喜事,也是你们全村的光荣。说什么也不该卡在你手里。要知道这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渗透了他们全家人多少心血和汗水,为了那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妻二哥寒窗苦读十二年呀!……”刘宏孝似听非听,对我的话发出哼哼的狞笑声。

“刘书记,我妻二哥从小学到高中整整十二年,从没听你喊过劳力紧张,今天大学录取通知书在手,你卡住不给办户口迁出。有什么你就……。”我生气了,直来直道地说。

“再没什么?!就是一个原因劳力紧张,说什么,你妻二哥的大学上不成。”刘书记说着,牙齿咬得咯咯响。

我从刘书记家走出,心里像压着千斤巨石,出了一身冷汗,深感问题的严重。刘书记离我岳父家虽不足八百米,但,我足足走了半个钟头。

一进岳父家,全家人从我的表情上,已经看出……

“缺少劳力是借口,到底你们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不然……”我沉默了很久,有气无力地说。

“有什么仇?!我的老爷和他的老爷是亲兄弟,我们还没有出五服。我们之间从未高言过。”岳父莫名其妙,不理解地说。

“有什么仇?!是刘宏孝心眼不够数,村上谁家有了喜事,急得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非出来捣乱不行,害得是‘红眼病’,心眼不够牵得他做下的害害事,数也数不清。早几天听说咱振明考上大学,急得他心身不安。见人就说,我的儿子上不了大学,谁也不顶事。”住在同院的三叔说。

为了让妻二哥能去上大学,我还找了些政府的熟人去做刘宏孝书记的工作。但是,对于铁了心的村书记,天王老子也没办法。妻二哥的那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在村书记的逼害下成了废纸一张。周围村三五十里路上的人,谁不骂刘宏孝是个害害货,做下了天理难容的恶事。妻二哥的那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至今他还保存着。然而,上大学的事,始终成了难圆的梦!

如今50年过去了,村书记刘宏孝作下的恶事,还在后坪村周围百里路上广泛地流传着,一代传一代刘宏孝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作为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书记的刘宏孝,实在给共产党脸上抹了黑,给共产党丢了人,这已成了历史的笑柄。而身受其害的刘振明,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一提起往事,至今还泪水汪汪。当年人们同情刘振明,怎么会遇上这样的恶人;痛恨刘宏孝,怎么会忍心干下这样丧尽天良的恶事来,真该千刀万剐。当年同情刘振明的人,有的已经走了。还活着关心刘振明的人,常有人想打问他的情况。笔者告诉你们,刘振明大学没有读成,先在当地当了民请教师,后移居洛川,1971年考取了公办中学教师,职称是中教高级教师。现已退休在家安度晚年,生活还是满幸福的。

情恋故乡

孩子、老婆都呼呼入睡了,我却辗转难眠。望着窗前的月光,听着夜晚徐徐的清风,胸中涌动着热血,心海波涛起伏,口中不由自主地吟出思恋故乡的曲词,洒脱的心曲也随着热血,在我身上一起流淌,我身上的每一条血管,就如故乡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沟,既充满欢乐的激情,也充满了思念和惆怅。

我虽然走出了故乡,可是我的心还留在故乡那个无名遥远的小山庄。就是那个小山庄的山梁上埋着我的双亲,让我牵肠挂肚;就是那个穷困的小山庄,居住着我的哥、姐、弟、妹;居住着我儿时的伙伴。每当想家的时候,故乡的记忆,让我热泪盈眶,心旷神怡!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不知道是不是温馨绵延的喜悦心情,在我心上泛出甘甜的泉水,在我脸上滴淌着、滚动着幸福的泪水。童年的歌声,又在耳边响起,让我与这寂静的夜晚,一起品尝,共同享受。

