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1章 地下打麻城

武汉歌谣故事 作者:彭翔华 著;涂文学,别道玉 编


第01章 地下打麻城

地下打麻城

天上一朵云,地下闯麻城,麻城闯不开,带个小儿来。

选自李惠芳《中国民俗大系·湖北民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第377页。

儿童游戏“打麻城”,也叫“闯麻城”,曾在武汉及鄂东北等地区十分流行。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带个小儿来”句,似乎有点文言意味,亦可推见游戏之历史。“打麻城”极具地方文化特色,可以把它看作是武汉民间儿童游戏的经典和代表。

萧放《荆山楚水的民俗与旅游》64~65页对“打麻城”的来源和相关的民俗有详细的记载,汤一介主编、高丙中所撰《民间风俗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10月第1版)第390页亦有记载,在武汉以及周边地区也有不少相关的故事和传说。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起,战乱连绵。残酷的战争不仅造成了无数血战疆场的将士死伤,而且给手无寸铁的黎庶百姓带来极大的灾难,旧时,武汉有个方言叫“跑反”,主要是指老百姓为了躲避兵灾兵祸而流离失所,四处逃难。

民间传说,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天下,只杀得湖广大地日月无光,天地色变,硝烟弥漫,遍地战火。小民百姓连逃生之处都无有,见此惨状,大慈大悲的南海观音菩萨便叫人们逃到麻城去避难。待四方逃难之人聚集麻城后,却被朱元璋的大军团团围住,眼见又要生灵涂炭。玉皇大帝受观音菩萨之托,委派张七相公前去解危,搭救麻城一城人的性命。

张七相公变成个八丈高的大人坐在城墙上,脚穿两丈五尺的大草鞋,还一跷一跷的;一只手拿着三丈长的大烟袋,另一只手却伸到护城河里戽水玩。久经沙场的朱元璋也没有见过如此阵势,口中连道:“好大的人、好大的人!”,张七相公呵呵一笑:“我是小伢,我家大人还在家里睡瞌睡哩”。此时的朱元璋吓得六神无主,顿时浑身鸡皮疙瘩直起,打仗打的就是精气神,丧魂落魄的他只好夹着尾巴溜之乎也,麻城一城人的性命这才得以保住。

躲难的四方之民离开麻城后,都把麻城视为“福地”,都称自己是从麻城过来的,并且在家中在神龛上供奉“张七相公”的牌位。麻城是平安吉祥的代名词,只有在麻城,饱受战乱煎熬的人们才能睡个安稳觉,因此,他们把睡觉说成是“到麻城去了”。过去武汉坊间,见人睡着了,就会笑着说“他到麻城去了”,可见人们对麻城的念念不忘是有来头的,当然现在是听不到这样的说法了。

张七相公,又称帝主,福主、土主、紫微侯,盖天帝主等,民俗学上称为“帝主信仰”或“福主崇拜”,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及到宋代。天顺五年所刊《大明一统志》卷61《黄州府?祠庙》云:“张相公庙,在麻城县治东。宋时县人张行七,毁沿江诸庙系狱,适有火灾,释行七扞之,立止,至城西北五脑山,人马俱化,邑人为建庙”。明代在鄂东一带传播,后影响及于鄂中、鄂西南等,随着“湖广填四川”大潮之兴起,移民也将此民俗带到了重庆、四川等地。

笔者儿时多次和小伙伴一起玩过“打麻城”,至今犹犹在心,历历在目,只是游戏歌谣略有不同:

天上呜呜神,地下打麻城,麻城打不开,独要XX来。

“呜呜”是象声词。“神”字用于后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继续,这是武汉方言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用法“打麻城”玩法很激烈,开始两边人数相等,先由一边挑战,挑战时高声念唱儿歌。打麻城有个约定,由被攻方点兵点将,指定前来攻城人,也就是“独要XX来”。其后,被点名者就冲了过去,冲撞不过人墙,就成了俘虏,被对方留住;冲得过去,也就是把对方的防守墙冲散,则可以抓一俘虏,得胜回营,而且谁当俘虏由胜方决定,这样自己的精兵强将往往被人带走。接着进行第二回合,即换边由对方挑战。玩到最后,以各自人数多少定胜负。

“打麻城”拼实力,也讲求技巧,同时它是个集体游戏,需要相互配合、统一调度,以弱胜强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孩子猛如张飞,哇啦哇啦地便打将过来;有的孩子则很有心机,先来骂阵,既显摆自己,也起到瓦解对方斗志的作用,下面这首歌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演唱的:

打麻城,打麻城,砖头瓦碴都消开,玉皇大帝中间站,天兵天将跟我来。打麻城,打麻城,看你麻城几时开?老子今天来攻城,打得你城门八字开!

信心十足,气势逼人,摆出了一副必胜的架势,实力如何,还须实践检验。碴,读如cuó,瓦碴,碎瓦片,有写作“瓦撮”。消:消失,走开。

胡礼兴的《黄陂古今谈》第490页也介绍了这个游戏:

天上雾里晨,地上闯麻城,麻城脚步高,不要你里金,不要你里银,只要你里两个人。

黄陂一带的唱法,游戏规则和玩法都是一样的。你里,读如ní、di,你屋里的,你那里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