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莱茵河的故事》之风波

旋律的霞晖:吴祖强传 作者:林林 著


4、《莱茵河的故事》之风波

小学毕业后,吴祖强跟着大哥又回到了重庆,随后他考进重庆14中,成了一名中学生。没过多长时间,走进中学校门不久的吴祖强又成了校园里名扬四方的人物。这除了他仍然是每次考试总分的第一名外,应该说是得益于他在学校里极为受欢迎的歌声了。

那是在学校大操场上举行的全校联欢会上,当台上报出“男声独唱”的节目后,只见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吴祖强缓缓走上台,面对台下坐满的全校师生不慌不忙地鞠了一躬,接着,大操场上就响起了少年吴祖强那清脆高亢的歌声:我不知道为何缘故,今天这样的悲哀;

有一件往时的故事,在我心头上常徘徊。

莱茵河娴静地流过……

在那高山的岩上,有一个艳丽的女郎;

身上戴着珠光闪亮,头上披着金发黄黄。

……这是原名为《洛瑞莱》的一首在德国男女老少都会唱的老歌,也叫《美丽的洛瑞莱》。“洛瑞莱”是一块岩石的名称,在歌中被作为传说中岩上的美女。20世纪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歌曲历程的最初阶段,一些日本和欧美传来的歌曲加上了译文或是另配汉文歌词就成了中国中小学生音乐课的重要教材。这类歌曲大多曲调优美流畅、配词情调同一,唱起来又很上口,因此很容易流传。这首当时在中国名为《莱茵河的故事》的歌,就是吴祖强小时候跟着大哥祖光学会的。对此他曾回忆说:

“这也是一首配了汉文歌词的欧洲歌曲,小时候从祖光大哥那儿学来。我们小时候学歌都是‘口传心授’,没有歌本,没有乐谱,也不知道谁作词、谁作曲,更不问是哪国的歌,唱中文歌词就是中国歌。”

《莱茵河的故事》是当年吴祖强从小学起就最喜欢唱的歌曲之一,也是上小学和中学时,在被同学们热情邀请之后他经常喜爱演唱的歌曲,因此,《莱茵河的故事》也是少年吴祖强在各种场合为同学们演唱的“保留曲目”。……

一霎时波浪来埋葬,船夫和他的船。

都只为河上的歌唱,常把他们欺瞒。站在台上的吴祖强终于以《莱茵河的故事》的结束句完成了演唱,整个大操场立刻掌声如雷……从此,一曲《莱茵河的故事》,让刚刚走进中学校门的吴祖强成了校园里人人都熟知的“星级”学生。但吴祖强却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他觉得这不过就是自己喜欢唱歌的一件平常事。只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吴祖强牢牢记在了心上,比起歌中“一霎时波浪来埋葬,船夫和他的船”唱出的船夫遭到的灭顶之灾,《莱茵河的故事》的歌声,似乎也让少年吴祖强经历了一段近乎灾难的折磨。

事情的发生,是在大操场全校联欢会吴祖强表演独唱以后不久,在学校开始举行期末考试不及格同学的补考考场上。参加补考的同学中,有一位名叫赵连中的学生与吴祖强在同一个班。这位来自东北的同学赵连中虽然学习成绩不那么尽如人意,来历却非同一般。他是当时非常出名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司令苗可秀的参谋长赵侗的弟弟,苗可秀和赵侗因为是在重庆首演轰动一时的吴祖光成名话剧《凤凰城》的主要角色而早已大名鼎鼎。只可惜,“名人效应”却顾及不到赵连中的学习成绩,到头来功课不及格的赵连中也只能央求班上学习好的同学去代替他补考了。

在班里各科平均分第一的吴祖强自然成了赵连中求助的首要人选。经不住赵连中的软磨硬泡,也碍于东北抗日义勇军司令的参谋长与《凤凰城》的“情面”,吴祖强终于“见义勇为”地决定,帮助一下这个不成器的参谋长的小弟。