想家的时候,思念的情潮推出腾飞的双翅,向着故乡的方向飞翔。飞向故乡的枣林;飞向故乡的山岗;飞向故乡的老屋。忘不了故乡的小河,那是我儿时戏水的场所;忘不了故乡的收粮场,那儿的豆杆堆,曾是我儿时捉迷藏的好玩地;忘不了昏暗的油灯,在灯下,母亲把一颗慈祥的心,一针一线地缝在我衣上。愿我对故乡的思念,化成春雨润泽家乡的山川、田野;愿我对故乡的思念,化成成群的牛羊,洒向故乡的山坡、田岗。

月是故乡明,每到月圆的夜晚,我胸中恋乡的激情像翻滚的巨浪;亲是故乡人,每到夜晚,思乡的心,似离弦的箭,接二连三的落在永驻心灵的地方——故乡的土地上。

情恋故乡。

仰望党旗

走进七月,让人心潮澎湃,潸然回首,火红的岁月,战斗的年华。七月让人憧憬。

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踏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

党旗,人民心中的旗!七月,人民用肺腑的真诚仰望;人民用内心的虔诚仰望。仰望一个充满民族智慧的党旗。

党旗,是以龙的骨骼做旗杆,以亿万人民的血液做旗帜的底色,镰刀、斧头既浓缩了中国人多少代的酸甜苦辣,也凝聚了多少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勇敢。

党旗,是团结的旗,是奋进的旗,是指引人民奔向光辉灿烂的旗。

国难当头的时候,你飘起来;

民族危亡的时候,你飘起来:

洪水袭来的时候,你飘起来;

地震发生的时候,你飘起来……

仰望党旗,就是仰望一种众志成城的凝聚力;仰望党旗,就是仰望一种所向无敌的宏伟气魄;仰望党旗,就是仰望历史的高度;仰望党旗,就是仰望中国何时抵达令世界瞩目的辉煌境界。

哦!党旗飘扬,是东方大国展示雄健、开拓、进取的风采;呵,党旗召唤,十三亿人意气风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会更加繁荣、富强。

七月,仰望党旗。

回望母校

离开母校四十年了,四十年的光阴弹指一现。四十年啊!在历史的长河里,那只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在人的生命中,它是个天文数字。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四十年,别后四十年,回望重逢久别的母校,爱多深呀,情多厚。

回望走过的人生岁月,如一圈圈水波荡漾开来的年轮,幻化成一行行深深浅浅的脚印,在日历上一页页翻过,然后定格。在人生的路上,频频回望是不可取的,人的眼睛长在前面,毫无疑问提醒人们朝前看,向前走。然而,生命又不时地需要回望,如烟的往事的确太难忘了,记忆如同一张涂满各种颜色的画板,当初涂抹时却从未想过,最终竟涂出了一道人生的风景画,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留下重彩一笔,影响着人生的走向和发展。

人对于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总有一种异常的亲切和眷恋。常常是,极其平凡的驻足,从不觉得异样,然而,当穿过人生的茫茫风雨后,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才会产生一种人生匆逝,时光不再回的惆怅之情。

远望校园,想起那曾经熟悉的师生,想起那一孔孔窑洞,一排排教室,回忆那朗朗的读书声……于是归心似箭,巴不得一步跨进校园,回顾那记忆中的母校,欣赏今日母校的风采。

一进校门,见当年亲手栽的白杨树,现已挺拔得要人抬头仰望:当年老觉得长得太慢的那两行果树,已是鲜果缀满枝头。我手扶果枝狂欢时,站在一旁的人说,这哪是你当年目睹的果树,已经是更换过六代的果树了;校园的操场还是那个操场,只是不见当年那群活蹦乱跳着的人了。

直奔当年我们班的教室门前,见学生正在上课,我从窗口张望了一下我的座位,老师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张望我这个素不相识的老头。为了不影响他们的上课,我急步走开。在当年学生宿舍的窑洞前,居然见到了我当年的语文老师,他已全无昔日的讲课风采,而佝偻成一个名副其实风烛残年的老头。他的脸已经像一颗沟壑分明的核桃仁,时光的雕刻竟是这样的无情。

一见到当年精心教育我的老师,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箭步走到老师身边,激动地呼了一声:“老师,您好。”老师猛地一愣,愣着愣着,细眉的眼睛放出光来,脱口而出:“你叫霍兆荣,是我曾经喜欢的一名学生。”我很感激,没想到老师居然能从一批又一批出出进进的学生中,打捞出我的名字来,何等不易呀!于是师生感慨地谈起了朝夕相处的岁月。忘不了您那生动感人的讲课;忘不了您那深夜为我们批改作业不熄的灯光。……

往事在风中徜徉,回忆之河滚滚流淌,三年的校园生活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驿站。

离开老师还没走几步,也是一位和老师差不了多少年岁的老人告诉我,你的那位老师当年被定成右派,老伴因此和他分手。二十年后平反又重返教坛,被评为特级教师,享受国家津贴,那位别他而去的妻子,又回到他的身边,没过几年,老伴别他先走了,如今他一人过着孤单的生活。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总是说不清道不明,然而,正是生活的变幻莫测,才使生命显得如此斑斓。

遥远悠悠的学生岁月,已渐渐远去了,相伴的那一代人,都将进入人生的尽头,可历史永远不会断层,时代永远向前。回望母校,一代人过去了,又一代人成长起来了,而且一代比一代辉煌。

端午飘香

端午节,年年都会来。但我的童年再也不会来了,儿时点点滴滴关于端午节的记忆,如翻江倒海的巨浪,不断撞击着我的心房,像母亲一下子站在我的面前,顿时泪迷双眼。

小时候像我们老家那个快上千人的山村,过端午能吃上粽子的没几户人家。每年过端午,见宽裕人家的孩子吃粽子,爱得我们这些小孩子口里直淌水。小弟弟把人家吃粽子后丢下的粽叶拾回家,问母亲,咱家为甚不吃粽子?母亲不言不语,只是眼泪直滴。

有一年端午节前,母亲从集上买回很少的一点粽叶,又从二姑家找来点枣,满脸堆笑的告诉我们几个孩子说:“今年端午节,咱家也吃粽子。”听了妈妈的话,我们几个孩子高兴的拍着小手直跳。

粽叶绿油油的,闪着清香的光泽;泡好的软米香喷喷的;泡入水的红枣,放着鲜红的色泽。母亲说她小时候在外婆家,邻居是一个有钱人。他家每年逢端午必吃粽子。人家包粽子她常去看,有时也学着包几个粽子,还目睹了煮粽子的过程。母亲怕包成的粽子散了,因为没有马莲就用线代替,用线把粽子捆了起来。母亲包成的粽子,像一个胖美人,小弟弟想起邻居小孩每年端午吃粽子的香美劲,就不由自主的抓起粽子往口里塞,被母亲阻止,二弟扭着三弟的鼻子说:“傻子,生的怎么能吃!”

粽子放在清水里煮,听得见咕噜咕噜的响了,看见冒出袅袅的热气。煮粽子的时刻,我们总是在睡梦中度过的。可在我们幼儿的心里,依然时时牵挂。粽子什么时候熟呢?要等到第二天天亮吗?我们最爱吃的粽子什么时候才会熟呢?

太阳出来了,锅台上放的那一个个粽子里深藏着清香的秘密,等待着妈妈剥开粽叶,洒上白沙糖,我们张着大嘴巴——享受着香甜的端午节。可是我们吃的正好吃时,见粽子就剩下不多的几个。母亲说:“粽子不多,剩下这几个,要留给在你二姑家串亲的你奶奶回来吃,也要留着一个等下地回来的你爸爸尝。”三弟哭着还硬要吃,被我强拖着走出院子。我们的母亲,忙包了一回粽子只尝了一口。

改革开放后,生活好了。不仅每年端午节吃粽子,而且一年比一年丰盛。从此吃粽子不只是端午节的事,平时也想吃就吃。

母亲离我们而去已整整的八年了,然而,当年母亲为我们包粽子的往事,还像昨天一样的清晰,我不知母亲居住的那个世界,有无粽子可吃。我把香美的粽子摆在母亲的遗像前,泪如雨洒地说:“妈妈,尝尝儿子为您献上的粽子吧!”