于是,吴祖强和另一位也是功课较好、同样帮人代考的黄广泰同学一起走进了补考考场。接下来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刚刚走进考场落座不久的吴祖强很快就“不走运”地被前来查考场的教务主任识出了真伪。结果,黄广泰同学代人补考平安无事,同样代考的吴祖强却“不幸”出了“险情”。

其实说起来这个“不走运”,还是源于不久前大操场全校联欢会上吴祖强对《莱茵河的故事》的一曲高歌,那次在全校同学面前放开喉咙的歌唱,早已让他成了学校里人人皆知的“明星”学生,因此,即便这位教务主任刚刚到任不久,他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发现代人补考的吴祖强。只不过学习好、思想单纯的吴祖强在走进补考场替人补考之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罢了。

少年吴祖强在四川让中学生吴祖强更为“不走运”的是,此时的学校正面临着从一所教育部直属中学划归给位居最高学府的一个名牌大学作为附属中学的改组,这就让代人补考的吴祖强“不偏不斜”地赶上了新校长一上任就先“整顿学风”的风口浪尖。于是第二天学校里贴出了醒目的大布告,不管你是门门优秀的学生,还是抗日义勇军参谋长的弟弟,吴祖强和赵连中,全都得到了一个“除名”的处分。

一向在人前尽显优秀的吴祖强何时受过此等恶劣待遇?一时急得可怜的孩子在宿舍里大声痛哭。看到这个在学校里各科优秀的好学生竟遭此“劫难”,老师又岂能坐视不管?于是班主任和好几位老师一起去找新校长为吴祖强说情,岂料新校长竟是“铁面”一个,丝毫没有“法外开恩”,弄得门门功课考第一的吴祖强只得离校回家。

后来这件事终于还是学校上面的主管出来干预,这自然是很多老师都为好学生吴祖强鸣不平的结果。最后学校通知吴祖强改变处分,可以重新返校。但此时一向以“优秀”立于学校的吴祖强却如遭重创一般,在大病了一场后,坚决表示无论如何不肯重返这所学校。不久,吴祖强转到了在战时搬到重庆、由江苏多所中学联合办起的专门招收从江苏逃难到重庆学生的“江苏省旅川临时中学”就读。

这是当年一首《莱茵河的故事》带给学习好、爱唱歌的中学生吴祖强的一段“离奇遭遇”,回味起来,似乎又可以说是少年吴祖强的一段趣事。因此,几十年后的1998年,音乐家吴祖强曾为此撰写了一篇《都只为河上的歌唱……》,文章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而大概也许正是由此便也改换了我原本可能的生活发展前景,踏上了环境颇不相似的非名校另外道路。

是不是这也可以说是‘都只为河上的歌唱……’呢?不过比‘船夫和他的船’好得多的是毕竟并没有被‘一霎时’前来的波浪所埋葬,而仅是被冲往了他方。”

有意思的是,因《莱茵河的故事》引起风波的故事还有一个后续故事。2007年,八十岁的吴祖强在《都只为河上的歌唱……》的“附记”中写道:

“……尚另有后续则是:前几年偶因公务去南京,接待者得知我是早年南京中大附中校友,特意安排我回访于抗日战争结束后即已迁返南京的母校。时隔半个多世纪,蒙母校热忱接待,觉得非常亲切。特别是在校史陈列室中竟见到自己特写照片和介绍,且被纳入为学校争光的知名校友行列,感触别有滋味。后来又巧遇当时实验班老同学顾以铭教授,他告诉我说黄广泰早于多年前去世,赵连中则去向不明。对于赵连中,我至今也弄不清是他对不起我,还是我对不起他?”

一首《莱茵河的故事》留给了吴祖强不尽的回忆,一篇《都只为河上的歌唱……》的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少年吴祖强人生道路上的成长“花絮”。就如吴祖强在《都只为河上的歌唱……》的“附记”中所说:“其实文章现在看看也还有趣,而对于八旬老者,所谓‘忌讳’已完全不在话下,如尚能博得读者一笑,倒希望有益健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