打枣的日子

秋是一坛浓浓的酒。

秋天,是农民最高兴最忙的季节,尤其是打枣的日子,更是忙上加忙。

天刚蒙蒙亮,小山村就醒了。三五成群的人走出家门组成打枣队伍,他们走沟过湾,沿着羊肠小路向深山枣林进发。一阵阵犬叫,一声声鸡鸣,为打枣人鸣锣开道。

走在打枣队伍前边的枣农刘三扛着一支长长的竹竿,那是用来打枣的工具。后面跟着的打枣队伍,有的肩上搭着麻袋,有的手里提着柳筐,还有的拉着双轮车……那些男孩、小姑娘,揉着睡眼跌跌撞撞地走,东倒西歪追来。

天渐渐地亮起来。沉甸甸的枣林树枝撑开“苍翠大伞”,一簇簇的红枣压弯了枝头,等待着主人来收获。那些等得不耐烦的大红枣,早已从树上跌落下来,树下一片深红。

小伙子“唰唰”几下爬上树顶,用力一抖,树上落下一阵“红雨”,一颗颗“红玛瑙”在地上滚动,一个个“红珍珠”在脚下蹦跳,地面上像铺上了红色的地毯。小伙子在树上又摇又晃,惊得爷爷奶奶在树下直叫“爬牢!爬牢”。大人们挥动竹竿,“嗖!”的一声,大红枣像冰雹般砸下,“叭,叭”落地,有的碰在小伙子头上,有的摔落在姑娘脸上。小伙子的尖叫声、姑娘们的喜笑声,此起彼落,汇成了枣林里一支支甜甜的歌!

柳条筐、大小麻袋都装满了大红枣。打枣人虽累得直不起腰,然而心里却甜丝丝的。夕阳西沉,车子满载着一天打的丰硕红枣,前拉后推慢腾腾地走着,车轮“吱吱”地响不停;挑着枣担的人,两只柳筐儿忽悠忽悠地一上一下、一左一右摆动着;背着盛满红枣麻袋的老头,一步一摇艰难地走着;提着枣筐的小男孩、小姑娘,吟着小曲,蹦蹦跳跳地走着。

山村的小路醉了,一车车、一担担、一袋袋、一筐筐鲜红肥实的大红枣,像一条条滚动的红河,奔腾着汇入了一个个山村,进了一家家院落。

没几天,小山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晒满了红枣,屋檐下吊的是盛满红枣的枣筐,门窗上爬的是密密麻麻的红枣串,就连新抹的水泥窗台上,也被红枣儿挤满。一个个小山村,都呈现红彤彤的一片,成了晚霞进村落户不走的村庄。

如今的枣农,话儿是甜甜的,歌声也是甜甜的。我看着枣农一张张笑脸,我感觉枣农变得年轻了,他们的日子也甜了。

感悟冬天

秋风发出最后的威力,吹出了一个寒冷的冬天。

冬天枯萎了绿色的生命,却衬托出梅花的刚强、威严,显示了她一花独秀的品格。

冬天的傍晚,独居的时候,品一抹书香,听一段音乐,吟几曲信天游;若朋友相聚,围着红红暖暖的火炉,清茶一斟或美酒一杯,或浅斟低唱或偶尔私语。这样温馨的场景,会使人心旷神怡,乐不可支。

人们千呼万唤,雪花还像一个羞涩的少女,犹如抱琵琶遮面,迟迟不来登场。在严寒的冬季,雪花是人们难忘的精灵,到了雪花绽放英姿,翩跹展姿的时候了。每到冬天人们观雪赏梅,品读飘雪的美景,观赏梅花的帅气。目睹天地间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老人们畅谈雪兆丰收的喜悦,孩子堆雪人、打雪仗欢笑在坊头、川间。文人们触景生情、赋诗作文、直抒胸臆,把冬的情怀展示。

冬天,天空里鼓荡起冷冷的清风,展示了蓝天的高雅和文采;冬天,大地在清澈中泛起绚丽的涟漪。远山、近山,山道上的青松翠柏,傲立在寒风中,展示在蓝天下,是冬季里展出的一幅独特的风景。

说到“寒”,有可能多赋予贬义,认为寒的反义词有太多的优美,诸如温暖、温馨、热烈、热闹等等,但我要说,没有寒冷的世界,是苍白的世界,是不完整的世界,是立不起来的世界。

记得上世纪50年代初,我在绥德古城读书,冬天常有墨水结冰,钢笔因冻而写不成字的事。听说有一个卖梨的老头,早晨上路被石块绊倒梨洒了一地,梨还没拾完,人就冻得躺倒在地。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冬暖现象日趋明显,特别是近几年来冬暖现象更为突出,人们怀疑这样继续下去,冬天会从季节中抹掉。假如真的没有了冬天,树木不再枯,草木不再黄,霜不再来,雪不再落,人类将进入捶胸顿足的地步,会发出长叹声声,大喊“悲哉”!

为什么?如果冬天的天气变暖,单就南北极的冰山、雪山融化海水水位提升,靠近海边的城市逐渐要被海水吞没;而且要是冬天变暖,一些过冬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规律遭到破坏,会大量减产以至不再有收成,人类会面临粮荒,断绝生存条件。冬天为什么会逐渐变暖,是人类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而遭到地球的报复。因此爱护地球,就是爱护自己。

寒冷对于人类世界,既是净化,也是考验,还是生命再生的前提和生活的要素。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没有严霜,谁去仰视乔木的耸立?总之,没有像样的冬天,谁能确保春花、夏绿、金秋的可信。

冷月、清辉、浓霜,冬之韵味;清与寒,是美丽的过程,是哲学的结晶。冬,可以使我们从世界的万物瞬息间,万象变化中追溯出永恒的不朽,让我们从人间万象中寻觅命运的轨迹。

冬天啊冬天,你不仅是一首气魄豪迈的诗,也是一幅引人注目的画,更是一支余音绕梁的歌。

大山·庄稼汉

一座山,又一座山。

每座山里都住着庄稼汉,每座山里都有一串神奇的故事。

庄稼汉生于大山,长于大山,是大山的儿子。庄稼汉饮大山的甘泉而聪慧;因食大山之谷而魁伟;因走大山弯弯曲曲的路而懂得人生的曲折。庄稼汉,有着大山的胸襟;庄稼汉,有着大山般的性格。庄稼汉迈步,雷声滚滚;庄稼汉笑起,如摇响的铃。

庄稼汉和大山有不解之缘。清晨,庄稼汉顶着星星,登上山巅,迈向田间。耕耘劳动着。渴了,饮一掬山泉水;累了,头枕大山呼呼入睡,甜美得比城里人睡在席梦思上还香;高兴了,吟几声信天游。晚上庄稼汉住在大山的窑洞里,看儿孙绕膝,听欢歌笑语。深夜任窗外山风呼呼,庄稼汉仍然做着金灿灿的梦。

窑洞是大山的眼睛。先前大山堵住了庄稼汉的眼睛,如今庄稼汉有了电视,怀揣手机,开阔了眼界,被外面的世界吸引,身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庄稼汉的后代走出大山闯荡世界,但庄稼汉没有忘了生他养他的大山,还是回到大山,改造大山。如今大山变了,山更清,水更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庄稼汉老了,终于告别了五彩斑斓的大山,他的儿子把他扶上山,老人和大山一块长眠。

看见大山,我就想起了庄稼汉。黄土地上有一首庄稼汉的歌谣:

你晓得黄土地上有多少座山,

山里住着多少庄稼汉,

庄稼汉有多少酸甜苦辣,

庄稼汉有多少悲欢离合?!

我晓得黄土地上有无数座山,

山里住着无数庄稼汉,

庄稼汉有无数的酸甜苦辣,

庄稼汉有无数的悲欢离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